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经首 第四集

  

华严经经首 第四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刚才讲到宝华、宝花,宝华两个字改成宝花可不可以?花跟华同意义,可以吗?想想看。我要你想就是说不可以,可以的话就不用问了。为什么不行呢?我们会叫花花公子,你会不会叫华华公子?不可能吧,对不对?为什么呢?因为花这个字,固然讲起来很简单,在文字学上来讲它只是简化而已。“花”这个字跟音比较像,是草字头加个“化”,所以叫“花”。但是这个“华”就不一样,它不是“变化”的“化”,它是一棵树,树上面的东西,所以它本身这个字的意义它有庄重感,用“华”。用“花”就没有那种庄重感,它有一种比较轻浮的感觉,你会说“花俏”,你会说“华俏”吗?可见“花”跟“华”还是有差别的,对不对?花心萝卜,你这个人很“花心”,你会不会说这个人很“华心 ”,有没有,有差别吧。

  

用字、用词要很准。现代人讲求的是物质主义,都要可验证,对于心灵层面的东西都忽略了,在心灵上,用词、用字不够精准,包括你!没有下一句,不要看我,我不会算进去。为什么呢,因为心灵层面你不了解,所以就随便带过去。我们转识成智,舍识用根,你那个识性发达。你说人家识性发达,那么请问你老兄,你是根性发达吗?对不对?为什么呢,这里面出了什么问题呢,就是用词不准确,你识性发达跟根性发达差不多,因为识是什么你也不知道,根是什么你也不知道,所以就不算。我们在跟各位谈这些字词的时候,你要特别留意,它用的标的是不同的。

  

我们用的词应该是很精准的,当然你也不必准到像训诂学一样。满清整个朝代里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训诂学发达,每一个读书人都变成老古董,都在那边考证、考据,所以等到人家洋枪、洋炮打进来的时候,他还要再考证一下。就是这种情况,不必那么凝,凝而不化,被黏住了,但是你要懂得用词要准。用词越准的人,他的精密度越大,而且他的警觉性越高。你要留意,只要你在论道的时候,满口胡言乱语,佛理佛气的,那都是废话,因为用词不准,这一点你要弄清楚。

  

宝华杂色”跟各位补充完毕了。宝华是花没有错,但是这个花它就是不一样。《华严经》有人简称《花严经》,这个也无不可,因为这个地方可通用,它有些地方是不通用的,“花”跟“华”有些地方是不通用的,有没有感觉到?有些地方是可通用,不是通通不能替代,所以叫美华,有没有人叫美华?你不要把他叫美花,美华的意思是有美花,它是可通用,但是你把它叫美花,就有一点花俏的感觉。美华它典雅,但是两个字可通用,可是你一通用可能味道就不一样。

  

这个都是我们修行人,你在分析,分析……你入禅定在干什么,这个地方味道不一样啊,所以跟你讲你也不相信。告诉你说:守住风门,置心一处,然后鼻息要清清楚楚,全身身心放轻松,这个叫做参禅金三角。你也会背,你就三点没有一点做到,你有用吗?当你在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去讲“我都没有境界”,不是没境界,好多境界,因为你没有置心一处,才会一直觉得没有境界。你这下去以后,那个法尘,经文的法尘出现的时候,那个微细差别,你都能够产生微细智。因为你不置心一处,所以生命观境现前你什么也没看到;因为你没有置心一处,生命观境怎么看得到呢?有没有?你留意看看,你不要以为谈那些技术面,师父讲技术面的时候都不讲这些,讲这些都没讲技术面。你要把这工程面的东西套到技术面里头去,要不然为什么说打坐的人还要诵经。

  

现在你们禅修的人连听经都不来了,你想想看,你禅修会有成就吗?不可能的。因为你禅修的生命观境要推动,这些生命工程的工程面通通要用啊。有些听经也不打坐,也不参禅,你怎么会有成就?听了老半天,师父说,要听,懂了不算,要做,做到,怎么做啊?你在生活中你就做不到,跟你讲铁定做不到,因为你在生活中要做的东西,一定是在打坐中你去一再地咀嚼,你就慢慢去咬就对了。慢慢地去感受,每一个东西出现你会去感受,每一个人感受的不一样,就是指这个。譬如我讲花这个东西给你感受,是我感受过了讲给你听,你呢,你可能树上去感受,可能叶子去感受,对不对,哪里感受每个人不会一样,那都是你的下手处,你那一头栽进去的那个地方。

  

