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经首 第九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是他管的。这个珠王是统万宝,一切宝是归他管的,叫珠王,就摩尼宝珠的意思。

  

十方诸佛”,佛是众圣之圣,万王之王。所有的圣人当中他为最殊胜的圣人,所以说佛为珠王,你要弄清楚哦。所有一切东西的王,王是头嘛,这个头啊,所有每一项啊,都有一个头,所有的头抓出来的头头,那个头就是佛,所以他是众宝之王、众圣之王。这是指这个意思,那么它的形容词是用这里来形容。

  

一切菩萨,髻中妙宝”,一切菩萨跟十方诸佛是相对的。所有的菩萨都好像我们头顶上的这一个——你们女生不是喜欢这里绑着吗?这个髻,髻中妙宝。它是形容说头是最宝贵的,上面放的宝,菩萨是指这个意思。这个都是用以形容诸佛菩萨为圣中之圣、王中之王、宝中之宝,是指这个意思。那么用这两个圣中圣、宝中宝来形容“悉放光明”,这些众圣之圣放光明“而来莹烛”,互相啊,这“莹烛”就是照耀,互相照耀,和前面的意思一样。不但这佛是摩尼光云互相照耀,十方诸佛也是摩尼光云互相照耀,一切菩萨也是一样摩尼光云互相照耀,是指这个意思。这第一句摩尼光云互相照耀是指一个佛,十方诸佛是指所有的佛。那么十方诸佛跟一个佛都是指我们讲一千烛光,一切菩萨那就小一点,只要能发光以上的通通算。所以我们讲佛是空中日月,菩萨是空中星宿。空中所有的星星都是菩萨,空中的日月那就是诸佛,是用这个来形容的。换句话说他们的摩尼光云都一直的闪烁着,互相照耀。你看一个摩尼宝珠有这么殊胜,你怎么画呢,你怎么形容呢,这是法身世界才有的,化身世界没办法。

  

我们跟各位讲极乐世界图里头,那宫殿楼阁跟师子座,你自己仔细去看看,那画就画在那里面,你现在没有办法说拿放大镜看,你只有入定进到里面去。这个定还不是九次第定,他一定要经过超越三昧,到达师子奋迅三昧以后。基本上这个经文里面所讲的是师子频申三昧——三昧的大三昧一再一再地显现,你才有可能,佛的境界是在这地方。我们跟各位谈这个部分是告诉各位,佛境界的殊胜,他不是静态的,他是动态的,而这个动态里,是指他在因地修行一直过来到这里成就的状况。

  

那我们也告诉各位,诸佛的净土——佛的净土是完美、真实、无缺憾的,他是真实的,又是止于至善的;菩萨的净土是真实的,还没到达止于至善。那这菩萨净土有没有比佛净土来得殊胜呢,有没有?他有一个殊胜,就是方便,用世间的话来讲叫好用。知道吗,好用,筷子好用就好,你不要用纯金的,用钻石做筷子那麻烦了,万一钻石吞下去……对不对?有些东西是好用就好,有些东西是要完美的。 佛的境界、佛的净土是完美的,你假如真的要那个样子,你到那里你就知道。可是你现在初发心的人不知道怎么样的话,那你就用圆融道一个,尽形寿下去,绝对往生!你放心,菩萨半路就把你捞起来,你不会有问题,这是最好用的净土。你说:“哎呀,我这辈子业障深重,我怎么敢到阿弥陀佛的净土去呢?”那你放心,观世音菩萨半路就把你接走了,因为他慈航普度啊。他的净土很方便,因为很好用,所以众生要踏上菩萨的净土,他不是你要不要去的问题,是你只要有在修法他就接你了,这叫好用。佛的净土是你要到某一个程度,因为他是完美的,你还有很多习气你都很难去。菩萨那边没关系,你习气你来吧,因为他好用啊。你要留意到,这就是佛净土跟菩萨净土的差别。

  

