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经首 第九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今天要看的是经文第四页,第四行。我们先看一段经文:
宝树枝果,周回间列,摩尼光云,互相照耀。十方诸佛,化现珠王,一切菩萨,髻中妙宝,悉放光明,而来莹烛。”我们今天先看这一段,这个都是讲佛境界中他的宝师子座。昨天我们跟各位介绍过了,在华严的宝师子座,那就是叫做普融无尽法界妙师子座,简称普融法界师子座。所以这个名称你不用太在意怎么念好,怎么念都好。问题是这样的一个师子座你感受多少,这个才是重要!那么佛坐这个师子座,我们肉眼见不到。大概我们这样跟各位用一个譬喻:劣应身的佛座叫做草地座,他铺草席嘛,甚至于他成佛的时候,那个耶舍啊,一个商人呐,拖着一牛车的稻草啊,从那菩提树下经过,看这个人修的好像很不错,蛮斯文的,又很端庄,蛮有道气的,跟他讲,打个招呼。那个时候,这个比丘刚从定中出来,就跟这一位耶舍讲,悉达多太子,他开口就说:“我是佛,我已经成佛!”这种人好大口气,对不对?他可以讲,你不能讲。
今天又有个同修来:“师父,你约我来,干什么?”我吃饱太闲,我约你来干什么?“你昨天不是跟我约吗?”你看到鬼啊,你不要以为你很厉害,你有什么相应,你相应到我约你,可是我没有相应到我约你啊,这个很麻烦,这个都是自以为有成就。不对!没有那回事,你真成就的人,他很清楚。像你这个老是对焦对不正,这个很麻烦。我们知道你很认真,也很愿意投入修行这个行列,但这不表示你就会成就哦,你要留意啊。很多人在道场供养、护持,等等,你要留意到,是真心不是欲望。 我跟师父相应,谁跟你相应啊?你相应师父,圣爻一块而已;你还要师父跟你相应,圣爻要两块才能发出声响,不然怎么会圣爻?只一块你就想要掷出圣爻,没有那回事。所以往往用你自己个人的欲望、好恶、想当然耳、一厢情愿的,这种观念都不对。你一定踏踏实实的,我们一直讲说,你再想回来,你这样修对吗?我要怎么证明我的对?你一直做这个工作,你自然就会进步了。你不要一直以为我已经到哪里了,到哪里是你以为的,你想象的,不是真的。所以真修行的地方,要从这个脚跟底下下功夫。所以古来大德都告诉我们,照顾脚下,没有叫你照顾头壳。你不要光是在大脑里头打转,没有用,照顾脚下。所以他才能够成就,他能讲,他在菩提树下的那个成就,那是有前面的因缘呐,这我们也都常跟各位讲过了。
所以耶舍啊,这个人是福报真大,佛成佛,他第一个来供养的。他也不知道成佛是什么,他第一次听到我是佛、我已成佛。他也不知道我得四果,他在想这四果大概水果那么大吧,还是苹果还是西瓜。好吧,你说你修行。他的习惯,印度民族的习惯,对于修行者他会供养。因为他刚好一牛车的稻草,他就抱一堆稻草,就铺在那地上给他坐。可见那时候,释迦牟尼佛在的时候,他成佛的那个时候,屁股座下的稻草大概没几根,他才再铺上他的草座垫。
你要留意到,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从五位行法来看,五教:小乘教是用肉眼看,所以草座上,劣应身佛、劣应身图,也就跟我们完全一样,这叫劣应身佛。那么胜应身佛的胜应身图,那就比较殊胜了,那要用天眼看,天眼才看得到。那么大乘始教他就要用慧眼看。你看一个一个就往上走了,大乘终教也是用慧眼看。那么大乘顿教这个地方,他用的就是用法眼看,他看到法性图、法性佛,你要看到这个部分。圆教,华严圆教是用佛眼看,那你才能够看到这么殊胜的普融无尽法界妙师子座,你才能看得到。换句话说,你没有佛眼,根本看不到。我们从小、始、终、顿、圆来看,你就看到他有这种情况,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一步一步上来的这种状况。那么这里既然是讲佛眼所看的这种妙师子座,普融无尽法界,重重无尽、重重无尽的那种情况,我们应该从这里去感受到,所以他讲到“凡诸物相,备体庄严”。都不是我们这个世间你所了解的这种状况,你所看到的这种状况,因为他不是肉眼,他是要用佛眼看。
那么这个地方用了这个词啊,“宝树枝果,周回间列”,他又回到宝树来,因为他不是讲菩提树,他是讲师子座。师子座上还有宝树、枝果,这个宝树是用来形容的,也就是你用这些法,行法来建树的这个宝座。这些跟各位谈。生命改造的工程完全都是修法。修法很多,那个多啊,不是你修很多法门。我又念观世音菩萨,然后再念《普门品》,这个叫观世音菩萨法门。然后我念《大悲咒》,这下子完了,诵哪部经?它也是观世音菩萨法门,可是你硬不说观世音菩萨法门,你叫大悲法门。然后你又修十一面观音咒,然后又完了,要诵哪一部观音经?然后你又说它是十一面观音法。十一面观音法还是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这些通通算起来,其实只有一个法门。只要你持咒、诵经,念佛、诵经,通通是同一个法门。包括《地藏经》、地藏菩萨圣号,还是同一个法门。因为用心法是一样的,你知道吗,用心法是一样的。《弥陀经》、阿弥陀佛圣号,还是同一个法门,没有离开。《药师经》、药师咒,然后药师佛圣号,告诉你,同一个法门,还是一个法门,因为那个用心方法一样。你会发现,用心方法不一样的是什么?
