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現在露出一點曙光來,我看到一點光線這樣而已。那麼隨著你的努力會越來越多,那個覺悟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強,換句話說你的自性也逐漸顯露出來。可是自性的那個東西,它是完整存在的。但是你顯露出來的自性叫自性的作用,就是自性光明,它慢慢地慢慢地會隨著你的覺悟而一直展現。這個詞彙的用法是有一點矛盾,你在看的時候要慢慢地去體會。
那麼以這種自性的大威神力,自性的不可思議力量呢——“其菩提樹恒出妙音”。我們聽不到樹有聲音,這個科學家的一些證明我們做旁證反過來看看。有個科學家去試驗,在蘋果樹下給它聽音樂,結果那棵樹蘋果長得特別多,而且特別甜;另外一個離很遠的地方聽不到音樂的那一棵樹就老樣子,每年就長那麼多,蘋果就那麼酸。那你就可以知道樹應該可以聽到音樂。音樂當然有差別,聽說最有效的音樂是莫紮特的音樂,他的音頻特別高,效果最好。現代的這些流行音樂效果不好,因爲它都是那種常音,我們音域最標准的那個部分。它要最高音或者最低音效果會好。
我告訴你,持咒會比他好,比莫紮特好,這個不一樣。你要是念佛號會更好,會比持咒要更好!那怎麼樣産生呢?你去看,我們這裏不談,我是告訴各位,動物跟植物對音樂都會産生作用。那麼你會說,它可能它生命中有一個聽覺,當然你要這樣想也對,但我告訴你,不是聽覺,你要知道,所有的生命它離不開一個東西,叫作水,音樂對水會有一種叫作什麼,我們叫作降伏作用。
音樂會對水分子産生一種穩定的作用。那樹木它有水分,當然它會受影響。同樣的,人的70%是水分,所以音樂對你是應該有影響的。假如音樂你聽不懂,人家叫木頭人,對不對?麻木不仁,因爲你的水分子會受影響。你會覺得說音樂對你沒影響,你聽不懂,那是你的大腦問題,不是你的水分問題。你現在還沒變成幹屍,幹屍就沒水分了,那就不影響了;你現在是人,你有水分,那個水分自然會受影響。所以修行人會終生持咒、終生持聖號,不是沒道理,是真的。所以有人,當然他是做生意,可靠不可靠不管他,但是我們告訴你:有效。你把音樂放了,念佛機放了,他對你身體的水分就會産生影響。你的大腦是不知道的,這叫不可思議,知道嗎?他本來存在的那個東西,它本來就會起作用的,你的大腦想象不到。大腦會說:我對音樂一竅不通,你到底是唱《蘇武牧羊》還是唱《長城謠》我聽都一樣,那像這一種情況有沒有可能呢?有,大腦不懂,可是身體的那種部分它本身會去相應,跟你大腦無關,那個叫不可思議,那個叫自性。
好,那麼音樂對你的身體這個生命裏頭的水分會有影響,你修行的話,它不只對水分有影響,對固體也會有影響,不但對固體有影響,它對氣體也會有影響。我們有叁態,物質叁態,氣體、液體、固體它都會有影響。那就更不可思議了,你大腦想象以外的東西。這裏講到了就是它的本質,這個物理界本身的本質如此。物理界的本質如此,生命界的本質呢,就叫自性嘛。那麼它既然能夠接受聲音,你想想看,它一定會發出聲音。它發出聲音對你的生命有影響,那你的生命也會發出聲音,對外在的世界有影響,對不對?但是它不一定經過你的大腦,接受聲音的部分是身體本身的自性,發出聲音也是你身體本身的自性,它還是一樣不經過大腦。有沒有?這個菩提樹就是這麼不可思議!不但這個樣子,菩提樹昨天我們跟各位講過了,一個是你地球上的這棵樹,叫菩提樹,其實是指你生命中覺悟的建設。對不對?所以這裏面講到,你一個覺醒的生命裏,你本來叁世間在運作。它就會起作用了,那個作用根本就是你大腦想象不到的,這個叫作“其菩提樹恒出妙音”。
我常常跟各位講,佛龛——祖師的菩提樹它恒出妙音,你看一千多年了,每個人家裏都有佛龛在拜,有沒有,那就是它發出的妙音。有多少人家裏有事情的時候,他都在對著佛龛在那邊哭訴,在那邊祈求,有沒有?你回家去看阿嬷,天天對著它一直求一直求,然後回過頭來還說:乖孫要拜,佛祖都保佑我們。有沒有?你看著他一愣一愣的,他怎麼保佑我們家?在阿嬷來講,他是真的,因爲阿嬷能夠超越大腦。知識分子不能超越大腦。知識分子,我跟你講一個很貼切的話,是大腦的奴隸,你只是爲大腦工作而已。知識分子啊,越理性越精明越自以爲是的一定是大腦的奴隸、知識的奴隸。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應該是要能夠觀察人性,觀察生命的本質。它超越你的理性,超越知識進入生命的領域,他會發現很多不可思議的狀態。知道嗎?所以你看看生命在起作用的時候,是很不可思議的,我們不知道,它展開的時候是真不可思議,所以我們看到祖師都有這樣的製度。佛陀那當然更不用說,他的菩提樹在起作用。
