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经首 第三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毕迦罗树也好,或者叫龙华树也好,都无所谓,不是指这种物理世界的这种树。

  

菩提就是觉悟,觉悟的本身需要一大堆工程。我们前面讲宝树行列的时候跟你讲过,树是一种建设、建树。对不对?你以为觉悟用想的吗?没有那么简单。为了觉悟这件事情,你有好多事要去做。你不要以为我说,参“菩提”这两个字我花了六年的时间你就以为我都打坐这样:菩提,何谓菩提?什么叫菩提?菩提者何也?然也菩提。那叫神经。你要去做很多事,经历很多事,然后去印证:菩提就是这样吗?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它是个什么状况?你能拿捏得到,然后又没有办法抓住,它无形无相,但是又具体有迹可循,你要慢慢地去体会。

  

菩提是觉悟呀,为了这个觉悟,你要下好大的一个工程下去,你工程下得越大越彻底,你的菩提树就越高显殊特。你就坐在那边翻两个身,师父说菩提要参,等一下他又要问了,问了不会,他又要骂了。所以呢,菩提,菩提,菩提就是觉悟,菩提就是佛陀,随便掰一个理由,师父一赞美说“很好,书读得很多。“你就很高兴了。不是,它不是只有想象,也不是了解或知道,它是一项工程。这个工程对自己是一种建设,对大众也是一种建设,你能够彻底贯穿这个菩提树,树这个建设,它一定是高显殊特。

  

而我告诉你,不只佛,所有菩萨菩提树都高显殊特。知道吗?你的菩提树有多大你知道吗?冻顶乌龙茶那么大,有没有?有,你都向下看的菩提树,不是向上看的菩提树,差别就这里呀。这个工程都要自己下,这个才是修行。你要记得,菩提树你不要轻易的简称说像那一棵树那样。那当然是菩提树呀,名字你起的,人家叫毕多罗树,你叫菩提树,结果中国人说的菩提树是什么树啊?你知道吗?银杏树。你现在看那个尾巴尖尖的菩提树,对不对?那是自己取的,谁说那是菩提树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因为都着相。台湾银杏树少,就那个树叫菩提树。你到大陆去看,人家菩提树是银杏树,差别在这里。

  

所以我们不从相上去,你一定要从真实上说。人生的觉悟,你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摸索出来,不但对自己有所帮助,对广大的群众,所有的众生也都有所帮助,这个时候的菩提树才叫高显殊特。不但这个样子,这菩提树是你的身,身就是本体,所以学佛绝对是从菩提上面来的,所以才跟各位讲“不能忘失菩提心”。你一忘失菩提心,你那个树马上变成孬柴。孬柴,知道吗?中空的已经烂掉了,那不是啊,要非常坚固,所以叫“金刚为身”,这本体很坚固。

  

你一定是透过这样子,穿透而得成就的。所以菩提本身不离开——不会离开你,但是当你不是用建设的方法,没有透过一套解脱的模式来完成你人生的觉醒,你没有这个本体。所以这个本身就是一项工程,这个你一定要掌握好,不然你会流为枝末,跑到别的地方去。我常常讲说,你到底在学什么?你来学佛到底在学什么?关键就在这里呀。我要快乐,我要高兴,你在外面像落水狗是吗?跑到道场来就要快乐要高兴,不是,你要知道,我们追求菩提,本体的部分先架构好。这个是第一个部分,讲体,这个就是“金刚为身”。

  

金刚为身”下面它有一个叫根,根他没讲,这个身就连根在一起了。从相上来看,他是根、干、枝、叶、花、果六个,所以他讲身的时候,就连根一起讲了。这个经文里头没有讲根在哪里,他只讲身而已,这个身就连根在一起,所以我们附带的跟你谈。我们在做坛城布置的时候,也是根、干、枝、叶、花、果。根用什么代表呢?找不到树根只好用人参。人参是不是根?应该是比较庄严,对不对?马根也可以也是根,对不对?与其用马根就好像用人参比较好。其实不一定,你用天麻也是一种根,用地瓜也是根,对不对?都可以。那只是表法而已,你不要去看哪个高级哪个低级。不过,世间还是觉得用人参比较好,那只是认为,是不是一定要人参,不一定,你小地瓜来放着也可以,不过七天结束都长蚂蚁就麻烦了。所以你还是要有点区别。