神的净土不可靠,因为他也是虚妄的。我们这个世界是神所创造的世界,你就知道,人心隔肚皮啊,,事情没碰到你都不知道,看起来本来是好像不错的人,怎么遇到事情以后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因为隔着肚皮你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的欲望、很多的妄想。这是神所创造的世界,是娑婆世界,它是虚幻的,它是不真实的,所以叫作五浊恶世。菩萨净土啊,他是一个性德成就,其它还没。那这个性德只要你相应,他就通通接了。你还有缺点不要紧,慢慢来,他在那边会帮你雕琢,所以你要留意到,这个叫作“互相照耀”。

  

在佛法中,这里面还有一个理论,就是佛佛平等,佛与众生也平等,对不对?佛跟菩萨平等不平等?应该平等吧,对不对?是平等啊,平等没有错,本体平等,事相不平等。事相就是不平等,你说平等平等,是人性平等,人体不平等。有的人八十公斤,有的人四十五公斤,就差了一倍,对不对?四十公斤的人两个人重量才等于一个人重量。同样都那样吃,为什么两个不平等?事相上就是不平等,没有为什么。本体上是平等,人性的尊严是平等,这个没有错。可是他先出生他就是爸爸,我后出生我就是儿子,我是从他生出来的,当然我就叫儿子。你不能说:“哎,爸爸我们两个平等平等,明天换你叫我爸爸好了。”可以吗?这有为法没办法,它就是这个样子。这个也不是不平等,它就是这个样子。圆的是圆的,方的是方的,你说我们两个应该平等平等吧,不平等啊。所以你要留意到,事相上有这种状况,这个是佛菩萨当中示现给我们看的,他不是说上帝跟天使的关系,不是。那个是有真正严格的次第、阶次问题。佛菩萨没有阶次问题,他只是示现的相、状不同,形状不同,这样而已。形状不同不表示他们有次第,你要留意,他是不同,但不是说他有次第,知道吗?所以诸佛菩萨在示现的时候,他会不让你看到他原来的样子。

  

有个故事,台湾人这边很流行,当然嘉庆皇帝跟李勇,他们不是微服出巡游江南吗?游江南,当然嘉庆君跟李勇在江南也认识了很多朋友。认识朋友了,好了,那么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嘉庆君就跟李勇倒酒了,别人不知道嘛,对不对?他倒,别人都没事,倒到李勇,李勇就……又不能讲,怎么办?你是皇帝,我是保镖,那怎么办?所以他就……两个手指头赶快跪拜,跪拜,跪拜。皇帝给你倒酒你要赶快跪下去,可是我又不能跪啊,跪下去人家就知道了。人家一定问,你为什么跪他,你又不能讲他是皇帝,这时候怎么办,他就手……谢谢……。然后晚上就跟皇上说:对不起啊,你突然间给我倒酒,我不知道,所以我用手跟你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所以现在人家跟你倒茶,你说谢谢、谢谢,有没有?这就是方便,对不对?一个示现,一个方便。

  

那有些东西他是不讲,因为他不能讲,他要隐他的身,隐他的形象,因为众生会造业,所以佛来不跟你说佛,布袋和尚最清楚了。他不是大菩萨吗,他就示现一个憨憨的、老是被欺负的、一个胖肚子的、一个像野和尚一样。为什么?他在教化众生,他只有到他要走的时候才跟这周遭的几个人讲:“弥勒真弥勒”,真弥勒只有这一个;“我时时示世人”,示现给世人看;“世人就不识”,世间人就不认识我,讲完他回家了。人家说原来他是弥勒佛,他走了,不然他在世的时候多少人欺负他,对不对?你不能给他们造业,因为他不知道不算。知道了,那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跟你讲,不跟你讲说开悟没开悟,给你讲开悟就麻烦了。佛菩萨要真开悟啊,可是你知道众生说:怎么证明你开悟?你真开悟我当然服你,我跟你跪五百拜都没问题,问题是怎么证明你真开悟?你没开悟我五百拜就白拜,对不对?我不能白拜,你给我看看。这下子就造业了,因为你有疑嘛,你对这个已开悟的人有疑,所以所有已成就的人,绝对不会告诉人家说他开悟了,他成就了,不会的。为什么要跟你讲呢?真开悟不讲也开悟嘛,对不对?我讲出来只是给你造业啊。你会说,你给我看看嘛,看看你怎么开悟。要怎么样,我给你看,这是透明的,是吗?开悟是这样吗?不然怎么给你看呢?可是众生就有这种好奇,因好奇而造业,诸佛菩萨认为是害了众生,伤害众生,所以他不示现。因此三十二相教化众生,就在这个地方自在出入,互相照耀。

