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总义 第九课 略说自续派与应成派的所破差别 下▪P4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说佛陀证悟的境界叫做大美,因为在佛陀的境界当中根本都不存在一种所谓不清净的显现,这样子才称为佛陀是具有两种清净功德的。

  为什么叫具有两种清净呢?我们前面在讲基的时候讲到了离戏自性清净,那叫做“自性清净”,自性清净是每一个凡圣都共同具有、平等具足的,也就是大家本性是清净的,每一个众生的本性都是自性清净的。但是我们和佛陀有什么区别呢?佛陀不仅是本性上、本质上清净,甚至他在显现上也是清净的,也就是说,他远离了暂时的这些客尘的垢染,又具有了“离垢清净”。我们修行就是要远离垢染,最后达到这种离垢清净,佛陀就具有了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这两种清净的功德,所以他叫做“无颠倒的果”。假如不破这些显现法,最后佛陀把这些垢染,这个世界上这些染污的显现全部寂灭了,那么佛陀能够称为是一个真实的证果吗?不能,它是一个不真实的、错谬的结果。这个世界上本来应该有这些显现,但是他看到的却是没这些显现,等于是佛陀弄错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假如不破显现就有这样子的过失。

  下面引用更敦群培大师在《中观精要》中所讲的一段话。更敦群培大师是在藏传佛教史上非常具有前卫性的一个祖师大德,他的出现引起了轩然大波。他的智慧非常殊胜,但是同时他的很多观点、很多的行为都具有叛逆性,让很多的因明学者伤透了脑筋。用一些很现实的话来说的话,更敦群培大师当时的出现让很多的人伤透了脑筋。但是呢,实际上真正去理解更敦群培大师的时候,就会发觉他讲的的每一句都是真话,每一句都是想让我们去活在真实里面,所以他讲的这些真话太有力量了,我们就感觉到确实是这样的圣者,能接触他的话还是一种福报

  更敦群培说“如果认为我们现在所见的山河大地,在成佛之后所见依然相同,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前面说佛陀的智慧是一个正果,假如说不破显现,这些清净的、不清净的显现不需要打破的话,等于是佛陀的无颠倒的果无法安立为无颠倒。但是,更敦群培大师直接就跟我们讲,如果我们以为在佛陀的显现中还有这些山河大地人文事物存在的话,我们就大错特错了。下面就给我们举出来很多例子,这些例子想给我们说明什么呢?想说明不仅是佛陀面前不存在这些不清净的显现法,甚至六道众生面前,只要各自的业力一转变,各自不共同的这些业力感召的不清净的显现法,当下就会彻底的灭尽。

  至少,你要承许佛陀的业和我们的业是不同吧?我们的业不断不断的消尽才能够到佛的境界,而佛没有凡夫的业,怎么会有凡夫的显现呢?所以佛智面前不可能还存不清净的这些显现,我们的不清净的显现通过业力不断的改变,它都会在不断的消失,更何况是在佛陀那里呢?

  下面举的这些例子就是这样子很强有力的一个逻辑:

  草的甘香味只有驴子的心识才感觉得到,一旦这种心识从驴子体内消失,驴子再也感觉不到草的甘香味了。

  就像吃草的这头驴,它在吃草的时候就觉得草太甘美了,太香甜了。但是它的这种感觉是观待的,也就是说只有这头驴它才有这种味觉,这种味觉必须在它的这种身体里面,也就是它的业所招感的这种身心里面才存在。如果不是这种业的话,就不会感觉到草有甘香味。就像拿一把草给狗来吃,它一点感觉也没用,你说的甘香味在哪里呢?要是给狗一块骨头的话,还别说很好的骨头,就是一块干骨头,狗也会看着流口水了,有甘香味的就不是这个草了,而是一块骨头。所以甘香味从驴的心识当中感觉到,这是它的不共的业力。

  公鸡有一种测时报晓的意识能力,一旦这一心识从公鸡身体中消失,它再不能知晓夜间和早晨。

  按照佛经里面讲,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做过所有的身份,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你在你的无始生死当中,绝对做过公鸡的。以前做公鸡时,时间一到你就开始叫起来。现在到时间了你却不叫,在那呼噜呼噜的睡觉,那你这种报晓的意识到哪里去了呢?所以,当你的业力从公鸡那儿转变成了一个人的时候,或者成了其他的动物旁生的时候,你这个心识从公鸡里面一消失的时候,这一种感知能力也消失了,再不会知晓夜间和早晨了。

  所以众生只是随各自业力有一个迷乱的显现,不是外境上面永远不灭。如果外境上面绝对有这种显现的话,那公鸡的这种测时报晓的意识能力,在你成为人的时候(应该还存在)。你刚开始做一个小孩子,能够发一点声音的时候,母亲刚怀着你的时候在肚子里,然后十月怀胎,一出来没多久你就开始“咕咕咕,咕咕咕”叫起来了,这样可能要把你母亲给吓坏了,吓死了,不知道生了一个什么怪胎。这就说明一转变了业力,你的显现也就转变了。

