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荷泽大师证道歌考▪P5

  ..续本文上一页遂来曹溪依六祖。」

  古人云:「修行若遇真师友,敢保功夫一世休。」德山鉴禅师曰:「比丘行脚,当具正眼,诵经礼拜,乃是魔民,营造殿宇,又造魔业」,故古人云:「离寺十里,先问家风」,须确知为明眼善知识,方可亲近,既决定可亲近,则不可退悔,南岳怀让禅师亲近六祖,随侍十五年,百丈终身亲近马祖,马祖死后守塔三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石霜亲近汾阳昭,黄龙亲近石霜,屡受打骂,皆不退悔,故终成大器,每见今之出家人,已事未明,不求参访,而徒以募化功德,营造殿宇为事,岁月飘忽,腊月三十日到来,毫无用处,岂非大错,营造殿宇,乃明心见性后之事,参禅是求明心见性,并非厌暄求静,舍垢取净,有心求道,皆是造作。

  昔有僧问峻极禅师:「如何是作恶行人」,师曰:「修禅入定。」

  自从认得曹溪路。

  曹溪在广东韶州,为六祖宏法之地,昔梁朝有印度智药法师,来中土,行经其地,饮溪水曰:「此水味似天竺曹溪」,因记曰:「后五百年,有肉身菩萨,在此宏最上乘法」,后六祖大扬宗风,故今之禅宗,皆宗曹溪,参禅之人,工夫纯熟,因缘时至,无始无明叻的打破,顿见本来面目,便是到家,便是认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干。

  明心见性之后,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与自性了不相干。

  行亦禅,坐亦禅。

  证悟之后,行住坐卧皆在定中,谓之大定。

  龙潭参天皇居,既久,启曰:「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皇曰:「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示汝心要」,师曰:「何处指示」,皇曰:「汝擎茶来,吾为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汝和南时,吾便低首,何处不指示心要」,师低头良久,皇曰:「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师当下开解。又僧问慧忠国师:「坐禅看静,此后若为」,师曰:「不垢不净,宁用起心而看静相。」

  语默动静体安然。

  证悟本来面目之后,一切日常生活,语默动静,皆无妨碍,古祖师饥食困眠,喝棒痛骂,而自性如如不动,安然无累,当体即是佛性,故宝志禅师曰:「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若欲悟道真体,莫除声色言语,言语即是大道,不假断除烦恼,烦恼本来空寂,妄情递相缠绕,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若欲作业求佛,业是生死大兆,生死业常随身,黑阎狱中末晓,悟埋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但能不起吾我,涅槃法食常饱」「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烦恼本来空寂,将道更欲觅道,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处寻讨,大道祇在目前,愚倒迷人不了,佛性天真自然,亦无因缘修造,不识三毒虚假,妄执浮沉生老,昔时迷倒为晚,今日始觉非早。」

  纵遇锋刀常坦坦。

  佛性中无生死,纵遇锋力,坦然无恐,如二十四祖师子吼尊者,因谗受刑,临难坦然,又如僧肇大师,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

  志彻禅师未出家时,受北宗门人之嘱,怀刃入六祖室,将欲加害,祖舒颈而就,志彻挥刃者三,都无所损,后投祖出家。〈五灯会元〉四祖传,唐太宗闻师道味,欲瞻风彩,诏赴京,祖上表逊谢,前后三返,竟以疾辞,第四度命使曰:「如果不起,即取首来」,使至山谕旨,祖乃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异之,回以状闻,帝弥加钦慕。

  〈荷泽语录〉:「决心证者,临三军际,白刃相向下,风力解身曰,见无念,坚如金刚,毫微不动。」

  假饶毒药也闲闲。

  达磨大师数被毒药至六度,以缘化已毕,传法得人,遂不复救之,端居而逝,盖已将无生法忍,视毒药如闲事也。

  我师得见然灯佛。

  释迦佛以五优波罗华,供养然灯佛,路上见然灯佛前来,释迦即布发掩泥,然灯佛走过,扪释迦顶授记曰:「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多劫曾为忍辱仙。

  释迦佛于山中修道,自号忍辱仙人,值哥利王与诸宫人,入山游猎,昼寝时,诸宫人游山,见一人俨然独坐,是诸宫人俱来瞻仰,王起问诸近臣,宫人何在,左右奏曰:「往彼仙人庵所也」,王怒,躬自仗剑,问云:「汝是何人」,对云:「忍辱仙人」,王遂剑断其手足,节节支解,不生瞋恨。《金刚经》云:「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此盖譬喻修忍辱波罗蜜之境界也。

  几回生?几回死?

