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海云继梦解华严 菩萨问明品讲记 - 第二章 心性是一,云何见有种种差别?▪P3

  ..续本文上一页取。佛法中也提醒人们要感恩,但这不是世间人情世故所标榜的那种感恩报答。世间人讲的感恩乃是「你对我有恩,我就报答你」,它是一对一的,然而佛法不是这样。佛法所说的感恩是:你对我有恩,我固然一定报答,但对象不一定限于你。譬如父母养育我们很辛苦,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是小孝,若能进一步回馈整个社会,则属于大孝。

  我们今天能够存在,其实是相当多因素组合的结果,所以不是感恩一个点,而是一个总体。父母、亲人,乃至国家、民族、正报、依报、有情众生……都是示现,当然自己本身也是示现。这个示现出来,最主要是感恩今生有这个福报可以得人身,不但如此,又能听闻佛法。虽然这个身只是个示现,但能听闻佛法,能够恢复本来面目,证入法性、无生无灭的那个境界,乃是非常难得的。所以要向十方感恩,而不是向某一个执着点感恩,否则依旧是执着。

  世间人感恩是有特定对象的,那个特定对象就是执着的点。既然有执着的点,怎么会了脱呢?所以佛法所说的感恩,是向十方感恩。从向十方感恩的立场来看,「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是指什么就很清楚了。一般师长、父母、长辈、社会贤达,皆可尊其为佛,因为他们有成就,对我们有贡献,否则你不能觉悟。能觉悟的人懂得处处感恩,因为示现无所不在。「法身示现无边际」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产生的,心量若不扩大就无以明白,故云:「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

  另外一个讲法:「法性本无生」,法性是无为法;「示现而有生」,有生即有为法,示现出来的一切万法、森罗万象都是有为法。前面讲的「诸法无作用,亦无有体性」就是有为法,从「法性本无生」的立场来看,它本身是无为法。

  「是中无能现」,这当中没有能现;「亦无所现物」,也没有所现的东西。它虽然是示现,但示现本身没有一个「能现」,假如有,那就有一个主宰了。佛法不主张主宰,否则就变成有造物主的操控。假使这世界有造物主,那造物主又是谁造的呢?你说:「造物主是全能的。」那「没有一切之前」,造物主是怎么来的?造物主既是全能的,那就没有所谓的「没有一切之前」,既然无「没有一切之前」,那也就无造物主。所以这个理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我们并非批评某个宗教思想,而是由此看到「是中无能现,亦无所现物」的道理。,没有能现者,也没有所造物。既然没有一个能造的主宰,也就没有一个被造的物。可是「示现」本身又是什么呢?示现即是因缘所生,乃由万法和合而生,假如因缘不聚合,那什么都产生不出来。所以这里谈的「根本」,就是没有一个造物主,也没有一个东西是被造出来的。那个主宰、创造者的背景必须先除掉。总之,有为法是示现出来的,但这个示现乃是因缘和合所生。

  台湾今天能如此美满幸福,也是因缘和合的结果。若硬要说是谁给的,那是全体同胞一起努力的成果,都是众多因缘和合创造起来的。所以能有今日之成就,皆属因缘,假如不好好珍惜而造业,那么因缘照样会把现有的成果毁掉。

  由此可见有为法、无为法之间的差别,尽管是有为法,它仍旧无创造者,亦无被创造者,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如果散去,境界便消失了,故亦「无所现物」。因缘和合好像有某物被创造出来,可是那个东西又随因缘离去而散灭,这些其实都是示现。示现有点像影子,昙花一现就没了。

  「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一切空无性,妄心分别有。」六根、六尘、六识一切空无性;从无性来讲,这谈的是诸根(六根);「妄心分别有」,那六识起来了,为什么?妄心分别才有的,妄心分别以后就示现了。

  只要执着「妄心分别有」,忘了「一切空无性」,认为一切是实有,烦恼即起,五浊恶世便到。若妄心分别只是示现的话,尚不至于有烦恼,五浊恶世不会到,甚至还能起妙用;不失根性,懂得「一切空无性」,这样就对了。

  「如理而观察,一切皆无性,法眼不思议,此见非颠倒。」你若照这样观察,则即使法性也是无性(不要把「无性」当作一种性,以为「那个性叫作无性」)。一切法无性,正因无性,所以才称之为「法性」。

  「法眼不思议」,法眼不是另外一个眼。我们画像时,常会在两眉间画个眼睛,有人称「慧眼」或「佛眼」,也有人称「法眼」,那都指智慧。这个智慧必须「如理观察」后才有,如理观察后能够知道「一切皆无性」,那才真的是「法眼」。

  如理观察后,能够知道过去、未来的事,这就叫「天眼」;如理观察后能知一切事相的变化、前因后果,这叫「慧眼」;如理观察后能知一切法皆无性,一切事相、诸法无性,这叫「法眼」;如理观察后能够觉悟一切境界,那就叫「佛眼」。

  佛的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中,除了肉眼之外,通通是指「如理观察」所得之智慧。因为你能如理观察,知一切皆无性,所以说「法眼不思议,此见非颠倒」,这样的知见、见解乃是正确的。

  「若实若不实,若妄若非妄,世间出世间,但有假言说。」实法、不实法,妄法、非妄法,世间法、出世间法,这些都是「假言说」,无有真实义。你能否体会呢?「若实若不实(实相和非实相)」是对立的,「若妄若非妄(妄和非妄)」是对立,「世间出世间」是对立,这种种对立都是假言说。

  为何说它是「假言说」?因为唯有「心性是一」。这又导回文殊菩萨刚才所问之处:「云何见有种种差别」。因为「诸法的相,各各不相知」,所以有种种差别。现在你知道它的理,知道它的根本,知道无为法、有为法是什么,于是也明白种种对立应该皆可祛除,一切种种对立祛除后,剩下的就是真实义。所有对立都是「假言说」,都是假的,不是真实的。

  觉首菩萨能够跟文殊菩萨平起平坐,这些都是在贤首佛国度里才出现的,是整个法界中最殊胜的境界,那叫「贤首佛」的境界。「胜莲华世界」才真正有这些大菩萨在,是普贤菩萨等无量大菩萨所在的世界。

  

《海云继梦解华严 菩萨问明品讲记 - 第二章 心性是一,云何见有种种差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