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同样的情形,虽尽力延医诊治,终究无法挽回健康。
两兄弟终日躺在床上,手脚僵硬不能动弹。
我问他们:「你们躺在这里多久了
」
他们说:「四十年了。」
「可曾出去过
」
「阳光是什么样子,我们已经没有记忆;月亮是什么模样,我们也不知道。」
他们的精神很好,却不曾看见外面的世界。从九岁到现在,两兄弟躺了四十年的青春年华。他们是无奈的!他们无时无刻不想挣脱那张床,立足大地。还好他们有位叔公,为他们处理大小便,他们的叔公已经将近八十岁了。
「自己下床走路」原是多么简单的动作啊!但是他们却渴望了四十年而不可得。
冬阳
人间的苦难是一面镜子,安让我们看到世间的苦状,
而起警惕心、感恩心和精进心。
有一个曾因车祸伤及脑部的人,他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患了进行性麻痹症,我们鼓励他将孩子送医治疗。他把孩子送到长庚医院,交给我们照顾后,竟然没有钱可以搭车回家。第二次送孩子去住院检查时,我们的委员去看他,问他吃过饭没有
他说,吃过了。
后来隔壁床位的人才说:「真是可怜,他只喝水而已,并没有吃饭。」
他在回家途中,不慎从楼梯上摔下来,脑部再次震荡,由于家里还有个体弱多病的妻子,他必须赶回家去,便硬撑着爬起来,回到家就昏迷不醒了。家人打电话给台中委员,委员立即将他送到荣总台中分院,医生为他紧急开刀。
我到台中去看他的时候,他说:「这一切都是功德会救我的,否则我早已不在这人世。」
我安慰他说:「不用太为两个孩子烦心。」
他说:「怎么不烦呢
幸好社会上有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帮忙,使我感到十分安慰。」
乐生菩萨
不要把阴影覆盖在心里,要散发光和热,生命才有意义。
台北「乐生疗养院」的院友知道我要建医院时,即要求慈济停止资助他们的生活。而且,他们每个月还捐出六、七千元,后来更增至两万多元。他们甚至发起「一人一万」的募款活动,帮我建院。
当中有一位重残的老太太,八十多岁了,她耳朵重听、两个眼珠都没有了,鼻子也塌了、手掌也没了、手臂被开水烫伤,因为已经丧失痛觉,所以伤口溃烂了也没有知觉;两只脚有一只膝盖以下完全脱落,另一只则缺了脚趾头。
她捐出了六万元。
事后我问她:「老菩萨,您捐那么多钱,您存了多久呢
」
她回答:「三、四十年。」
她从民国四十二年住进乐生疗养院后,就把每天六角半的菜金存起来。她原是准备作为身后要用的钱,现在为了慈济要建院,只留下四万元,其余的全部捐给慈济。
我接过这钱,感觉它好重、好重!心里真是既感恩又感动!
袁盎斩晁错
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净心才能无业,无业才能自在。
古时候,有一位悟达国师,很受当时皇帝的敬重。
每次悟达国师讲经时,皇帝一定会亲自列席听法。为了表示对国师的恭敬,皇帝还特地造了一张檀香座椅送给他。此时尽管悟达国师的修持很好,也难免生起一股欢喜与骄傲的心。
国师心想:「国王如此看重我,我真了不起呀!」
他正欢喜地准备上座时,一不留神,膝盖被椅子撞了一下;没想到膝盖从此瘀血,不久竟化脓溃烂。
由于他是国师,皇帝特下诏书,将天下的名医全召来为他医治,但是没有人能治好他的脓疮。
这是个「人面疮」,溃烂得很像人的面孔,有眼睛、鼻子、嘴巴,令悟达国师苦不堪言。
就在这个时候,他想到初修行时,有一回出去参访,到一座寺院挂单。
他的隔壁房,正好住着一位生了重病的客僧。这位客僧全身又脏又乏人照顾,悟达国师看了生起怜悯之心,便前去为他洗澡、喂食汤药,直到他完全康复。
临别时,客僧告诉悟达国师说:「谢谢你的照顾!将来你有困难时可以来找我,我就住在九陇山两棵树之间。」
于是,他千里迢迢赶到九陇山去。到了那里,真的在两棵松树间发现有一座很大、很堂皇的寺院。当他抵达时,这位几年前曾经相处过的老出家人,已经出来迎接悟达国师,并将他搀扶到里面,告诉他:「你不必担心!现在天色已晚,明天我叫小沙弥带你去洗一洗就没事了。」
第二天天未亮,就有一位小沙弥引导悟达国师到山崖下,有一股清澈的溪水流下来,这位小沙弥告诉他:「你只要将水拿来洗脓疮就会好了。」
当他欢喜地舀起水准备洗脚时,突然间好像听到有人在叫:「且慢洗,且慢洗。」
他愣住了!
