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可以应付他,可是他自己受不了。因为刚才不是这样讲吗,现在你怎么这样讲?刚才是寒症,你现在是燥症,对不对?对寒症的人叫他要补,对你这种热症的人叫你要泄。你又说为什么他要补,不是说要补吗,怎么又叫我吃这个泄?这没办法因为他转不过来。你可以很清楚,他没有办法。这个叫做“其众如云俱时出现”,你要去面对他。那么在这个地方你看,你要讲种种法,无有尽极。
有的人,下午有个同修来,我说:“讲经之前再来讲,讲你的事,讲完我们听经。”结果讲完他说:“师父,再见,我要回去。”我说:“那我还需要叫你这个时候来?”对不对?你有事要问不要紧,讲经前来问,你不要早上跑来,下午再来。结果他不是,他早上跑来,结果下午又跑来,早上跑来,我以为是电话,结果他人来了,叫他下午再来,他真的下午再来,原来他回去再来。再来,我以为你的问题讲完了,就可以留下来听经,结果他说“再见”,我一楞,怎么会变这样?这个就是什么,就是你在讲的他根本听不到。
所以你要留意到,众生的习气是什么状况,你要去适应众生,你这个法在转的时候,要教化众生要引导他的时候,你真的要注意到人性的问题,还有他的生存环境的问题。不只人性,因为他的生存环境怎样,你不知道,这样子等于害了他。干脆早上来谈一谈就好,为什么要让他回去然后再来呢?因为我以为他是打电话来,要来就下午再来,不必这么早来嘛,对不对?问题就在这里,所以跟各位讲,度众生不是你讲的买卖,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银货两讫。因为众生他不是这样的情况,所以说这是一个永无止尽的义务工作,你要一直做。不是说你做好了,你绝对没有办法做好,真的做的很圆满那是众生的福报,不是你的智慧。真的跟各位讲,我觉得是众生的业要尽了,那很简单。
“师父,你看他要怎么办?”我说:“他怎么了?”“你看嘛。”我就看,我说:“他怎么了?”“不是,你看他怎么了?”我就说:“好了,没事了。”我也不知道怎么讲,到底他怎么了你也不讲,当然我说“好了,没事,回家,早点睡觉。”事情就出来了,“师父有神通啊,那神经病的坐在他面前给他看一看,师父就说好了。”因为他回家就好了。我怎么知道他神经病,我问你说他怎么了?你说,没有,你看嘛。我也不知道什么,他也不讲,我不知道讲什么,我说,好啦,回家,对不对?我只是讲“好啦,回家”,他听成说我说他的病好了,就把我到处宣传,带一堆神经病来给我看。
众生的事不是不可理喻,不知道要怎么理喻,你怎么去处理呢?所以有很多事是他的福报,不是你厉害,你要把它挂在身上说我很厉害,可以,以后写传记的时候把我记上一笔,神经病给我瞪两下就好了,那个会夭寿。不是这样,那是他的福报,他因缘尽了,刚刚好那个时候跟我碰上一头,这样而已。所以不要以为自己有什么智慧,有什么能力,我们都是透过这种状况在历练。
有些人喜欢讲这个,我们跟各位讲,你要看你真有办法吗?第二个来你能吗?第二个来你不能,你最好是闭嘴,嘴巴缝起来,不能,你就不要承认。你不要以为说这个福报怎么样,绝对不来。这个是跟各位讲,在教化众生的时候要下化众生,不管说教化也好下化也好,或者你来接引众生,开导众生,我们都要尽其全力。那么有那种巧合,众生有这个福报那当然你也沾光,对不对,拜忏,绝对拜忏,这个叫浪得虚名。假如弄不好,有挫折、有不愉快等等,拜忏,怎么讲都拜忏。你不要说我又没有错,没有错加一拜。不是有错没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这个就是修行的原则。
今天我们讲这个问题,你假如对这个部分不能彻底了解而接受的话,你没有发菩提心,绝对是没有发菩提心。你要有发菩提心,你应该去弄清楚,怎么样子使事情圆满,修行到底是要怎么做的?你还在那边论对不对,“我有没有错,我根本没错”,这个基本上你还没有发菩提心,你还是世间的计较,在计较对不对。你要从修行的标的来讲,只要不圆融、不能圆满,那就拜忏,对有什么用?是不是这样,你想想看,要不然你一定到业障现前,那个时候就叫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要是能够一开始,从现在开始就开始拜忏的话,归零功课,你就是天灵灵地灵灵了。你放心,不会不灵,因为你不忏那就没办法。