  人类的所有知识,都是由眼耳鼻舌身五识来摄取的,如果在五识之外再加一个意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会更加开阔。如果这双眼睛不是左右横排,而是上下竖着,我们所看到的外部世界的形象与颜色将会大不一样。

  我们人类所有的这些知识,都是由眼睛,由耳朵,由鼻子,由舌头,由身体这五识来摄取的,这五识称为是“无分别识”。这五个无分别识,眼耳鼻舌身,这五识在摄取外境的时候,就直接把它摄到我们的身心当中来,最后又用意识去摄取它。意识一加入进来就把整个认知的能力打开了,打开之后,我们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无比的开阔,每个人都觉得知道了很多,了解了不少。对于宇宙人生,一个人都觉得“哇,这个世界宇宙就真的是无奇不有”,很开阔。

  但是,如果说我们现在这双眼睛是左右横排的,假如不是左右横排,而是一下子上面一只眼睛,下面一只眼睛,这样竖着来看,很奇怪的样子,现在我们习惯了横排,不习惯竖排,实际上这个横排竖排都是观待我们的业力的。假如这两只眼睛不是横排的,而是竖起来排的,那么我们见的这整个世界就不一样了,我们看的这个状态,颜色形状这些都会发生改变的。这就来源于我们自己的业是呈现的眼睛横排的这个业,而不是显现的这个竖排的这个业。假如世界上有一个怪胎,眼睛是上面一只,下面一只的话,你问他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往外看是怪怪的,你问他的时候是奇奇怪怪的,就是因为他的业和我们的不一样,一个奇怪的业才会看到这个奇怪的显现。

  我们所认为的一切都是由眼耳鼻舌识提供的,此外没有其它获取知识的途径,所有的颜色、形状都是由额头上的双眼来摄取;所有的声音无一不是由两耳内耳膜的振动而听闻到的。

  我们所摄取的都是由眼睛耳朵,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是用眼睛去看的这些颜色形状;耳听为虚就是在耳膜里面听到这个事情,并没有亲自看到这个事情——这个人,这个事,它的颜色它的形状……我们摄取这些见闻觉知,或者摄取一切了知都是通过我们的这些器官,通过我们的这些根识所带来的,它是根识的结果而不是其他。根识是由什么感来的呢?根识就是由我们的业所感来的。你的根识是由你的业所感来的,假如你没这个业,你就没这个根识。所以你成佛以后,已经打破了这个根识了,已经超越了根识了,你还说有这些业的显现,那你就等于在诽谤佛陀的成就了。

  通常,人类是在功能低下、作用有限的五识之外再加一个迷乱心,然后武断地宣说:所有知识尽在我的认识之中,把那些未出现在自己心中的道理,都归结为“无”和“不存在”的概念中,这无疑将是万祸之根。”

  我们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功能是很低下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这都是通过我们的业所感来的。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通过我们的一个很低劣的一个业所招感的,它不是很殊胜的业,所以它的功能不殊胜,很低下,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而佛菩萨他们的感知功能和作用已经打破了我们的这个束缚状态。佛陀是达到了一种无有束缚的全知状态,所以他能够彻了一切。而现在呢,我们的五识再加上一个迷乱的意识,就认为所有的世界是我所认为的这个样子,不可能不是我所认为的这样子。所以我们都认为不能破显现。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我觉得的这样子,有这个世界,有山河大地,有人文事物。我前面的道友难道没有?我身边的东西难道没有?我认为我所见到的、听到的都是真的。所以我们就很武断,就觉得自己是真理的代言人。

  我们只有能够了知的才会承认,就像现在有些人不承认前后世,为什么呢?因为我没看到,不承认前后世是因为自己没看到的原因,以一个业障鬼子来做真理的代言人,你说这是不是很可笑呢?假如我们要认识这个宇宙人生对自己有一点利益的话,就要知道自己是一个可怜身份,自己是一个业障的可怜身份,不能把自己当成是真理的代言人。如果把自己当成是一个真理的代言人,就容易把真理拒之门外。

  假如我们以为我们能够见到的、能够听到的这些才是真的,我们见不到听不到的,所谓打破显现这些,空性啊这些,这些都不承认的话,无疑将成万祸之根。把其他的不能够在自己心里面能够理解、能够呈现的这些道理,全部把它打成“不可能”、“不存在”、 “无”、“没有”。这样子的话你就自己给自己造灾祸,也就是说本来你可以走向解脱,你可以过得不可怜一点,你可以打破现前的境界,但是实际上呢,你却是永无翻身之地。你就因为把你现在的这种可怜状态作为一种最真实的真理状态,你怎么能够掀翻你这个世界呢?没办法。所以这是我们万祸之根。

  一个人就要首先知道自己的业,然后看到是业的显现,而这个业的显现能不能改变呢?是可以改变的。因为这种很低劣的业可以把它消尽,把所有的业消尽…

《中观总义 第九课 略说自续派与应成派的所破差别 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