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剎那顷,随顺修习。」考查古今禅宗,明心见性的人,历史事迹,通通照此三个法门修的。
〈证道歌〉
荷泽是悟后的人,将其境界发挥出来,名〈证道歌〉。
修道之人有证悟解悟之别,证悟是打破无始无明,见本来面目,而解悟则是了解用功道理,道字即是佛性本体,又名本来面目,证道是打破无始无明,见本来面目,换言之,即见性成佛是也。
君不见。
开首即宣告大众皆具佛性,皆具足宝藏,而不自见。
《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之佛,汝等是未成之佛。」
绝学无为闲道人。
绝学者,破无始无明,亲见佛性,洞彻本地风光,无佛法可学,无生死可了,无禅道可修,无涅槃可证,三藏十二部经典,一千七百则公案,正所谓不过一笑,故名绝学。
无为者,诸漏已尽,不受后有,证无余涅槃之谓,故无漏是也。
《维摩诘经》云:「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又无为者,于法无所得,荷泽禅师曰:「以有所得,并是有为,全不相应。」
闲道人者,明心见性之后,饥来吃饭,困来打眠,林下水边,随缘度日,或终日说法度众生,而无法可说,无众生可度,到此境界,身心世界,无二无别,不能法身外分别色身,色身外分别法身,净土外分别秽土,秽土外分别净土,故《华严经》云:「不能于佛法分别世间法,不能于世间法分别佛法,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佛法。」〈指月录〉沩山上堂曰:「尽十方世界,是个沙门全身,万象森罗,是个金刚正体,无坏无杂,无欠无余,故名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志公〈十四科颂〉云:「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烦恼本来空寂,将道更欲觅道,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虚寻讨。」《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佛性本来不起妄念,非断妄想而有,非起妄想而无,若因除妄想而有,起妄想而无,则佛性亦属生死轮转矣,故知佛性本来圆满具足,无欠无余,证道之人,不除妄想,亦不求真实也。
无明实性即佛性。
明心见性之后,根尘识皆变为佛性,如古人喝棒痛骂,瞬目扬眉,问东拉西,擎拳举指,竖拂拈槌,持叉张弓,辊球舞笏,拽石搬土,打鼓吹毛,一默一言,一嘘一笑,皆是佛性,和盘托出,古人云:「音声语言,皆是佛性,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青山绿水西来意,翠竹黄花古佛心。」《楞严经》云:「山河大地,宇宙万物,皆是如来妙明真心。」志公〈十二时颂〉云:「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维摩经》:「具足三明,与无明等。」六祖云:「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幻化空身,指四大假合之身,与法身无二无别,不能于色身外分别法身,不能于法身外分别色身,古人云:「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不但四大假合之身即法身,宇宙万物皆是法身,法身即净土,净土即法身,故《华严经》云:「法身充满于世界,普现一切众生前。」
法身觉了无一物。
〈显宗记〉云:「知空寂而了法身,了法身而真解脱。」
法身是大觉,本来觉了,非见闻觉知之觉。无一物者,诸佛众生,生死涅槃,一法不立,故古人云:「胸中不留元字脚。」
本源自性天真佛。
佛性乃宇宙世界万物之根源,未有宇宙之前而佛性已存在,众生现成,具足佛性,出自天然,不假修持,故曰天真佛。
《六祖坛经》云:「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又云:「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贩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虚。」
〈显宗记〉云:「涅槃能生般若,即名真佛法身,般若能建涅槃,故号如来知见。」
五阴浮云空去来。
五阴又名五蕴、五大、五众,即色、受、想、行、识是也,众生所以有生死轮回,皆因错认五阴作主人翁之故,但就佛性来看,五阴是不相干的,譬如浮云,来去空中,天空不因浮云而有增损,了不相干,毫无关系,古人云:「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
志公〈大乘赞〉云:「诸法本空无着,境似浮云会敬,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热病得汗。」
三毒水泡虚出没。
经云:「世间诸毒,以贪瞋痴三毒为最,五阴为体,三毒为用,相互发挥,一切善恶诸业,因之而生」,但就佛性上看来,三毒如泡影出没水中,了不相干。
志公〈十四科颂〉云:「大道祇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性天真自然,亦无因缘修造,不识三毒虚假,妄执浮沈生老,昔时迷倒为晚,今日始觉非早」「三毒本自解脱,何须摄念禅观」,石头禅师云:「长空不碍白云飞」,《坛经》云:「能回烦恼为菩提,回三毒为三聚净戒」,凡人明心见性之后,三毒亦变为佛性。
证实相。
