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与出家
如果身出家而心不出家,不如心出家而身不出家。
有人曾向我说:「师父,我若早几年看到师父该有多好!」
我问她:「有什么好呢
」
她说:「如果我尚未结婚,我就可以不必背负家业。」
我告诉她:「妳背负的家业,只有妳的先生、孩子与公婆。这几个人,有多重呢
我们出家人要背负的是普天之下的众生、如来的家业呀!别以为修行是在了生脱死,就要赶紧找一个很静的地方认真念佛,找出自己生死的道路。其实,菩萨与佛陀永远都不停歇:众生可以在树下休息,佛陀与菩萨却永远走在沙漠上。这条修行的菩萨道是无止境的,责任是艰巨的。所以,一定要有骆驼般的耐力去承担一切,永不休止地走下去。」
抛开轮椅站起来
一直喊苦、叫苦,是舍不得苦。
苦苦叫喊,招来苦苦相逼。
有一位会员患了子宫癌,开刀之后,伤及坐骨神经,两脚瘫痪,住院很长一段日子,出院之后,行动都要仰赖轮椅,因此每天都觉得好苦。
有一天我们的委员去看她,用慈济精神鼓励她,她听了之后非常感动,当即发愿:尽此形寿,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此,她发愿看见人就开始介绍慈济。
她住在市场旁边,逢人就介绍慈济,也逐渐能扶着墙慢慢走出去。从此,她更积极地介绍慈济,目前已能自由自在地到处劝募了。
她说坐轮椅那段时间,因为一直认为世间唯她最苦,所以每天坐在那里叫苦;直到有一天,她认为这一股良能应该发挥出来、充分利用,才开始将爱心扩大到外面。从此忘了自己,也忘了病痛。
都是面子惹的祸
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
争来的是假的,养来的才是真的。
花莲有一位很优秀的校长,曾经得过很多奖章,令人称羡。就在他一帆风顺时,他有位弟媳妇很热心地为他介绍慈济,劝他信佛。
但是,他不肯相信也不参与。
他的太大在一家银行当襄理,相当能干,来找她帮忙的人很多。为了面子,她总是有求必应;不论是贷款或为人做保、盖章,她都来者不拒。四、五年下来,被倒的帐需要赔偿,利息需要负担,在利滚利的情况下,背负了四、五千万元的债务。
后来他的太大被判刑,连带的这位校长也被判刑,罪名是「诈欺」。因为他为了面子,不愿意房子被查封,便将房子卖给他的侄女,法院说他这是「脱产」的行为;本来无罪,后来也被判了刑。
过去他认为只要问心无愧,既不必靠神,也不必信佛,现在才发觉原来人生真的有一股暗流存在,稍一不慎,就会被卷入暗流,真是痛苦啊!他一直想不开、吃不下而想寻短。
有一天晚上,他的弟媳便带他来找我。
他哭着说:「师父,您一定要救我!」
我和他谈了很多,他一直认为「面子」不知要往哪里摆
我告诉他,谈什么面子呢
只要问心无愧、将心放开,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有好的身体,就不怕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一锭金元宝
能否帮助人,不是看他有没有能力,而是看他有没有心。
有位女士,在我们的一位委员家中负责打扫的工作。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听到委员提起贫户的辛酸困苦,她一面工作,一面听,心中逐渐了解到自己并没有别人可怜,心想:我还有健康的身体,可以工作,女儿也长大有了归宿。比起别人,自己真是轻松多了,应该要开始布施。过去她一直埋怨自己是最苦、最可怜的人,现在发觉自己并不可怜。
因此,有一天她就向我们的委员说:「太大,我可以加入慈济吗
」
委员说:「原本我就很希望妳参加。师父说过,福田要大家一起来种。我们这辈子来到人间,只要有这一分心,就能做这一分工作;尤其是尽心尽力肯发心的人,更应该要给他机会。」
她说:「我今天好欢喜!我终于也能救济别人。」
那时她感动得哭了,并说每个月要捐出六百元。
委员告诉她:「妳不要捐这么多,妳赚的可是血汗钱!六百元太多了,二百元就好了。」
她说:「不行!我一定得捐六百元,自己二百、女儿二百、女婿二百。我过去一生中一定没有做好事,这辈子来人间才会这么苦。今天能拥有健康的两只手,站得直的身躯,有工作可以做,就可以帮助别人。」
从此,她每个月捐六百元。
在慈济第一次义卖会当天,她问委员:「听说师父举办义卖,我能不能参加呢
」
委员说:「当然可以呀!妳有什么东西要参加义卖
」
她便拿出一锭金元宝,并向委员说明,这块金元宝是她将女儿及外孙弥月的帽花、戒指累积下来的。她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累积了这一两黄金。为了怕太零碎、我们不好处理,她就拿到银楼请师傅将它镕成一锭金元宝,重量不足一两的部分她再添足。这一锭金元宝可以说是她全部的财产,但是她却毫不吝惜地捐出来。
戏言之害
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
