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三 龙王众——慈悲的作用▪P2

  ..续本文上一页这四土是从修行的阶段与境界来谈的,而不是错误地将极乐世界化分为这四土。

  

  

所以,焰口龙王是因为对于无边佛土成就的因缘有了彻底的了解,而得到了解脱。

  

  

「焰口龙王,得一切众生瞋痴盖缠如来慈愍令除灭解脱门。」「瞋痴盖缠」是指贪、瞋、痴、慢、疑等五盖缠缚。「如来慈愍令除灭」是什么意思呢?如来是自性。我们的自性会不会慈愍呢?假若自性会慈愍的话,那么自性也会发怒的哦!自性没有所谓慈愍与否的问题,我们之所以会被贪、瞋、痴、慢、疑等五盖所缠缚而产生种种烦恼,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意识形态过于发达所造成。我们为何会起瞋心呢?就是因为有分别心、否则不会起瞋心。

  

  

所以,「如来慈愍令除灭」,意指如来自性中没有任何意识形态,既然如此,就可破除由意识形态所形成的种种缠缚,一切由贪、瞋、痴所造成的烦恼就能除灭了。如果站在众生因地的立场来说,如来是很慈愍的,但是自性本身没有所谓的慈愍这回事。譬如清水可以将脏水冲净,是因为清水很「慈愍」吗?清水冲净脏水,是理所当然的事,与「慈愍」无关。若将脏水加入清水中,而使清水变脏,这也不是因为脏水会起贪、瞋、痴。所以,自性可以除灭一切贪、瞋、痴、慢、疑的缠缚,这是事实的现象。因此,修行在修什么?就是要显扬佛性,引出佛性。显扬自性,苦恼就会消灭了。

  

  

「云幢龙王,得开示一切众生大喜乐福德海解脱门。」「大喜乐福德海」是从清净心而来的。云幢龙王开示一切众生只要有清净平等心,「喜乐福德」自然现前。以清净心所现前的喜乐与福德是真正绝对而无限的,所以是「大喜乐福德海」。

  

  

因此,想要得到喜乐福德,必须从心境上改变,而且这部分要靠各人经常地感受。凡是经文中提到「大」、「普」、「妙」等字,其境界皆是由没有意识分别的清净心所成就的。

  

  

「德叉迦龙王,得以清净救护音灭除一切怖畏解脱门。」「清净救护音」的「救护」与「如来慈愍」的「慈愍」只表达方式一样,都是从众生因地的立场来说的。而站在果地的立场来看,清净音本来就能灭除一切怖畏而救护众生啊!「清净」是指没有意识形态,因为我们有意识形态,所以有怖畏,被贪、瞋、痴、慢、疑所缠盖。清净音中没有这些意识分别,所以这些怖畏就通通除掉了。

  

「无边步龙王,得示现一切佛色身及住劫次第解脱门。」「示现」,这两字从相上来讲是有,而实质上是无,这情形好比水中月,明明看得很清楚,却捞不着。「一切佛色身」就如同前述的水中月,而它的出现也有成、住、坏、空的现象,所以「住劫次第」就会很清楚。

  

  

我们常讲要往生极乐世界,但是你知道要往生哪个极乐世界才正确吗?若你往生到化身佛的极乐世界,那里照样有成、住、坏、空的现象;假如你是要往生到法身佛、报身佛的极乐世界,那么当下就是了!

  

  

「清净色速疾龙王,得出生一切众生大爱乐欢喜海解脱门。」这句与「云幢龙王,得开示一切众生大喜乐福德海解脱门」的法义一样。

  

  

「普行大音龙王,得示现一切平等悦意无碍音解脱门。」「平等悦意无碍音」,所表达的法义是指在意见沟通中,没有意识形态的分别。

  

  

「无热恼龙王,得以大悲普覆云灭一切世间苦解脱门。」「大悲」也是一种示现,它和「慈愍」一样,都是本来存在的。所谓「大悲」,指从凡夫的因地心来看佛果地的作用,故称之为「大悲」。

  

  