  

根是表示身的意思,就根本,身的本体也就是根本。这语言里头它本身就是有一个重复的地方,表法的意义上有重迭,有种种不同。换句话说,你的根是金刚为根,金刚为身。你的根已经很坚固了,不会因为泡在水里所以就烂掉了。所以你看看佛菩萨发愿,宁在地狱受诸苦。有没有?为什么在地狱受苦他愿意?而不在正法不闻佛,宁可在地狱受诸苦来听闻佛号,也不在正法中享受种种快乐而听不到佛。他在地狱这个金刚不坏。我们不是,我们要学佛,就问:有没有冷气?有没有电视?还有没有电饭锅?这个是享受的。这个根是腐败的不是金刚为根,要弄清楚。所以他讲身,因为他用譬喻,用菩提树来做譬喻,所以我们要把这个部分跟各位附带的说明。

  

琉璃为干”,这干就树干。中间那个树干是琉璃做的,真的用琉璃做?那个可以请杨慧珊做,王侠军也做得不错。那不是真理,那是物质界。所以我们是用琉璃来形容什么?多彩、变化,也就是说这个干是可以起着种种作用的,所以叫“琉璃为干”。它不但强壮,而且是多用途,琉璃为干是指这个意思。

  

第三个“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就树枝,树枝不会只有一根。树干只有一个,树枝很多,树枝众杂妙宝。所谓众杂妙宝用物相来讲,除了玻璃以外,琉璃就是玻璃以外,珍珠、玛瑙、金银、砗磲等等。这里告诉我们,从理论上你要弄清楚:金刚为身是坚固的信心,信心为主,这个是绝对不变的。前面是金刚为地,这里金刚为身,都是讲信心的。那么琉璃以后“众杂妙宝”,他讲的就是我们讲的四摄法、五分法身、六度、七菩提分、八正道等等,就是指这个部分,这个叫做“众杂妙宝”。

  

从实际修行的立场来看,这个琉璃是什么呢?就是你第一个定位的生命因素,琉璃为干。也就是我们在事修上面,你所定位的那一个。我要为众生服务,比如我为最贫穷的众生服务,或者是我为最苦难的众生服务,或者我为最痛苦的众生服务,或者是我为病苦的众生服务。我们北京那边的同修他发起,他们叫做太阳村。太阳村知道吗?我们大概不知道,因为很多家庭发生,比如说先生把太太杀死了,先生要抓去关,对不对?乃至要枪毙。可是他儿子呢?这大家都没有想过。社会上有很多这些不幸的事故,那么那个孩子就有问题了,他们就发心为这些孩子,协助这些孩子。因为这些孩子有的惊吓以后,都已经自闭了,有的忧郁了,那么要协助他们走出来。这个就很辛苦的工作了,就有人会发心专门做这个服务,这个叫定位。

  

定位以后,那个就是你的琉璃了,知道吗?所以这个琉璃,可以因为你的定位不同而有不同,没有说一定是哪一种,琉璃多变嘛,所以那干就是指这一个,定位去做。会不会遇到挫折、不愉快的事呢?一定会有,这个叫业相,你就归零功课,做了,这个就对了。那么你这个地方一直成长到六十七分的时候,你的净土就会出现,而且你的其它的生命因素会跟着发展出来,但那不是重点。它会跟着发展出来,那就是“众杂妙宝以为枝条”,有没有?很清楚了。这其实前面都讲过了,现在就一个一个告诉你怎么做。

  

好,发展出来以后,这些枝条,树枝有粗的、有细的,大大小小等等,上面都有叶子,对不对?“宝叶扶疏,垂荫如云”,这个叶子还是宝叶,不是像你随便长一叶就好了,它还是众宝。这个枝就像这个一样,树枝还有叶子啊,这叶子也是四摄、五分法身、六度、七菩提分、八正道,一直是这些交错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已经是琳琅满目了。

