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经首 第六集
海云继梦和上
前面提到“其地坚固”,这个没有问题,接着呢,菩提树的“高显殊特”也没有问题。因为佛成佛的时候啊,就是坐在菩提树下,大概就是菩提树跟土地有关系。可是在这个时候呢,冒出一个“宫殿楼阁”来,到底他成佛的时候是在宫殿楼阁呢,还是在菩提树下?假如这个宫殿楼阁是在菩提树下的话,那要怎么盖起来?有没有?所以这里很明确的你可以了解到,在化身佛的世界里是不可能的,这讲的就是法身的世界,法身的境界。在化身佛里,他在菩提树下就是菩提树下,在宫殿楼阁就在宫殿楼阁嘛,对不对?所以你不要傻傻的,诵经一直诵过去,又不是搭火车,它过了就算了。
你要警觉到这是讲法身的世界,法身的境界。他既不在菩提树下,也不是在宫殿楼阁,对不对?这是不一样的,但是他同时可以存在,这个就是只有法身才有。那么这个也是我们告诉各位普贤菩萨的语言模式——既在菩提树下又在宫殿楼阁里;假如是文殊菩萨的语言模式——既不在菩提树下也不在宫殿楼阁里,有没有?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就是你在诵经的时候,这没有人跟你作解释的,你自己诵经带着疑情读诵的时候,你自然你就知道了。你说,师父,你怎么知道?你问我,我问谁,对不对。我怎么会知道我怎么知道?但是你带着疑情自然它就会出现,因为你也会走到那个地步。你只要带着疑情,就像刚才讲的完全投入去诵经,你就自然会到这个境界,没有为什么!
你要是执着着师父说一天要诵几遍,师父说要诵几卷,然后你就像火车的轮子一直往前跑,那就没用啦,它不会起作用的!但是你带着疑情,疑情不是要你去解经文,不解经文。你就想办法读诵经典,一字一句,一段一段,不打妄想,清清楚楚,那个你就知道了。知道吗?我们是麻烦的,念了一堆,就好像复印机一样,印了一堆结果都空白的,空白没用啊。你很清楚这个行法上的用功方式,那个模式你自己要去搜寻。所以跟各位讲说你要架构一套解脱的模式,透过诵经、透过念佛、透过修法、透过参禅都不要紧,即使拜佛也可以,你自己要去想办法。
要不然,我知道很多同修啊,因为我说拜佛有效,他也拼命拜。有一天跟我讲说:“我拜比你多一倍呢,那怎么都没有感觉”?你喝茶就跟灌水龙头一样,你在比量的,不是比质,质感,就我这一拜下去,对吗?是这样拜吗?你那个疑情要带着,它会随着你往前进,你会一直钻进去,到哪一天,啊!原来是这样。那一掀开的时候,就像盖子打开了,桶底脱落了。但是你不带着这个疑情下去,无效。前辈子发愿发太多,没有做到,这辈子还给他,只是还债。所以很多出家众你到道场去看看,要去赌馆、要去赌馆。我还觉得奇怪,明明在道场内怎么会有赌馆。原来不是去赌博,他是要缴经,欠佛的,要缴给人家,所以叫缴经。这个有一些乱七八糟的福报,乱七八糟的福报知道吗——下辈子当狗,从宠物店里被主人买回去,从此以后那只狗四脚不着地,为什么不着地啊?因为主人会背着它、抱着它、喂给它,所以它永远不必走路。你要修了那种福报也可以啊。你别笑,很多人在道场里头为了消业障,十方供养,拼命缴经,你将来就得这个福报。因为你从来不愁吃、不愁穿,你又做了很多功课还给人家,因为你从来不欠,所以你就修得这种福报。这个就很遗憾,一定带着觉性,学佛是学着觉悟。你带着觉性、带着疑情,这一点很重要。好,我们透过这个事件,这个经文的部分提醒你,不要再忘了。
“众色摩尼之所集成,种种宝华以为庄校”
这里面都提到众色摩尼,就是启发众生的这个自在宝,有很多,不是一个啊。我们老是想说,我只要修一个就好,下手处修一个,在理论上。可是在事修上,理事同时进行,事修你要进行的时候,当然也是找一个下手,而你不能够说我只做这个其它我不管,不能这样。你要做这一个,要完全投入,然后要扩大、穷尽,这样子“众色摩尼”才有可能出现,“种种宝华”才有可能出现。
你说我就只做一个,我就只负责煮饭,煮饭就煮饭,米给我买回来,洗米不是我的事,我只负责煮饭。弄到最后你哪有负责煮饭,你只负责按开关嘛,对不对。因为买米不是你的事,洗米也不是你的事,对不对,炒菜也不是你的事,生火也不是你的事,你只负责煮饭,那只有开关而已嘛。那不是这样,你要完全投入就要去穷尽。你要煮饭,你要看饭要怎么煮才好吃?几分在来米,几分蓬来米,没有蓬来米,在来米多一点,糯米加一点总可以吧,对不对。你怎么去调配你自己要去看,泡水泡多久好,有没有?不泡水的话,水要怎么加好。这个就是修法,你要去穷尽嘛。
