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锡解二虎之斗。
两钴金环呜历历。
锡杖上有两钴金环,表真俗二谛,每股有三环,共六环,表六度。
鸣历历者,正法宣扬,邪法擘易也。
不是标形虚事持。
锡杖所以表示正法,非徒具仪式而已。
如来宝杖亲踪迹。
《锡杖经》云:「世尊告诸比丘,汝等皆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诸佛执持锡杖,未来诸佛执持锡杖,现在诸佛亦执是杖。」
不求真,不断妄。
求真断妄,乃二乘境界,佛性本来具足,非求而有,非断而得,故小乘断六根,二乘断一念无明,皆非究竟法门,惟大乘破无始无明,见本来面目,方是究竟之法。
了知二法空无相。
就自性相看,真妄二法,皆非实相。
志公〈大乘赞〉:「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又云:「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有故,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无相无空无不空。
见性之后,真的、妄的、虚的、实的,无非佛性,故无所谓有相无相,亦无所谓空与不空,皆是佛性,〈灯录〉神会大师示众云:「自性如空,本来无相。」
即是如来真实相。
证实相之后,当体即是如来佛性,古德云:「转山河归自己」,《楞严经》云:「山河大地,森罗万象,皆是如来常住,微妙真心」,又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维摩诘经》云:「云何平等,谓我等涅槃等,所以者何,我及涅桨,此二皆空,以何为空,但以名字故空,如此二法,无决定性,得是平等,无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
心镜明。
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了心境界,妄想即除,妄想既除,即是无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禅不属坐,坐即有着,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戒行增熏,积于净业,但能如是,何虑不通。」
鉴无碍。
生来死去,喜怒哀乐,如空中片云,海中一沤,毫无妨碍。
〈显宗记〉:「真如净性,慧鉴无穷。」
〈神会语录〉:「明镜高台,能照万像,悉现其中,古德相传,共称为妙,今此门中,末许此为妙,何以故?明镜能照万像,万像不见其中,此将为妙,何以故?如来以无分别智,能分别一切,岂将有分别心而分别一切。」
廓然莹彻周沙界。
如赫日当空,群昏照破,廓然莹彻,周遍大千。
万象森罗影现中。
森罗万象,皆是如来常住,微妙真心。
一颗圆光非内外。
大千境界在一微尘内,宇宙山河纳一芥子中,妙明真心,圆裹三世,内外一如。志公〈十二时颂〉:「鸡鸣丑,一颗圆光明已久,内外推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
豁达空。
与佛同时,有外道六师,其见皆落空。一曰富兰那迦叶,一切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二曰末伽梨拘赊梨子,谓众生罪垢,无因无缘。三曰删阇夜毗罗胝子,谓道不须求,经生死劫数,若尽自得。四曰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主将修苦行,谓今身并受苦,后夜身常乐。五曰迦罗鸠驮迦旃延,主张应物起见,人问有耶,即答有,问无耶,即答无。六曰尼犍陀菩提子,谓罪福苦乐,尽由前世,要当必偿,今虽行道,不能中断。又我国道家庄周主张自然主义,皆豁达空之流也,乃止作任灭四病中之任病。
拨因果。
拨因果,是匹病中之止病作病,僧问慧忠国师曰:「即心是佛,可更修万行否」,师曰:「诸圣皆具二严,岂拨无因果耶。」
又云居智禅师曰:「见有净秽凡圣,亦是大病,作无凡圣解,又属拨无因果。」
莽莽荡荡招殃祸。
如是知,如是见,如是行,如是解,如是错误生死轮回,无有了期,四病未除,莽莽荡荡,招殃惹祸,动辄得咎,岂不大可惧耶?
