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经首 第八集▪P3

  ..续本文上一页、镀银,然后或者镀什么,再上彩,那可以,现代的科技是可以。可是古代没有钢,然后用生铁来做的话也不好处理。所以古代在铸造业上面他有困难,现代可以,可是现代还没有人做。我们要去做是我们倒霉,你又要开模子又要弄什么,然后不一定成功,弄失败还要再做啊,可是我们叫人家做,弄失败也要出钱。所以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工艺、技术等等,我们还是基本上用木头来刻,会比较好。这是一个,摩尼做这个台,这个莲花,千叶莲花,应该千朵莲花,简单来讲,是“莲花为网”,编织的网,这样来做。

  

那么“清净妙宝,以为其轮”,这个轮,我们在做解释的时候,没办法解释,就以这个轮来做莲藕,就是里面的部分,莲花后面的部分,大家可以有空的时候,你自己看看。

  

众色杂花,而作璎珞”,这个花上面,我们现在这个部分是用画的,这画的是很漂亮。这个艺术家是很用心去画了,不能够再说他画不好了。可是呢,要把这“众色杂花”把它做为这个普融无尽师子座上的璎珞来庄严它,那我看也不好做。画,画是好画,要做成实品出来,那不好做,不好做。不过,我想在这样的科技时代里,往后的世代,在两三百年后,我相信这法义展开以后,我们的子孙会有福报的,他会把这个师子座做得很好。这个“众色杂花,而作璎珞”,在这个花上,座上,这普融无尽师子座上,他会有很多很美的,很伟大的装饰,这个璎珞是做装饰的意思。

  

堂榭楼阁,阶砌户牖,凡诸物像,备体庄严。”在这个宝座上,还有堂榭楼阁,不但是堂榭楼阁,阶砌户牖都有。这里面还有窗户哦,那你就知道,这个宝座有多大。现在我跟各位讲你体会不到,我举个例子你看看。我们现在你看不到古代有没有很多大佛,有没有?台湾应该很清楚,你去看彰化大佛,你到里面去,那大佛也没有宝座,没有办法,他只有坐在莲花上。坐在那朵莲花上,那个大佛好像缩在那个地方,他应该座要很大,那个大佛才会大嘛。那么佛身的比例,跟这个座的比例,座的比例应该是佛身的两倍高。假如佛身是五公尺的话,那个座就要十公尺高,那你就知道他这个堂榭楼阁,阶砌户牖是怎么做起来的,对不对?

  

你说要做一尊大佛有多大,假如大佛是二十米高的话,二十米高,那他的座就要四十米高。但是,告诉各位,我们现代人都是佛大座小,而且都喜欢做站的。站的佛假如是一百米高的话,他的座就要两百米高,你不照比例来。所以这个时代不可能有佛来,也很难会有成就者。因为成就者他坐着成就,台湾话说“屈”,屈,屈就在那个地方。一个成就者应该能够把法宣扬出来,可是现代的成就者,他就屈就在某一个环境,某一个条件之下。你去留意到,这个成就者,佛法告诉我们,这个成就者,他是要突显出来的,突显出来他的座就要高起来,他才会突显,座不高起来怎么突显。

  

所以我们这个时代是很麻烦的,拿药给师父吃,师父一定要吃,师父不能吃好东西,“修行人吃那么好做什么?”给你药你就一定要吃。所以送药给师父吃的特别多,不能送好吃的给师父吃。这个观念,真的是很奇怪的一种现象。

  

你想想看,一个修行有成就的人,要把生命的宝藏分享给众生,对不对,可是现在呢,是不容许的。所以你有成就的话,最好是火化以后,舍利子交给众生就好。那我请问你,他如何教导众生?这个对一个修行者来讲,是一种委屈。当然他不会跟你计较。

  

