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婆秽土是我们众生业力所成。有成必有坏,是相对的。常寂光净土是绝对的。自性比太阳,太阳光明一照,遍满虚空,遍满虚空比常寂光净土,有自性即有常寂光净土,有常寂光净土即有自性,是一非二,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无成无坏的;古今证道的人,见自性后,自性遍满虚空,无所不在,还有什么地方分别?肉体死活与自性了不相干。在西方见性后,与在此土见性无二无别。
《弥陀经》云:“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悉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参禅净土与念佛净土
参禅明心见性,当下见自性,自性遍满十方净土。
问:祖师语录中,迦叶、阿难、马鸣、龙树、达磨、五祖、六祖、百丈、马祖等千百人皆是证道的人,未曾说过“我是某人化身、某人应世”种种的神话,或说“我死了生于东方、西方”。
又问:假如有一人证道后,发愿生西方或东方否?
答:自古及今悟道的人,当下见自性,自性遍满十方净土,自性遍满虚空,净土亦遍满虚空。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世界,都在自性之内,都在净土之内。这个净土是指“法身净土”,叫“常寂光净土”,我今设一比喻,喻如中国。北平如西方世界净土,南京如东方世界净土。西方、东方之净土叫作“报身净土”。报身净土者是私有的,如同娑婆世界是业报之秽土,痛苦甚多,西方、东方及他方净报之净土无痛苦。净报之净土亦非法身真净土。在净报之净土修到见性之后,自性法身始生法身净土。法身净土喻如太阳,太阳一照,则十方世界皆见。故见性后,则生东、生西尽成两头话,两不相干了。娑婆世界、东方、西方、他方世界中,有见自性者,其所证的法身净土,乃是一般无二的。净土分为四种:“常寂光净土”,如太阳之光,遍满虚空,十方世界皆有,是真净土,又叫“法身净土”;“凡圣同居净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这三种净土是“报身净土”,是净报报身得来。如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业报得来的秽土一样。我们这个秽土是假的,那三个报身净土亦是假的,那三个净土东方、西方、十方世界皆有。四种者,一真三假。假如见自性后,则不受后有,所言“某人化身、某人应世”,乃是世俗谬说神话,一人说假,万人传真也。
念佛是生西方净土,参禅证悟者,当下便生常寂光净土,将秽土变为净土,将肉身变为法身。念佛者,须死后才生西方净土。
《维摩经》净土与《六祖坛经》净土(唯心净土、唯物净土;依报净土、正报净土)
《维摩经》中所说净土,乃法身净土;《坛经》所讲净土,亦法身净土。禅宗祖师所讲者亦是一样。法身净土,即“唯心净土”;报身净土,乃“唯物净土”。法身弥陀,指阿弥陀佛的自性,与诸佛自性及我们的自性无异;报身弥陀,指报身净土的丈六金身。“依报净土”,是报身净土;“正报净土”,是法身净土。
捌、修净土错走路途
错认自性弥陀
念佛之念,从见闻觉知起,非从佛性起。念佛功夫纯熟,一心不乱,人法双忘,已具精进功夫,乃入于无始无明境界,非见自性弥陀,不可错认自性弥陀忘。
错发愿
念佛修净土者,发愿求生西方,才是正当。其余如发愿求生兜率天,皆非正理。世俗之人,或女者求来生为男,男者求来生出家,或做大护法等等,皆错误。有为求家宅平安,人口清吉,功名富贵,而念佛者,乃大错。念佛最后目的,在成佛度众生。
错念经典
修净土以念佛为正,以念经为辅助。念经典应念佛说经典,不可念伪经。如《高王经》、《寿生经》、《妙沙经》、《血盆经》、《土地经》、《太阳经》、《解冤经》等,皆后人伪造,不可念。
错求瑞相
诚心念佛,工夫纯熟,自生瑞相,不可用心着意强求。每见念佛者,着意求瑞相,用脑筋过度,发神经病者,宜戒之。
玖、附录
往生传
沙门往生类
O远祖师
晋,慧远,雁门楼烦人,博综六经,尤善庄老。闻安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大悟,因剃染事之。太元六年过浔阳,见庐山间旷,可以息心,遂感山神现梦,一夕雷雨,材木自至。刺史桓伊,乃为建殿,名曰“神运”。以慧永先住西林,故远所居号“东林”焉。远住东林三十年,迹不入俗,克志西方。高僧钜儒,凡百四十人,共为净社。莲漏六时,禅诵不辍,澄心系想。三睹圣相而沉厚不言。后十九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无量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升十四支,洄注上下,演说妙法。佛言:“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又见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在佛之侧,揖曰:“师志在先,何来之晚耶?”既如时至,谓门人曰:“吾之居此,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当生净土必矣。”至期,端坐入寂,时义熙十二年八月六日也。
赞曰:“晋以前,净土之旨,虽闻于震旦,而弘阐力行,俾家喻户晓,则自远师始。故万代而下,净业弟子,推师为始祖,可谓释迦再说西方,弥陀现身东土者也,厥功顾不伟欤。予昔游卢山,酌虎溪之泉,瞻三笑之堂,徘徊十八贤之遗迹,见其规模弘远,足称万僧之居,而殿阁尘埃,钟鼓阗寂。寥寥然户异其扃,室殊其爨矣。哲人云亡,芳躅无继,嗟夫!”
