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弥勒下生经直解(如证法师)▪P11

  ..续本文上一页让我们来将它剥丝抽茧一番,看看到最后的结果为何?漂亮的花布不见了,再也不存在了,只剩下一堆细散而乱的绵线而已,然而这些绵线原也是由其他多种原料,加工而成的,若经我们再为其分解,最后连绵线都消失了,如此说明了,原本所见之色相物质,它并非来自个体,而能永住不变、不坏的,它是不真实的,它是透过多种宿世因缘的因素,结合而成的假相而已,无法常住而不灭,故称“无我”。再比如说,人最爱的是自己,那么他就认定自己为“我”,可是他却不知,经由地、水、火、风组合而形成的“我”相,终有一天无常到来,产生四大不调之时,终将败坏,化为乌有。再者,若“我”为“实我”者,则应有实际掌控一切法之能力才是,怎会落得“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及“五蕴炽盛苦”之地步呢?由此可知此“我”不实,此“我”不真,不听指使,不得自在,如是,法无性实,故曰“无我”。若人执此色身与妄心,无始以来,以至今日,业力所使,念念生灭相续,起贪瞋痴,造一切业。《止观七》曰:“无智慧故,计言有我,以慧观之,实无有我,我在何处,头足支节,一一谛观,了不见我,何处有人及以众生,众生业力机关,假为空聚,从众缘生,无有宰主,如宿空亭。”若言“真我”者,当必有能主宰之作用。《金刚经》云:“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

  弥勒佛再教诸弟子思惟“实有空”想。观想众生因为无明,而执迷于一切法为实有,不知万法乃不离因缘果报之缘起法则,既然是为缘起法,则必然不真实,不真实当然就是假的,就是虚妄的,既是虚妄的,则名“空”。比如说,某甲欠某乙钱,那么未来不一定在那一世,待因缘成熟了,某乙必然得辛劳赚钱或以其他方式来偿还某甲,或作奴仆,或作亲友,讨债还债,因果自然,谁也别想脱逃。所谓“因果”者,依正确的说法,应该说是“因、缘、果”才对。因乃能生,果乃所生,前后两者之间,应有缘的助力。怎么说呢?有句话,“种瓜必得瓜,种豆必得豆”。比如,有一颗瓜果的种子,若将它收藏起来,即使经过长时间,它是不会起作用的。如果说将这粒种子种于土壤中,此造作称之为“因”。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需要给予浇水、施肥以及日光等种种的养份,此中之一切造作皆称为“缘”,亦称“助缘”,即帮助种子萌芽成长必要之过程。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机缘成熟,果现自然,称之为“果”。在修行过程当中,时常听到同修者哀哀怨怨之声,大部份的人,都认为说:“我这么的精进修行,竟然还有这么多的逆境,使我痛苦不堪,为什么佛菩萨都不保佑我呢!”是的!这的确是一个必要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的对于所谓“功归功”,“过归过”有所正确的认知,此两者是绝对不相抵触的。应该这样说,“功”有“功”的种子,而“过”也有“过”的种子,将各自发展。现在所精进用功的种子,必待未来不断的对它善待薰习,才能有成就的,换句话说,现在所修的善业,并非不报,而是时机未到。那么现在所受到的苦果呢,自然也是拜过去所造之恶的业因所赐,这其中之助缘呢,就是在未开悟修行之前,因为无明所致,又再造了太多太多的不善之业了,这些恶业就是养份,滋润了过去的那些不善的种子,等于就是给了它现形的机会,导致遭受果报现前之苦楚。那么,因为人的智慧与忍力之不足,故而往往当逆境现前之际,不堪其恼之下,又续业绵绵,造多罪业,如此,因果循环不息,则轮回不止矣!故佛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真实义在此。如何能在逆境之际,避免再度造次之危机呢?当逆境现前之际,应有观其背后因素的智慧,透视其过去之因缘所在,而持以忏悔之心,甘愿接受业报,不再生恼害,种恶业。须知,过去所造之善恶种子,若没报消,亦长存不灭,将世世如影随形,跟着业报体到处投生。如此当逆境现前,应让它平安通过,来一业就消一业,既可磨炼忍力,亦可增长智慧,忍为智之因,智乃忍之果,忍辱可助我们早成道业,如此的善知识,理应受我等至诚感恩,从此更加精进修行,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希望他们也能往生兜率净土,再回人间净土,帮助弥勒佛救度众生永脱苦海。有句话说“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若能如此,再加上勇猛精进学佛,则八识田中之恶种子越来越少,而善种子越来越多,有朝一日,悟得万法本无生,本自清净,不生不灭之真如本性,即得自在解脱。

  接着弥勒佛教弟子们再思惟“色变”之想。你看,原本是这么美好的山河大地和家园,竟然经不起地震或海啸的侵击而变色,原本年轻可爱美貌,也是持不了多久,而变得年老色衰,观此娑婆中,究竟何法不灭?何物不坏?只要是有色之体,终究会毁于一旦的,如桌子、椅子、房子、汽车、人身、地球、宇宙等,皆为生灭法,有生就有灭,终将败坏,如是观之,世间乃短暂借住,千万不可只顾吃、喝、玩、乐,轻易的就把此期可贵的生命给浪费掉了。应知我今之人身,绝非搅幸得来,欲得人身,是必要有条件的,没有宿世五戒修得好的因素,是没办法的,故“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意要我等把握当下修学佛法,莫再蹉跎。