我跟各位讲文志法师,我没讲你也没听过这个人,然后他烧出四千多颗舍利子来。我相信很多人说,“你告诉我在哪里,我也想去看一下。”四千多颗舍利,我要能烧出四颗就不得了了,对不对?他有四千多颗怎么不去景仰呢?可是,他假如生前二十年,能够跟我们弘法的话,那不是不得了吗?他为什么要屈就在那个角落里头呢,对不对?都是身后才名扬世界那有用吗?跟那些艺术家一样,死后画才会出名,还没死画都不出名,为什么呢?这个时代就是这个可悲。

  

所以古代这些东西他是有原因的,为什么座人家要做那么高?要把佛托高嘛。现在我们是要把佛躲在那个地方,修行人就算有成就,你也没办法。所以我们大家都在找善知识,你找的一定是假善知识,为什么?因为他不能突显出来,突显出来的,是假的,沽名钓誉。真的有修行就要守在那里,等到烧出来,啊!他舍利子那么多,早知道也早点来!早知道就太晚了,来不及了。这个就是,你看这个座你就知道,现在大陆做了很多大佛,都不如法,都是身那么长,然后下面只有一朵莲花而已。这个就是关键。

  

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去体会,刚好有经文在这里,我是籍着经文,讲给你听做参考,他不是“高广妙好”而已,“堂榭楼阁,阶砌户牖,凡诸物像,备体庄严。”你就知道这个座是什么样的座了,所以它叫普融法界师子座,应该全名叫普融无尽法界师子座。这个书读太多,有时候都会忘光,所以我在讲的时候,词句不太准,万一你有看到,你自己自动调整,我们这是全自动的。从这里你就看到,佛觉悟的殊胜成就是多么不可思议。

  

那么,在这个世间,人家对我们的误会、不了解,对修行者来讲,他不介意,你要留意到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人家对这个修行人的赞美如何,他也不介意。你要留意到,修行人对这些是不介意的,这些都是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他不介意。可是问题是众生的福报,关键是在这里。你真想修行的话,那你就要好好的亲近善知识。

  

你要从真实相上看,你不要到时候好像押宝一样,“啊!我押对了,我师父烧出舍利了!”然后,“我没办法,我押错宝了,输了,我师父没有舍利。”是从舍利看成就,还是从教法看成就,那你自己要能够拿捏得好。不要到时候,像吃角子老虎一样,全赢、全输,这个不对。这个不是输赢的关系,你自己好好的去修。这个地方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所以你要如何好好修。

  

我跟各位讲,善知识,中国这一句是用得很好,他不讲人。你记得,善知识,你跟这个人,人只是一个形象代表,你要从他身上学到善知识,听懂吗?人,这个人是假相,从这个人的身上学到善知识,那么尊称这个人为善知识,这样才有意义。你不要看这个人,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啊,他今天又去补牙齿了。”你要看到他的法,你得到这些法的善知识,你才尊称他为善知识。他不是知识,他是人怎么会是知识啊,对不对?所以你要留意看清楚,用善知识来形容一个人,是指你从这个人身上获得了善知识,是不是这样?要不然他是人他不是知识啊。因为这个人有知识,他传递给我,我有用,所以叫善知识嘛。那也因为这样,我来尊称他为善知识嘛,是不是这样?

  

所以你要看到善知识,你不要看到种种是非。我不是说我啊,你跟任何人都一样啊。是以这样的一个原则,你才能够获得善知识。不是把他占为己有,或者是因为你跟他在一起,所以你感到光荣,那个都是占有欲。师父多跟你讲两句话,你就心开怒放,师父跟别人多讲两句话,“都偏心,都跟他讲,都不跟我讲!”那你是学佛吗?你在修行吗?这个不叫修行、不叫学佛,这个叫吃醋,醋桶发酵,这都不对的。你到底是看到什么,学到什么?所以文殊师利菩萨跟我们讲过很多了,依止善知识要怎么样。你是要求善知识,不要弄错啦!搞清楚这些状况。

  

