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经首 第五集

  

华严经经首 第五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再跟各位讲第二段的最后一句“又以如来威神力故,其菩提树,恒出妙音,说种种法,无有尽极。”

  

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佛境界你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静态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境界。佛他不是死人,放在坟墓里就算了,他不是,他是活的。一个生命是活的。我们的活,活得很有限,有很强烈的制约,先天性条件的限制。你从什么时候出生,到什么时候死亡,你出生的时候,妈妈就把死亡证明书开给你了。你放心,没有一个人不死的,只是早死晚死怎么死而已。

  

你有这些种种的制约条件:有的很健康赚不到钱,有的赚很多钱不健康,对不对

  有的夫妻很恩爱生不出孩子来,有的生一堆气死了。你要求哪一个,都不一定是你如意的。这些是什么

  这些都是制约条件。所以人在世间有不如意的事,你放心,考验你的智慧。有了这些制约条件,你要认清楚,不要抱怨,这一点非常重要。你会抱怨就表示你看到,但是你抱怨就等于长了眼睛又把它绑起来,你又看不到了。不能抱怨,抱怨就像你绑眼睛的带子一样,你看不到真相,我们会遇到挫折,遇到困难,遇到种种的制约条件限制你,不要紧。

  

现在要的就是第二个:你要有智慧来解决它。智慧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冷静”。冷静不是叫你压抑,你要看清楚状况啊,你不要没看清楚一直蹦蹦跳跳,蹦蹦跳跳,本来没看到你,现在看到了,是你自己跳出来的。要冷静看清楚状况,我们到底是在什么状况之下?好,那么那个问题呢,可解决不可解决?就以你的能力来讲,你现在不能解决,那你就不要反应,对不对,反应挨揍而已嘛。不能解决你就拜忏,这是第二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是你能解决,但是可能要付很大的代价,值不值得?假如这个你能解决,代价是小事,那不要紧。现在问题是你能解决要很大的代价。这一点你不知道,这个留意啊,现代工商社会自由竞争的时代,每一个人都以为他能解决,所以灰头土脸、焦头烂额、头破血流到最后一败涂地,为什么?因为他自以为能解决,他没有衡量到他要付出的成本。所以有些人在事业上看起来是成功了,看起来好像成功了,但是身体赔进去了,搞得一身是病。有的夫妻不和了,因为你一直忙外面,家里都不顾。刚开始还能体谅你,后来人家会说不理你,不是体谅你,不能理你了,再来子女可能变坏了,因为老得不到爸爸的爱。这个就麻烦了,所以我常跟各位讲,你聪明能干,精明伶俐的,你特别小心,因为背后你想象不到!

  

这个都是我执、我见、我慢,因为你以为你做得到,而事实上你可能做到,但是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尤其有许多东西,它是需要时间才能换取的,需要时间,但是假如你知道时间你放松,那还好,时间到,你自然会是你的。但是有些人就不是,他从一开始就提着,一直走,走了二十年什么病都出来了。

  

你去留意看看,假设你手勾着一个东西,你脚没有着地,那你想想看,你全身是不是挂在手上?对不对,但是你假如发现原来才差一寸而已,那你脚就能走了,全身是不是都不负任何力气?对不对,但是告诉你,很多人一辈子就是手勾着,而脚离地面不到一寸,他这样子吊了一辈子。你说冤枉不冤枉?你仔细去看看这种人生。他能不能发现原来只有那么一点点呢?根本我就手不要勾着嘛,对不对,我就很轻松可以走过这一程啊。没有,绝大部分的都勾着,然后离地不到一寸的地方。这一辈子叫浪费了!很多,我跟各位讲,我说很多是比较客气,要说实在就是你了!你仔细地检查、检视一下,你生活周遭,你就是这样的人。我说你,不说百分之百,肯定百分之九十说到。你去注意看看,这个都是自以为精明能干。

  

但是我要告诉各位,学佛他的人生就是自在,佛的境界就是完全自在。他对于这个世间的制约,他很清楚,但是他能够很圆融地、圆满地处理它。我们凡夫就是不会处理,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不会处理,百分之十能处理的也是你的福报碰过去而已。你去留意这个部分,所以我们要告诉各位,佛境界,佛的人生,就是佛的一生,他是活动的,他不是死寂的。他的心是平静的!你要记得,他的平静不是在无风无浪的时候平静,他的心的平静是即使在暴风雨中他也是平静的。这一点你做不到。佛的伟大就是他经过历练,什么风浪他都经历过了。所以这世间变幻的虚幻风浪,他根本就是不起作用,他是这样训练过来的,多生累劫以来的这种修行。关键就在这里,我们现在在学这个。那有很多应该你要能够放得下。从哪里开始放下呢?那你自己去选择,而去选择开始放下的那个地方,就是你生命因素开始要成长的地方。有没有?

