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經首 第五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再跟各位講第二段的最後一句“又以如來威神力故,其菩提樹,恒出妙音,說種種法,無有盡極。”
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佛境界你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種靜態的,它是一個動態的境界。佛他不是死人,放在墳墓裏就算了,他不是,他是活的。一個生命是活的。我們的活,活得很有限,有很強烈的製約,先天性條件的限製。你從什麼時候出生,到什麼時候死亡,你出生的時候,媽媽就把死亡證明書開給你了。你放心,沒有一個人不死的,只是早死晚死怎麼死而已。
你有這些種種的製約條件:有的很健康賺不到錢,有的賺很多錢不健康,對不對
有的夫妻很恩愛生不出孩子來,有的生一堆氣死了。你要求哪一個,都不一定是你如意的。這些是什麼
這些都是製約條件。所以人在世間有不如意的事,你放心,考驗你的智慧。有了這些製約條件,你要認清楚,不要抱怨,這一點非常重要。你會抱怨就表示你看到,但是你抱怨就等于長了眼睛又把它綁起來,你又看不到了。不能抱怨,抱怨就像你綁眼睛的帶子一樣,你看不到真相,我們會遇到挫折,遇到困難,遇到種種的製約條件限製你,不要緊。
現在要的就是第二個:你要有智慧來解決它。智慧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冷靜”。冷靜不是叫你壓抑,你要看清楚狀況啊,你不要沒看清楚一直蹦蹦跳跳,蹦蹦跳跳,本來沒看到你,現在看到了,是你自己跳出來的。要冷靜看清楚狀況,我們到底是在什麼狀況之下?好,那麼那個問題呢,可解決不可解決?就以你的能力來講,你現在不能解決,那你就不要反應,對不對,反應挨揍而已嘛。不能解決你就拜忏,這是第二個條件。
第叁個條件是你能解決,但是可能要付很大的代價,值不值得?假如這個你能解決,代價是小事,那不要緊。現在問題是你能解決要很大的代價。這一點你不知道,這個留意啊,現代工商社會自由競爭的時代,每一個人都以爲他能解決,所以灰頭土臉、焦頭爛額、頭破血流到最後一敗塗地,爲什麼?因爲他自以爲能解決,他沒有衡量到他要付出的成本。所以有些人在事業上看起來是成功了,看起來好像成功了,但是身體賠進去了,搞得一身是病。有的夫妻不和了,因爲你一直忙外面,家裏都不顧。剛開始還能體諒你,後來人家會說不理你,不是體諒你,不能理你了,再來子女可能變壞了,因爲老得不到爸爸的愛。這個就麻煩了,所以我常跟各位講,你聰明能幹,精明伶俐的,你特別小心,因爲背後你想象不到!
這個都是我執、我見、我慢,因爲你以爲你做得到,而事實上你可能做到,但是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尤其有許多東西,它是需要時間才能換取的,需要時間,但是假如你知道時間你放松,那還好,時間到,你自然會是你的。但是有些人就不是,他從一開始就提著,一直走,走了二十年什麼病都出來了。
你去留意看看,假設你手勾著一個東西,你腳沒有著地,那你想想看,你全身是不是挂在手上?對不對,但是你假如發現原來才差一寸而已,那你腳就能走了,全身是不是都不負任何力氣?對不對,但是告訴你,很多人一輩子就是手勾著,而腳離地面不到一寸,他這樣子吊了一輩子。你說冤枉不冤枉?你仔細去看看這種人生。他能不能發現原來只有那麼一點點呢?根本我就手不要勾著嘛,對不對,我就很輕松可以走過這一程啊。沒有,絕大部分的都勾著,然後離地不到一寸的地方。這一輩子叫浪費了!很多,我跟各位講,我說很多是比較客氣,要說實在就是你了!你仔細地檢查、檢視一下,你生活周遭,你就是這樣的人。我說你,不說百分之百,肯定百分之九十說到。你去注意看看,這個都是自以爲精明能幹。
但是我要告訴各位,學佛他的人生就是自在,佛的境界就是完全自在。他對于這個世間的製約,他很清楚,但是他能夠很圓融地、圓滿地處理它。我們凡夫就是不會處理,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不會處理,百分之十能處理的也是你的福報碰過去而已。你去留意這個部分,所以我們要告訴各位,佛境界,佛的人生,就是佛的一生,他是活動的,他不是死寂的。他的心是平靜的!你要記得,他的平靜不是在無風無浪的時候平靜,他的心的平靜是即使在暴風雨中他也是平靜的。這一點你做不到。佛的偉大就是他經過曆練,什麼風浪他都經曆過了。所以這世間變幻的虛幻風浪,他根本就是不起作用,他是這樣訓練過來的,多生累劫以來的這種修行。關鍵就在這裏,我們現在在學這個。那有很多應該你要能夠放得下。從哪裏開始放下呢?那你自己去選擇,而去選擇開始放下的那個地方,就是你生命因素開始要成長的地方。有沒有?