这个东西你在定境中,就是置心一处以后产生的,你会捕捉到——当你捕捉都是耳根的话,那你将来是了不起的音乐家;你捕捉的是眼根的话,你将来对颜色就很厉害;当你捕捉的是法尘的话,当然你在教义上就很厉害了。那这个都跟你个性,先天性的条件有关。你说:“师父,你看我捕捉哪一尘好,哪一根好?”这个叫欠揍。因为你去进行它自然就会出现,因为你不进行,所以就想用偷吃步:“师父,你告诉我就好了”。你再来就打妄想进去,你不会置心一处进去。置心一处以后,你工程面一推动,你是什么东西,什么料子,它自然出现,你都不用问,它自然就出来了。你说:“师父你跟我看一看。”我说:“看什么?”“我下辈子是当艺术家还是当音乐家?”为什么要问这个,因为你没有在修行,你在修行你自己就知道,你朝哪边走下辈子一定怎样嘛,你不修进去啊,所以正法行很重要的原因就在这里,这是基础功夫啊。不要老在那边争吵,光是浪费生命,那边计较这个对那个对,我跟你讲,对不对没用,你就去修法,其它的圆融就好,那都无所谓。好吧,从这个字来提供给你做参考。

  

刚才讲的根、干、枝、叶、花五个,再来“复以摩尼而为其果”,六个,根、干、枝、叶、花、果。身就是根的意思这个都讲过了。这个地方因为他用“复以摩尼而为其果”,我们的这些宝贝就把它分段分开来了,分成两段了,你不要被骗嘛,太肤浅了。摩尼前面讲过,它是含藏的自在,不是显露的自在。这果从自受用来讲叫自在,就解脱了,当然自在。但是它既然用摩尼的意思就是指对众生,强调的是在对众生,因为众生的自在果还没展现,所以叫做含藏;在佛来讲,这自在果他已经显露出来了。

  

这个是我们讲根、干、枝、叶、花、果,其实它构成了整个的菩提树。而根、干、枝、叶、花、果,它最典型的就是六度,就六个,有没有?它代表六度有几层意义:第一个是周遍,第二个它有渐进的情况,第三个它告诉我们:六度可以圆满一切。那我们各位慢慢地去思考,六度当中你做了哪一度?它众宝当中以六度为纲领,众宝啊,应该来讲六度为经,七菩提分为纬,经纬度架构起了整个修法的一切。你没有六度,没有七菩提分,你就没有八正道;六度跟七菩提分浓缩下来就是五分法身;在应用的方便上,可以再浓缩成四摄法;在修法上可以再浓缩成四念处,乃至于它所标示的就是三法印。一个一个你看下来,那从行法的本质上来看,你无非顺境逆境两方向,它究竟就是一真法界。所以从一到十这里面叫做一条龙,很完整地可以表达出来。我们难的就在于有种种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好恶在做抉择。

  

这个地方它既然是以菩提树来讲,那我们就要告诉各位,华严的这个法门里头它特别强调,经文没有讲,但是它有这种倾向,倾向于对大自然的关怀,对地球的呵护和关爱。这一点我要跟各位谈的并不是因为最近在讲温室效应,地球暖化,或者臭氧层破洞,或者北极熊溺死了,或者是南极、北极冰川大量消失,才跟各位谈。因为这里头各位不知道有没有这种经验,我有过这样的经验。因为我们读过地球科学,各位大概没概念,我讲这个你觉得好像离佛法好远,你知道我们经过几次冰河期吗?地球自从诞生以来,大概每十万年就有一个冰河期。你有没有想过,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现在这样的文明阶段里,人类有经过几个文明鼎盛时期没有?那么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那么这些考古,人类学家或地球学家他们在划分这些人类文明史的时候,他有没有弄错,你疑情要带着啊。

  

假如每十万年为一个周期,那应该有很多文明出现过,对不对?后来因为冰河期所以它又衰败了,是不是这样?那么这样的话,旧石器时代到现在一共经过几个冰河期?有多少兴盛的文明经过?对不对?你有没有感觉到现在你在学东西很快。假如在不久的将来,再经过一个冰河期的话,所有的人类全部死光光,文明都不起作用,经过十万年,你什么不烂的东西也都烂掉了,那个时候人类重新要再来,他从启蒙阶段开始,明智开始要运作,大自然的这些工具来运作的时候,你有什么本事跟能力呢?那么人类的进化,那个一条线的历史可靠吗?你留意看看,十万年就是一个轮回,冰河期,那几百万年下来经过几个冰河期?你大概都不知道,那么这一些东西在讲的这些科学理论,可靠吗?问题就在这里了。

  

那我请问你,佛陀对冰河期的状况他知道吗?告诉你,他都知道。但是在那个时代跟人家讲有冰河期,谁会接受?所以他当然不讲。他讲了,人家说,你疯了,什么叫冰河期?就像他那个时候要讲有飞机,谁会相信?对不对,这是不可能的。就像现在跟你讲有幽浮,你也不会相信,因为幽浮来到人间要停到哪里?停在屋顶上?要不然停在哪里?因为这是不可靠的嘛,这样问题就在这里了。这种经本它以这种大自然的东…

《华严经经首 第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