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论圆瑛法师的佛教对联(刘福铸)▪P2

  ..续本文上一页总司令、国府委员,1927年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后病卒上海。1929年杨曾请虚云大师主持整顿福州鼓山涌泉寺,后由圆瑛接任。故联中对其有“护法”等赞语。

  (三)题赠庆贺联

  圆瑛所作赠贺联也多与佛教界道侣有关。如贺常西大师住持衡山南岳大善寺联:

  ◎七塔钟灵,又出一支拄杖;三湘应化,遥传八棒机锋。

  又如贺道亨法兄主持七塔寺联:

  ◎竖拂本无心,振锡曾游衡岳去;卜枚难以却,浮杯仍渡洞庭来。

  按:道亨长老于民国三年(1914)住持宁波七塔寺。

  又如贺莲生法师六十寿辰联:

  ◎阅历三百六十甲子,发菩萨心,着手回春,活人无算;

  圆成八万四千法门,具寿者相,存心救世,济物有方。

  莲生法师为宁波永明寺住持,精医术,故联中有“着手回春,活人无算”等赞语。

  题赠“祈祷江浙和平法会联”则属于佛教活动贺联:

  ◎具广大悲心,举百千有情,同免刀兵劫难;证圆通妙力,获十四无畏,普救江浙灾民。

  考《集要》中只有一副“贺生麟君扩充商业药铺开张”联,算是法师的商业应酬联,但内容亦仍不离慈悲济世的菩萨本意,联曰:

  ◎隐居求志,晦迹经商,一段高风追百里;妙品回春,灵丹换骨,千年伟业绍神农。

  “百里”用春秋时五

  大夫百里奚故事;“神农”为传说中尝百草的上古帝王。

  (四)自题联

  就数量来说,圆瑛一生作得最多的对联还是自题联,单《集要》所收就达近百副。这些对联自五言至十三言不等。内容或借景谈禅,或托物论道;或阐发禅理、抒写心迹;或倡导慈悲,喻理劝善。其联用语平白,却富诗意,蕴哲理,加上对仗工稳,音律和谐,因此有很高的艺术性。有些联句被后人选录镌刻于寺庙殿宇,成为佛教之通用联。这说明法师是十分喜欢利用对联这种传统形式来表达情感的。以下略举数联,以见一斑。

  ◎佛法谈三世,人生梦一场。

  ◎谈经见佛理,对月证禅心。

  ◎法身千嶂月,闻性一声钟。

  ◎本来心是佛,究竟我是谁。

  ◎佛从何处觅,道在此中求。

  ◎静念千声佛,闲看数卷书。

  ◎本来无一物,何处觅三心。

  ◎远离众生相,发起菩提心。

  ◎愿行所成就,功德以庄严。

  ◎观身本无我,念佛乃是谁。

  ◎佛道不从心外觅,禅机但向静中参。

  ◎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闲中自觉心无事,悟后方知法即真。

  ◎吟成诗意多禅意,悟彻空身即法身。

  ◎念而无念归真念,心不住心即净心。

  ◎悟明理念为真念,转得凡心即佛心。

  ◎涉世利生宜爱物,持躬修德在行慈。

  ◎慧根夙植菩提种,觉树恒开功德花。

  ◎为人若要超三界,念佛方能上九莲。

  ◎世事沧桑无限感,人生梦幻有谁知。

  ◎梵网庄严含万象,月轮清净印千江。

  ◎觉海甚深惟信入,道源不远自心求。

  ◎休抛世谛求真谛,须识凡心即佛心。

  ◎闻思修,证圆通方便;

  信愿行,生净土资粮。

  ◎福慧庄严,成无上道;

  慈悲广大,度有缘人。

  ◎甲子重新,德音是茂;

  春秋不老,寿考维祺。

  ◎以念佛心,证无生忍;

  将净土教,度有缘人。

  ◎卓尔长才,掀天揭地;

  浩然正气,充塞沧溟。

  ◎甘露门开,三坛授受;

