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卷
还俗的比丘
出家容易,修行难;剃头容易,剃心难。
佛住世时,有一个大生意家,善于经营生意,既得名又得利。但是好景不常,他的家庭突遭变故,因而变得很消极。
有一天,他跑到佛陀的面前说:「佛陀啊!我看破了,请度我出家吧!」
佛陀就圆了他的愿,让他修行。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觉得出家修行者的生活千篇一律,只是听经、托钵、思考而已。日子一久,他便认为索然无味!有一天,他忍不住对佛陀说:「佛陀,我想还俗。」
佛陀问:「你为何要还俗
」
他答:「我看透了,所以想还俗。」
佛陀也就随其心、顺其意,让他还俗。
又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时间,他的体力一天天地消退,年龄一天天地增长,事业又处处不如意;他回想起以前在佛陀的座下时,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僧团生活,是那么安定自在、无烦恼。
他后悔自己总是愿心不定、随波逐流,以致命运坎坷。从此,他真正领悟了:命,要自己用坚定的愿心和恒心去转化,否则,连佛也不能转变任何人的命。
不知足的土财主
贪人多积集,得不生厌足,无明心颠倒,常念侵损他;
现在怨憎多,舍身堕恶道。
在西藏附近有个小国家,住了一位土财主。虽然他拥有一望无际的田园,却仍不知足,心里总认为自己再怎么富有也比不上国王。后来,竟然为此而生病。
土财主的妻子看丈夫病得这么严重,日不能食、夜不能眠,心中非常着急!她找遍全国的名医,仍无法治好丈夫的病。
有一天,来了一位心理医生,表示能治好他的病,但他却说:「没用的,你治不好我的!」
医生满怀自信地说:「我一定可以治好你的病。你是不是有很多心事呢
你把内心的话全都告诉我吧!只要你想要的,我一定能够让你得到。」
土财主一听,半信半疑地问:「你真能让我如愿
我希望能够再得到更多的土地,能比国王富有。」
医生说:「那还不简单!西藏地广人稀,有位喇嘛慈悲地宣告,只要有人愿意到西藏,想要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一毛钱也不必花。」
土财主听到这个消息,马上从床上跳起来,病也好了。他随即吩咐妻子准备换洗衣物,动身前往西藏。
他到达西藏,也见到这位喇嘛,并且顺利地提出要求。
喇嘛很慈悲地答应他,并问:「你想要多少土地呢
」
他心想:要求多的话,不好意思开口;要求少的话,又枉费跑这么远的路,真不知如何开口
喇嘛见他不言不语,已经明白他的心意,就对他说:「明天天一亮,你就开始行走;日落之前,再回到这里。凡是你走过的土地,我都送给你。」
他听了很高兴,天一破晓,就马上向东疾走。到了中午,已一口气越过了一座山头,他抬头往前看,看到前面的那座山比这座山更平坦、更美好,连水都来不及喝,又马上继续往前跑;等到抵达另一座山头时,太阳已快偏西了。
他仍然告诉自己,再跑过一座山就好了,不断鞭策自己往前跑;当他抬头看天时,太阳就快下山了。他心中非常着急,想到前面还有那么多美好的土地,可是在日落之前不回去又不行,只好赶紧掉头,往回急奔。
当他回到喇嘛的面前时,早巳上气不接下气,脚一软就跪了下去。喇嘛问他:「你跑了多少土地呢
」
他说:「还……不多!」
就这么头一低,一口气接不上来,便死掉了。
喇嘛看到这个人如此贪心,临死还不知足,不禁摇摇头,对弟子说:「好好把他埋葬吧!任他再富有,一旦死了,也只不过得到黄土一坏罢了!」
高峰顶上
看见别人的成就,应立志学习;
看见别人的苦难,应设法帮助。
过去日本有一位大企业家,在他尚未成功之前,是一个贫穷的学生。他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一直都过着苦学清寒的日子,因此在大学毕业之前,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参加毕业旅行。为了这三天的毕业旅行,他辛苦地打工以凑足旅费;而家境较为富裕的同学,都准备了丰富的食物以及充足的旅费。
当时日本的火车车厢分成三种等级,一等车厢有着舒适的座位,而三等车厢则是早到的有座位,晚到的只有站着;这位学生就是坐三等车厢。当他抵达时已经没有座位,同时车上非常拥挤,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当车子抵达中途站时,有人叫卖便当,他好不容易挤到窗口买了个便当,却连吃便当的空间也没有。
火车又继续向前行驶,到了下一个车站时,火车预备停留五分钟。由于在车厢内站得好辛苦,他就想利用这个时间下车走走,舒展一下筋骨,顺便吃便当。当他循着车厢往前走,到一等车厢前,看到该车厢的乘客非但座位舒适,悠哉悠哉地吃着便当,甚至还喝着啤酒。顿时,他怒火高涨,恨不得将车上的人抓下来,自己坐上一等车厢。
