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坐,但你现在的重点在摄心,置心一处。
但是叫你置心在数息上,你就是不行,这个脚一痛起来,马上置心在痛处,一痒起来马上置心在痒处,那你完了,你一定要回到鼻息这个地方来,不管什么状况,就回到这里来,这一个方法你要去训练,告诉各位,这是很简单的一个方法,谁都做得到。你不要欲望太多。
只要外面有什么状况就回到你那一处来,你有处,那我们不限制,你无处,那我就跟你讲在风门,风门不是鼻孔,鼻孔这两孔你会跑来跑去,在风门,两个鼻孔之间的这一个地方,你就摆在那里,注意力专注在那里,妄想一起,记得把心就抓回来在这里,心现在是什么你现在不知道,那我们就叫注意力好了,注意力摆在这里,透过这一点克服一切困难,你的生命就开始改变。
跟你讲是真的,你不要罔听,师父罔说我就罔听,这是真的,尤其有病苦的人你更要这样去训练,就算我骗你好了,你结界53天试试看嘛,又没有叫你包红包,你不要割一刀,你为什么不去试一下?你先置心一处,你先去训练。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很多问题,不要紧,那我们再来讨论。好好的去做这一种锻炼。那么你到了,透过数法,到随法,到止法,大概你这个身心转变就开始起作用了,你只有做了以后才知道,不做光讲你也没用。
当生命开始转变,真的止住妄想的时候,你会产生喜乐,那定慧喜乐会产生,但是最重要一点就是心一境性,
这个是要进入初禅的五种功德会产生,但是你现在只要抓住一个,心一境性,就是心跟境合一的,就置心一处,心境合一的那一部分抓住就好,其他喜乐定慧你都不要管,然后把心一直安住在那个地方,你不要管其他的,他会有那个情境出现,你不要管他,你还是在那一点上,这个地方就是决定你要往神通走,还是要往出三界走。
现在,到这个地方,这是整个修行生命改造的一个总关键。注意,这里有两点,第一个,你置心一处的那个一定要去锻炼。
我跟你讲没用,因为你进去以后你才会知道,哦,原来头发理掉,洗头的滋味是这样,你一定要下这个大海里头去感受,你不下这个大海里,那你完全感受不到,那个心跑掉抓回来,心跑掉抓回来是一项大工程,是每个人你自己考验你自己要怎么超凡入圣的地方,这是第一步。
就等于刚才讲的,右脚跨出去了,再来就是你到这个定,这个止住妄想以后,你那个意,那个潜在意识里他会把你再往前推,你这个喜悦有,你要再往上,要产生再往上的情况,那就判断你,要把左脚拉出去还是把右脚拉进来的时候,过了,就在这个地方,当你往四禅八定走的时候,就把右脚拉进来了,当你要往四果成就的时候,你就把左脚拉出去了,关键就在这里,所以这个地方自己要分辨。
这个我只能够说,你到这个地方我才能够跟你讲,现在只能跟你讲这个原则,你到底要出三界呢?还是要到大禅定,四禅八定是大禅定,你可以继续往这边走,而这一条路很明显,你自己可以感受到。
所以,修南传禅定的人 ,那四禅八定的很多,而且也很多人这样子,沾沾自喜,我到初禅,我到二禅,我到三禅,师兄你是几禅,他问到我,我都说很惨,不是我惨,是你惨,因为你到几禅去,大概就没有办法到几果去,那个师父教你到几禅去的时候,绝对不会教你到几果去的,教你到几果去的师父,他会不让你去到几禅那里,你去留意看看,这个你一定要分辨清楚。
今天,你不是跟我学,那我可以不付责任,你要来这里修学,那这一点我必须跟你讲清楚,那你到了这个时候,就是你自己用功到这样的一个程度,是到哪里呢?那师父要跟你负这个责任。
你说师父,我现在要往禅定走呢,还是往阿罗汉走呢,那师父要告诉你你要怎么走,我要告诉各位的是,很多指导者在这里分不清楚,往禅定怎么走,往阿罗汉怎么走,没有办法跟你分别,那这个时候,那你就自求多福。
你最好是像古大德一样,回家好好用功,我们告诉你这个时候,你就要往阿罗汉走,阿罗汉走怎么走呢,现在关键在这里,现在要教你的是把左脚拿出去跟着右脚走,刚才第一个置心一处是先把右脚跨出去了,现在到这个时候是先把右脚收回来还是把左脚拉回来的问题了,现在要告诉你的是怎么把左脚拉出去了。
因为在这个时候,你从定慧跟喜乐来看的话,他本身修行到这个时候,他第一个就是鼻根跟舌根首先舍下,原来你在禅坐的时候,那么有光有香,有天音乐,现在第一个就要把鼻根的天香舍掉,舌根,饮食你会舍掉,现在台湾就很多这种情况,他有没有修禅定不知道,修到最后都是吃那个,那个不用讲了,他一定要吃一个很特别的,这个就是他选择的是舌根跟鼻根的部分。