要谨谨慎慎,不要唏哩哗啦。
有一群修水行的婆罗门教徒,在溪边的树林中,看到一群狝猴在戏水、在林中跳跃,心想:「牠们究竟造了什么业,而生为畜牲
」
这时候,佛陀恰巧沿着山路走来。
大家就指着狝猴群问佛陀:「这些狝猴因造何业而来
」
佛陀回答:
「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一位得到无漏智慧与神通的修行者,他在山中一处溪边修行,行动非常轻盈,无比威仪、无比自在。」
「那时有数百位外道者看到这位修行人时,不但不赞叹他的成就,还取笑他轻盈敏捷的行动,好像狝猴爬树一样。结果,那些外道者由于这句戏言,五百世堕入狝猴身!」
佛陀为这群婆罗门教徒说这段小故事时,那群狝猴本来在树上跳跃不止,听了佛陀的说法后便停下来,而且边听边流泪。
宇宙处处是诗篇
佛已说之法如爪上尘,未说之法如大地土;
智慧要从生活、人事的磨练中而得。
阿难尊者常跟随在佛陀的身边,佛陀所说的法他都听闻了,佛陀所接见的人他都见了,所以阿难可以说是多闻第一。
有一天,阿难和师兄弟闲聊时,言谈之中露出「我什么都懂」的得意神色。佛陀正好从他身旁走过,马上纠正他:「阿难!你又知道多少呢
你太虚骄了。佛法有如大地,你所知道的佛法,只不过像指甲缝中的沙土而已。」
我常说:大地宇宙,就像是我的人生大学。每天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张白纸,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所以,凡事都要用心去体会。快乐也好、悲哀也罢,无不是如来说法相;如果我们把它忽略掉,真是枉费来人生的大学走一遭。
爸爸不死
爱他,就让他的精神永远存在,遗爱人间。
有一位十一岁的孩子以他父亲的名义,捐款六万多元作为建院基金。
委员告诉我:这个孩子十一个月大时,父母就离婚了。但是,他的母亲却以爱的教育来灌输孩子。在孩子的心目中,他的父亲是伟大、美好的,因此他非常崇拜父亲。他的父亲往生时,这孩子很伤心!他曾听人说,应该帮亡者遗爱人间、为亡者做最好的功德,因此他捐了这笔钱。
隔天,妈妈带他来听经。
我问他:「为何要用爸爸的名义捐款呢
」
他说:「因为我爱爸爸。」
我又问他:「你怎么把全部的钱都捐出来,自己不留一点呢
」
他说:「妈妈已经给我很多了,我要什么就有什么;而建院的机会却不多,因此我想利用这个建院的机会,以爸爸的名义捐钱,让爸爸的精神永远与医院在一起发挥救人的功能;医院的存在,就像我爸爸永远存在一样。」
钱财的奴役
节俭固然是美德,但是过俭则成为守财奴,
虽积集资财,却不能受用。
在花莲的郊区,有一位孤苦无依、患有疾病的拾荒老人,他总是身穿一件破旧的衣衫,看起来既憔悴又可怜。
我们的委员经过追踪,准备去救济他;到他家一看,一间低矮的房子,墙壁也破了,门也掉了,从此就开始帮助他。
得知他患有肝病,便将他送到医院就诊。医生表示他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必须住隔离病房。当时花莲的隔离病房既肮脏又乏人照顾,我便吩咐慈济委员要经常去看他。
有一天他血流满地,委员们也不怕脏地照顾他、为他打扫环境,并送饭给他吃。当他看到饭菜时,问委员:「伙食是不是由你们付钱
」
委员告诉他:「是的,你放心地吃吧!」
我们还为他付医药费,并持续前去照顾他。几个月之后,他往生了。
他往生时,护士们都不敢进入病房,便通知委员:「你们的老伯伯已经往生了。里面有一些破烂的东西,请你们来为他整理一下。」
委员在为他整理遗物时,发现有一包用破衣服、破裤子包裹着的东西。委员将它一层层地打开后,里面有一本存折,还有现金及黄金;存簿的金额,在当时相当大,委员就马上到银行查询。
这时大家才知道:这位拾荒老人曾经是新城国中的校长,有一个儿子在国外读书。他每年都会汇钱给儿子,自己则一省再省;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为钱财做了一辈子的奴役。最后,他还是走了,两手空空地走了;世间一切有形的物质,他一样都没带走。
医生之死
善用生命的人,即使死了,也是死的「活人」;
若不善用生命,即使活着,也是活的「死人」。
有一位医生太大,因为先生五十多岁就往生了,她一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她说:「师父!我先生是一位以病人为重的好医生,除了睡觉之外,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服务病人;有时患者半夜来敲门,他也毫不考虑地立刻起来服务病人。这样的人,竟然五十多岁就走了。
我真不甘心啊!」
我问她:「如果照妳这么说,妳先生每天都要工作十几…
《慈济心灯·夏之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