接着又有声音传来:「不知道国师是否听过袁盎斩晁错的故事
过去你就是袁盎、我就是晁错。十世的冤业,我一直跟随你;因为你的修行高深,所以我不得其门而入,无法报仇。今天你受皇帝宠爱,『我慢心』一生,我才能够乘隙而入报复你。现在迦诺迦尊者用三味水洗冤业,从今天开始,我的冤业也解了。」
他听了之后,如大梦初醒,全身冒冷汗,赶紧将清凉的水拿来洗脚。
一阵痛彻心肺的感觉,使他昏了过去,醒来之后,疮也已经好了。
当时,他才深深感受到业力的可怕。因为十世的修行,竟然无法逃不定过往昔所造下的业啊!
清净庄严的清洁工
凡夫只看到别人外在的污点,却看不到自己内心的垃圾。
有一天,佛陀出去托钵时,看到一位贫妇,她是清扫街道的工人,身上很脏,穿的衣服又破烂。当她看到佛陀走过来,立即自惭形秽地躲到一处角落。
佛陀便走到角落把她找出来,慈悲地问她:「妳为何要逃避我呢
有很多人一看到我,或听到我的名字就很欢喜,急于想亲近我。为何妳看到我,却跑得远远的呢
」
贫妇回道:「佛陀,我敬仰您!但我是一个低贱的人,身上又这么脏,怕污秽了您的清净,所以才不敢接近您。」
佛陀说:「在我的心目中,没有脏的人,也没有卑贱的人。妳回去沐浴更衣,再来听我说法吧!」
贫妇非常高兴地跪下,向佛陀磕头说:「佛陀啊!我真的可以跟其它人一样去听您讲经吗
」
佛陀说:「蠢动含灵,没有所谓的高下分别,妳尽管来吧!」
在一旁的人,看到佛陀接近一个穿着褴褛的贫妇,很不以为然;觉得佛陀这么做,有辱身分。
佛陀就说:「我说的清净并不是指形态,而是指心的清净。今天街道上能这么干净,是从何而来的呢
是因为有这些清扫工人啊!她的身上虽脏,但是她的心比你们清净。第一,她没有骄慢;其次,她无所求又有一分谦虚的心。」
佛陀接着又说:「你们自以为是社会上有地位的长者,所以骄慢自负,对人起分别心。因此,你们的心地一点也不清净。」
佛陀刚说完,对面走来一位容光焕发、穿着端庄的庄严妇人。佛陀问大家:「你们看看她是谁
」
众人一看,原来她就是那位清扫街道的贫妇。佛陀因此说:「现在她与你们又有什么差别呢
」
以三轮车为家的老太太
父母是儿女的根,根露则枝寒。
有几位委员告诉我,有一天晚上在回家途中,天正下着蒙蒙细雨,一位老太太蹲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上,车子旁边用三夹板随便钉着,上面盖着塑料布。委员问老太太家住哪里
她说她没有家;问她是否有儿女
能否打电话联络他们
她说不要告诉她的儿女,否则会挨儿女的骂。
雨不停地下着,委员们要她暂时到走廊下避雨,她说怕被人驱赶。这辆三轮车平时是用来捡破烂的,无法躺下休息;她只能蜷缩于角落,等待天明再继续捡破烂。
委员问:「老太太,我们能帮助妳吗
」
她说:「不必了,只要帮我找间让我租的房子就可以了。」她的儿女难道不知道在这个世间,还有一个流落街头、靠捡破烂维生的母规吗
杯子的水满了
为人要谦虚礼让、尊重别人,才能有所成就。
日本有一位祖师,名为南隐,这位大禅师是一个老实修行的人,全心研究禅理。
当时有一位在日本学术界非常著名的学者,他除了社会、文学等学识丰富外,也研究禅学。
他认为自己的学问已经很高了。但是天外有天,当他听到有人夸赞南隐禅师时,心里很不舒服,就想与南隐禅师比个高下。
有一天他美其名说要参学,其实是满心骄傲、千里迢迢地来到南隐禅师的禅堂,向禅师说:「我是来参学的。」
南隐禅师非常客气、谦虚地请他入禅房,并亲自为他倒茶。这位学者坐在禅师的对面,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从杯里满溢出来,而禅师仍不停地倒着。
最后,他忍不住叫道:「好啦!好啦!水满了,装不下了!」
禅师就说:「对呀!杯子的水满了,就装不下了;你来参学,心里却像这只杯子一样,满是骄傲、我慢,又怎能听得进去呢
」
《慈济心灯·夏之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