  接着再观“青瘀之想”“膨胀之想”“食不消想”“脓血想”。以上为不净观之修法,观人死后,尸体所起之种种变化,如呈黑青色,而且还会膨胀,及食不消想。曾经听殡仪馆的作业人员说,当他们在为死尸更换衣服时,因为翻动尸体,导致尸内未消化之食物由口中喷了出来。据说弘一大师在圆寂前一个礼拜,就开始不吃东西了,把体内物排除掉,如此尸体会比较清洁,这其中自有道理的。如证亲眼见过我们法明寺的三师父如祥师兄,生前在床上躺了一年多,一心称念弥勒圣号,并以弥勒圣号念佛机助之,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的播放,直至临命终约七天前,她说弥勒佛叫她不要喝水,从此她拒绝进食,刚开始之时,经不起我们的关切,勉强吃两口,但多为不吃,她仍然坚持的说弥勒佛叫她不要喝水,到最后两天是完全的不吃不喝,但奇怪的是她竟无饥饿之苦相的呈现,她慈祥的面容依究不变,一切正常。禅敬法师不舍的低下头来问她:“弥勒佛真的叫你不要吃吗?”她表情自在的点点头,没说话。经过半个时辰左右,禅敬法师再去探望她时,发现她已悄悄的走了。经过了十多个钟头之后,禅敬法师发现她头顶心有微热,相信弥勒佛已把她接引去了。帮她换衣的人对我们说:“你们这位师父好干净哦!”由于如祥师兄的圆满示现,有如一支有力的强心剂,让我们求生弥勒净土,增添无比的信心。

  接着再作腐烂虫蛆血涂之观想,若仔细思惟此身乃不净所组合而成,则对世间之一切欲望即可破除,因为即使再怎么享受快乐,都是短暂的,试问有那个人能担保他的快乐能持之以恒,永不消逝吗?约一年半以前,有位女居士对我说:“我这几天总觉得很欢心,感觉很好,很快乐,我突然害怕,万一这种欢喜心消失了可怎么办?”果真不错,没几天的功夫,她整个形象都变了。世间本虚妄,仍藉因缘而起,智者随顺因缘,皆生欢喜,都是未来佛,都是在教育我们,让我们增智慧的,不论境况如何,皆应抱以感恩的心以对待之才是。如证亲眼所见的如祥师兄,这辈子为我们做了如此最佳之典范,着实受益无穷。应知世间本无事,切勿庸人自扰之。世间在我心,净土在我心,若人识本心,大地无寸土,无净亦无秽,然世人根机浅薄,净秽乃佛应机之方便说。

  弥勒慈尊接着说:“以上十种观想法,都是过去释迦文佛对你们出家众所宣说的,此法能令汝等尽除烦恼,解脱无碍。在诸位当中,有曾经是释迦文佛的清净弟子,今日方有缘来此与我相会。有的是曾于释迦文佛之处所,修持供养佛法僧三宝之功德者,今日亦来此与我相会。或于释迦文佛时,曾于一弹指间之修习善本因缘,而得来自我所。也有的是在释迦文佛之处,发心修持慈、悲、喜、舍之四等无量心,以此因缘故得来此会我的。有的人是在释迦文佛之处,曾经受持过五戒与三自归依法者,得来至我处。也有在释迦文佛所,发心兴建佛寺、庙宇之因缘,而今来至我所。更有一些是在释迦文佛时,修补破旧佛寺之因缘,今日亦来至我所。也有曾于释迦文佛时,因为受持过八关斋戒,而得以来至我所,亦有于释迦文佛所,以香、花供佛故,得生我所。或是于释迦文佛处,听闻正法,悟性开发,以致感动得悲泣落泪。有曾经在释迦文佛前,专心一意的听闻并能受持正法,今日也来到了我这里。也有人是一生都持戒清净,而来到我这里。也有修持书写或读诵经典,今也来至我所。或因对释迦文佛之种种服侍供养故,今亦来至我所。”

  《六祖坛经》曰:“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众生迷惑,不明真理,而以人为归依对象,各护其师,因此而互相产生了对立,如此则与佛法的慈悲平等不相应,此等学佛人,越修越执着,越修越傲慢,道业绝不可成,故说为非法,此种情况普遍可见,学佛者,理当谨慎。

  有人常批评出家人的缺点,甚至以瞧不起的眼光对待。佛告诉我们,即使一个再怎么没修行,甚至破戒深重的出家人,他好比一颗破碎的钻石;然一个修养很好的在家居士,他好比一片完整的瓦片。佛陀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冒充行骗的假出家人,或是演戏的出家人,或是不精进的出家人,或是败坏佛教的出家人,或是破戒僧,他们都是众生的福田,皆得于此贤劫之一千位佛陀,降临人间度众生之际,将全部陆续解脱,超凡入圣,永脱轮回,永超生死,能得如此迅速的解脱力,可见出家之殊胜…

《佛说弥勒下生经直解(如证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弥勒菩萨略说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