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语,则多光影门头,毫无心得,贻误非浅。出家人修行用功应脚踏实地,未悟谓悟,贻误何极!凡我佛徒切宜戒之。
佛经有一类不是佛说的,是印度和尚作的,我们中国,古今有许多出家人在家人认为佛说的,特将大清重刻龙藏汇记内举例于后。
西土圣贤撰集出曜经二十卷。贤愚因缘经十三卷。佛本行经七卷。撰集百缘经十卷。修行道地经八卷。道地经一卷。佛说佛医经、惟日杂难经二经同卷。杂宝藏经八卷。迦叶赴佛般涅槃经、瑜伽医迦讫沙啰乌瑟尼沙斫讫啰真言、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哀恋经、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经、佛说佛治身经、治意经六经同卷。文殊发愿经、六菩萨名亦当诵持经、小道地经、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四经同卷。付法藏因缘经六卷。达磨多罗禅经二卷。禅法要解经二卷。阿育王经六卷。阿育王譬喻经、三慧经、阿毗昙五法行经三经同卷。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说法缘经、请宾头卢经、大勇菩萨分别业报略经三经同卷。坐禅三昧法门经二卷。佛所行赞经五卷。僧伽罗剎所集佛行经五卷。法句譬喻经四卷。菩提行经二卷。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二卷。文殊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经二卷。僧伽断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那先比丘经三卷。旧杂譬喻经二卷。禅要诃欲经、内身观章句经、法观经、迦叶结经四经同卷。百喻经三卷。法句经二卷。众经撰杂譬喻经二卷。阿育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一卷。杂譬喻经上下同卷。无明罗剎经一卷。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上下同卷。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杂譬喻经二经同卷。思惟要略法、十二游经二般同卷。贤圣集伽陀一百颂、广发大愿颂、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经、十不善业道经五般同卷。四阿含暮抄解二卷。五门禅经要用法一卷。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三卷。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修行仪轨一卷。密迹力士经偈颂一卷。一切秘密最上名义大教王仪就上下同卷。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就、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二般同卷。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一卷。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密门、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念诵仪二般同卷。金刚寿命陀罗尼念诵法、大药 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佛说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四般同卷。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随行法、速疾立验魔酰首罗天说阿尾奢法、大圣曼殊室利童子五字瑜伽法三法同卷。大威怒乌刍涩么仪轨、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仪轨三轨同卷。一字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念诵法、大圣大欢喜双身毗那耶迦法、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四法同卷。五字陀罗尼颂、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二般同卷。大乐金刚理趣释二卷,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三摩地分上下同卷。金刚王秘密念诵仪轨、金刚顶胜初瑜伽念诵法经二般同卷。金刚顶瑜伽修行念诵仪轨、无量寿如来供养仪轨二轨同卷。甘露军茶利成就仪轨一卷。观自在多罗瑜伽念诵法、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观行仪轨二般同卷。菩萨诃色欲法、四品学法、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仁王般若念诵念四法同卷。阿 [ 闪 %( 人 + 人 )] 如来念诵供养法、佛顶尊胜念诵仪轨二般同卷。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念诵法、大乘方广曼殊室利华严本教仪轨品、大方广曼殊室利童真菩萨仪轨品三般同卷。