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总义 第九课 略说自续派与应成派的所破差别 下▪P6

  ..续本文上一页法。

  又云:“如石女儿自性空,真实世间俱非有。”

  就像石女的儿子,本来就没有存在,所以自性本空。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显现法也是在真实胜义谛当中,在这个世间,也就是说在无患根识面前,或者说,在世俗谛当中,二谛里面都没有真实的存在。

  《定解宝灯论》云:“若问仅思空性言,则当承认无遮见。”

  《定解宝灯论》中说,假如你要问我万法的本性是怎么样子?如果你要从空性上面来问,我就可以给你讲,直接就可以说是无遮见,无遮见也就说直接遮住一切万法。就是用“无”的这一种方式去遮住,无这一切万法,再不会间接引出还有一个残存的法。就是一扫荡的时候全部都扫荡,一遮止的时候全部遮止,没有一法承认。

  “二谛之中皆无生,于说无遮有何疑。”

  为什么说是无遮呢?因为世俗胜义当中都是无遮的。那说他是无遮又有什么疑惑呢?完全都是无生的缘故,也就是说,这个“无生”代表了万法从出生的源头上面就没有出现过。一个法从来没出现过,又说它安住了,又说它生灭了,就是很非理的。所以,一切显现法从来没出生过,一切事情没发生过,这个世界从来没发生过什么事情,这个世界从来没出过什么问题,这个世界从来也没有显现过什么东西。万法都是在这样子的一个自性当中。但是,我们错了,我们以为有这一切,我们还认为出生了很多、发生了很多事情,历史上出生了不少的,现在也出生了不少,未来还出生不少。但实际上呢,万法本来就无生,从无始以来就是无生的,无始无生这样子的一个世界所出生的一切,我们凭什么要相信他呢?所以说,这个“无”就完全遮住,不会有一法承许。

  3、胜义理论不破显现法,则非中观自空派之观点故。

  假如胜义理论不破显现法,也就是说,破除的时候有一个承认,那么破除之后又留下一个显现,最后等于是说打破,又没有打破,打破一些,没打破一些,或者一个都没有打破,这样子为什么又叫做万法本空呢?没说万法自体本空的话,就不叫做自空中观的观点了。而我们胜义理论就是自空中观所用的理论,如果你不是自空中观派的话,你就不会用这个胜义理论的。就像我们说如来藏这样的光明显现,这是用名言净见量的,不是用胜义理论抉择的,所以你要是用胜义理论抉择就绝对是自空中观派。如果胜义理论不破显现法的话,你怎么叫做自空中观派呢?自空的名字都提不上,因为有法不空。

  驳斥不合理的诤辩。

  下面,对方就通过一些教证来对我们进行妨难。甚至我们在学了中观以后,有一些道友也说,假如要是打破这些显现的话,凭什么在经典当中说如来藏不空呢?又凭什么说这个显现不束缚我们,束缚(我们)的是我们的执著?或者我们就在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智慧品》注释当中就讲到“没有任何破显现的中观派”呢?为什么会有这些说法呢?这样子好像说明我们打破显现是不合理的,但是我们却一个一个的分,我们分成几组来学习,下面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驳斥不合理的诤辩的时候,我们先学前八个教证,然后把它破了,破了这八个教证然后再单独对后面的教证单独来破,我们首先看:

  有事宗或者具怀疑者不能接受显现为所破的观点,他们以教、理进行诤辩,所举的教证和理证为:

  1、《入中论自释》中引经云:“世间与我诤,我不与世间诤,世间说有者,我亦说有,世间说无者,我亦说无。”

  在《入中论自释》也说,月称菩萨他自己给自己的《入中论》做了一个注释,在他的自释当中引用了一个经典,这个经典是什么呢?叫做《三律义经》,经中就说,世间和我争论的时候,我不和他争论,我不和世间争论。世间说有,我就说有;世间说无,我就说无。所以,世间怎么说,我就怎么说,我不会有自己的说法的。世间说有显现,我肯定就说有显现。好像就是完全不打破显现,只是听世间的话,世间怎么说,我们跟着他说。

  2、《中论》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第一义”实际上就是胜义的意思,我们说胜义就是殊胜义。那么,第一义就是表达了这种殊胜。这种殊胜也就是说“理极无过”,就是“再也没有超胜的”,从道理上再没有超胜的了,这样子显示它的第一。就像《六祖坛经》中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胜最第一”。所以,胜义就是第一义。那么,不依靠世俗谛就不能得第一谛义的胜义,如果得不到胜义谛的话,就不可能获得涅槃。所以,只有依靠世俗谛才能得胜义谛,依靠胜义谛才能得涅槃。也就是,要得涅槃必须依世俗谛,所以世俗谛是不能打破,是需要依靠的,不是要打破,是需要依靠的,是这个意思。