我们要告诉各位这个部分舍掉以后,再来就舍耳根,眼根耳根,还有身根,要先舍掉了,再舍掉就进入二禅了,所以他会很具体的看到,色身的变化,然后从这个地方越舍,越少越好。
所以到了三禅定的时候,他存在只有意根的喜乐在起作用,意根喜乐作用的粗细,他再把这个部分舍掉就进入到四禅了,你去留意到,由喜乐的粗转细,而五根不起作用,那这个是三禅天的部分。
把那个喜乐的喜的微细也除掉,喜乐都没了,剩下来得就是舍念清净地,第四禅天,那你想想看,到了这个地方以后,你大概就上去下不来了,因为那个境界非常的特殊,那我们要的是另一条路,所以在这个地方带有一点喜乐,定慧的时候,你不要去在意他,这个只证明说你已经真的止住妄想,欲界的妄想可以舍离了。
这个时候,你开始要让他产生生命的境界,那个生命的境界不是你用大脑去推的,他自然会现前,你在止住妄想的那个时候,你只要止住妄想就好,其他你不要管,但是有一个地方你要注意,鼻息你要照顾到。
为什么我们跟各位讲说,息出息入的长短冷热,粗细,你要很清楚,避免枯木禅,这个地方假如不留意,你就会变成枯木禅,那你会留意,就是说在禅定中你会留意他。
而且,在生活中就是不坐禅的时候呢,你会积极的去跟众生接触,假如你变成枯木禅的时候,在生活中你讨厌跟人家接触,这个是很麻烦的事,那你就变野狐禅,你会成天在那边打坐,什么也不管,成天都坐在哪里,因为你到外面去很讨厌,尤其那个人的味道跟那个猪的味道差不多。
你没有到禅定你不知道,你一止住妄想你就知道,人的味道还是很讨厌的,你家里有养狗你还会知道,你还会种种香水跟他喷,假如不喷,你去养那个大狗看看,人的味道其实跟他是一样,因为我们大家都是人,混在一起,闻不出来,那么你一修行的话你会知道,哎呀,这个人的味道真不好,就好像我们到猪寮的那个味道一样,你就会不喜欢跟他相处了,这个问题就在这里。
但是我们现在要告诉各位,你要跟众生相处,那要怎么相处,你对息入息出要很清楚,从这个地方走出来,就是一个岔路右转左转的问题,你要左转就是四禅八定,现在要你右转,你要走四果的这个部分,这是第一个,你要留意,开始像右转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还有一个地方,你要一直守住,止住妄想的这种情况,那么,这个生命的推力会继续把他往前进,因为你转了嘛,他还是向右转过去了,但还有一个东西,就是经教你要精,一直进行,读经很重要,你什么都不管,即使是一部心经也好,一部弥陀经也好,当然最好是华严经,你要想让生命多彩多姿,那么华严经这个经本。
我们为什么叫经,他就是会跟一般的书不一样,书里头有很多杂质,经里头没有杂质,这一部经我们假设把他摊开,古代来讲叫一卷,摊开一卷,那文字很多意义也很多,事实上告诉各位,你在诵经的时候不要去了解意义,应该来讲,光是诵经修行他是一个法门。
你在诵经的时候,要有一点像那个压缩一样,把他这样的一个境界压缩成你一眼罩得住的那种境界,所以在读经的时候,不是你了解多少,因为经本的意义你根本不会了解,你不要看很多注解,听很多师父讲,那不听还清楚,越听越不清楚,你就直诵,直诵的意思就是每一句每一句都很清楚,这样念过去就好。
然后你在打坐的时候,他那个他会压缩起来,经文里头的意义,他压缩起来会变成你生命的东西,变成你的生命因素,变成你的生命因素啊。
当你在定中,现在转过来,变成正确方向的时候,你继续再往前走,他会推你往前走,因此你生命中的境界他自然会现前,那你自己可能会这样想,我很想做什么,很想做什么是你的愿力,或者我很不想做什么,那也是你的愿力,你很想做就等于发愿,你很不想做其实是一种忏悔。
所以大乘佛法,他一直要你发愿或忏悔就是这样,而那个发愿、忏悔不是你念给佛听的那一段,是你生命中有什么,忏悔是一种生命反省跟检讨,你自己有没有在反省检讨,要不然忏悔文你念再多都没用,那忏悔文念一遍就好像烧一张金银纸一样,你说没功用?有啊,怎么没用功,造成污染怎么没功用,你要是真的反省了,你说,哎呦,我这个不对啊,这样子不好,那这个就在忏悔了,那这个时候是真忏悔,所以当你有这样的情况在运作的时候,其实他在你的生命里头,其实他都在起作用。