O慧永
晋,慧永,河内人,十二出家,既而与远公同依安法师。太元初,驻钖底山。刺史陶范,舍宅为西林以居之。绝志尘嚣,标心安养。后义抚十年示疾,忽敛衣求屣欲起,众惊问,答曰:“佛来迎我。”言讫而化,异香七日方灭。唐玄宗追谥“觉寂大师”。
赞曰:“永初入道,与远师伯仲,而创净社以为万世法,亦远祖而永宗矣。”
自后庐山十八大贤,百三十二一诸往生辈,不能悉录。姑载一二如左。
○昙顺
晋,昙顺,黄龙人。幼从罗什法师讲释群经,什叹曰:“此子奇器也。”后入庐山修净业,时宁蛮校尉刘遵孝,创寺江陵,延顺经始,盛弘念佛三昧。宋元嘉二年,别众坐逝,异香满室焉。
○僧睿
晋,僧睿,冀州人。游学诸方,远历天竺。还关中,从罗什法师禀受经义后,预庐山莲社。宋元嘉十六年,忽告众曰:“吾将行矣。”面西合掌而化。众见睿榻前一金莲花,倏尔而隐,五色香烟,从其房出。
○昙恒
晋,昙恒,河东人。童儒依远公出家,内外典籍,无不贯通。自入庐山,专志念佛。义熙十四年,端坐合掌,厉声念佛而化。
○道昺
晋,道昺,颖川人。幼师远公,通经律,言与行合,念佛三昧,究心无间。[究心念佛三昧,日夜无间。]义熙十四年,豫章太守王虔,入山谒敬,请绍远师之席,众咸宗仰。元嘉十二年,集众念佛,就座而化。
赞曰:“言行合一,所谓心口二俱念佛者也。听其言则是,稽其行则非,而欲冀往生,将谁欺乎?”
○昙诜
晋,昙诜,广陵人。幼师远公,勤修净业,兼善讲说,注《维摩经》行于世。元嘉十七年,趺坐念佛而逝。
○道敬
晋,道敬,琅琅人。祖凝之刺江州[祖凝之为江州刺史],因从远公出家,年十七,博通经论,日记万言,笃志念佛,蚤夜弗替。宋永初元年,谓众曰:“先师见命,吾其行矣。”端坐唱佛而化,众见光明满室,弥时方灭。
赞曰:“冲年高才,鲜不自恃,而笃志念佛,非宿植净因者乎?今沙弥略涉经论,我慢放逸,白首而无归,不得已而谈西方,晚矣!”
○佛驮跋陀罗
晋,佛卧跋陀罗,此云“觉贤”,迦维卫国人,甘露饭王之裔也。年十六,博学群经,深达禅律。姚秦沙门智严至西域,要师达长安,演法东宫,与罗什法师上下论议。后以悬指海舶遭摈,入庐山预远公莲社,译出《观佛三昧》诸经。宋元嘉六年,念佛而化。
○僧济
晋,僧济,入庐山从远公学。远叹曰:“绍隆大法,其在尔乎?”后疾笃,诚期净土。远遗烛一枝曰:“汝可运心安养。”济执烛凭几,停想无乱。又集众诵净土经。五更,济以烛授弟子元弼,令随众行道。顷之,觉自秉一烛,乘空而行,见阿弥陀佛,接置于掌,遍至十方,忽然而觉,且悲且慰,自省四大,了无疾苦。明夕,忽起立,自逆虚空,只有所见,须臾还卧,容色愉悦,谓傍人曰:“无疾苦,吾行矣。”右胁而逝。时方炎暑,三日而体不变,异香郁然。
赞曰:“济以圣师指示而生净土,然则临终助念,孰曰无功乎?而留龛溽暑,体发异香,梵行之精坚验矣。”
○慧恭
晋,慧恭,豫章酆城人,与慧兰、僧光等同学。兰、光系念净土,临终皆有奇应。又五年,恭病笃,雨泪叩头,誓心安养,念不少间,见阿弥陀佛,以金台前迎,恭乘其上。又见兰等于台上光明中告曰:“长老受生,已居上品,吾等不胜喜慰,恨五浊淹延,相依之晚矣。”恭欣然奋迅而逝。
○慧虔
晋,慧虔,少出家,戒行精确。义熙年中,投山阴嘉祥寺,苦身率众。后寝疾,属想安养,祈诚观音。北寺有净严尼者,宿德笃行,夜梦观音从西郭门入,清辉妙状,光映日月,幢幡华盖,七宝庄严,尼惊异作礼,问大士何往?答云:“往嘉祥迎虔公耳。”虔疾虽困,神色如常,侍者皆闻异香,泊然而化。
赞曰:“临终见佛,或疑纯是自己想心。今他人亦见之,何也?当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慎哉言乎!”
○僧显
晋,竺僧显,南游江左,遇疾,属缘西方,虔苦不替,见阿弥陀佛,光照己身,所患皆愈,即起沐浴,为傍人说所见,并陈诫因果,辞意剀切。明晨,端坐而化。
赞曰:“懈怠比丘,遇有疾则曰:“吾力且惫,待平复已,然后念佛。”不知念佛为度老病,有疾念佛,今正是时,而显以念力,既愈其疾,复得往生。贤哉!”
○慧通
晋,慧通,从凉州慧绍禅师咨受禅法,祈心安…
《月溪法师讲念佛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