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一 干闼婆王众——反省!便长出智慧苗▪P3

  ..续本文上一页所突破,必须从事相上一点一滴地慢慢解析,久而久之,我们的行为就会改变。其实要悟得基本的道理不难,但是要把自己完全改变过来,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行事修。所以一定要有修行的功夫,否则永远无法进入佛的境界。

  

  

「善逝如空性清净」,在此处不使用「佛」、「世尊」这两个名词,而使用了「善逝」,但意义相同。「善逝」乃相对于「如来」而讲,「如来」是「无所来亦无所去」,而「善逝」的「逝」则是「去」,为「来无影去无踪」之义。不管是用「如来」或「善逝」,总之,「善逝如空性清净」意指佛仿若虚空,他的本质是清净的。这里讲「性清净」是指本来面目的部分,而「普为世间开正道」,这句话中的「正道」是指对「性清净」的了知与方法。这是持国干闼婆王为利益众生故,从佛的境界中来开示此清净法门。

  

  

如来一一毛孔中 功德大海皆充满

  

一切世间咸利乐 此树光王所能见

  

「如来」与「善逝」相同,讲的都是自性,自性是无边际的。从无限中取一毛孔,而每一毛孔都充满了功德大海,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必须去感受。「功德大海」是什么?为何能充满在自性最微小单位的「毛孔」中?「功德大海」是指本质的部分。虽然自性的一毛孔只是一点点的小部分,但是这一点点的小部分却是完全真实而不虚妄。既然是真实的,即使再小也能代表整个功德大海。如同玉,即使是碎玉也是玉,因为它已具备了玉的成分。同样地,在自性的一毛孔中,就已具备了功德大海。这是总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大家要深切地感受这个部分。

  

  

「一切世间咸利乐」,意指一切世间都能因此功德大海而感受到利益与快乐。一个人修行成佛后,如何利益众生呢?我举个例子供参考:我们常说修行是因缘的重组,也就是除掉我们现有的不当因缘,然后加进好的因素。当我们将这些因缘组合到最佳状况而达到满分状态时,我们的功德大海就算完成了,这时自性就百分之百完全地显现出来。在我们还没修行时,因为心中有贪、瞋、痴,所以我们所展现出来的世间就是娑婆世界;然而在修行有所成就之后,因为我们的生命因素中具足戒、定、慧,所以那时展现出来的境界就是戒、定、慧具足的极乐世界了。

  

因此,当一个人有成就之后,如何利益众生呢?其实也不必有特别的作为。因为当你的成就到达某个程度,自然而然就会感染出去。就像一缸水,不管里面干净或是肮脏,只要我们一直加入干净的水,这缸水就会更干净。倘若所加进去的水是污水,那么这一缸水的质量一定会下降。同样地,我们的生命质量是在总体平均值的上面还是下面呢?若生命质量在总体平均值以下,就属于凡夫;生命质量在总体平均值以上,就是成就者。现在我们把凡夫的因素转变为成就者的因素,再将这些好的因素放入我们的生命组合中,我们的生命组合一定会更为美好。

  

  

世间广大忧苦海 佛能消竭悉无余

  

如来慈愍多方便 凈目于此能深解

  

为何这世间的忧苦海如此广大?因这世间的一切皆为对立,故大量的忧愁和痛苦便普遍存在。由于佛没有对立的心态,故能将这些忧苦通通消除。

  

  

举个例子,我们为何拜佛呢?也许大家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拜佛的原因在于我们有对立性,所以现在要把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去除,转变成以佛为中心来拜佛。而佛之所以成佛,就是因为他会恒顺众生,且将众生都视为佛。我们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为我们无法视众生皆为佛,这是凡夫众生迷惑颠倒的地方。因为佛没有对立而且圆融,所以能消除世间一切忧苦。

  

  

「如来慈愍多方便」,指佛在圆融不对立的情况下,以种种方便来引导众生。但众生能否因此得成就,那是另外一回事,因为众生有其本身的业力及因缘。佛以种种方便引导众生,如同阳光普照大地般,可是有些人偏偏不喜欢阳光,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福德因缘。故云:「佛不度无缘之人。」等到因缘成熟了,所有众生也都会通通度尽。这里的「多」是穷尽之义。

  

  

十方剎海无有边 佛以智光咸照耀

  

普使涤除邪恶见 此树华王所入门

  

十方剎海虽无有边际,佛觉悟的智慧光却能普照而无遗漏。我们若想觉悟,须以智为先导,唯有运用智慧,才能使一切众生涤除邪恶见,重获光明。

  

  

佛于往昔无量劫 修习大慈方便行

  

一切世间咸慰安 此道普音能悟入

  

佛于往昔无量劫以来,修习大慈方便行,为的是给予众生利益安乐。前偈的「十方剎海无有边」是指空间,现在讲「往昔无量劫」是指时间。如果从空间来讲,佛觉悟的智慧光明能消除一切众生的邪见恶见;而就时间来讲,即是用大慈方便行,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修行的关键处,只要捉住根本法门,在任何时空皆能运用自如。所以师父一直希望大家能建立起自己的「心灵方程式」,原因即在此。

  

  

「心灵方程式」一定要自己建立,尤其是生长在这一时代的人,是处在危机也是转机当中。因为过去所受的社会教育教导我们完全依赖它,它给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然而,现在于此危机的前提下,有个好转机,那就是社会更开放了,大家已经开始接触到更活泼的思惟领域。所以希望各位赶快把握此良机,自我训练独立起行,不要再依赖某种意识形态了。