实相即佛性,《般若经》所谓「实相般若。」证者,证悟之证,乃打破无始无明,见本来主人翁之谓也,六祖云:「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马祖云:「识取自心,本来是佛,不属渐次,不假修持,体自如如,万德圆满。」
〈显宗记〉云:「夫真如无念,非想念而能知,实相无生,岂色心而能见,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即生实相。」
《维摩诘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坛经》云:「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
无人法。
就实相中看,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故人法乃落于小乘二乘,不能破除四相,若明心见性之后,则根本无所谓人法矣。
剎那灭却阿鼻业。
修大乘功夫者,任用六根中之一根,向无始无明进攻,因缘时至,无明窠臼叻的打破,豁然贯通,此一顷刻,谓之剎那。
梵语阿鼻,此云无间,乃极苦之地狱,但一旦无始无明打破,则剎那之间,地狱天宫,皆为净土,五阴三毒,皆为佛性,到此境界,阿鼻罪孽,恍如昨梦空花,了不可得,故古人云:「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事相门中,不少一法。」
《坛经》云:「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
荷泽云:「用金刚慧,断诸地位烦恼,豁然晓悟,自见法性本来空寂,慧利明了,通达无碍,证此之时,万缘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等备。」
《心经》云:「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若将妄语诳众生。
荷泽大师本慈悲普度众生,一番苦心,如《金刚经》云:「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坛经》云:「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
《维摩诘经》云:「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自招拔舌尘沙劫。
言若将小乘二乘不澈底之法误众生,则必自招拔舌尘沙无量劫也,〈十四科颂〉:断除不二。
顿觉了。
高峰禅师用功时,闻枕子堕地,无明窠臼,叻的打破,叹曰:「万不想今日有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黄檗禅师云:「不受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百丈禅师云:「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荷泽云:「迷即累劫,悟即须臾」,又云:「龙女须臾顿发善提心,便成正觉」,是谓顿觉。直修大乘为顿觉,由小乘二乘,以至大乘为渐修。〈灯录〉神会大师示众云:「其渐也,历僧祇劫,犹处轮回,其顿也,屈伸臂顷,便登妙觉。」
如来禅。
如来禅是证道后见佛性,祖师禅是从世尊拈花以至祖师喝棒痛骂,扬眉瞬目,举首低头,接引后人。如来禅与祖师禅别有一公案,可以证明,香严和尚证道后,说一偈呈沩山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闻得,谓仰山曰:「此子澈也」,后仰山勘过,更令说喝,偈曰:「去年贫,末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曰:「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末梦见在」,师复有颂曰:「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曾,别唤沙弥」,仰乃报沩山曰:「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故知如来禅是体,祖师禅是用,无祖师禅就不能接引众生。
〈历代法宝记〉无相传云:「东京荷泽寺神会和尚,每月作坛场,为人说法,破清净禅,立如来禅」,〈荷泽语录〉:「以其无所得,即如来禅,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以无住故,即如来禅。』」
六度万行体中圆。
六度者,(一)自性一法不立,谓之布施波罗蜜。(二)本源自性清净,是金刚光明宝戒,是一切佛本源,是持戒波罗蜜。(三)无生法忍,是忍辱波罗蜜。(四)五蕴皆是佛性,是精进波罗蜜。(五)自性不动摇,是禅定波罗蜜。(六)自性如杲日当空,是般若波罗蜜。由六度而生万行,起心动念,人生,山河大地,宇宙万物,就佛性本体上看,皆是圆满佛性。
〈显宗记〉:「六度自兹圆满,道品于是无亏,是知我法体空,有无双泯。」
梦里明明有六趣。
从前认五蕴见闻觉如为主人翁,故生生死死于六道之中,《圆觉经》云:「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大乘赞〉:「梦时梦中造作,觉时觉境都无,(番+飞)思觉时与梦,颠倒二见不殊。」
觉后空空无大千。
见性之后,佛性为主人翁,生死六趣皆如洪炉上点雪,宇宙世界皆归佛性本体。
《圆觉经》云:「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无罪福。
三祖僧璨大师,…
《荷泽大师证道歌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