弃有着空病亦然。
《坛经》六祖曰:「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
六师外道,以及小乘二乘,皆弃有落空,即四病中之灭病也。
荷泽曰:「声闻修空住空被空缚,修定住是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是故《般若经》云:『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维摩诘经》〈问疾品〉云:「云何平等?谓我等涅槃等……空病亦空。」
还如避溺而投火。
弃有落空,如避溺投火一样,丧身失命。
舍妄心,取真理。
舍妄取真皆是作病,亦曰我执,古来修行人,每谓佛性能起妄念,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破尽,法身显露,此乃大错,佛性本是大觉,不起妄念,妄念乃自脑筋见闻觉知起,故无明妄念断尽,是落空,自性法身本来具足,无明本无体性,故法身非破无明而有,无明亦非一分一分而破,所谓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又谓大乘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乃外道四句百非之理,与大乘法,相隔天渊。
〈灯录〉神会大师示众云:「无作乃攀缘自息。」
取舍之心成巧伪。
志公〈大乘赞〉云:「法性本来常寂,荡荡无有边畔,安心取舍之间,被他二境回换。」
佛性中无取无舍,取舍之心,乃见闻觉知作用,无明为主,皆是巧伪造作,
如龙潭出水一般,非本来真心也。《维摩诘经》云:「调伏心是声闻法。」
学人不了用修行。
修行人不了真心具足之理,故舍妄取真,落于四病,为法所缚。
〈荷泽语录〉:「众生若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深成认贼将为子。
修行人错认四病为法门,错认四相为佛性,无法成道。
《圆觉经》云:「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损法财,灭功德。
其因认贼为子,故自性法财德功,皆归损灭。
莫不由斯心意识。
《圆觉经》云:「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
是以禅门了却心。
无明窠臼打破,真心显露,大事已了。
《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显宗记〉云:「知空寂而了法身,了法身而真解脱。」
顿入无生知见力。
直截根源,证无生法忍,知见与诸佛无别。
大丈夫。
崔赵公问径山道钦禅师曰:「弟子今欲出家得否」,师曰:「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公于是有省。
《坛经》五祖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
荷泽曰:「纵见恒沙佛来,亦无一念喜心,纵见恒沙众生一时俱灭,亦无一念悲心,此是大丈夫,得空心平等。」
秉慧剑。
以智慧为剑。《维摩诘经》云:「以智慧剑,破烦恼贼。」
般若锋兮金刚焰。
以般若为锋,以金刚为焰,金刚能坏万物,万物不能坏金刚,修大乘人,以观照般若,利用方便般若为武器,破无始无明,证实相般若。
〈显宗记〉云:「妙中之妙,即妙法身,天中之天,乃金刚慧。」
荷泽曰:「譬如一綟之丝,其数无量,若合为绳,置于木上,利剑一斩,一时俱断,丝数虽多,不胜一剑,发菩萨心人,亦复如是,若遇真正善知识,以方便直示真如,用金刚慧,断诸地位烦恼,豁然晓悟,自见法性,本来空寂,慧利明了,通达无碍。」
非但空摧外道心。
外道断常见落于空,惟大乘法能破之。
早曾落却天魔胆。
天魔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之魔,惟大乘能破之。
《维摩诘经》云:「虽过魔行,而现降伏众魔,是菩萨行」,又曰:「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众魔者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震法雷,击法鼓。
说最上乘法,警惕众生。
布慈云兮洒甘露。
古德云:「汝学般若,如下种子,我说法要,如此天泽。」
六祖云:「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溥润大地,汝等佛性,譬如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
龙象蹴蹋润无边。
譬喻大乘法,非小乘中乘所及,经云:「龙象蹴踏,非驴所堪。」
证此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等备。
三乘五性皆醒悟。
证此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等备。
五性者,一定性声闻,必开阿罗汉果,有无漏之种子者。二定性缘觉,必开辟支佛果,有无漏之种子者。三定性菩萨,必开佛果,有无漏之种子者。四不定性,有二种或三种之无漏种子者。五无性,无三乘无漏之种子者。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
经云:「雪山有草,名曰肥腻,更无杂异,白牛食之,纯出醍醐」,雪喻佛性,香草喻大乘法门,白牛喻定慧体用,醍醐喻最上乘法门。
《维摩诘经》云:「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自性圆满不漏,通达无碍,佛性即万物,万物即佛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百丈怀海禅师云:「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月喻佛性,水喻万物,佛性现万物体中,如月现于一切水,万物之性,皆摄于佛性,如一切水中之月,皆摄于一月也。
〈显宗记〉:「如水分千月,能见闻知觉,见闻觉知而常空寂。」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诸佛法身与我之佛性无别。《圆觉经》云:「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焦杂……光体无二。」
《维摩诘经》云:「供养于十方,无量亿如来,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
一地具足一切地。
若了一,万事毕,本体已得,一切具足。
非色非心非行业。
自性中无所谓色心行业。
…
《荷泽大师证道歌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