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宗源流与修持法▪P14

  ..续本文上一页:“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就足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枝体,黜聪明,虽形去知用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两也,化则无常也,而果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坐忘的道理,就是佛家的无始无明境界。

  五二、参禅不是专制之宗教

  世界之宗教,多借神权以专制人类之思想,如上帝天主等等,皆能加人以祸福,信之则得救,否则获谴,人人生上天堂或入地狱,一任独裁,此专制低级之宗教也,佛教则不然,谓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成佛与否,应视自己之学力意志而定,梵纲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我是已成之佛,汝等是未成之佛”,自由平等,四字最早见于佛经,佛性乃绝对平等自由者也,不但有情界平等,即无情界亦皆平等也,佛徒修行成佛,与诸佛同一法身,把臂偕行,绝对平等,但未闻耶教徒个个可为上帝,个个可与上帝平等也,故佛教实为民主式之宗教,今人以迷信为真理,可悲也。

  五三、参禅错认大手印为禅宗

  所谓大手印者,即一切众生之本心体性与佛平常无别,平等之本清净常住,虽忽然不觉而起无明,然其真心体性仍自明净,从在六道轮回,终仍不增不减,此妙明净性之本体,有时称之为本觉如来,普贤如来,本清净见等等名异,实同即此一心,是即根本大手印也,旧派有说,以此普贤如来为元始佛,无庸积集资粮净除业障,如彼海水,因风掀动而生波浪,若更加以搅动,则更无宁息澄清之时。又如空中云雾虽起于空,云雾散去,空净自见,云遮空,空性仍在,毫未减损,若吾人之心本无明净体性者,则以任何方便不能净之心本具妙明净体故,斯可以方便,拂去背觉合尘之妄念,而得背尘合觉以成佛也。

  元本清净是佛性,佛性不会起无明,起无明根本是见闻觉知,灵性非佛性,如彼海水因风掀动而生波浪,海水是见闻觉知灵性,认为是佛性,根本认错,修亦无用。

  五四、参禅错认婆罗门教冥谛为用功法门

  中国的佛学家,古今很多高僧大德,将冥谛认为是佛性,冥谛是非空非有,世间本性,起一念生觉,由觉生二十五谛,由二十五谛反归冥谛本体,就是中国人讲的佛性起无明,断无明归佛性,根本就错,修行无益。

  婆罗门的冥谛,就是佛家讲的无始无明,生觉就是见闻觉知起一念,由一念生八万四千念二十五冥谛。

  附[请益]

  僧问师:“我参禅打坐的时候,断妄念,可是妄念越断越多,譬如一碗水,浊的时候泥土不太清楚,一澄下来,泥土便清楚了,所以不断妄念时,妄念反少,一断妄念越念越多,我以前听见善知识告诉我,妄念尽便是佛性,何以越断越多,要怎样断才断得尽,最多断以五分钟,妄念又会起来了,释迦佛说“法亦是妄念”,为什么佛不断妄念,要我们来妄念,普且时间坐得久,头会发痛,要怎样用功才合禅宗修法?请师慈悲指示!”师答云:“你根本走错了路途,起念灭念,不是佛性,佛性是如如不动,不起妄念,我们见闻觉知,一念无明的妄念一动分为两方面,就是正念,与不正念;不正念是妄,正念亦是妄,皆是见闻觉知作用,与佛性无干,如妄念从外面来与你不相干,何必去断呢?如妄念从里边生出来的,比如龙潭出水的水源,时时有水出业的,断了又生,生了又断,无有了期,修行断妄念这个道理,实在讲不通,古人云:“王道不外乎人情”,佛法亦不外乎人情,见闻觉知分两方面,染缘净缘,一念无明的妄念,一动学佛修行为善,是正妄念,种种的邪思想,是不正妄念,两者都是染缘,心中清清净净明明白白的,这个是净缘,净缘断了,见闻觉知,觉知断了,是空空洞洞黑黑暗暗的无始无明,我们的佛性,被无始无明遮障,要见佛性,必定将无始无明打破,方能见到,要打破无始无明,必定要用妄念的六根,假如用眼根便身空洞黑暗的无明窠臼看去,思想不要间断,看来看去时候一到,的一声无明一破,遍满虚空充塞宇宙的佛性,便现出来了,看见佛性后,无量劫生死善恶是非和盘托出了,这时见闻觉知六根妄念通通都变为佛性了,佛说法乃是佛念不是妄念,未见佛性,才是妄念,马祖说:参禅不属坐,坐则有着,行住坐卧,皆须用功,坐多了便会头痛,你认见闻觉知业识为佛性,则永不能明心见性。长沙岑禅师说:“学道之人不识真,只因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僧问师:“我修禅宗用功已多年,从前在终南山住的时候最多,我打坐的时候,身心完全忘却,空空洞洞,最初能维持十分钟,后来进至二十分钟,身心空与虚空之空合相,身心空如镜子一样,虚空亦如镜子一样,好像以镜照镜,请问法师,这是不是明心见性境界”?师答云:“明心见性一见永见,无穷无尽,不再迷失,你坐时所见境界不是佛性,乃六祖所谓无记空,禅宗说的无明窠臼,你以为坐时得着境界是悟,起身时是迷,则忽迷忽悟,佛性亦有轮回了,照你这样用功,不是关门用功的方法,这种境界是小乘外道的境界,你不要断念,利用六根随便那一根,向空空洞洞的境界看去,功用纯熟机缘至时,无明窠臼的打破,便看见佛性了,这样子用功,才合禅宗的方法。”

