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总义 第十六课 应成派不共四大应成因▪P10

  ..续本文上一页样,它只能一边一边地缘取,无法顿时都缘取。所以随顺第六意识的时候,就只能是逐次、依次地遮破诸边。

  二派的差异是自续派每次破后有承认,应成派破后无承认,综合起来,自续派成立有承认的相似胜义,应成派成立无承认的真实胜义。

  我们前面讲到二派区别的根本点就是相似胜义和真实胜义,相似胜义是有承认的,真实胜义是无承认的。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差异点,就是运用理论之后有承认、还是无承认。自续派每次破后有承认,所以它抉择的是相似胜义;应成派是破后无承认,所以,它抉择的是真实胜义。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这一段内容虽然讲了这么多,实际上比较关键的地方,都是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点,所以,我们也不用太多地进行分析。

  下面我们看结束语】。结束语当中给我们交代了这部《中观总义》比较关键的地方。通过这个结束语,我们就会抓住前面这些内容所需要学习的要点,所以,这个结束语是很关键的。可以说,是我们学习《中观总义》的一个学修指南。这个学修指南让我们看到,如何把这一部《中观总义》落实到我们的闻、思、修里面去。所以,这个结束语,看似是最后已经要结束了,不需要再学了,但实际上,这也是最终给我们归纳一个窍诀,给我们的闻、思、修很重要的一些交待。所以,我们应当以殷重心把它学完。学完之后,再去回观前面的内容,一步一步的关键点,你都应当知道了,了了然然的。

  以上认定所破是第一个关键;

  学习中观的关键之处在哪里呢?假如有人问你学习中观的时候,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我们就给他讲这当中有几个关键之处。

  第一个关键,就是要“认定所破”。前面,在认定所破的时候用了相当的篇幅去介绍,这些所破是什么,是人我?是法我?是显现?最后确定在显现。对于第一步“认定所破”,我们不要觉得这是很小的事情,这是很大的事情、很重要的事情。这一步关键有了,后一步才有基础,没有这一步的话,后面就都是空设的、都是虚设的。所以,首先我们要去认定什么是所破法,我们要打破的是什么,我们要放下的是什么,我们要去认识的是什么。就是要把这个所破法认定清楚,把它确定下来。

  掌握能破——共同四大因、不共四大应成因是第二个关键,每一种推理应熟练精通,特别要分清自续因和应成因在运用及结果上的差别;

  第二个关键点,就是能破的理论。有共同的四大理论,不共同的四大应成的理论。这些理论——每一个推理,都不是只要学了就可以了,而是要把它熟熟悉悉地、精通无碍地在内心当中能够把这些理玩得熟熟、透透的,就像你自己的理论一样,是最熟、最精通的,好像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一样。就是要达到这样的一种程度。熟悉的东西才能有用,精通的东西才有分量,这样我们才能够用得起这样的理论,这些理才对我们有意义。

  特别是在运用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分清楚,自续派的理论和应成派的理论,在运用的方式上面,还有产生的结果上面有什么差别,所以,前面都会涉及到自续派和应成派。这样子,让我们在精通这一切能破的理论的时候,能够抉择了义的观点,能够抉择了义的中观,能够辨别什么是了义的,什么是不了义的,而依止了义,不依止不了义。这就是我们需要有智慧的地方。以上是中间运用能破的过程。

  随后,运用正理遮破戏论引生空性定解,是第三个关键。

  随后,我们用能破打破所破,用正确的道理去遮破戏论分别以后,要在内心当中引生空性的定解。这种空性的定解,也就是远离怀疑、邪的颠倒了知、不了知,最后生起定解。就像《净水如意宝》当中所说的,能够在内心当中,清净地受持这种如同真实状态、远离一切戏论的中观的定解。清净的内心,要有这种呈现。这是第三个关键。第三个关键要达到什么呢?引生空性定解。最终要生起定解,必须要对空性生起定解。如果没有定解的话,你的修行是走不上去的,要修行的话,就是要有第三步,引生空性的定解。这是第三个关键。