师父要讲经了,来吃饭的人应该多一点。那只要你来吃,我就借这个缘度你到成佛。你要发愿嘛,好,我要度你到成佛,你就不要吃,你这一餐吃下去,叫你天天都来吃。你要发这种愿,要做很好吃给人家吃嘛。不是呀,做给人家吃,人家嫌这个不好吃。修行人不要那样嘴馋!那不要来吃就没事了嘛,对不对。不是,你要适应众生,我要想办法给他们大家都吃的上瘾,不回道场来吃你会遗憾终身。你要发这种愿,告诉你,你一定成就的。你就不是啊,人家一嫌你,哎呦!为什么这样子呢,修行人那么……五味足以乱舌。好了,给你这些道理一背啊,谁敢学佛啊?发广大愿从哪里发?你说,你做那么好吃给人家吃会下地狱。好了,那不要紧,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那多雄壮啊,对不对。做好吃给人家吃会下地狱啊,那不要,要的自己吃,自己煮。不是,你要懂得这叫完全投入,因为你要去穷尽它,所以众色摩尼,度众生的都出来了。
这个是修行人成就了,那个叫什么名字,我记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他在挑菜,师父问他说:你在干什么?我在修行。怎么修?那个心常跑进去,我就把它拉出来,我就这样修。跑到哪里?跑到草丛去啊。挑菜嘛,在挑菜啊,当然要挑菜你总要看清楚吧,你不要把要吃的丢掉,把不吃的都留下来,那心就会被那个尘境拉走,对不对?所以他要挑,要挑就要分别,分别你的真心就不见了,不见了我马上收回来,所以当他在分别这是杂草的时候心就跑掉了,可是当他杂草丢掉心又马上抓回来,他是在草丛里这样子,有没有?所以师父问你怎么修,心跑进去了我又把它抓回来了。你没有用心,懵修啦。你真的用心,挑菜都在修行啊。你没用心啊:每天都叫我煮菜,我一定又犯什么过,不知道又谁去跟和尚说,他再叫我来煮饭。你看你怎么成就嘛,你怎么成就?修行人是这种心态?会成就?怪!不可思议!所以修行者不在那里,修行者就在看心,完全投入就好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为众生去设想;一种不是为众生,我就在看这个心念,进出的状况。真修行所以开大悟,大彻大悟,他要透过事相才有可能。好,所以这里讲到我们就不再讲了,这个都讲了很多了。
“众色摩尼之所集成,种种宝华以为庄校”。这个宫殿是摩尼所集成,从物理现象看,宝华来庄严,这个事相看没错。可是从心地来看这个宫殿楼阁是因为你的架构,你的工程——修行生命改造的工程在推动的时候,因为你会修了种种摩尼,会修到种种宝华。这个地方基本上我们不跟你讲说,譬如四摄法、四无量心叫做众色摩尼,不这样跟你讲。那个种种宝华他也不跟你讲六波罗蜜,六度万行为种种宝华。或者六度是众色摩尼,那万行叫种种宝华。他不这样定义,不这样区别。那这些宝要怎么样子去搭配,那不是大脑的事。大脑只要告诉你去做这些就好了,这个叫六度万行,那你就去做。法身慧命里面,要怎么样子架构起来,你不用管,那大脑控制不到,那是不可思议的。可是你这些东西不做就没办法。
刚才跟给位讲说,不是刚才,昨天谈到的这个四摄法、五分法身、六波罗蜜、七菩提分、八正道,你要把它浓缩下来,这些统称为三法印也可以。再把它浓缩下来那只有顺逆境,就两个部分嘛;或者是真俗二谛也可以,再浓缩下来为一真法界也一样,那没关系。但是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整个一条系列来看的话,它通通都是宝。这些宝因为你的定位不同,定位不同哦,譬如说我定在四摄法的布施,或者定位在六度的布施不一样,同样是布施,但不一样啊。我定位在爱语或者定位在这个忍辱都不要紧。但是你这个定位,是下手处的点而已,一定位下去以后,因为你完全投入要穷尽了,它会扩散出去。那么定位的那个地方是根,是干,那枝叶花果呢,为其它东西来处理,有没有?所以为什么这个地方,他不跟你定位说什么东西是摩尼,什么东西是宝华,什么东西是庄严具,为什么不定位?因为这个是不能定义的。因为每一个人的下手处不一样,下手处的地方他开始成长的时候,那是根,金刚为身的那一点,你一定那个下手处绝对不变,那就金刚为身,身上来的干,你看琉璃为干,对不对?然后开始枝叶花果出来了。那都是众色摩尼、种种宝华,有没有?所以你是什么菩提种子不要紧,不比较。
《华严经经首 第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