  僧问师:“缘在金山大彻堂中,打坐用功,我用功的时候,不执着有,亦不执着无,若执着佛性是有,是法外生心,若执着佛性是无,则堕落因果、有无皆不执着,亦不断念,合不合禅宗的用功”?师答云:“你不执着有无,乃见闻知觉思想作用,与佛性了不相干,佛性乃如如不动,你要把不执着有无的一念,放下再下疑情看去,时候多了,无始无明一破,便会见佛性”。

  僧问师:“六祖说的善恶不思量,就可以明心见性,我现在善恶不思想,为什么不会明心见性”?师答云:“六祖说善恶不思量,正与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六祖的意思,要他在善恶不思量的地方,下疑情参究,便会见本来面目,你如果只管善恶不思量,没有向前参究,那会明心见性。”

  居士问师:“佛性无生,佛性从什么地方来,佛性是从无生来,我们用功的时候,起念是众生,将念头断了不生,便是无生的佛性,这样用功,合不合禅宗修法”?师答云:“佛性是如如不动的,本来无生故无灭,照你的解释,则佛性变为有生有灭了,照你这样子用功,好像是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濂溪的无极生太极,无生有,有生无,是轮回的,学佛是要超出轮回,那会再往轮回里转,这样用功,是小乘二乘、理学家,不合禅宗的道理,你所说的无生,就是禅宗讲的无明窠臼,你用念头向无生的地方,下疑情去看,单刀直入的将无始无明打破便会见佛性,见佛性便是证无生法忍,无生法忍的解释是佛性,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万象庄严,万德圆满,将宇宙万物,通通变为佛性。”

  居士问师:“我年已老大,倘修参禅法门,恐赶不及了,我现修念佛净土,法门,每天用功,念佛为正,读诵大乘经典为辅助,我不求今生来生得福,我每天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我自问平生尝犯过大过失,前生的过失我是不知道的,恐临命终时八苦交加,昏迷失觉,能不能生西方”?师答云:“修净土法门,乃闲时修好,以备临终时用的,比譬我们出门在外,我们很挂念父母,父母亦很挂念我们,我们要回家时,先打个电报回去,我们的父母便先把住屋收拾好,我们一到家,便有地方安住,临命终八苦交加,今生没有过失,前生的过失可以将后报改为现报,重报改轻报,念佛是因,生西方是果,闲时种下因,临命终时自可得果,你不必怕,一定可以生西方的。

  僧问师:“我在高旻寺住禅堂,有一天打坐的时候,身心妄念已断尽,忽然看见一道白光,大概有二分钟的时间,白光才消散,后来眼光能看见隔墙的东西。有一次过河将鞋脱了,涉水而滤,被水冲去五里远,没有淹死,幸遇人救起。有一次,有一石头重六百斤,我两手提起,毫不费力。有一次打坐入定七天,不吃东西。又有一次,是二十一日不吃饭。看见白光是不是悟道?这样的境界,算不算神通?”师问曰:“你现在眼睛能不能看见墙外的东西,能不能七天不吃饭,能不能抱起六百斤的石头呢?”僧云:“现在不能了。”师答云:“我们参禅悟道,是求明心见性,了生脱死,佛性中本来具有五眼六通,不假外求,五眼六通的解释,前时讲开示时已说过,现在不必讲,六祖所说的入定,是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不住,离禅寂禅性不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语见坛经,假如见性以后,自性是如哪不动的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一切应酬都在定中。古时有一秘传方法,每日喝蜂蜜水一杯,或喝盐水一杯,可以七天不吃饭,你是佛子,何以学此外道邪魔,假是汝有此魔术,则现应尚可做到,但你现在不能,必是妄语诳人。假如你现在尚能有此魔术,亦是佛所呵斥,显异惑众,诳骗世人,是佛法中贼,这话是出四分戒律,况且你现下是不能做到的,你应净此种境界思想通通抛下东洋在海去,还是好好的用功,身心灭时不要断完思想,再往前看,机缘一至,的一声,无始无明打破,便会明心见性。佛性是大定,那有出入,佛性是本来具足五眼门通,妙用无穷,不消往外求。”僧听师言,感激流涕,礼谢而去。

  居士问师:“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怎样会容纳这么多人,西方人念佛,又求生那个世界?”师答云:“西方极乐世界,譬喻一学堂,阿弥陀佛譬喻是教授,在外面读书成功的,就用不着进学堂,在外面读书的人,譬如在娑婆世界明心见性生常寂光净土,无所不在,用不着再生西方,假如在这娑婆世界未明心见性,怕临命终时堕落,故念佛求进西方学堂,得阿弥陀佛教导,明心见性,就生常寂光净土,这学堂的人一批已经成功毕业,…

《禅宗源流与修持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月溪法师成道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