结束了三天的旅程之后,他回到当初买便当的地点。因为他的同学在该地的山上有一座工寮,邀请他一起去休息。他们到了山顶上的工寮后,便坐下来休息、喝茶。由山上往下望,视野十分辽阔。当他看到火车路过该地时,刹那间发觉:原来这一列火车竟然如此渺小,而自己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分子而已。
他心想「三天前,我因为内心极不平衡,在该地还差点打人;现在从这里往下看,对三天前的我真是感到可怜、可悯啊!不仅怜悯自己,就连坐在一等车厢的人都值得怜悯。人生只不过是宇宙间非常渺小的微粒,实在微不足道,凡事何必太计较呢
」
于是他发愿:只要有成功的一天,他一定要拿出怜悯心,照顾所有的员工,并用爱的教育来辅导最低阶层的员工。因为他感受到愈是低阶层的员工,心里愈是不平衡。因此在成功之后,他经常鼓励高阶层的干部要拿出怜悯心来对待低阶层的员工,教育他们能提起自我的信心来尊崇上面的人,而达到上爱下敬;能够这样,人生就能拉成一条水平线。
所以他虽然身为社长,仍然常常与员工们相处在一起,以身作则。当他需要员工为他工作时,一定谦和地说声「请」字;员工们如有不懂之处要请教上司,也一定礼貌地恳请帮忙。「请」、「谢谢」在员工之间便成了感情交流的桥梁,使彼此相处非常和谐。
后来,他也成为一个佛教徒,是佛法中的大护法。每当他现身说法时,就会拿出他过去的故事来说给大家听。他说,他深深体会到佛陀的境界,就像当初他站在山顶上看下面的众生一样。他觉得这个世间没有什么好计较的,什么都看得开、看得透彻,一切形象就是这么明显。他将凡夫心,当作是当初他在车站看到一等车厢时的心境,看到别人的成就便无法忍受,这就是凡夫心。
何妨傻一点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计较什么呢
台东有一位会员来看我,述说她的病苦,蛭矣胨苁欤灾浪裁炊唷
br> 我就告诉她:「你要把眼睛看低一点;与人比较要往下比,不要往上比。凡事看开一点、装傻一点,就没事了。」
她说:「我就是看不开啊!但是我已经够傻了。」
我说:「你就是还知道你傻,所以才会痛苦;如果傻到不知道自己傻,就不会有痛苦了。人生无常,何苦去计较它呢
放宽心胸吧!」
公妈打官司
信仰要有智慧,不要迷乱了心志。
迷信就会忧虑恐惧;了解真理则无挂碍。
有一位慈济委员未接触慈济之前,信奉某宗教。她刚加入慈济会员时,每次来看我总是哭哭啼啼的。
有一次,我问她哭什么
她说:「师父,我很害怕、很惶恐。」
我问她怕什么
她说:「我信奉的宗教,有一位真人告诉我,我家的公妈在相告(诉讼)。不知哪边输,哪边赢
到时会抓谁去呢
」
我问她:「妳疼儿子吗
」
她说:「当然疼啊!」
「儿子的生意如果做得很顺利,高不高兴
」
「当然高兴。」
「如果他生意有了意外,妳担不担心
」
「当然担心啊!」
我问她疼不疼孙子
她说那还用说。
我说:「这就对了。妳是阿妈(祖母)、妳先生是阿公(祖父),你们就是公妈,你们一定都很关心儿子和孙子。子孙有了错误,你们也一定原谅他们,绝对不会说生气起来就扰乱他们。夫妻再怎么吵架、相告,也不会对子孙不利吧
」
她说:「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
我再告诉她:在佛教中,「死」是「往生」、「舍此投彼」;生是「来生」。我在甲地脱离躯壳往生乙地,乙地就是来生。所以一个人死后,意识会很快地投生到别处,不可能常常住在原地的。
成长的灵药
只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努力,才能有收获;
绝不能妄想一步登天。
有一位国王,一心想要公主快快长大,就对御医说:「你可有灵药,可以让公主立刻长大成人
」
医生说:「有!」
国王就吩咐医生立刻拿药来。
医生说:「这种药草非常稀有,没有人知道它生长的地方,我必须四处去寻找。只要找到它,给公主服用,保证公主会摇身一变,长成亭亭玉立的美女。」
国王一听,很高兴地说:「那你就赶紧去找吧!」
「但是这种药有一种禁忌:在我还没有找到它之前,大王必须与公主隔离,绝对不能见到公主;否则,灵药就会失效。」医生说。
十二年后,医生回到国王面前,对国王说:「我已经找到灵药了。我现在先拿去让公主服下,再带她来见大王。」
医生把公主请出来,国王一看,果然女儿已经长得亭亭玉立了。国王非常高兴,就向医生说:「真是神奇啊!这种灵药叫什么名字
」
医生回道:「大王!灵药的名字叫『时间』。公主是用十二年的时间渐渐成长,而不是一夕长成的啊!」 …
《慈济心灯·夏之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