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总义 第一课 中观总义▪P5

  ..续本文上一页他有《赞聚论》和《理聚论》,《理聚论》就是用二转的胜义理论,所给我们开出的一部分论点,实际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论》的颂词,其实只是他有一部分叫做“无畏论”,这个《无畏论》有十万个偈颂,从十万个偈颂当中,所抽出来的一小部分偈颂。《中观根本慧论》是很小很小的一部论。而龙树菩萨你看他,《无畏论》就是十万个偈颂。而我们同样的就像《大智度论》,他只是略的一个略本,是在他的很多个论点当中抽出来的很略少的一本。

  龙树菩萨他一辈子造了多少部论呢?被誉为千部论师,也就他造了一千多部论典。所以他的这些论典聚合在一起,有一些成为一类,有一些在二转的空性上面成为一类,有些从如来藏的、显宗的三转成为一类,还有很多的是他密宗的续部当中的论典。所以显密的一切教法,可以说成千的论典他都造下来了,福利人间。而我们由于福报不足,没有见到他很多的论典,实际上我们说《大智度论》已经够多了,但是那仅仅是他无量典当中的一个小小的论,小小的一部分,就像九牛一毛一样的,看到《大智度论》是很大的简义了,而实际上龙树菩萨一生他造的论典是很巨大、很巨大的一个库藏。在这些无量库藏当中,有一部分就是专注在中观的胜义理论上去开出的,这叫做“理聚论”。这个《理聚论》就是专门用胜义理论抉择佛陀在第二转无相法门。

  “无相”也就是说无有一切相,远离一切相,离一切相,绝一切戏论,就像《金刚经》,就是要破除一切相。打破了相,内心的境界才能够不会有相的执著,没有相的执著,才能生起无住的智慧。所以要生起这个无住的智慧,对于这个所缘对镜的万法,必须要离相。以离相的方式,生起内在的智慧。所以佛陀在第二转给我们介绍佛法的心要的时候,般若的心要的时候,就是在空性上面,所以这个无相*轮可以说就叫做空性法门。对于这一个法门,他有着深甚的意义。也就是说这个密呢,不是说他保密,不给别人讲,而是他深意,太深了,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太深太深了。所以对这样深甚的意义,我们一般人通过自力去学,是无法了知的,必须要有开显。

  我们古代的这些传承祖师,他们智慧很高,就要求我们直接去学习佛陀的经典,千万不要去随着后代的这些,牵着自己的鼻子走。实际上,这是特殊根基或者智慧高的,就专注在经上面去体会经、认识经、悟经。而对于通常的根基,你就要随顺高僧大德的去开显,把一些隐密、不可了解的,他给你以一种可以接受,给你开显出来,最后你就有希望去认识很深甚的密要。否则没有高僧大德的开显,我们去看佛经,看二转*轮的般若。你看的时候说:“我看懂了。”你说你不随着高僧大德牵着鼻子走,其实你就是愿意把鼻子交到自己的手里面来,自己拽着自己走,也就是你自己在自己的境界当中,自己来牵引自己。所以我们是让自己的分别念牵着自己走,而不愿意用佛菩萨的智慧牵着我们走,佛菩萨的智慧牵着我们走,我们不会出大问题的。假如靠自己一个凡夫的分别念,把你牵着走了,你就麻烦了。

  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一些学佛的,他看了《心经》、《楞严经》以后,他并不是说是有一个可靠的依据,然后说:“噢,这是什么意思,绝对是这个意思。”然后你问他:“为什么是这个意思?”“绝对是这个意思,你不要问了。”就这样三言两语,就觉得自己已经领悟了里面的意义。那这是不是领悟对了呢?假如你是一个确实不错的善根,你一看你领悟对了,那是很好的,假如说你领悟的东西,是有问题的了,出错误的,是出大问题的,那这个问题就大了。这不是一个碰出来的,千万不要去拿生命开玩笑去碰,想去碰出个见解,要有种种可靠的依据。

  龙树菩萨就是让我们能够在目前的因缘之下,在当时他弘扬这些教理的时候,能够容易的通达佛陀的二转般若法门的意义,这就是造论的必要,或者高僧大德弘扬的一个必要。让难以理解的意义,通过他的智慧给你开显出来,只不过说高僧大德有些他从这个侧面开显,有时候从那个侧面开显的,因为他不分侧面,你就无法一把抓。让你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再从另一个侧面再了解,从多个侧面,你就能够完整地理解整个的意义。虽然他在特色上面有所偏重,但是正因为偏重,你容易切入。你从一个角度切入,这是容易做到的,而全方位的让你能够切入,你的智慧福报达不到,你就必须要依靠一个侧面,或者是单纯化的这种教法。所以高僧大德们造论有时候是把略的(佛经是很略的)给你很广,让你看得很清楚,很详细。有时候把很广的归纳起来,让你能够有个总体的理解。有时候把佛陀说的话当中,有些不是说的很清楚的,让他能够成为自己很容易清楚的表达方式,让自己认识这个见解。