  

前面的讲法跟这里的讲法刚好倒过来,要突显成长,这个要你放下,意义是一样,语言是不同,那个是一样的。这个就是定位!你特别在意,而特别在意的可以先放下;或者你根本不在意,不在意你就再提了。那个先放下也可以,你要特别在意的先训练放下,或者根本不在意的放下都可以,那是两种不同的性格。你的性德在成长的时候是不一样的,这个没有对不对,唯一的标准就做了就对,不做的不对。你先放下你最在意的,可以;或者先放下你最不在意的,也可以;但是你就是必须放下。由一个到两个,由少到多,逐渐逐渐地你会全部断,到某一个阶段以后,你自然你就会发现干脆全放下了。那跟跷跷板一样,刚开始你放不下,会很紧张,对不对,因为你还会有很多附带条件,到某一个程度管它的,马上就跳起来了,有没有?你全部放下就跳起来了,那是到某一个程度。一般人讲开悟是指那种状况,那个其实也算开悟了,因为你本来开了一半没有悟,现在已经悟了全开,就是这种状况。

  

你一定要留意,佛的一生是活动的,只是那种活动对你的大脑来讲太不可思议了,就像昨天最后讲的“摩尼宝内,有诸菩萨,其众如云,俱时出现。”你在看的话是摩尼宝里面一切菩萨,砰!好像放烟火这样跳出来叫俱时出现。但是告诉你,菩萨在人生里头他本来就是全方位的。我们常跟各位举个例子,你在爸爸面前叫儿子,你在儿子面前叫爸爸,这是同时存在的。对不对?甚至你在爷爷面前是孙子,你在孙子面前是爷爷,这你看好几个都同时出现,对不对?那一家人在一起,那你的身份是不是琳琅满目啊,这个叫俱时出现嘛。是不是同时出现?就是这种状况,人生你就是要这样子。你能够说:不行,我昨天当爸爸,今天还要当爸爸。昨天你在儿子面前当爸爸,今天你在爸爸面前你还要当爸爸,没有办法,那样就表示你执着。

  

这个叫自在,举这种例子你当然很清楚,可是在你人生中的这种情境非常的多。人家欺负你,你放不下,那一口气咽不下差点就憋死了。差点,要憋死了就不会来这里听了。可你欺负人家的时候好自在,对不对?你能不能看得到,这个你就看不到了。这一点还看得到,可是人生宇宙的因果真理你就看不到了,那里面重重迭迭,你怎么看?所以你在这个地方要慢慢训练,所以我们看哪一些图画,《净土变》,净土的这些图案里头为什么都一张一张一直画那个线?监斋菩萨那张,坛城那张,有很多虚线,那个都表示它的动态,极动态,这个都表示作用,他的光明起作用的部分。这些图示我们看多了,就应该要激发你生命的一种动能——不但要动,要恒动;不但要恒动,要全方位要通通动。现代年轻人在跳舞的时候,我看他那个骨头差不多一根一根都拉出来了,那个叫恒动,通通动。我们以前跳舞不是这样跳,只会蹦恰恰而已。现在那个跳起来,我看那头都快跳出去了。事实上人生是这样,是这样的情况,你不能够因为你不会,就否认人家。我们不会归不会,欣赏要会欣赏。

  

好,后面这个经文,它有结论的作用,这一段的结论,前面是叙述,就类似我们讲的分解动作,一个一个解释给你听,说明。那么后面这一句“又以如来威神力故”,这个就是总结,下面这两句是通通包含前面的。“如来威神力”这个神力我们跟各位讲过,就是不可思议的力量。威神力就是不可思议,加个大,大不可思议,极为不可思议的力量,从哪里来,从自性中来。

  

前面是“佛神力故”,那个佛是从觉悟中来,这个是从自性中来,这如来就是自性。换句话说佛是觉悟,觉悟是发起,他有一个过程,从始觉一直到妙觉,这是整个过程,觉悟的过程。可是自性不是,自性只是存在,你翻出来才有,没有翻出来就没有。觉悟它可以慢慢成长,有没有?一个是一个过程,一个是一个存在而已。所以自性这个东西,要么零分,要么一百分,他只是一种存在嘛。所以一讲如来威神力故,就是自性全部显现的这种不可思议的状态;那么佛神力故通常是讲佛,佛是百分之百,他是成长到百分之百的地方。所以那个佛跟这个自性其实是一致的。

  

可是从我们的觉悟来讲,我们还没有到佛的地步,觉悟就叫佛,菩提都叫觉悟。我们从因地来讲,那就好像露出一点曙光,这就不得了了。本来无名盖住黑漆漆的,…

《华严经经首 第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