前面的講法跟這裏的講法剛好倒過來,要突顯成長,這個要你放下,意義是一樣,語言是不同,那個是一樣的。這個就是定位!你特別在意,而特別在意的可以先放下;或者你根本不在意,不在意你就再提了。那個先放下也可以,你要特別在意的先訓練放下,或者根本不在意的放下都可以,那是兩種不同的性格。你的性德在成長的時候是不一樣的,這個沒有對不對,唯一的標准就做了就對,不做的不對。你先放下你最在意的,可以;或者先放下你最不在意的,也可以;但是你就是必須放下。由一個到兩個,由少到多,逐漸逐漸地你會全部斷,到某一個階段以後,你自然你就會發現幹脆全放下了。那跟跷跷板一樣,剛開始你放不下,會很緊張,對不對,因爲你還會有很多附帶條件,到某一個程度管它的,馬上就跳起來了,有沒有?你全部放下就跳起來了,那是到某一個程度。一般人講開悟是指那種狀況,那個其實也算開悟了,因爲你本來開了一半沒有悟,現在已經悟了全開,就是這種狀況。
你一定要留意,佛的一生是活動的,只是那種活動對你的大腦來講太不可思議了,就像昨天最後講的“摩尼寶內,有諸菩薩,其衆如雲,俱時出現。”你在看的話是摩尼寶裏面一切菩薩,砰!好像放煙火這樣跳出來叫俱時出現。但是告訴你,菩薩在人生裏頭他本來就是全方位的。我們常跟各位舉個例子,你在爸爸面前叫兒子,你在兒子面前叫爸爸,這是同時存在的。對不對?甚至你在爺爺面前是孫子,你在孫子面前是爺爺,這你看好幾個都同時出現,對不對?那一家人在一起,那你的身份是不是琳琅滿目啊,這個叫俱時出現嘛。是不是同時出現?就是這種狀況,人生你就是要這樣子。你能夠說:不行,我昨天當爸爸,今天還要當爸爸。昨天你在兒子面前當爸爸,今天你在爸爸面前你還要當爸爸,沒有辦法,那樣就表示你執著。
這個叫自在,舉這種例子你當然很清楚,可是在你人生中的這種情境非常的多。人家欺負你,你放不下,那一口氣咽不下差點就憋死了。差點,要憋死了就不會來這裏聽了。可你欺負人家的時候好自在,對不對?你能不能看得到,這個你就看不到了。這一點還看得到,可是人生宇宙的因果真理你就看不到了,那裏面重重疊疊,你怎麼看?所以你在這個地方要慢慢訓練,所以我們看哪一些圖畫,《淨土變》,淨土的這些圖案裏頭爲什麼都一張一張一直畫那個線?監齋菩薩那張,壇城那張,有很多虛線,那個都表示它的動態,極動態,這個都表示作用,他的光明起作用的部分。這些圖示我們看多了,就應該要激發你生命的一種動能——不但要動,要恒動;不但要恒動,要全方位要通通動。現代年輕人在跳舞的時候,我看他那個骨頭差不多一根一根都拉出來了,那個叫恒動,通通動。我們以前跳舞不是這樣跳,只會蹦恰恰而已。現在那個跳起來,我看那頭都快跳出去了。事實上人生是這樣,是這樣的情況,你不能夠因爲你不會,就否認人家。我們不會歸不會,欣賞要會欣賞。
好,後面這個經文,它有結論的作用,這一段的結論,前面是敘述,就類似我們講的分解動作,一個一個解釋給你聽,說明。那麼後面這一句“又以如來威神力故”,這個就是總結,下面這兩句是通通包含前面的。“如來威神力”這個神力我們跟各位講過,就是不可思議的力量。威神力就是不可思議,加個大,大不可思議,極爲不可思議的力量,從哪裏來,從自性中來。
前面是“佛神力故”,那個佛是從覺悟中來,這個是從自性中來,這如來就是自性。換句話說佛是覺悟,覺悟是發起,他有一個過程,從始覺一直到妙覺,這是整個過程,覺悟的過程。可是自性不是,自性只是存在,你翻出來才有,沒有翻出來就沒有。覺悟它可以慢慢成長,有沒有?一個是一個過程,一個是一個存在而已。所以自性這個東西,要麼零分,要麼一百分,他只是一種存在嘛。所以一講如來威神力故,就是自性全部顯現的這種不可思議的狀態;那麼佛神力故通常是講佛,佛是百分之百,他是成長到百分之百的地方。所以那個佛跟這個自性其實是一致的。
可是從我們的覺悟來講,我們還沒有到佛的地步,覺悟就叫佛,菩提都叫覺悟。我們從因地來講,那就好像露出一點曙光,這就不得了了。本來無名蓋住黑漆漆的,…
《華嚴經經首 第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