  

所以我跟各位讲,修行本身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你不要那么自私,我只要闭关。什么闭关?住鸟笼,闭关,关在一个笼子里面,每天有人拿给你,不是像那主人喂给你吃,鸽子吃一样吗?那个叫闭关啊?那个叫做精进可嘉,愚蠢可愍。偶尔你说我来精进三个月,让我休息休息。那精进什么?精进睡觉了,伸懒腰,可以休息。那也是精进,然后再出来,因为在外面已经被众生修理得满头包了,去躲个三个月半年,那可以,短期性的可以。你说这辈子就要精进住山,都没有用,不是说不行,你除非已经破初关,破重关,准备要破牢关,牢关不破我不出山,那可以。你什么关都没有,你生死关也过不了,玉门关也不知道在哪里,老是跑到山海关去。你要闭什么关?那不行。

  

所以你要看看经文,华严在教你的就是这样子,个个都一起来。但是你的基本定位就是琉璃为干,会跟着你一直成长起来。这是讲佛,果地是这样,你因地也是一样,人家模范摆在眼前,你照着来嘛。你多少事工,历事练心,你现在还没开始,就要人家恭维你,人家巴结你,人家说你好话。这个时候你记得,只有有人说你不得了,你很有成就,你就最好回去,每讲一次,你就拜十个忏。你不要以为我真的修的不错,那都是魔啊。我们什么德行,德行在哪里,就是这个“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宝叶扶疏,垂荫如云”,你要没有的话你根本不可能。这个就是行法,你在修的时候。

  

好了,叶子,你看根、干、枝、叶,再来就是花:“宝华杂色,分枝布影。这个花是因,那从成长的过程里,生命到这个时候是最灿烂的,你可能会想说,一种树开一种花,可是生命的树是开无量的花,各种不同的花,因为那是宝。因为布施,因为持戒,布施的花,持戒的花不同;因为忍辱,因为精进花不同;四摄法、四无量心,那不同的宝,不同的花,对不对?你六度万行那就讲不完了。七菩提分,八正道都是不同的花,那你各种宝都修,当然各种不同的花。花的意思跟叶、跟枝干有什么不同呢?同样都是宝,都是这些宝,你要留意到:根干是定位以后的发展,枝叶就是它产生的效果,花是影响的作用一直产生出来;花之后就结果了,那个果是表示众生的成就。你有没有这样子一直教化下去?所以他层次会不同。

  

所以我们不是说,我七菩提分修到这里圆满了。你鬼呀,你怎么圆满?这不可能的事嘛。你菩提分要修圆满,就你的七菩提分除了自己圆满,众生要圆满,根、干、枝、叶、花、果都出来。所以现在大家在看的是,我自己修得怎么样。你自己修得怎么样又怎么样,没用。经典里面已经很明白的告诉我们,成佛的境界是什么样子。生命整体的全方位的发展,而众生在这个时候,也统统因为你的精进,而获得利益,也就是他也开发出他的菩提心,这个才是修行。那个分枝布影有没有?统统影响出去了,都在个个枝干上面,发挥各种不同的影响力,有吗?

  

我们现在修行,我们现在学佛,你不学佛我们不管,因为世间人有碗饭吃就好了,日子能过,混下去就好。今天我们是修行人,你就不一样了。不是我混个日子,搞个道场,弄点收入不负债。这样叫做心安理得,那这样你最好在外面赚钱。在佛门中不是这样,一定从自己在自受用的立场来讲,你的生命是整体性的发挥,整体性的成长,整体性的发展才对。而在这整体性当中,你一定要利益到众生,而众生是启发菩提,这才叫利益众生。所以你要这两方面同时完整性,整体性的去进行去兼顾。所以我们跟各位提出很明确的情况叫做三世间圆满:智正觉世间、器世间、眷属世间都要圆满,你不能够自己只为自己,这是我们一再提醒各位的。我们先讲到这个地方。

  

《华严经经首 第三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