所以我們一再跟各位講:你發心發心,你一定要參與,參與道場很多工作,你要記得參與道場的工作,你不要嫌道場。我們道場有兩種人,一種人就是進來找麻煩,你們都沒製度,沒製度你要幫忙建立製度,這個才叫菩提樹;一種人是進來他很熱情,一直做,一直做,就像那個一樣,今天來一直貼一直貼,明天來一直撕一直撕,後天來再一直封一直封,然後再來再一直撕,貼下去又撕掉,爲什麼?因爲人家叫他貼,他就很認真地貼,結果貼錯地方,所以第二天來,你弄錯了,通通把它撕起來,他有一直撕一直撕,又撕掉一天,第叁天,好,再封下去。他知道弄錯了,好,就改過來再貼下去,結果還是錯。這個不要緊,這種情況我們知道他是一種發泄,發泄對他也是好的。你來這裏看到這裏製度不好,你也可以發泄,你不要詛咒,發泄就是幫他把製度架構起來。就這麼簡單,所以這兩種人都有用,這個都是菩提樹。
你要發心的話,你一定要有事相的工作,你才能修行;假如你到道場來,還有那種位置高低的情況,做你喜歡做的你才要做的話,那就修不到功德了。是做大家都做,然後你在什麼都參與的時候,你才會發現,我們需要怎麼做會更好,怎麼樣做才能夠永續經營影響後代。會影響後代的我們現在叫做什麼組織製度、經營管理那些不談,怎麼樣讓你的參與能夠讓後代的子孫也能夠獲得利益,那就對,那就是“菩提樹恒出妙音”。一講到組織製度、經營管理,你就有夠煩,有夠銅臭味、世俗氣。那你想辦法怎麼樣讓後代子孫能夠獲得利益,你去做這麼一件事就好。這個就讓菩提樹恒出妙音的地方。
第二句,“說種種法,無有盡極”,它整體就是這樣,種種法怎麼說?那就後面那兩句“摩尼寶內,有諸菩薩,其衆如雲,俱時出現”。佛菩薩在講法,他不會擺個桌子,這裏一拍(拍桌子):“下一位!”等一下,“好,走了,下一位!”這不是衙門,傳下一位,皇帝皇宮傳聖旨啊,不是啦。他不會有這些,要來都一起來,你講什麼他會很相應。菩薩又不會說:“等一下,我還沒轉過來,他剛才講什麼病我現在幫他弄好了,現在你講說你兒子怎麼樣,我還在想種種病跟種種藥,你兒子怎麼樣轉過來,我還沒轉過來。”菩薩不會有這樣,這種就表示你還在分解動作當中。分解動作要一步一步來嘛,我們叫九次第定。你要進到那個禅定:等一下,我先置心一處,然後五覺支,然後進初禅,初禅趕快爬二禅,二禅爬叁禅,叁禅爬四禅,爬……你到哪裏,我跑過頭了,然後又一個一個降下來。那個叫次第定。
菩薩要應對衆生,他完全是無心。無心,知道嗎?你的狀況就針對你的狀況,是這樣的情況。那麼在這個時候,很多衆生會全部斃掉。爲什麼會斃掉?我跟你這樣講,你轉過頭結果就那個樣子,你怎麼這邊是白臉那邊是黑臉。他是會這樣子。你要通通在場通通傷得很厲害。講的人很清楚,聽的人一塌糊塗,因爲你各種人都在那裏,你聽來聽去連你自己講什麼問什麼自己都不知道。尤其很多人,我是講你,你不要不好意思。你本來在問你的問題,當人家一問他的問題,你“對對對”你就跟下去了,然後你剛才問什麼忘了。這種人最麻煩了,所以人家根本就是在罵別人,到最後你會說“師父都在罵我”。就是這種人,這個是麻煩的地方,這個就是衆生。
那麼這個就談到我們所給各位講的,一個經教師在講經的時候,要不講錯沒有問題,但是要讓衆生不聽錯。當然你知道你我兩個人對談,他不會聽錯,他很清楚。那問題是現場有十種人,問十種不同的問題。當你這樣過一遍再回來,我告訴你那十種人大概全倒,全部聽錯,他會把對別人講的他聽成在對他講的。雖然你在講的時候,對你問,我答了;換他在問,我在答。但他已經聽到了,聽到時候他會去銜接,知道嗎?那個大腦的思維會亂接,要不然怎麼叫短路。所以來的時候很正常,聽完回去通通短路,110接240,240再接480,有的再接360,天下大亂,那個腦子裏頭就天下大亂了。問題就在這裏。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你要怎麼講能夠不使對方聽錯,這個才是關鍵。假如兩叁組以上的人在場,你這樣講下來他們都不會聽錯,都不會誤坐別人的號碼,那你就算成就了。知道嗎?因爲你很難去講,很難。大家都沒有那種經驗。
像我們坐在那張桌子上面一坐,好幾隊人馬來,你這個一問,他也不等人家講完,他馬上又問一個問題,你很快馬上可以轉過來。…
《華嚴經經首 第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