无热恼龙王能用大悲云来灭除世间的所有痛苦。这「无热恼龙王」,从名号上我们可以知道那是一种性德,而这性德人人具足。换言之,我们都拥有这些龙王的性德,只要你修一个法,这个法就会显现作用来保护你,此即「真护法」的含意。因此,不是从外面哪里冒出一个龙王来当你的护法,而是当你将法显现出来时,龙王护法就出现了。看你在修法时,将法显现到何种程度,护法就会到达那个程度。

  

  

尔时,毘楼博叉龙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诸龙众已,而说颂言:

  

汝观如来法常尔 一切众生咸利益

  

能以大慈哀愍力 拔彼畏涂沦墬者

  

「如来」是指自性。自性本来的现象,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要看得清清楚楚,此为「汝观如来法常尔」。自性本来的现象,亦指我们本来面目的这部分,但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明白本来面目,反而常常用自己的意识形态硬框上去而不自知。

  

  

譬如听完经后,大家来论道,结果大家所讲的都是自己的看法,无法忠于原著。读经也是一样,诵完经之后,大家各说各话,所说的都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法了。为何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看不到「本来的样子」,所看到的都是自己用意识形态所选择的部分,此即法执。

  

  

教育子女也是如此,假若真的疼爱子女,就该让他们自由发展;一旦你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你就会伤害到子女们。所以我们会发现真正疼爱子女的,大都是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亲,他们让子女有充分发挥的空间,顶多只是规范子女们不要乱交朋友。相反地,知识程度较高的父母就不一样了,他们会用自己的标准为孩子们下定义,像这样就是法执的展现。以法执来处事,不但无法看到本来面目,而且还会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去定义,这是绝对的错误。疼爱子女,就让他们自然发展,就像植物开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能用人为力量加以操纵,它本来的面目是那么的真实,千万别加上自己的意识之毒,将之扭曲了。

  

  

所以,前两句的意义是,我们要能观察到自性真理永远都是这个样子,过去、现在、未来皆如此,所有众生都能因真理而获得利益。

  

  

「能以大慈哀愍力,拔彼畏涂沦墬者」,这两句是从众生的立场来说的,若自佛来说,这是本来如此的。佛因为没有意识之毒,自然能使众生获得利益;我们有意识之毒,所以必须使用如来的法来将意识之毒除灭。

  

  

一切众生种种别 于一毛端皆示现

  

神通变化满世间 娑竭如是观于佛

  

为何众生有种种的差别呢?因为有种种的意识形态,所以才有种种不同的众生;而在如来自性的毛端中,可以将一切众生的种种意识形态示现出来。这「于一毛端皆示现」的境界,有点类似朝阳升起时,阳光照射在荷叶上的露珠,仿佛是一面凸透镜,会将周围所有景像通通含摄其中。

  

  

「神通变化满世间」,意指如来自性的神通变化是遍满一切世间的。

  

  

佛以神通无限力 广演名号等众生

  

随其所乐普使闻 如是云音能悟解

  

「佛」是指觉悟,觉悟是什么?该如何令众生了解呢?必须从众生的立场出发,令众生感受到「觉悟」的真实义才行,如此一来,众生的根器不同,对于「觉悟」的诠释也就不同了。譬如说,觉悟是成道、是涅槃、是自在、是解脱、是任运而行、是引出佛性……等,只要能适应众生的根器而传达出觉悟的义谛,用什么名词皆可。如果一个人有烦恼,我们可以告诉他:「觉悟就是没有烦恼、抛下烦恼、不是烦恼。」可从此处导引众生。简而言之,这一首偈的意义,就是佛会随着众生的因缘,为众生开示种种觉悟的名号,众生会因而体验感受到真理。

  

  

所以觉悟的法门很多,但根本原则都是一样的。譬如「破除意识形态」或「化二元对立为圆融统一」等都是法门,只要彻底通达一个法门,所有法门皆可贯穿穷尽。

  

  

无量无边国土众 佛能令入一毛孔

  

如来安坐彼会中 此焰口龙之所见

  

将此偈的意义简而言之,就是佛可以在一毛孔中摄入无量无边的佛国土,而自性遍满一切国土中。

  

  …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三 龙王众——慈悲的作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