  一个造论者,如果他符合一个造论的法相,他对于无量的众生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利乐因缘。千万要尊重这一点,否则,我们会听到:“龙树菩萨抉择佛陀第二转*轮的密意,这个抉择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佛经当中有这个密意了,我直接看佛经不就是可以了吗?”你看佛经这个意义叫做密意,你看也只能成为一个秘密,在你的看的这个境界当中,永远都是一个谜团。你解不开这个谜团,你既然解不开这个谜团,虽然你看过法本,这个法本里面的最深的意义对你还是秘密,所以你看再多也是秘密。因为你的智慧力渗透不进去;所以,这就是我们要感恩龙树菩萨的,他抉择了佛陀第二转无相法门的密意。

  “从此开创了甚深中观见派”,在佛陀的教法当中本身就具有中观甚深意义,而这个中观甚深意义是龙树菩萨把密意开显出来的,着重建设了这样一个完整的、具有规模的宗派,从他开始作为一个开山祖师,所以说开创了甚深中观见派。这种开创也就是说明,是从他这儿才着重弘扬,广泛系统地建设。不是说在佛经当中没有这种意义,龙树菩萨以自己的力量,假造了,或者创造了佛陀之外的意义,不是这样子的;而是他着重地把佛陀的一部分的密意给我们开显出来,而他广泛地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宗派,所以他成为了开山祖师。

  随后,有圣天菩萨撰著《中观四百论》,开显中论的修行次第。

  在他之后,他的一个弟子叫做圣天菩萨,圣天菩萨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成就者,是一个非常端严的成就者,他在这个世间成就了很多功德,降伏了很多的外道,就是在龙树菩萨出世的时候,那个时候对于中观,没有很多外道,或者很多邪宗派来打倒中观。然后圣天菩萨出世的时候,就有很多的外道想来攻破佛法,还有些小乘行者,他就想看到这些大乘教法,因为还有些增上慢者,他就不理解,要想把这个宗派给打下去。面对这样子的情形出现的时候,就是圣天菩萨出世,他一出世,他的辩论的辩才特别厉害,他的这种神通也特别厉害,把很多的这些外道一个一个的催服。他一辈子在很多的辩论场上出现过,把很多外道一一降伏,就是把成千上万个这些大外道和他的弟子皈到佛教当中,甚至皈到大乘佛法里面了。

  圣天菩萨是龙树菩萨出现之后他的弟子,同时就是龙树菩萨教法的一大功臣,如果没有他来维护,没有他的破除外道群论的这种力量,可能龙树菩萨的《中论》,和很多论典,我们早就看不到了。因为,当时如果在印度你辩论的时候,外道说,要和我们辩论了,我们必须出一个人,他出一个人,假如已经出来,安排好以后,要开始举行辩论;举行辩论的结果,输的一方必须要么你自己舍弃生命,要么你舍弃宗派;这是要面临着生死的,面临着宗派的(存亡),尤其就像一个宗派挑衅另外一个宗派的时候,他不仅是要让你舍命,必须要你完全归附,你不归附的话,你这个宗派全部舍命;所以,以前辩论不是那么容易的。

  称为护门班智达,就是要护教的命啊!后面会提到的阿底峡尊者,他就是一个护门班智达,如果他不是一个辩才很厉害的,他护不住这个门,这个门被攻破了以后,就是这个教难要出现。当时圣天菩萨的时代,这个地方有教难,那个地方有教难,就看外道纷纷的挑衅佛教宗派,一定要和佛教来辩论。很多地方都撑持不下去的时候,这个时候圣天菩萨就出现于世,把很多辩论场都成为佛法全胜的场面,让佛法能够在世间久住。所以圣天菩萨的传记是很奇特的,很殊胜的,但是时间关系,我们对每一个都这样介绍,可能就学不完。

  他撰著的一部论典籍是《中观四百论》,我们现在在汉地,有玄奘大师所翻译的《广百论》,《广百论》就是佛护尊者他解释《中观四百论》当中的后半部分,也就是说两百个颂词,后面的这个胜义谛的部分,他来进行剖析解释。然后呢,对于完整的《四百论》,在藏传佛法里会有,对于前面的部分,现在已经有了翻译的译本,所以完整的叫做《中观四百论》。

  在这个论点当中开设了,开显了《中论》的修行次第,《中论》直接是给我们从道理上怎么分析,而圣天菩萨主要是从次第上面,首先给我们按照名言的修法,如何发起出离心呀,菩提心呀这些?然后进入到胜义谛当中,怎么把这些用在我们的修行上面,所以是一部中观的实修窍诀,它也可以说是一部道次第。因为圣天菩萨的论点里面,包含了名言谛的修法,也包含了胜义谛的修法。这里面可以说,你依靠这个论点,就几乎把很多的内涵就可以修起来了。而且圣天菩萨他的智慧,你在学了《中论》以后,再学《中观四百论》,你会发现圣天菩萨的智慧,他有很不共的一些特色。是我们在其他的论点看不到的。甚至你学了《入中论》,学了其他的中观的论点,你再看圣天菩萨的智慧,他分析的智慧是很特殊,用一下、两下,就让你看到,确实是如此。所以说,他的论典,是一个智慧的论点,非常不可思议。

  我们今天就把中观的本源,或者是说起源,介绍到这里。下一次课我们再学习后面的内容。今天我们说,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我们就首先做一个吉祥的开端,然后介绍了一下两位佛菩萨,我们今天的课就结束。

  

  

《中观总义 第一课 中观总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