..续本文上一页六意识的了别以后剩下来的概念都是意识形态,它都是善恶念跟变异念的东西。而我们要跟你讲,你要进入入流亡所之前,真正修行要拣别这六尘,就是这六个基本元素。这个基本元素能够拣别出来,你要捕捉才有可能。
现在,我们禅坐的时候捕捉这些尘境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你一直在捕捉那些综合法尘,你捕捉综合法尘你绝对抓不住的嘛,因为第六意识他很拗,你知道吗?比泥鳅更拗,鲈鳗有没有捉过,鲈鳗是不是鳗鱼,对吗?我们叫鲈鰻,所以叫鲈鰻,那鳗鱼,它很难抓,很难抓,你怎么抓,它都会钻出去,知道吗?综合法尘就是这样,你没有办法抓,你要捕捉综合法尘一定失败。那就撵匪的时候,曾国藩在捉流氓一样,所以他失败了,后来左宗堂跟李鸿章就很厉害,他就站桩你来我就打下去,结果把他打昏了,撵匪被抓起来就是这样,修行就是这样。
你要看清楚基本的六个元素,然后你选择一个元素就好。你不要想,我是天下第一有善根的,六尘通收,都摄六根,不要吹牛!你只要一根一尘就好,抓住一尘,你从那一尘去,就能入流亡所,知道吗?你那基本原素没有,你去抓综合法尘,你就完了,不说完蛋了,不会都不成就,但是一定要事好几倍,功好几半,1/2又1/2又1/2倍数,你用功要多好几倍,好几倍出来,但是你要是捕捉到能够确认尘境是什么的时候,那很容易进去,我跟你讲非常容易。
尘境是什么?你应该有一点概念,有点概念,假如没有的话,解七以后回去试试看,喝三瓶啤酒,然后把他昏倒,早上起来的时候你就会想说:“我在哪里?我在哪里?”有没有?那个时候就是捕捉尘境的时候,就是捕捉尘境呢,当然还是综合法尘,但是我们在讲那个捕捉尘境,就是指那种状况。嗯,这是什么?有没有?有那种状况,但它还不是想的哦,我讲的还是想的哦,还是意识分别。但是那个状况,尘境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尘境,声尘呢?还是色尘呢?有没有?那个就对了。你要到这个地方来,我告诉你五年功夫上根器者;十年功夫,正常的。你不要以为“哈,我昨天就是这样”,昨天差一点神经,不是神通,这个你没有那么快。那你要真功夫的人,你也会有这种境界,也会有这种经验,会到这个地方来。
这个就是我们一再要告诉你的,尘境拣别清楚,尘境就是基本元素,就那六个元素——色、声、香、味、触、法。意根所对法尘,那个法尘我跟你讲非常难找,非常难抓,意识对法尘,你大概都是第六意识对综合法尘,那不是意识对法尘。所以为什么会说,这个地方好修,是前五识所对的前五尘,是这个样子,所以古代之所以讲前五识,原因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意识所对的法尘,我是这样猜测不敢说肯定,古人对法尘大概都没有体会。因为他不是没有体会,他知道他体会的讲给你听没有用,你根本分辨不出来,你只能分别的是综合法尘,不是法尘,所以那个地方就不讲,因为一讲的话你又要问法尘是什么?讲不清楚啊,所以干脆就讲前五识,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对不对?
那前五识,为什么不讲前六识,可以呀,你要转前六识,那法尘要能转呀,可是法尘抓不到呀,法尘抓不到的话,你意识怎么转成成所作智呀?第六意识是转成妙观察智,那意识也是转成成所作智,是前六识转成成所作智,第六意识转成妙观察智。在这里因为那个法尘你不好找,我们理论上现在来讲对各位来讲,都理论上有六尘,事实上你能捕捉的在基本修行里头,前五尘你抓得到,六尘你抓不到,六尘要到什么时候?要到成佛才抓得到,八地以上菩萨才抓得到,你不要为了这个东西掉到那陷阱里头去,你掉不进去啊。所以我们再指导你可行的,我跟各位讲佛陀所讲的法,我们都能修。他法尘不讲就知道你现在不能修,八地以上再修,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讲前五尘不是没有道理,前五识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你在理论上来讲纯理论来讲的话,就是前六识,法尘也算进去,不过你不要去修法尘,不要去修意识。
那可不可以修啊,大势智菩萨教“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那就是法尘了,那可以修,可是那一法通通念歪了,他教你忆佛念佛,怎么变成口头念佛?“忆佛念佛”的“念佛”是怀念,心念那个念,忆佛是用根性,念佛是法尘!我告诉你,也没有人讲,他忆佛念佛怎么解释,就像妈妈想儿子,儿子想妈妈,感应道交,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是呀,都讲到那边去了,忆佛是用根,念佛是用法尘,意根跟法尘在那里有讲了。从唐朝到现在所有注解楞严的这里没有办法交代,法尘呢,他讲念佛是法尘,那么我们搞错了。所以我跟各位讲,尘境一定要先弄好,你才有可能入流亡所,没有把尘境弄清楚,你所讲的亡所的所是指善恶念的所,变异念的所。