  

  

建立「心灵方程式」,每人的方法都不一样。譬如我们常提到「此是普贤行,此是普贤境」的修法,你能否从「此是普贤境」来建立起自己的心灵方程式?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能否将一切境界观想为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我们就从此处构思,并且要一直带着这疑情,哪一天因缘成熟了,就会从此处开悟。同样地,我们也可从「此是普贤行」来建立自己的心灵方程式,或者参「念佛是谁」亦可,更可从持诵「阿弥陀佛」的洪名下手。不管如何,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心灵方程式,而且这心灵方程式还不能向别人拷贝过来。唯有建立起自己的根本法门,才能在任何环境中洒脱自如。

  

  

佛身清净皆乐见 能生世间无尽乐

  

解脱因果次第成 美目于斯善开示

  

「佛身」指觉悟的本体,它绝对清净,因为它于诸境界都不附加任何意识形态。一位修行者若能感受到觉悟本体的清净,便会很喜欢这种境界;反之,若是没有修行,就无法接受这种清净无染的状况。举个禅宗公案为例:有人问师父:「有没有极乐世界?」师父说有。「有没有天堂?」师父也说有。「有没有地狱?」师父仍说有。这个人觉得奇怪,他以前问过老和尚同样的问题,老和尚说:「什么都没有。」到底哪个人说的才对呢?于是他将此疑惑告诉师父,而师父说:「两个都对。」这个人实在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因为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为什么说两个都对呢?

  

  

这就是即众生的意识形态,非要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框住不可。师父说两个都对,就是要破除这一种执着的意识形态。能够破除意识形态,才能称为清净。说「有」说「无」,两者都是执着,都是被污染而不得清净。所以对一位凡夫而言,无法体会什么才是没有意识形态的清净境界。而清净境界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因为语言文字本身便有障碍存在。假如你能感受此清净境界,就能乐见佛身了。

  

  

「能生世间无尽乐」,意指若能感受「佛身清净」,就能享受到世间的无尽乐,这是世间最大的福报。而「解脱因果次第成」是指想了生脱死,必须先感受本体的清净境界。

  

  

众生迷惑常流转 愚痴障盖极坚密

  

如来为说广大法 师子幢王能演畅

  

「众生迷惑常流转」的意思是指众生现在因为迷惑颠倒,而且一直处于对立的状态,对于清净的觉悟本体无法体会,所以一直流转在六道生死轮回中,无法出离。「愚痴障盖极坚密」的含意,则是指众生的无明暗障,最主要来自于愚痴。贪心与瞋心容易破除,愚痴则难以破灭。

  

  

愚痴来自于我执与法执,它好像是与生俱来的。例如前面所说的「一厢情愿推理的谬误」,无论怎么推理都是自己正确,所以愚痴是很难破除的。就像笨的人绝对不会说自己是笨蛋,因为他根本就已经迷惑而不懂得反省,这也是愚痴众生难教化之处。而当一个人开始懂得反省自己时,他的智慧苗就已经长出来了。倘若要使智慧圆满,则必须要有疑情。

  

「如来为说广大法」的目的,是为了破除众生那极为坚密的愚痴障盖。若从自性的立场来看,愚痴还是可以破除的,只是我们现在不能穷尽而已。

  

  

如来普现妙色身 无量差别等众生

  

种种方便照世间 普放宝光如是见

  

这四句所说的是,如来的色身与我们一般所见的人身不同,他能因应种种因缘做种种示现,所以如来的色身叫作「妙色身」。这妙色身遍一切处无所不在,且能因应众生,而有无量无边的差别方便,来普遍照耀一切世间。换句话说,众生有多少种,这妙色身就能示现多少种来利益众生。

  

  

大智方便无量门 为群生普开阐

  

入胜菩提真实行 此金刚幢善观察

  

「大智」所指的是佛。佛有无量无边的方便门,是为了因应种种不同的众生而普遍地开示。「入胜菩提真实行」,所指的是进入最殊胜的觉悟真实之行。这四句偈乃云佛有无量的方便法门,为的就是引导众生进入菩提道。

  

  

一刹那中百千劫 佛力能现无所动

  

等以安乐施群生 此乐庄严之解脱

  

我们在打坐当中经常有这种「一刹那中百千劫」的经验,当觉醒过来时,时间已在不知觉中度过好几个小时。而真正的禅定功夫有两种:一种是「止」,一种是「观」。所谓「止」的禅定功夫,通常在入定之后会止住妄念,所以时间虽然已经过了很久,可是自己感觉却只有一刹那而已。而所谓「观」的禅定功夫,是属于修「慧」的,换言之,入定之后觉得时间已经过了百千劫,可是出定后开水还是烫的呢!

  

  

其实,时间也是虚妄不实的,但是我们却不以为然,总认为时间确确实实一分一秒地过去,怎会假呢?当然时间不是假的,在世间来说它也不是幻境,可是进入实相中,时间还是幻境。因为只要把妄念止住,在一刹那中百千劫就过去了。而「佛力能现无所动」,指这种觉悟的能力是很自然地展现,非一般人力所能操纵。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一 干闼婆王众——反省!便长出智慧苗》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