好,这个是第二段讲菩提树的时候,跟各位提到的部分。记得啊,菩提是觉悟,因为觉悟你要进行一连串工程。为了觉悟而进行的这一连串工程,它所成就的,就是你法身慧命的菩提树。这样懂吗?菩提树,法身慧命的菩提树。那么你在这个世间的菩提树是哪一棵,有没有关?有关,但是你不用在意,你可能是龙眼树下。龙眼树下,知道吗?你没有在那边坐过,龙眼因为是甜的,所以坐在菩提树下,有那个虫,小小的,毛很长的,浑身滚滚的,那虫是黄的,毛是白的,虫的身体直径大概0.1公分,1公分那么长,大概0.1公分,它的毛大概2公分长,有没有看过?你就到那边去打坐,保证开悟!你在打坐的时候……那时候你绝对置心一处!还有一种树叫莲雾树,在打坐的时候,咚!好在是莲雾不是榴莲。
你发什么心,你就坐在什么树下,但是你要知道,修行人他自己会选择,修行人不坐在果树下修行,你放心,修行人绝不坐果树下。那有些人喜欢选常青树,就是不落叶的树。大部分的修行人都要选落叶树,落叶有细叶有大叶,那看你的嗜好。但是我还是劝你不要坐在果树下,坐在一般的树下那就是你的个性。所以有的人在毕多罗树下,有的人在龙华树下,那是不一样的。那个是跟你因地修行的时候有关,所以你将来你再来修行,真要用功的时候,也会有那种好的树下,好的树给你坐。好树坐不一定你会开悟,你放心,最后那一生的树才叫菩提树。但是你在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你法身的菩提树就可以开始成长了,这个法身的菩提树比你那个最后生菩提树下开悟的菩提树来得重要。因为那个总共化身成佛只有一次而已,但是你生生世世菩提树都要修。这是不一样的,法身、化身的部分区别出来。
第三段是讲宫殿。第一段是讲地,不管你是讲心地还是曼荼罗的地,都不要紧;第二段是讲菩提树,菩提树事实上也显现给各位的一种曼荼罗,这里要讲的宫殿事实上它也是一种曼荼罗。
我们来看,如来所处宫殿楼阁“广博严丽,充遍十方”,这个都是动态的。这个动态的表达跟我们在表达的不太一样,你看他“广博严丽,充遍十方”是怎么形容呢?这个是指宫殿楼阁,他的建筑很突出又精美。像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建筑物,很多人很喜欢去照相,有没有?我们台北最有名的建筑物就是101,你到处可以看到有人在照相,那个叫做“广博严丽,充遍十方”嘛。我们家有没有人去照?除了你以外,大概没有人要照。为什么?因为你不广博严丽嘛,你是三明治夹层夹在里面的,怎么照?但是人家佛的这种宫殿,叫自性宫殿,它就广博严丽。这个自性宫殿从佛来讲,他的修行到最后兑现出来的当然是很殊胜的。而这个部分,你与生以来,你的生命成就的时候,它就已经在那里了。只是你这个自性宫殿,这自性被无明盖住,你自己找不到。它不是不存在,它是存在的,但是你找不到。
我常跟各位讲,修行人,历史上这么长的时间,第一流的人为什么那么执着于修行,就是有这种自性的宝宫殿。这种宫殿楼阁是非常殊胜的,那么这些第一流的人,也就是上上根器的人,他有瞥过、瞄过,他知道有这个东西,现在想要去确实能够掌握到,所以他才会完全投入。
今天我们懵修,师父叫我要坐,所以我回去就懵坐;师父叫我要拜,我回去就懵拜。懵字牌的没有用,你只是懵拜而已。你要拜佛要完全投入,你要诵经要完全投入,你要念佛也要完全投入。只有这四个字——修行的要领“完全投入”。怎么完全投入?现在我们很多人也完全投入,就像游泳的时候,你跳起来跳到水里去,对不对?你也完全投入,你跳起来不跳水里,跳到游泳池旁边那里干嘛?因为你怕水,所以“砰!”你就知道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你不跳到水里呢?为什么要跳岸上去呢?为什么?你为什么会跳错呢?就是因为你不带疑情。你是把这个色身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在那个仪式上面,你从来不问。譬如诵经,我这样诵对吗?然后我要怎么样诵才能产生效果?这一点你从来不想。你就盲目的,师父说诵经一天诵五遍,诵了五遍完,好累,我师父真夭寿,叫我一天诵五遍。