讲到善恶念和变异念去,上面“忽然”超越那个境界,你绝对不会成就。所以讲的很多,修的也很多,你看现代人照古人修的,譬如般舟三昧,有吧,般舟三昧我跟你讲也是一样,印度的修法,现在净土很多人拿去念,告诉你不会成就,因为你都在善恶念与变异念里面,没有进入生灭念里头,所以那些人在修,你只能赞叹他吃尽一切苦头,还无怨无悔继续向前猛冲,值得我们恭敬,不要效法!因为你一直在善恶念冲什么嘛,你必须到生灭念里头去呀,但是你抓不到尘境,你就进不去呀!这不是我要批评,说人家不对,实在不应该,这要忏悔,但是这个法,它不能这样修。我不是说他们不好,他们要修我们很鼓励,他要修当然要鼓励赞叹,可是我不劝你们去修这些。你要怎么样明辨清楚,把尘境抓好,从生灭念开始下手,那你要怎么苦行都无所谓,很快会成就的。但是你没有抓到生灭念的这个区块是什么,光是在善恶念、变异念,那你不要吃苦嘛,何必呢?好好的生活不享受,在那边去受什么苦难?那可以修到一些人天福报,想要止住妄想,想要出离三界,无有是处!不是说那个法不能修,我没有这个意思,你要进到生灭念的那个范畴里,所以我跟各位谈的,这个公式运用在所有的法门!所以我们叫做“心性学的基本结构”就是指这个东西。不要看这图(心性学基本结构图),要讲,讲不完。所以你任何的行法都可以回到这个地方来。
这个部分一再的提供给各位,也希望各位能够重视。我想这不只重视而已,你要使他捕捉尘境,尘境的六个基本要素,就只有六个而已,我们还把第六个扣掉剩下五个,这更好,你选一个,五个选一个,这命中率相当高。但是你连尘境都不懂,我劝你还是不要去搞综合尘境、综合概念、综合法尘,不要去搞那个,那个对你来讲,你要下很大很大的功夫,很大的功夫,而且偶尔才踩到生灭念的领域,你就高兴的不得了。
我们现在是辅导你直接进入生灭念的领域,从这里起修,你只要进到这里开始起修啊,你就已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因为你已经入流了,对不对?尽管再差劲,也初果,你要高竿一点,已经接近法身了,你要留意。这里面的功夫就已经相当多了,你在外面搞那些善恶念、变异念,你要搞到何年何月?等鱼年再成就是吗?还是等龟年再成就?我们就只有12年,有的要等到猫年,那我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这是一个关键处!
那么,一般行法、一般行者、一般指导也很难谈到这里。今天不是我要谈,我也是不小心谈到这里的,是因为经文这样讲,我才这样讲,经文没这样,我还不会讲。这个都是仗阿难这个土包子,跟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才请来观世音菩萨这位大士,讲讲他从前修学的过程,而我们在这里跟他相应了。
从观世音佛一直到观世音菩萨,透过释迦牟尼佛跟阿难这一会,传到我们这里,这个传承很完整吧?我满足了密法的心愿,我们传承一直没断。你不能够说,那阿难跟释迦牟尼佛传给我,有没有灌顶?我不知道观世音菩萨在这个时候有没有灌顶?假如他生生世世都有灌顶,那我们也把它装作,我们也生生世世都有灌顶!你只要把这法提到,这就叫醍醐灌顶。灌顶完毕了啊,现在我就不知道你是密法弟子还是禅法弟子?随便说一说,你还是要抓住尘,尘境,不要高兴鼓掌完就结束了,鼓掌完才要开始。
尘境一定要捕捉住,修行的一个要件。它这个法门展开很多,二十五圆通全部是这个样子,只是捕捉尘境以后,他从尘境成就,或者从识性成就,或者从根性成就,三六一十八再加七大,七大是把尘境再做微观。尘境是怎么形成的?就地、水、火、风、空这几个构成的,它把这个七大——就是尘境在微观以后也可以,就那个基本原素,那六个基本原素你再微观,也可以呀,再微观就分七个步骤。那你假如不微观,直接从尘境修就好。有些人就有那种癖,那叫什么?解癖,喜欢钻到底的那就把尘境再微观,那也可以。你不微观,你就从尘境修,从尘境修从尘境悟这也是一种圆通;从尘境修从识性悟是一种圆通;从尘境修从根性悟是一种圆通;那这里讲的是尘境修根性悟的状况。那你从尘境修,尘境也不根性,也不识性,直接再分析下去,再微观下去,那你从七大悟也可以。这个法门二十五圆通,二十五本身就圆通了,从每一个单一法门去圆通是一个方法,光是宏观来讲,这二十五个你就圆通了。也是个方法,但关键就在尘境!所以尘境的认知,你不要以为无关,尘境的认知,当下就可以觉悟,当下就可以觉悟!那是另外一个部分,有机会我们再讲,现在讲根性圆通,那你就从根性圆通来。
但是这个地方要入流,你一定先把尘境抓住,我们才好跟你讲。你不要以为说,这里没有特别强调那个部分,这个部分还是有强调,因为它是从前面连过来的,这经文是从前面连过来,而且后面大家在解释的时候,你看看,“动、静、根、觉、空、灭”,有没有?“动、静、根”,那根、尘,动静是尘,“动、静、根”就尘跟根的关系,后面才有“觉、空、灭”,所以这个部分已经告诉我们尘境的存在是一个前提。不要以为说师父在这里讲那么多,是不是下面不会讲,这里歹戏再拖戏。
第一步不可以错过,第一步错过永远都错过,你假如第一步不踩到生灭念这边来修的话,那你在善恶念,那就恭喜你,百千万劫难遭遇!你在那边,你就要长劫修行了,要相当长的时间,你才能够发觉这个善恶念是错误的,要转入生灭念,那是一个开悟,那个不叫开悟,那叫善根发相,一个瑞相绕一下,你要进入全部都在生灭念里头才是真修行,否则你修的都是人天福报。
好,这个部分我们讲到这里,明天我们再讲亡所是什么?
《耳根圆通章 第十二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