  戒雷声震,七众归崇。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高登九品,大愿方成。

  二、圆瑛法师对联的艺术特色

  在现代高僧中,无论是对联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除印光和弘一法师外,极少有人能与圆瑛法师相媲美。法师留存于世的对联虽只是佛门作品,但门类还是较宽,艺术水平颇高。不少佳作、联句清丽而质朴,多哲理而少玄机,自具含蓄警策之妙。

  (一)门类较宽

  圆瑛所作对联,应酬方面的有寺院题联、佛教名胜题联,师友挽联、祝贺对联、交游赠人联等,而以自题创作联最多,举例已见上文。可以说,对联成了法师禅理阐发、心迹抒写的一种重要载体。

  (二)形式多样

  法师所作对联形式多样,长短不拘。其联短者五言,长者达四十多言。例如:

  ◎当知法无我,应以戒为师。

  ◎湖山供啸傲,风月助吟哦。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圆明讲堂联)

  ◎应迹婆娑界内,退藏常寂光中。(1942年与泉州开元寺重兴住持转道、继任住持转物合挽弘一大师联)

  ◎明月清风呈祖意,远山近水寄诗怀。

  ◎风云过眼浑无住,水月盟心道自修。

  ◎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红树尽禅机。

  ◎世味不如书味好,人心怎比佛心平。

  ◎无住生心,是名菩萨;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道德为师,仁义为友;慈悲是佛,清闲是仙。

  ◎忠直存心,和平处世;慈悲济物,道德立身。

  ◎佛性本同,同生安养;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礼义廉耻,为旧道德;慈悲喜舍,是佛心肠。

  ◎听南海梵音,顽石亦生善;看洛迦紫竹,观音本是人。(浙江普陀山普济寺大殿联)

  ◎大道不离,只要回光同本得;法身原具,若能转物即如来。(天童寺大雄宝殿联)

  ◎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大法;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深恩。

  ◎法身无去无来,住寂光而不动;德相非空非有,随机感以恒周。(厦门南普陀联)

  ◎道不远人,切忌认影迷头,向外寻觅;心原是佛,但向回光返照,直下承当。(天童寺大雄宝殿联)

  ◎深具慈悲力,大肚能容,容天下拂逆境上难容之事;

  广结欢喜缘,满腮含笑,笑世间名利场中可笑之人。(天童寺弥勒殿联)

  法师所作对联中最长的一副应是1912年底为悼念八指头陀寄禅大师所撰之北京追悼会联,全联共90字,句云:

  ◎应允则允,应争则争,筹集军饷,一分子义务当然,保有财产,共和国政体若是,都缘礼俗司,专制弄权,致速约法平等;

  难行能行,难舍能舍,燃烧肉灯,为个人精进叵得,牺牲生命,顾大局激烈如何,还望众僧界,继续努力,终期信教自由。

  寄禅(1851-1912),名敬安,字寄禅,湖南湘潭人。俗姓黄,18岁出家,曾在宁波阿育王寺礼佛舍利,为表诚心,剜臂肉数块注油中燃以供佛,复燃左手二指,因自号八指头陀。辛亥革命,国体改变。1912年全国各省佛教徒于上海留云寺召开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大会,寄禅被选为首任会长。当时各地有攘夺僧产销毁佛像的情形,僧众无法应付,纷纷报告佛教总会。寄禅鉴于当时情势严重,思欲加以根本挽救,于是在当年11月1日到达北京,和他的嗣法弟子道阶前往内务部会见礼俗司长杜关,根据约法要求政府下令禁止各地侵夺寺产,但谈话未获结果,他即愤而辞出,12月2日夜圆寂于北京法源寺。圆瑛于1903年至天童寺亲近寄禅,获益良多,闻师父示寂讯,悲愤交加。当即作挽诗4首,又作长挽联4副,分别用于天童、宁波分部、上海总会、北京4处追悼会。其挽联前尚缀有长序一段,表达了他对寄禅的深深恸悼之情。挽联中历数寄禅为革命军筹军饷,为毁佛夺产赴京请愿,最终以身殉教的般般事迹。挽联语近白话却情文并茂。

  (三)借物咏志

  法师对联善于运用各种自然物象,营造意境,增加对联的审美价值。许多对联中出现风花雪月,但却是隐喻禅理,形象生动,别有意趣。如:

