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总义》第二课
益西彭措堪布造 圆春法师讲授
顶礼大恩至尊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浩瀚前译三根本!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如虚空般无边无尽的众生得到究竟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请大家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发起菩提心之后,在菩提心的摄持之下,我们今天接着一起来共同学习堪布益西彭措所讲授的《中观总义》。
在这个《总义》当中,我们正在学习中观源流。对于源流的问题,我们前面提到,他包含两个侧面。一个是“源”,一个是“流”;“源”就是说本源,也就是起源的意思;“流”就是支流,也就是发展的意思,也就是起源和发展。那么,前面我们介绍了龙树菩萨和圣天菩萨,这两位非常不可思议的成就者,他们就是中观的起源和创造者。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当中,就是在中观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传承源流。这个传承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让人震撼的过程。因为这些传承者,他们就是诸佛菩萨的示现;尤其从文殊法脉上面看,几乎都是文殊菩萨的化现,或者文殊菩萨摄受加持的大成就者,由他们来传扬中观。而且,传扬的时候,由于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那么针对不同的根基,通过着重某个侧面的方式去强调,引导相应根基的修行者;这样子,使无数的中观行者都能够有缘修学自己有缘的法门,使这一个法门从发展上面变得无比壮大。每个支流都是在无限壮大,无限发展。而这个传承,前面讲到,是由大势菩萨等伟大的成就者,他们所传扬的,不可思议的智者他们所开演的。所以这个法脉在传承发展的过程当中,是一个让我们佛教徒非常感动的,非常有信心的一种弘扬。
那么我们了解一下这个发展或者说这些支流是怎么去弘扬的?通过哪些大德?哪些智者成就者去传持?论文当中这样子说:
再往后,秉持龙树传承的佛护论师创中观应成派,清辨论师创中观自续派,
这两位大成就者就是发展中观的过程当中两大传承的开创者。首先佛护论师他开创中观应成派,然后清辨论师又开创了中观自续派。
佛护论师他开创的中观应成派是从最了义开显龙树菩萨《中观根本慧论》,或者简称《中论》当中的中观义理,是从最了义的角度去开显的。也就是说《中论》当中本身包含了两个层次的见解,包含了义的,也包含不了义的;而应成派的祖师佛护菩萨,或者又叫佛护论师,他在传承龙树菩萨的“中论义理”的时候,他着重从应成派,或者了义中观上面去开显它。
这个佛护论师,他本身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者。他在一生当中修学显密佛法,可以说是如海浩瀚佛法的持有者,对于显宗的修学是不可思议的,密宗的修学也是不可思议的。尤其他在一生当中,得到文殊菩萨的摄受加持。所以他的很多法义,是直接在文殊菩萨指点之下而得以开显的。那么,我们学习他的这个应成派的教法,会看到,其实他本身就是文殊菩萨摄受加持。月称菩萨、寂天菩萨等等的这些大势菩萨,我们都看到是文殊菩萨摄受加持。所以,整个法脉就是文殊法脉,或者智慧法脉。佛护论师他从最了义的见解,一法不立的方式,遣荡一切,而无有丝毫残存分别垢染的方式,来以直接开显龙树菩萨最究竟中观心要的方式,弘扬了龙树菩萨的究竟密意。这一点,是有善根、有福报者可以得受的。
但是善根福报不够的人,也许听到这样子的法脉就会震惊、会恐怖。在金刚经当中也提到过,如果谁能够闻四章句,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佛、四五佛而种善根,是以无量诸佛面前种植了殊胜善根,才能对于《金刚经》的义理生起不恐、不怖。对于了义的中观,虽然是非常的殊胜,是众生最圆满的见地;但是,由于福报、善根、因缘不够,有些行者会由此而掉落了解脱的因缘,甚至升起恐怖以后,诽谤这个法,容易造下谤法的恶业。