你叫累死了,不会成就。你在念经诵经的时候,你要想“我这样诵怎么样?”所以我跟你们讲,你有没有发现三句经:如是我闻,一片空白,信受奉行,结束了,赶快念回向。三句经无效,你有没有感觉到我这样诵无效。为什么一诵经我就打妄想?你要先想办法诵经不打妄想。你自己要克服这个问题,你不要到处乱问,没有效。同样,你这样念佛这样念有效吗?怎么念有效。那方法你自己要去找,找到了是你的。找到那个方法,它其实是一个模式,不打妄想的模式会起来,当你那不打妄想的模式,你坚持一段时间,你一定产生很大的效果,你生命开始改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经过那个阶段以后,你就已经到另外一个世界了。你的色身、你的心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这个才叫修行,才叫完全投入。
今天我们在这里,行法你怎么做?当然你都说很精进,师父也说大概不会打妄语。所以很好,因为大概不会打妄语,所以师父就说很好。那你有没有打妄语,你是不是真的精进,是不是真的做的很好?这一点就要看你了,这是不一样的。而我们看你功课做的好不好如何,其实从你的相貌跟行为上就可以看到了。你都没有改变,你说你功课做多好,没有用。那时候,你只是用你个人的好恶心,还是在做世间人的事,不是出世间人的事。这一点你要弄好,所以因为这一点你弄不好,理修不行,所以只好事修。事就比较清楚了,看你真的能不能完全投入。功课的完全投入,跟事修的完全投入是一样的。
所以你事情说我做好了,做好了别人还在忙,可见你是没有投入,你是在应付。我常看到很多人,人家在忙,他坐在那边纳凉、吃点心,一个饼干撕成四片,慢慢吃。人家还在忙,你事情做好了吗?你说我的事做好,不是你的事,都是众生的事,三宝的事,哪有我的事,对不对?你要完全投入把事情做好,这个就在修行,你认为我的事做好了,没事了。假如真的事情都做好了不会没事,你的功课还没做,这是关键。你一定要把功课做好,功课我们绝对不会说让你还有空,可以打闲岔,因为你还没开悟、还没成佛、还没明心见性。你怎么打闲岔呢,所以用功都来不及了,怎么有可能摸鱼呢,所以这个就是看自己了。
这个地方谈到了修行的部分,你一定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假如做好心理准备以后,我是说欢迎你也鼓励你,有机会赶快出家,假如你还没做好准备,最好不要来啰嗦。最好你是先做好准备,假如你做完准备以后,那有机缘就赶快出家,因为也已经做完准备了。要不然你还要什么,对不对?要留意到,还没做完准备你就好好在家;做完准备我应该要怎么样,会完全投入了,世间事不啰嗦了,不要跟人家搭长搭短的。
你只要记得一个,什么叫做完准备呢?培养出一种拒绝烦恼的DNA,这个DNA要培养起来。有人要跟你说“喂,你知道吗?”“不要跟我讲,我没时间,念佛去。”你要知道“喂,你知道吗?”那个就是是非,他之所以跟你讲“喂你知道吗?”就告诉你,你怎么没有烦恼,我现在要烦恼给你。知道吗?你去注意看,你在留意一下,有没有跟你讲这一点。“喂,现在道场有什么事,你知道吗?”你不要告诉我,他就是“你怎么还没有烦恼,这个烦恼给你。”你没有啊,什么事?我怎么可以不知道。那叫承接烦恼的DNA,你不烦那才怪,这样的人要阵亡比较快,但是你只要有拒绝烦恼的DNA的人不受污染,因为你不起烦恼,人家要讲是非你就拒绝,人家要讲是非你就拒绝。当你准备好,当你具备了这个条件,你就可以出家。然后道场内有事我认真做,道场内没事我认真做功课。对不对?道场内有事我认真做事,道场内没事我就认真做功课。你只有两件事嘛,认真做事跟认真做功课嘛。现在不是,都有时间就在打是非、讲情绪、耍赖,保证往生油锅十八层地狱。你要是除了认真做事,就是认真做功课,保证往生极乐世界,而且绝对上品上生。你去注意看,就这两个,差别就在这里而已。这里是我们每一个想要修行的人应有的一个基本前提。好,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继续再讲。
《华严经经首 第五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