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弥勒下生经直解(如证法师)▪P4

  ..续本文上一页类皆是。此类众生由母排卵而出,母自离去,任由卵在水中,吸收水分与温度,而渐转化为一完整的生命体,由卵而出。此类众生乃过去世为人时,好吃喝玩乐,尤其更贪爱吃众生之肉,故受业力牵引转生为湿生之果报。

  化生:乃指无中生有。过去本来没有的,今时忽然而有,此纯为业力强牵变现,它无需借力于任何有形之助力,此乃不同于前三种众生之处。如天人、地狱等,是为化生。多数众生带有自食其言之敝病,一时兴起随意说说,过后容易变卦,也就是说话不算话的意思。或是说话翻来覆去,让人伤透脑筋,若种下如此之因,必落不受人信任之果报,人无信不立,自毁前途,应慎思之。类似如此变化多端者,乃业重者,其果报为蛾虫类之飞行体。

  若有色:有色乃指欲界与色界此二界而言,以色为身。

  若无色:指无色界,此界无身体、无色相,但存识心而住于深妙之禅定。对于无色之说,亦有不同之说法,有的说,虽无业果色,但仍有定果色。另有一说,虽无粗色,但仍有微细色之存在。还有一种说法即是连微细色都没有,存唯心识之活动。大众部有细色而无粗色之说,涅槃经则有细色之说。是修四空处定者所得之正报,此界分四地:

  一、空无边处,修虚空无边定所生之天处。

  二、识无边处,修心识无边定所生之天处。

  三、无所有处,修心识无所有定所生之天处。

  四、非想非非想处,又名非有想非无想处,此天之人,定心深妙,想念最劣昧,无粗想,故云非想,非细想,故曰非非想。

  若有想:三界中除了色界四禅天之无想天的众生之外的一切众生皆为有想。有心识的活动,称为有想。

  若无想:此乃色界之无想天。无想者乃无心识之活动,因修无想定而感得生于此天。此天之众生,是否真完全无想,亦有不同的看法,有说虽无粗显的心识活动,但仍有微细的心识活动。另有说是任何心识活动皆停止。

  若非有想非无想:乃无色之第四处,为三界之最顶天,亦名非想非非想天。此界之众生,无有粗想之烦恼,故曰非有想,外道以此处为真涅槃处。又非无细想之烦恼,曰非无想,故仍属生死之境内。寿命长达八万劫,劫尽退生下地(三界分九地,亦名九有,境界劣者为下地,优者为上地)。以上是十生之行相。

  再说,此时的弥勒佛国中之百姓,确实好命无比,他们吃穿不用愁,食物、粳米、衣饰等一切日常生活必需用品,也都自然呈现以供人民享用不尽,所穿之衣亦由树上所生,不论任何款式,皆可任君挑选。且所作事,亦具事半功倍之效,只因此界众生善积功德故,方得这般幸福美满的生活水准之福果。其粳米无粗皮,美味可口易消化,好吃又健康,不生恶疾,不受病苦。不像我娑婆众生,为争生存,搞得是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更有让人无法想像的是,所谓的金子、银子、以及车渠、玛瑙、金珠、琥珀等无量珍宝是遍满整个大地,竟然无人问津,这些珠宝非但丝毫不受珍惜理会与贪取,人们还对着这些珠宝互相感叹着:“在过去的时候,多少人们贪迷于这些珠宝,而用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更是不择手段、不惜生命的犯种种业、受种种苦,更有为此受囚于牢狱中,而毁灭了美好前途者大有人在。如今,看这满地的珠光宝气,竟然如同石头、瓦砾般的不受重视,无人喜爱,更是不会有人去看守保护它了。”大陆与台湾的人民,特别喜欢玉宝,简直是爱不释手。有一次,大哥对我们家人说,玉不过是块石头而己,有什么价值可言。没错!珠宝类就是石头,只不过是较为细致的石头罢了,确实是不值一提的。十几年前曾经到一位朋友家中,蒙他热忱招待,还领着我们到他家的某一层楼去欣赏他精心收藏的珍宝与古董,以及两对相当大只的象牙,整层楼房里满满的都是他喜爱的收藏品,花费之庞大可想而知,后来他小心翼翼的取出一尊高约十五公分左右的玉观音,并说明一尊价值参佰多万新台币,又取出一条串了几块有如指甲一般大小的玉颈炼,说是送给他太太的,价值是台币壹佰多万元,再取出一对玉耳环,说是给他媳妇的,自然免不了又是一个天价,当下,简直把我们给看傻了,连碰都不敢去碰一下,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话,那可赔不起哦!听他之意,此层楼之宝,可不轻易让人进来看的哦!由此可知世人对于金银珠宝喜爱、贪婪之程度,的确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事后没多久,这位朋友即一命呜呼,撒手而去,但不知他到底带了多少精心收藏的宝贝到他方世界去继续享受呢!世人为了取夺宝物的资源,而不惜牺牲生命,发动战争,共相残害,更相偷劫,简直残忍至极。