  自性中本无生死,众生错认无明为本性,故有生死轮转。

  《圆觉经》云:「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

  生死悠悠无定止。

  倘今生不能证悟,仍处生死轮转,如失舵扁舟,在惊涛骇浪之中,悠悠无有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

  自从无始无明叻的打破之后,无量劫生死种子,和盘托出,方知自性本来无生无死。

  六祖〈无相颂〉云:「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剎那间。」

  于诸荣辱何忧喜。

  既悟自性无生,则荣辱忧喜皆不相干,荷泽曰:「纵见恒沙佛来,亦无一念喜心,纵见恒沙众生,一时俱灭,亦不起一念悲心,此是大丈夫,得空心平等。」

  《维摩诘经》云:「故入生死而无所畏,于诸荣辱心无忧喜。」

  入深山,住兰若。

  梵名兰若,此云清净虚,释子所居也,明心见性之后,宏扬佛法,普度众生,或逍遥放旷,深山穷谷,水边林下,随缘度日,皆无不可。〈懒瓒歌〉曰:「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山云当幕,夜月为钓,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候,生死无虑,更复何忧。」又八指头陀诗:「我与青山有宿缘,住山不要买山钱,山中岁月如流水,纔看梅花又一年。」

  岑崟幽邃长松下。

  古德诗云:「二十年来住子湖,二时斋粥气力粗,无事时来行一转,问他世人识也无」,又诗云:「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云自三更去行雨,归来方羡老僧闲。」

  优避静坐野僧家。

  古人云:「白云深处老僧多。」又古德诗云:「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廿/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缘萝庵。」雪峤诗云:「春风卷帘入窗纱,物外修然度岁华,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煮苦茶。」

  阗寂安居实潇洒。

  乔觉禅师诗云:「携筇小步踏苍苔,遥指青山云正开,涧水松风听不绝,又教童子抱琴来。」古庭禅师诗云:「构屋山居物外禅,绕(窗/心)白石与清泉,自从识破安心法,衲被蒙头自在眠。」

  觉即了。

  已到家。

  〈显宗记〉:「了法身而真解脱。」

  不施功。

  不用再修。

  荷泽云:「修习即是有为法,夫所言修习,不离于智觉,既有智觉,即有照用,如是因果宛然,生灭本无,何假修习。」

  一切有为法不同。

  最上乘大乘是无为法,二乘小乘是有为法,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维摩诘经》云:「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

  荷泽曰:「诸学道者,心无青黄赤白,亦无出入去来及远近前后,亦无作意,亦无不作意,如是者,谓之相应也,若有出定入定及一切境界,非论善恶,皆不离妄心,有所得并是有为,全不相应。」

  住相布施生天福。

  《华严经》云:「亡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

  犹如仰箭射虚空。

  如人唾天,自污其面。

  势力尽,箭还坠。

  庞居士云:「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

  招得来生不如意。

  福报多者,有财有势,容易造业,故来生更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

  实相门者,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也。修般若法者,证实相之后,入于无余涅槃,不受后有,与佛无二无别。〈荷泽语录〉:「修行般若波罗蜜者,能摄一切法,行般若波罗蜜行,即是一切行之根本,是故金刚般若波罗蜜,最尊最胜最第一,无生无灭无去来,一切诸佛从中出。」

  《维摩诘经》云:「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

  一超直入如来地。

  不修小乘二乘,直修大乘最上乘,当下见性成佛,与他从上诸圣把臂共行。

  但得本。

  自古诸佛及祖师,皆先证悟本体,然后能敷扬妙理,释迦佛依一实相,流出十二部经典,说四乘法门,历代祖师,亦皆见性之后,方能接引后人,故得其体,则得其用。

  莫愁末。

  证悟本体之后,随手拈来,随拈一法,皆是佛法,如释迦佛拈花示众,赵州禅师拈一根草作丈六金身,无往而非佛性,左右逢源,妙用无穷,皆是自性本体流出。

  如净琉璃含宝月。

  身心宇宙万物,皆是佛性,内外莹彻。宝月,喻妙明真心也。

  既能解此如意珠。

  自性流露,妙用无穷。

  自利利他终不竭。

  佛性妙用,譬若无尽宝藏,利己利他,无有匮竭,菩萨以菩提心为体而自度,以大悲心为用而度他。

  《维摩诘经》云:「何谓不尽有为?谓不离大慈,不舍大悲,深发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众生,终不厌倦……不着己乐,庆于彼乐。」

  江月照,松风吹。

  寒山大士偈曰:「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苍雪法师诗云:「手携三尺杖,随步入深松,水落涧边涧,云含峰外峰,临桥将见月,近寺忽闻钟,坐到清凉处,苍烟起万重。」

  永夜清宵何所为。

  昼夜二十四小时,头头皆是三昧,皆在定中。

  佛性戒珠心地印。

  自性是金刚光明宝戒,诸佛本源,心心相印,佛佛授手,祖祖相传。

  雾露云霞体上衣。

  法身遍满虚空,雾露云霞皆是法身之衣。赵州从谂禅师曰:「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

  降龙钵。

  世尊入慈心三昧,降火龙于钵中。

  解虎钖。

  昔有高僧,以…

《荷泽大师证道歌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荷泽显宗记溯源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