  ◎禅意庭前柏,诗情雪里梅。

  ◎树色浮空翠,花香入阁清。

  ◎春山含祖意,秋月印禅心。

  ◎风云观世态,水月证禅心。

  ◎水绕禅窗静,花开佛国香。

  ◎诗意窗前月,禅心雨后山。

  ◎翠荔迎风摇净影,奇花映水送清香。

  ◎满院溪声疑是雨,当窗月色望如霜。

  ◎三径黄花秋雨外,一林红叶晓烟中。

  ◎明月清风呈祖意,远山近水寄诗怀。

  ◎风云过眼浑无住,水月盟心道自修。

  ◎翠竹黄花,尽含祖意;青山绿水,全露法身。

  (四)修辞手法灵活

  法师在对联写作中,善于灵巧运用修辞手法,以增强对联的艺术性。如一些联语运用了嵌字手法,厦门万石岩联就首嵌“万石”:

  ◎万念冰清,慧照穷源无一物;

  石头路滑,脚跟点地入三摩。

  又如1947年题广东南澳县屏山岩首嵌“屏山”:

  ◎屏藩毓秀围青嶂,山水钟灵通岩碧。

  又如用典手法的运用,许多联语都使用了历史故事或佛教典故,反映了法师渊博的学识。如题宁波阿育王寺舍利殿联:

  ◎刘萨诃精诚所感,礼涌舍利浮屠,永镇吉祥胜地;

  婆伽梵悲愿难量,力碎金刚正体,广为良佑福田。

  本联上联用以下典故:宁波阿育王寺有木雕舍利小塔,是中国现存最小的塔。传说西晋泰始年间(265—274),有一个名叫刘萨诃的人,从地下挖出一个青色小塔,“高一尺四寸,广七寸”,塔刹有五重相轮,塔的四周都有雕刻,似石而非。并说这塔就是阿育王所造四万八千塔之一,里面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南朝宋元嘉二年建阿育王寺,寺内专建一座高50余米、重檐琉璃瓦顶的舍利殿,舍利殿内又建石舍利塔一座,石塔内又有七宝镶嵌的木塔,再里面才是这座小舍利塔,可见珍藏备至了。据说小木塔与佛经传记上所说的也相符,下联中的“婆伽梵”,是如来的名号之一,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六种尊义。

  又如自题短联:

  ◎本来无一物,何处觅三心。

  上联为集句,出自六祖慧能诗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联“三心”也是用典。《观无量寿经》云:“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五)善用流水对

  法师对联格律谨严,对仗工稳。工对外,尚有一定数量的对联使用“流水对”,使联句顺畅如行云流水,逻辑方面又显得十分严密。如:

  ◎佛道不从心外觅,禅机但向静中参。

  ◎为人定要培心地,学佛方能悟性天。

  ◎为人若要超三界,念佛方能上九莲。

  ◎休抛世谛求真谛,须识凡心即佛心。

  ◎修心先要明三谛,学佛当思利众生。

  (六)精益求精

  法师的部分对联,用词相似,有的只是个别字眼差别,应该是其修改的结果,由此亦可见法师把习道精进无止的态度推广于对待艺术,力求精益求精。例如:

  ◎月影山光含妙谛,涛声海色演禅机。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千嶂云山凭我隐,五湖风月有谁争。

  ◎千嶂云山围佛界,四时风月入诗囊。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为人为法,为证菩提。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上海居士林联)

  ◎静听夜半钟声,声声唤醒迷人梦;试看庭前树色,色色全彰古佛心。(圆明讲堂联)

  ◎静听夜半钟声,声声唤醒主人梦;试看庭前月色,色色全彰古佛心。

  题联、书联是圆瑛法师一生弘法余绪,也是其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遗逸的作品尚有待进一步钩沉搜集,其传世楹联作品的价值也有待于有心人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圆瑛:《圆瑛法汇》,上海佛学书局1934年版。

  2、圆瑛:《一吼堂诗集》,上海佛教居士林1987年印。

  3、金实秋:《佛教名胜楹联》,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213~215页。

  4、潘明权:《上海寺庙楹联对联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论圆瑛法师的佛教对联(刘福铸)》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