  再说,当时的弥勒国中,有一位名曰儴佉的法王(佛陀于诸法自在,称为法王。圣者以如来正法教化众生,亦称法王,此儴佉法王即是转轮圣王),他以正法治国,尽心弘扬佛法,帮助弥勒佛教化众生,此王仁民爱世,教民以德,功不可没,故感得七宝庄严成就。转轮王又称转轮圣帝、轮王、飞行转轮帝(能飞行)、飞行黄帝,其意为以轮旋转应化,摄伏众生之王。或以佛陀说法称为转*轮,比拟转轮圣王之转轮宝。转轮王身具三十二相庄严与长寿、无疾病、容貌出色、宝藏丰富等四德。轮王的三十二相不及菩萨之三十二相,菩萨之三十二相有七事胜于转轮王,那七事呢?一、净好。二、分明。三、不失和。四、具足。五、深入。六随智慧行不随世间。七、随远离等七事胜于轮王。轮王分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等四种轮王。法华经玄赞卷四有云,金轮王一定在人寿八万岁以前出世,银轮王乃至铁轮王则不一定。转轮圣王拥有七宝,一为轮宝、二为象宝、三为马宝、四为珠宝、五为女宝、六为典兵宝、七为守藏宝。

  一、轮宝:谓金轮宝,其轮千辐,毂辋具足,圆净光明,

  相好庄严。(车轮中的小直木条称为辐,集于毂上,毂即轮心穿轴之圆木。辋即轮子外围之大圆木。辐者,连接于毂与辋之间。)

  二、象宝:状白端严如白莲花,亦如雪山,气势庄严观如大山王。

  三、马宝:身与尾呈红色,蹄甲七宝所成,足下生华。

  四、珠宝:即如意宝珠,纯青琉璃,长有二肘,于其光明中化出无量众宝,能如众生所愿。

  五、玉女宝:容颜妙好,美色异常,身体轻盈,柔软无骨,常侍王之左右。

  六、典兵宝:王宜动身时,四兵如云(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另有译为(车兵、牛兵、象兵、马兵)从空中自然而出,勇健猛略。

  七、守藏宝:亦为居士宝。依长阿含经曰居士宝,杂譬喻经称之为典财宝。具有天眼,身呈红色,王出世时自然应其而出,口中吐宝,足下雨宝,双手出宝,多饶财宝,巨富无量。

  以上是为转轮王所拥有之七宝,轮王藉此七宝之功,不需耗费丝毫的精力、刀杖,自可威服天下。

  儴佉圣王生有一千个王子,仅留一子继承王位,其余的九百九十九位王子,全都皈依在大慈弥勒尊之座下出家修行。由此可知得大成就者之修行过程中,确实能做出“天下皆能舍”“无一不可舍”之真功夫,自能成就道业。曾有一位修弥勒法门的居士说:“如果现在弥勒菩萨要来接引我的话,我一定会跟他说,再给我一些时间,我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处理好呢!”像这种观念是很危险的!这表示舍不得、放不下,若真有这么一天,弥勒菩萨现前接引,一定会错过这个机会的!智者应随时把握当下,先上净土,稳固自己永不退转,乘愿再来娑婆行利生事业,这才是正理!

  在当时的娑婆世界,充满着无比胜福的百姓们,他们不但在食物方面上的取得是非常的便利,就连身上穿的衣服,更是不需费上一丝一毫的心力,因为此界中有一种能自动生出衣服来的树木,一件件悬挂于树上的各种形状与不同花色的美妙衣裳,是那么的精致雅观,质地柔软轻巧,只要见有合意的,直接了当的取来就穿,美丽大方又端庄,感觉轻松又舒适,若与我今娑婆之苦报众生相比较之下,可怜我们现在的人,实无尊严可谈。一般在家众,常有为穿衣服而烦恼的经验,时常在买衣服,而却常常找不到舒适的衣服可穿,最感痛苦的,莫过于女子所穿的胸衣,束得紧紧的,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更有的还加上钢丝,智者请小心,那肯定会伤了身体的,不知此为何人所发明,实为残酷之举,话说回来,不也就是女人的业重所报吗!女人们,若欲离此苦,为求得自在解脱,万缘放下,剃发出家一心修行,倒也不失为一个有利无敝的好法子。

  当时在儴佉王的朝中,有一位名叫修梵摩(中译善净)的大臣,他是儴佉王年少之时的好友,很是受到儴佉王的器重,他就是弥勒菩萨下生时的父亲,生得是一表人材,仪容端好。身材呢!说高不高,说矮不矮,说胖不胖,说瘦也不会瘦。肤色呢!也是既不白亦不黑,总之,就是恰到好处。他的妻子名称梵摩越,(中译净主),也就是弥勒佛的母亲,她天生丽质,举止大方,端庄有如天后一般,为玉女中之最。口中常吐优钵罗华(莲华)之香气,身上常出栴檀(檀木)之香味,且无妇女之八十四种谄媚恶相,亦无任何疾患之若,以及胡思乱想之恼。话说有关女子之八十四种谄媚之态,着实严重,不久前才听一位佛友说出她的女儿常于电脑视讯前,抚媚的捎首弄姿的与男友交谈,把她给气炸了。多数的女人喜欢作做,要说它是天性,不如说是业重,因智慧上的不足,执迷着相,思想有了偏差,心鬼乘机作祟,心病一复发,当然会导致错误的行为,并且层出不穷,使得业上加业,自感得苦果随之到来,若持以清净心、无所求之心,堂堂正正,端庄自然,那会有什么八十四态之说呢!需知心可作天堂,亦可作地狱,因心种种故色种种,众生因起心动念而生种种之业,故心念法生,乃福祸之根源。佛陀教我们回皈自性清净之心,乃人人本有之心,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念杂染,是谓自性清净心,亦曰真心,亦名如来藏。这位佛友若识得性空真理的话,就不会处处挂碍,就不会如此生气了。佛陀告诉我们,凡所有相…

《佛说弥勒下生经直解(如证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弥勒菩萨略说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