我来煮饭,煮饭用心法。你去注意哦,煮饭呐,你进大寮,要用心用到好,穷尽它。我来扫地,拖地板,这个用心法不一样了,对不对?你去留意啊。你拖地板用心,要留意到别人的感觉,那个感觉,主要在哪里啊?眼根的色尘跟脚底踩的触尘那种感觉对不对?你煮饭呐,是舌根的、胃口的,是不是不一样的地方?你要去留意到众生的反应这一部分是不同的,留意到吗?好,我出坡,我扫落叶,扫落叶是一种法门。所以法门不同是来自于事修上面,来自于事修,法门不同,不是来自于经典跟圣号,知道吗?因为事修的不同,你用心的方法不同,那才是法门不同。我期望各位你把这一点弄清楚。
所以历事练心呐,经过事情你才能练心嘛。你留意到,一个人,一个行者,假如他的模式养成以后,你去留意到,他做什么事,他有一定的模式,这是成就者,他用一法可以对治一切法。他那一法叫什么?叫正法。正法是理,对不对?以他的理应到事上,无事不合理,这个就是指成就者。你一个修行人有没有成就,这是个很简单的印证方法:我的理通了没?通了,你每件事都能应用,这是一个关键处。那么我每一件事运用,都能够回到我的理来,那成就不成就已经不重要了,你已经超越过了。这个时候,当你很自在的时候,就是后面讲的“摩尼光云”那个“光云”。因为“摩尼”是自在,自在起作用它像云一样,随缘而示现叫做云。什么叫云?你远远的看有,你走近了就不见了,有没有感觉?远远看是一朵云,你走上去看看,你只感觉到雾了,不是云。云呐,就是示现,随缘示现叫做云。光是作用,“摩尼光云”就是自在的作用是随缘示现的,他不执着的。有没有?四个字,那你看看吧,我们是怎么在运作的?所以当你真正到达那种程度,你就有可能很自在地随缘示现而饶益众生,这个就是他的作用。
我们现在修行不是啦,第一个小器。为什么小器?不想做事。大家都想,要发心呐就进大殿。大殿干嘛?最好当殿主。殿主最好干嘛?拿槌子。拿槌子干嘛?可以打人呐。那个大磬槌不是令牌啊,你不要以为我拿着磬槌就表示我威风。不是说到大殿才叫修行,你要去做事,历事练心,经过事情,你要知道怎么用心。当你这个用心能够扩大,穷尽你所做的那件事,基本上你的修行,行法已经成就了,基本上就得根本智啊。当你这个一穷尽再穷尽的时候,你拿来应用那个理,你会在里面感受到那个理。无事不成理嘛,事一定有理的。你透过那个事一再的穿越,你会符合理,那个时候什么理来,你的事都能印证。你不要在意说,我书要读多少,佛经读多少,那个叫佛里佛气啊。
广钦老和尚,他有没有读啊?但是他怎么通啊?他就煮饭嘛,当水头,水头就负责挑水,现在不要你挑水,水龙头一转就有了,你根本不用挑。他古代没有啊,从老远的地方,河边挑回来,有的还要挑上山去。他在挑水的时候,不像我们,苦啊,尤其是知识分子挑水,一肚子牢骚:“大学士挑水,和尚吃水,怎消得了?”一面挑一面诅咒:他们就是会撒娇,所以不要挑水;我就是不会撒娇,所以通通叫我挑水。你会有这些东西出来。真修行没有这些。我要怎么挑水?他就怎么挑水,怎么挑好。有一次被调,调当火头,从水头当火头,火头就是负责大灶,灶口,煮饭的时候要把木柴送进去。火头,他负责捡柴劈柴。有一天,他就在那地方,木头送进去的时候,“啪!”一声,他开悟了。要我们在劈柴啊,一面劈一面三字经,一面劈就一面骂,你会开悟才奇怪。人家就劈柴就劈柴,专心劈,然后送上灶坑,就在那个时候,他开悟了,这叫入念佛三昧。他就只有念佛,他透过事情练心而成就。
你透过事情不练心,没有用,你是世间人,这是世间人。透过事情练心,你不会练不要紧,我相信广钦老和尚不会用心,但是他会置心一处,我就一直念佛嘛,劈柴也念佛,把木头放在那叫什么,砧,对不对…
《华严经经首 第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