那你一入禅定的时候,你一入定的时候,他拿来你生命中所作的调整,那就很快,你会发觉,我们在动的这个部分其实跟你生命中的这一种开关,你在禅定中是个开关,他在那边一调整,那个生命境界啪就展开了,你平常在运作的就等于在那个资粮道一样,你把那个引线带进来,你一入禅定它,它开关就把你开了,所以你平常的功夫要做好,在生活中多跟众生相处。
我们鼓励各位跟众生相处的意思是,你能够通达人性,通达人性以后你自己好忏悔,反省检讨,你好发愿,那么因为有这些资粮,再加上经典的资粮,那回过头来你一打坐以后,一入定,到那个清净,开关就帮你开了。所以这个时候,生命的观境,那个生命的境界,他就现前了。
这一个现前其实他还有一个要领,你每一次去,进到那里,自己要能够去掌握的到,要去掌握他,这个就是你要训练的地方,这个训练起来,那比四禅八定那更舒服,四禅八定是可以进到那个里面去,没有错,可是他有依,所以他还在三界内,那我们走到这边来,他无依,你要注意,无依哦,你只是生活中跟大家相处,诵诵经而已,你不是依那个喜乐来决定的,你是在生命中把那个资粮道浓缩进来,在你的生命中往前推动,是用这个方法叫你出三界。
那这里面他四果是怎么来的,我跟各位讲,你转过来的时候就是初果,当你决定我来到这个地方,我要走这条路,初果七次天上人间,他只有天上,他不会到三恶道去,七次不一定五六七的七,在天上人间你要走几次都可以,因为你已经走到正确的方向,不可能到三恶道去,那你就自然会成就,不管走几次。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很多这一种阿罗汉,还没有成熟的阿罗汉,应该来讲,初果是还没有成熟的阿罗汉,很多,那么我们看到最有名的例子,最典型的,那就是广钦老和尚,他是直接成就四果阿罗汉的,他这个阿罗汉怎么成就的,就是来自于天上人间的因缘,他这辈子来这里,你看谁教他?他自己成就的,他有没有修行呢?好像也有一个修行的底子在,一定现出家相证阿罗汉,这个很殊胜了。
你说我就很懒,很懒不要紧,你就转弯就好,很懒就到这里,证须陀洹果就好了,其他你不要管了, 那个车子自动会走到目的地,到最后你就会像六祖慧能或者广钦老和尚,他也不必读书,他就证阿罗汉去了,像我们读很多书,我们不是阿罗汉了,我们很障道,这些知识会障碍我们。
你要知道,这个初果是很重要的地方,很重要,二果是天上人间一来往,他的意思就是我不但转过来,我要猛加油门,然后让他自己冲到底,这个是二果,但是你转过来没加油门,这是初果,三果就连加两次油,等于是这种状况,四果就开到底了,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各位在这个地方抓住那个要领,你怎么样转过来,转到四果修行的这个地方,这个对我们任何行者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我们在跟各位讲,禅修,各位怎么修啊?所以我们刚开始为什么叫你从数息下来,在数息之前为什么运动,跑香,然后叫你坐下来,就是透过初住,细住,欲界定,然后从未到定开始数息法,数法,随法,止法,就好了。
我们不跟你讲后面观还净,因为你不一定要进入初禅定,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是华严禅跟天台禅不同的地方,天台禅告诉你六妙,小止观六妙门,他就是数随止观还净,数随止怎么来的,是天台所指导的,我们告诉你只要数法学好,你数法会自然进入到随法,随法会自然进入到止法。
那么我们要告诉你最重要的那一点就是把数法学好,到止法的时候,记住守住,那个置心一处完成,那你生命观境就现前,那个当下你就出三界了。
那你说出三界有哪里不同,我告诉你,还是走路有声音,不会是透明的,你不要说我既然出三界了,走路是不是要离地三寸,那是只有那个才会离地三寸,不会啦,你踩到蚂蚁他也会死掉,这就是行法中的一个殊胜处,你不要一直以为说,我们佛法又怎么样,又怎么样,没有怎么样,佛法是让你在人生的旅途当中,幸福自在。
《华严禅行法之《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二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