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会变成没有办法教人家,那个后来各处手眼,家家各有不同,在那个时代,唐朝那个时代,是禅不可说,那个不可说是禅不会说,不是不可说,到了宋朝以后,因为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同,那是真的不可说,这个不可说事实上是说不清,所以也是不会说。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始作俑者就是惠能,因为惠能这个人没读书,他更不会说,所以他就只好说我的禅是教给上上根器的人,那都不用说,上上根器不用说,你看我就会开悟,就变成这样了,这是因为他没有教育的这种因子,没有教育的因子,所以他不会教,你说他不会教啊,那这个很遗憾,这句话讲不通。
因为历来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成就大德最多的人就是惠能,不管在印度,在西藏,在中南半岛,还有在中国本土,历代所有的祖师当中就是惠能成就的人最多,而且可以说他的弟子当中每一个成就都跟佛一样的有成就,我是指定慧成就的部分,其他事业的不算,这几人虽然在定慧成就的上面都可以与佛齐,但是其他部分不够,所以不能叫做十号具足,你要留意到。
这个讲到这里要很清楚的声明到,我的意思不是说他们都是十号具足的佛,定慧这样一部分可以达到跟佛一样的成就,但是还没有十号具足,要十号具足必须经过四十一位行法,法身大士的行法历练才有可能,那我们要告诉各位,他的这种成就影响到后人,没有办法建立禅的教学体制,这个也不能怪他,是因为人类都有一个通病,生死轮回。
什么叫生死轮回?好像这大帽子一戴,那就万事平息了,所谓生死轮回,就是指你只喜欢走在已知的道路上,你不愿去走全新的道路,你只愿意在已知的范围内,你不愿意走出已知的范围外,这句话你要慢慢的去思考,慢慢的去检讨,因为在已知的范围内安全,放心,要迈向未知的话,未知你就不敢了,因为这一脚踏出去会不会翻出去你不知道,这一脚踏出去有没有危险,你不知道,甚至于你看到很清楚,你只要违反这个传统,常规,你就会遭受批判。
我们在座有很多的乖儿子,乖女儿,我不是批评你,因为你都是在已知的范围内,你不能走出已知的范围,因为从小开始,你只要想走出已知的范围,爸爸妈妈的那条狗链要把你抓回来,你永远走不出,你只要一出去,他就会把你抓回来,那你就一直被训练成是只要迈向未知就马上会被抓回来,那干脆连未知都不要去了,在已知的范围里头,你不一定都成功,
因为无常继续在已知的范围里面起作用,那你即使迈向未知的话,你也有可能会打破无常的荆棘,那你敢不敢走出已知呢?你不敢,因为在你的潜意识里,已经存在着只有在已知的范围里面你才安心,要迈向未知你已经有恐惧了,所以永远迈不出去,永远,偶尔踏一只脚出去,还有一只脚在已知里面,搞了老半天做抉择,要不要把这只脚也拿出去呢?想一想又还是把那只脚拿回来,这个就是你的勇气。
我要告诉各位,你想要出三界,那你必须有这个勇气,把另外一只脚,在里面的那一只脚也移出去,敢不敢?讲不出来你看看。你敢一半又拖回去了,其他都不敢。这个就是修行啊,你以为怎么样才是修行?打坐,跑香才是修行啊?骗人的了,你回家你躺着,把两只脚放在沙发上面,把身体放在沙发下面的地毯上,那在那边念南无阿弥陀佛看看,你等一下会发现天龙八部通通跑下来揍你,你念阿弥陀佛是这样念的?当然你绝对不敢了,阿弥陀佛何等神圣,你竟然这样,你假如说三岁小孩这样念你会觉得很可爱,你三十岁以上的人这样念,你就欠揍,为什么不敢?因为那些意识形态把你框住了,你连这么潇洒的动作,潇洒的POSE都摆不出来,你还想要,要怎么解脱?那可能吗?