好,你假如能够这样的话,那你就容易修学成就,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那么你因为从他人身上,获得这些善知识而感恩,那也是籍相感恩,真正感恩的,是把那个法学好、修好,那是真感恩,那个DNA传承是指这个地方。那么你籍着相感恩,供养、护持等等,你都不要在意,那是籍相修行,历事练心。所以我们一再跟各位讲,随缘、随分、随力、随喜。你不喜,那个缘不成就,因为你随喜,所以缘才成就。

  

缘成就看实力啊,你有多少供养多少,没有,无所谓。那个喜心要有,疼惜、尊重、感恩的心,这是最重要的。你不要看人家供养,你心里毛毛的,“好吧,以后啦,以后我赚钱再还给你。”不要,不要有那种心境。人家供养,你很高兴就好。有能力,那我们尽力,没能力,不要紧。

  

这一点,我们跟各位讲清楚,最主要是你要突显对佛法、对生命启发的这一份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把这份知识叫善知识。知道吗?关键是在这里。那你要看得到学得到,那你要把这个知识放在所有知识的最前端,那个叫善知识。所以佛经一定在群书之首,《华严经》又在群经之首,它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

  

所以古代人因为东西比较少,他们很庄重、很恭敬,经本上面不压其它的书。我们现在什么杂志、报纸……“我刚才诵的经哪里去了?”然后翻箱倒柜,从垃圾堆里头找出来,你东西太多了。这样的恭敬心你就会消失。你要懂得那个恭敬、尊重,透过人,我获得,我既然获得,我要把它推为第一,有没有?一切事,这个为第一。

  

所以每天早上起来,你先做功课,做完再去料理其它的事。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刷牙、洗脸,这些盥洗完毕以后,就是早课先做完。早课做完,再去上班,赚钱,那没有关系。回来了,弄完了,要睡觉前,再做晚课。这每天,你最重要的时段,就做最重要的事,那就把善知识这件事当做第一要务。你其它的事,得失利弊,是非毁誉,通通可以放下,这件事情提起来。告诉你,临命终时,瑞相连连,你会好死的,而且会很殊胜。

  

你记得,把这件事当第一件事,人生第一件事,你要在每天中实践出来,早上起床,先做早课。做完早课,开始忙一天的事,不要紧,那个应该忙的。忙完了以后,晚上,晚课。晚课做完了,睡觉。其它世间的这些林林总总,是非毁誉、成败得失,通通放下,通通不要在意,你会成为人中师子,一定会有,你记得把它当第一件事就好了。你要是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做,明天我再跟菩萨请假,后天有空我就做两次,补还你。你用这种心态就不行,不行!你去注意看看这个意义。

  

这是讲到这个师子座高广妙好的情况,我们要留意,这不是讲地理风水,说一定要几倍几倍,你尽量把他突显出来就对了,大约来看是两倍。就你假如是坐像,坐像是十五公分的话,你的座应该三十公分;你假如是立像也一样,也一样,你慢慢去体会。你透过你的美感去调整那个部分,可以,那个比例不一定,但是美感,也就是要让它突显出来。

  

那个竹南华严寺,有没有感觉到?怎么看那个佛像怎么矮一截,对不对,坐在那里好像塌到窝里头去了。我看看不对,刚好我们天宫要放的那三尊,我一看,不是这个样子,原来座做得太小,他就只有仰脸覆脸而已。我要求他要把它架高起来,架高起来刚好高度加一倍,差别就在这里,因为你没留意。他在做的时候,看我们是,你做功课的时候,摆在桌上的那个佛像做,因为那个时候的比例就已经够大了,可是你现在坐到大殿就不一样,就显得不够。所以这个是我们要留意。

  

好,这个是相关的部分,提供给各位作参考。因为这些都跟曼陀罗有关,布局啊,曼荼罗是个有形的东西,它局势一布,局一布,势就高低就出来了。有局有势,这个,我们在密法修法上就比较在意这些,那透过这个部分,刚好把这个知识等等,跟各位做个介绍。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华严经经首 第八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