  3、《入中论》云:“若世于汝无妨害,当待世间而破此,汝可先于世间诤,后有力者我当依。”

  这个偈颂是月称论师他在《入中论》当中和唯识宗进行交流的时候这样子说:假如说世间对你没有妨害的话,我就可以依止你。但是我们先等一等,看世间对你有没有妨害,世间说有显现,而你说没有显现,有心识。有心识没显现,那我就袖手旁观,看世间和你哪个厉害,你们两个打,你们两个争,看谁争谁胜,谁有力量我就依靠谁,依止谁,谁最有力量的,我就和他一样说话。也就是说好像看起来是一个袖手旁观,在旁边看热闹,就看这两派谁打输谁打胜,也就是让名言世间来和唯识宗辩。唯识宗不承认有外在的事物显现,唯有心识,站在这个角度来说世间人承认不承认这一点呢,假如世间人承认我就承认。世间人不承认,我也不承认。所以我看到世间绝对要把你给弄掉的,甚至你自己就会把你给弄掉的。你自己明明有这些显现你还说没有显现。所以你应当承认显现。也就是说你承认心识的同时就要承认显现,而不是说要打破显现,而是要和世间一起来承认显现。

  4、《入般若波罗蜜多论》云:“若谓现量等闲上违,非违仅不观察有,此处我非遮止也。”

  这也是月称菩萨的一部论典,这部论典是月称菩萨开显实修般若的一部论典。在实修般若的时候用一些窍诀的引导,让我们怎么修行空性,修行般若。在这个论典当中,月称菩萨说,假如和现量相违的话,那也就罢了。但是,这一些和现量不相违,既然与现量不相违,我们就不应当遮止。但是这里面也同时提到“仅不观察有”。这里是一个不需要去观察的。这种世间的现量,我看到有,但我不观察,不观察在此处我并非遮止它的显现。所以不观察的时候我没遮止这个显现。现量所见的这些由于我没有观察的缘故。不用胜义理论观察,所以这个时候我会不遮止它,而承认它的显现。好像看起来也没打破显现。但实际上字句当中已经给我们透露出来,这是在不观察的时候。

  5、《显句论》云:“如欲求水先需水器,无疑先要承许如安住之世俗。”

  这个比喻当中所说的水和水器,都有相对应的意义:水比喻的是胜义,水器比喻的是世俗。要得到胜义必须要依靠世俗。这如同要得到水必须要水器才行。水器才让我们能够获得水。所以依靠世俗才让我们得到胜义,承许如是安住之世俗。世俗没有就象把水器打破。把水器打破了你怎么得到胜义呢?得不到水啊。所以就不能打破世俗,要承认世俗。

  6、《入行论》云:“见闻与觉知,于此不遮除,此处所遮者,苦因执谛实。”

  眼见耳闻,还有这些觉知的侧面,在这个地方是不会遮除它的。这里所要遮除的就是痛苦的因,诸法为谛实。这个时候不遮显现,只遮执著它为实有。这样子好像不打破显现只打破对实有的执著。

  7、帝洛巴云:“显现非为束缚,若耽执则为束缚,故当断除耽执。”

  帝洛巴尊者说,显现并不是束缚,显现本身对我们来说无利无害,如果说我们耽执它的话,就成为束缚;如果我们不耽执它的话,它对我们绝对不会束缚的。所以应当断除的是耽著而不是显现。就象禅师所说的“若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就是说只要我们对于万法无心,那么一切显现不会束缚我们,所以我们看到束缚最主要是在耽执上面。我们要断除束缚就是要断除耽执。万法显现不需要寂灭,只需要寂灭我们的耽执就可以了。这在实修窍诀上面如此开显,看起来也是不破显现。

  8、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慧品释》中说:“对于这些瑜伽士和平凡者前共同显现的诸法,有何可诤辩的呢?

  答:并不是辩论这仅现诸法的有无,因为没有任何破显现的中观派。”

  这里面就很明显很直接的,可能有些(人)就很高兴了,你看,这句话讲的是非常的直接了:“没有任何破显现的中观派”啊,你千万不要毁谤啊。所有中观都不破显现的,前面居然说要打破显现,说不破显现不行。所以前面肯定出问题了。对于世间这些瑜伽士,还有平凡者前的这些所有的共同显现的诸法,我们有什么可以争辩?不要争辩了。这不是辩论的,我们不辩论这些是有还是无,这些有就有吧。反正不要辩论。要辩就辩它的实有,打破实有。不要去打破它,因为没有任何破显现的中观派。

  看起来好像是什么显现都不能打破。这样的说法,看起来,我们有些学修者就是正面上给了…

《中观总义 第九课 略说自续派与应成派的所破差别 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