看到这种情形,又有一位菩萨他示现了,叫做清辨论师,他是须菩提尊者的化身。须菩提尊者是佛陀的十大弟子当中解空第一的大成就者,所以,他在空性的解知上面,是佛陀弟子当中最突出的一位。清辩论师作为须菩提尊者的化身,他来给我们解中观空性,应该来说可以方方面面、彻了无余地给我们开显。但是,就像前面所提到的,有一部分根基者,对于最了义、遣荡一切的空性,他无法接受。假如给他讲说极乐世界也是空性的,然后一切因果都是空性的,一切显现都是空性的,这个时候就会从内心当中生起恐怖。完了!完了!这一切都是没有的,或者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那这样一方面理解上面有错误,容易引成断灭空;一方面又会从内心当中生起恐惧,引出了谤法恶业。所以,为了救度众生学般若的因缘,能够让所有根基者都能够得受般若法乳的滋养,清辨论师用他雄辩的力量,来开显了龙树菩萨的《中论》当中不了义的一部分,也就是以自续的理论,开创了中观自续派。这个法义在《中论》当中本身是有的,应成派的法义也是在《中论》当中有的。但是,佛护论师是从一个侧面去着重弘扬,清辨论师又从另外一个侧面着重弘扬。甚至他们两位都做注释来注解《中论》。佛护论师就写了一部论叫《中论释》,这一部对《中论》的注释月称菩萨尤为赞叹,说是一切佛幢上面顶严的摩尼宝一般的论点。但是,就是对于这样子的论点,有些行人无法接受。清辨论师他以须菩提长者的化身,来示现一个成就者,来辨析这些义理是不是对的?在他的论点当中,他又做了一个论典,叫做《般若灯论》,也就是中论的注释《般若灯论》,他注《释中论》的时候,他就给佛护论师发种种的过失。说这有断灭因果的过失,或者这有毁坏名言的过失等等的一切,给佛护论师发出了种种过失。在清辩论师出世以后,很多的修行者,由于无法得受应成派了义的中观见地,得到清辨论师的引导以后,纷纷入于他的宗门之下。因为清辨论师当时他出世,他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成就者;很多的大寺庙,周围很大的地方,可以说整个印度当时广泛传扬他的名声,广泛都是得到了他的教授,对他普遍生起信心;所以,当时自续派的弘扬,是一个很壮大的弘扬。然后,这两个宗派开创了之后,又有不断不断其他的佛菩萨又站出来,各自去着重的弘扬传持,或者是中观应成派的宗派,或者是中观自续派的宗派,这样着重的在某一个宗派去弘扬,就开展了非常壮大的发展。
首先看:自续派的传持者,有智藏、静命、莲花戒,及其追随者的诸多印藏智者、成就者,自续派的传承和受持者有哪些呢?有智藏论师,智藏论师是直接传承清辨论师的观点的,然后静命论师,静命论师又叫做寂护论师,或者又叫做菩提萨埵。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藏传佛教画莲花生大师的时候,会经常看到,有一边是菩提萨埵,或者又叫做寂护,或者又叫做静命菩萨;然后,另外一边是赤松德赞,这三尊作为西藏最初前译期的三大友伴。因为静命菩萨,或者菩提萨埵,他也是一个文殊菩萨的化身,曾经在全知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释》当中提到过,他是一个文殊菩萨的化身;所以,我们要去闻思这个《中观庄严论》,你就慢慢会得到文殊菩萨的智慧加持。就像用手靠近火炉,你能够感受到暖气一样的;你接近这个文殊菩萨的论典去学习,你就慢慢地感受到智慧的加持。因为他是文殊菩萨具有加持力量的一个论典;所以《中观庄严论》就有一些通过学习以后开大智慧;然后在学习般若上面形成了广大的智慧。这样子来弘扬自续派。
静命菩萨在弘扬(佛法)的过程当中,他显示了很广大的事业。据说,有些地方说他是一个很自在的成就者,他曾经为了藏地佛法的弘扬(当时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边地),他一直在等待因缘,让藏地的佛法兴盛。实际上他当时看到藏地,正要想弘扬的时候,已经六百岁了,他为了要让藏地能够兴盛佛法,他就加持自己的寿命,使自己一直存住于世间。所以他为了藏地,他付出了很多。因为他和莲花生大师、和赤松德赞尊者,他们都是共同发愿过,要在边地去弘扬的。当时西藏正是一个没有佛法光明的、黑暗的一块黑土地。所以,为了让藏地能够兴盛佛法,他加持自己的寿命,在因缘成熟的时候,他来到藏地。那个时候已经几百岁了,但是他的相貌看起来还是年轻的。
他在藏地弘扬的时候,对于藏传佛法,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建立。因为就是从他来到藏地以后,试选了七位出家人,让他们出家受戒,以他观察这七个人受戒的缘起,也就是他从印度带了十二个戒师过来,传了戒以后,那知道受了戒以后,这七个修行者没多久就修行成就,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最后,他就看这个缘起非常的殊胜;所以,从他开始才建立了真正的藏地的僧团。同时,他一生在行持戒律上面,哪怕是最微小的戒律都没有毁坏过。藏传佛教最初的僧团,和戒律的维护,完全是由他开放起来的。他的行持是非常善妙的,引导了无数的修行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安住在贤妙的行持当中。同时,中观的法义,最初就是由他所弘扬的。莲花生大师主要是弘扬宁玛派的大圆满法脉,密宗的这个法脉。而显宗的中观,就是靠菩提萨埵,或者静命论师,他来弘扬的。所以,他是整个西藏佛法中观发扬的…
《中观总义 第二课 中观源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