想想看,那你怎么会自在呢?最美的姿势都拿出不来,你怎么叫自在呀?这就是一个基本的认知,现在要修学要训练,他是要锻炼你打破这些疆界,不要在这个已知的范围里头,那首先你要活泼,活泼你的生命力,活泼你的生命感,你才有可能去做未知的尝试,在已知的范围内不叫尝试了,那已知的只是照做一遍而已。
你去试试看,我相信有一个你一定可以试的,你要是每天用闹钟把你叫醒的人,你就试着不要用闹钟,你会说那还得了,要睡过头,告诉你,一定要尝试这一点,向自己挑战,即使迟到了,我也甘愿受惩罚,我就是不要被闹钟把我绑死了,可以吧?那我要是五点就吓醒了,那就五点起来,不要再睡,你不要一直睡,睡到六点半才要起来,那你一睡过头,你就不要上班了,然后自己去锻炼自己一个活泼的一个生命力,你要有那个生命感,万一迟到被骂我就罚站,骂完了,谢谢你,你敢吗?你不敢嘛,因为你怕被人家骂,你那个面子就把你害死了,所以我们的生命都消失在面子里面。
那个面子又是假面具,不是真面子,一辈子我们就这样浪费过去了,现在禅修要你对生命活起来,所以你要先看清楚,怎么样子走出去,这是一个,那么大乘禅法里头的祖师之所以有成就,告诉各位,他其实就这么简单,而这个部分,这个自在不是假设的,不是想当然尔,他只是本来如此而已,你要体会这一点。
那么每一宗每一派,他在指导这个部分都是在指导那个方法,他不是指导那个境界,他是指导你用什么方法可以到达,我们知道,惠能他所指导的是上上根器的那些人,那么,非上上根器的人应该怎么指导,他没有了。
那么我们讲了,从中根器以下,一直到下根器的人,我们要指导他们怎么样去自在的这个方法,那惠能以后的人都统统没有,因为所有的禅师都是自己在已知的范围内去摸索,你想想看,那些会成就的人,已经成就的人,也都是从自己开始摸索来的,只是他们有几个特别的条件存在,那几个特别的条件促使他们得到成就,那么当中有一个很重要条件的,就是上师的指导,就是他的老师的指导,那我告诉你,不是每个老师指导这些学习的人,都可以成就,因为他没有方法。
你要留意到,老师的指导是很需要,但是老师的指导以外,你自己还要具备其他的条件,这一点才麻烦了,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没有人讲得出来,假如要具备的那些条件能够讲的出来的话,那指导的方法就有了,修学禅的方法就会产生了,现在没有啊,所以每一个人不管哪一个区块,藏传的,南传的,跟北传的,这三大区块所有的指导者,都各有一套认知,那就是我们讲的,各出手眼,每个人的手法都不同。现在,我们透过历史上的这些存在的资料里,我们可以把他整理出一套禅行法,修学到达自在境界的方法,可以有一整套,这一套也是我们常跟各位讲的,那就是一个资粮道。
第一个资粮道要有,那么资粮道是什么,我们不像以往所讲的资粮道,列了一大堆,那不是,很简单的三个条件,第一个,人格心理要健康,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的,那这个资粮道不够,你没有办法修行,因为你没办法定位,你在修的都是你的妄想,所以人格要健全,心理要健康,那意思不是说通通要一百分了,五大人格性,每一项最少要七十分以上,保留一些空间可以保持你的特色,通通一百分,通通都三十二相庄严,每一尊都一样了,留有一些你的特色。
那个佛菩萨才会不一样,像观世音菩萨他就会演变成千处祈求千处应,那个地藏王菩萨他就发呆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永远不要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所以他就有的等,那为什么呢?那就是每一个菩萨的性德,那就是因为那个人格跟心理的部分,大概都已经到达九十分了,我们没有要求各位那么高,七十分就好。
可是不达七十分的,要先做矫正,三十分以下,先住精神病医院,四五十分先矫正还可以,你说跟精神病医院的人来讲,通通给他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病就会好吗?那么你这个人就叫神经病,他必须要做一个真正的矫正,这是资粮道最重要的部分,不管你讲资粮道要先具备哪些条件,讲的再多,就是这五大人格性的部分。这个具备了。
那第二个条件,因为你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你了解这个世间,无常,苦空,无我,那你就应该发菩提心,这个时候你的出离心就具足了,这个世间不是不好,不是厌恶,而是我知道就是无常,那么这里面通通都是无常,你有一个不无常,唯一一个不无常的那个叫做无常,所以无常是永恒的,其他都是无常的,那你看破了这个,那你就随缘,现实生活中随缘,有也好,没有也可以,有的话就洗澡,没有的话不要洗澡,有要记得,有要洗澡,没有水就不要洗,我们不是,就是那一种没有水他睡不着,要不然就是那种你叫他洗他也不洗,这个不随缘,你要能够随缘,自在。
因为,这世间本来无常,有就有,有就马马虎虎,没有,没有也无所谓,可是我们这一点做不到,你要有这一个基本资粮道,那你发菩提心,发出离心就有了,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要摸索,这是很重要的,这就很高档了,这个层次就比前面,这三个资粮道是一个比一个接过来的。
摸索是什么?是我知道这世间无常,是娑婆世界,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世界,那个是什么?那你现在你不知道,不知道你要去摸索,再尝试,这世间不对,那不对,对的是什么?我只知道有一个对的,对的在哪里我不知道,像那个未知的领域去摸索,这个才对,要有这三个条件。
那么当你开始摸索的时候,入前行,开始去找寻空性,所以第一个阶段,假如你还不具足,我们这个阶段的教育叫做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以后,我们进入前行,这个前行就是要证空性,证阿罗汉,你不要以为证阿罗汉就没事了,证阿罗汉以后,大家都坐在桌子上给人家拜,不对啊。
证空性是什么?证空性以后什么都没了,那就不要证了,要什么都还在,不是什么都没了,你证空性以后,这世间也是一样,台风来还是台风,不是你证空性以后,台风就不会吹到你这边,照样来。
这个证空性是我们教学的第二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进入摸索,第二个目标是进入空性,第三个…
《华严禅行法之《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