  

我们在这里你要留意到,修行人跟你世间人不一样。世间人是用大脑推理的,就像我们很多同修,我说:“你发心嘛,来帮道场把组织制度给弄起来。”他说:“对啊,不过我要看清楚你们是怎么弄的。”就是没制度才要你来,给你看清楚再下手,那给你弄清楚了以后,就不用你来了。就是因为现在还没制度,那你能,你就来帮个忙,你就“好,我参与!”去帮忙才把它架构起来。这里面有一个重点就是,你要了解这个属性——我们修行人,一群修行人的属性。

  

跟你讲,有很多地方很好架构,不是修行的地方,没有法的地方最好架构。人一进来就编个号码,把你当作一个号码、一个东西这样去摆一个位置,你很乐意被人家这样摆位置。人家一直教你某一句话,你就一直背那句话,有没有?这样你知道吗?不要点头啦,你不知道。有没有去看人家训练狗?“乖——乖——”,它蹲下去饼干给它吃。再来“乖——乖——”,它又蹲下去,饼干再给它吃。你一直给它吃几次,你再跟它讲“乖、乖”,它也就跪下去了,等着吃饼干了。因为你是一再地在这一种人家把你当动物一样的训练,你接受那个训练,那你永远就“乖、乖”,跪下去,饼干吃一个。你不叫“乖、乖”我就不坐下去,你一直要叫“乖、乖”就坐下去了。把你当动物一样的训练,这个是最容易的。所以任何的组织单位要想成长壮大不要把人当人,要把人当狗这样训练,那一群狗就会很壮大。

  

可是修行的地方不一样,他是把人当人。但是这些人又很麻烦,这些人修行还没成就。所以当你把他当人的时候,他以为他是鬼,然后自作主张,不听命令,耀武扬威,这个就出来了,人的恶劣习气就出来了,这里也一样。因为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我是修行人,都在争对不对。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只要争对不对,就不对;你一定要圆融,按照这个组织的制度,人家怎么来,你就怎么接受命令去做。可是我们发现,修行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人家告诉你怎么去做,你就有一堆意见,表示你对,这个都不是,都没有办法。

  

因为你要知道组织有一个体制,尊重你,那你应该在历事的时候练心。可是我们发现,修行人是最不守规矩的,不按照组织体制来,就这样子。随便看到人,每一个人,也不管他职务高低大小,通通把人家当工友一样、当婢女一样,叫着就做,这个是麻烦的事。所以要是认为你是个修行人的话,那你就更应该要谦虚,做任何事情,要跟人家交代一个什么事,一定要注意到体制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这是根本戒律。

  

佛陀说以戒为师是什么,你按照制度来,走入制度的区块里,你要修行就很快;但是当你不走入制度的这个区块,基本上你是犯戒的。所以按照制度的标准来运作,就是遵守戒律;不按照制度的标准来运作,你就是犯戒。戒律不是说过午不食,一定吃饭要怎么样啊,吃什么吃什么,不是,你要照着制度来,不按照制度没有办法运作。

  

这个就是我们所讲的:你要怎么修行,你自己要看你的心。但是这个还算是粗的,到微细的时候你就难看了。这是一个基本,我们在谈到佛菩萨状况,大家应有的几个基本认识。好,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华严经经首 第九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