  显教中观宗引生空性定解的途径,唯一是以理观察,也就是,运用共同和不共同的正理,多方面观察,遮遣人我,法我的诸边,持续的观察,引生坚定的无我定解。

  这一段,也是一个窍诀的教言!这个教言当中,让我们怎么来学习中观。中观宗是显教的宗派,它让我们引生空性的定解,它的途径是什么呢?唯一就是以理观察,用这些中观的正理去观察。这些正理,就是共同的四大因和不共的应成因。观察是在哪里观察呢?就是要在所破上面观察,所破是人我和法我的这些边执戏论。所以,就是要用这些能破的正理,在所破法上面去观察,观察之后,要不断不断的持续地运用。要像滴水穿石一样,不间断地、持续不断地去观察,这样持续地观察,才能引起坚定的无我定解——无有人我、无有法我的这些定解,必须要持续性的观察。如果观察一下就说:噢,我已经知道了。这是没有多大力量的。必须是一次观察以后再一次的观察,再一次的观察就会产生再一次的力量,不断地观察就会不断地产生力量,最后持续性、长期性地去观察,就能够起到坚固的无我的这种定解的力量。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这期间要经过从不定到获得决定的过程。

  定解,就是决定的知解、决定的了解。这种决定的了解是有过程的,在此期间,刚开始它是不确定的,通过持续性的观察会越来越确定,最后会达到确信无疑。即使十方三世诸佛在你的虚空面前对你说:“不是这样的!”你也会从内心当中知道“这绝对不是诸佛想要说的真话”,因为从正理上观察的结果不是如此的。所以你从内心当中依止了理,能够把所破全部打破以后,建立了空性的这种确定无疑的定解。这就是一个闻思者最幸福的人生了,能够生起空性的定解是我们闻思者最幸福、最圆满的学修,特别的殊胜。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慧品释》当中,以比喻这样描述:

  这期间要经历从不定到获得决定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当中通过比喻给我们具体地来描述,我们在学这一段内容的时候也会涉及到,到时候我们会更细致的来分析。下面我们就大概地看一下,全知是怎么来描述这个过程的呢?全知说:

  最初观察的时候,就像黑暗当中以手摸蛇一样,尽管没有触到蛇,内心仍然去不了怕蛇心态,同样,最初观察无我时,推求“头不是我、手不是我……”,遍身观察都得不到我,但是观察还没有到达究竟,对无我并没有引起定解。

  也就是说,最初一步观察的时候,我们就像在黑暗当中摸索一样,黑暗当中我们以为一条绳子是蛇,这是不是蛇呢

  我们在黑暗当中去观察的时候,由于手去摸“蛇”的时候虽然并没有碰到“蛇”,但内心就是去不了这种怕蛇的心态,这就是因为你没有看到真相,没有确认这个真相。你虽然没有摸到蛇,但是你还是怕蛇,虽然你没有碰到蛇,没有什么根据能够成立有这条蛇,但是对蛇的恐怖还是会有的,因为你没有真正的明见真实的定解。

  同样的,我们用能破的理论去打破所破的人我和法我的时候,我们去观察无我,“头是不是我呢?啊,不可能是我。手是不是我呢?不可能是我。是我的话绝对有什么过失……”这样的话,你在内心当中周遍地去观察自己的身体,每一个地方都不是我,但是由于你的观察还没有到达究竟,还没有在内心里面引起定解,所以的话你并没有说:啊,绝对没有我。就像前面你的手虽然没有碰到蛇,但内心当中还是没有生起绝对没有蛇的这种坦然的状态,虽然你通过遍身观察没有碰到这个我,但是,你还是没有完全确信,或者内心当中接受这种绝对没有我的定解,还没有生起这样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呢?我们很多时候修行不成功就是停留在这一步——我们不走了,我们就停留在这一步,所以修行、闻思没有起到一种震撼的力量,没有起到一种特别不可思议的摧毁实执的这些修行。为什么呢?就是没有后面的坚持,我们观察一下就可以了。但是,还是有我的执著,人我的执著、法我的执著,忐忐忑忑活在人我和法我的当中,根本没有把人我和法我的这种无我自性真正在内心当中生起,并坚固不移地坦然接受。没有生起这种定解,这种确信无疑就还没有从灵魂深处当中突发出来。所以就需要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持续观察很重要,不要在这个地方停止不前,要继续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观察就会见到好消息,见到什么好消息呢?

  经过持久地努力,可以突破这种状态而生起定解,就像黑暗中燃起明灯,恍然见到只有花绳,原无毒蛇,这时候执蛇的心才真正放下来了,同样,观察到量时,知道这个“人我”除了假立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候疑惑顿消,心里断然决定,这是获得了定解。

  这个好消息是这样的,会产生一种突破,这个突破,它需要的条件就是前面交代的经过持续、持久的努力。在用能破去打破所破的时候,必须要不断持久地去观察,反复反复不停地观察。有些道友说:“我学中观以后为什么还放不下执著呢?还没有一点感觉呢

  ”这就是因为没有…

《中观总义 第十六课 应成派不共四大应成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