苏悉地羯罗供养法二卷。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金刚顶瑜伽修习三摩地法二法同卷。金刚顶瑜伽经文殊供养法、瑜伽莲华部念诵法二法同卷。金刚顶经瑜伽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一卷。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金刚手光明灌顶经仪轨二般同卷。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一字佛顶轮王念诵仪轨二般同卷。仁王护国般若道场念诵仪轨一卷。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一卷。佛说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轨、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二仪轨同卷。法集要颂经四卷。劝发诸王要偈、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二般同卷。普贤金刚萨埵瑜伽念诵仪、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二轨同卷。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妙吉祥平等观门略出护摩仪、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三般同卷。金刚顶经瑜伽文殊菩萨法一品、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诃利帝母真言法三般同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般若波罗密多理趣一十七圣义述、陀罗尼门诸部要目、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受菩提心戒仪、大圣文殊师利赞佛法身礼六般同卷。一百五十赞佛颂、百千颂大集经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二般同卷。阿育王传五卷。佛吉祥德赞上中下同卷。马鸣菩萨传、龙树菩萨传、提婆菩萨传三传同卷。婆薮盘豆传、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二般同卷。撰集三藏及杂藏传、大阿罗汉难提所说法住记二般同卷。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一卷。
中国大乘佛法落后的因素
中国大乘佛法近数百年不能昌明与其衰落的原因,有如下的几种因素:
一、在六朝时期,一部份和尚着论一切经典,多从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的道理,搜集改变佛法的字义而成。及后一般多以为是正法,以讹传讹,贻误后人弗浅。
二、有许多人以外道的伪作误以为是大乘的佛法,如《大乘起信论》等是。
三、学佛的人与说法的人,佛法与道家哲学等,分别不清楚,混为作正法。
四、有一种人说佛法与神道仙人鬼等混为一流,分不清楚。一般人以神道作佛说。看见鬼、不食饭、不倒单等,作为佛法。
五、一般人将大乘佛法,以为是一种宗教和哲学。
六、许多修行人,只知研究佛法,不知佛法以外有哲学 、 婆罗门等掺杂。如同中国之老子,庄子,宋儒。
印度寓言与故事 (见许地山着印度文字〔学〕)
寓言是为道德的教训而起。印度自古有所谓礼方论底著作,以诗的体裁写格言或道德教训。这种书留存到现在底都是残本,因为有许多已被收入摩诃婆达里去,故摩诃婆罗达也可视为礼方论底一种。与礼方论最相近的便是禽喻或禽兽喻言。在歌赞 《 奥义书 》里保留着印度最古的禽喻,作者常以诸天
迹为禽兽来启发人间为故事底张本,佛教底本生故事也可视为禽喻之一种。佛教徒在很早的时代便会利用这种故事来寓道德的教训,说佛前生为禽兽践行了许多利他行为,故得成佛。最初的作者只以人与神底精灵寄写在禽兽体中,藉禽兽底行为来教训或救度人间。但到了后来,禽兽便可以说人话,直接地把人教训起来。在波弥尼时代,喻言底著作已经存在与否不得而知。除掉印度以外,最古的禽喻是伊索寓言。而这书有许多段是从印度禽喻产出或与它们同源。从现在的知识说起来,世界最古的禽喻书是印度底五卷书。五卷书经过后人展转传授,内中故事或有脱漏或见增加,已失却不少本来的面目。在公元第六世纪时,波斯王努世文诏令译此书为古波斯文。从这个译本,印度底喻言便流布于中亚细亚,更由小亚细亚传到欧洲。五卷书是西北印度底产品,它底节本利益示教却是恒河岸底作品,利益示教底纂辑者名那罗廷那。相传这书是一个婆罗门人昆纽沙门为教训某王子而说底。印度人本擅于说喻言,凡属于这种作品,笔意都非常动人。无怪古代佛教徒利用它们来宣教。现在存在中国三藏,除掉本生经藏里《六度集经》、《生经》、《菩萨本生经》等以外,属于譬喻经底有《百喻》、《杂譬喻》、《大庄严》、《撰集百缘》、《贤愚》、《杂宝藏》诸经,这些都是寓言文学底作品。
佛教根本的圣典,现在且把雅语底佛教文学略说一些。雅语佛教底典籍非常繁浩,在小乘与大乘之间已经产出不少的作品。除掉阿含和律藏底典籍以外,我们可以将雅语底佛与典略分为下列七类:
一、本生经文学。
二、譬喻经与因缘经文学。
三、纪传文学。
四、世纪经文学。
五、方广经文学。
六、论藏文学。
七、秘密仪轨文学。
如果把这七类详细地叙述起来定然很费篇幅,此书只能撮要举出一二而已。
本生,已如前说,是记菩萨住过去时代研修种种苦行和利他的功业底故事书。在雅语文学里,除去马鸣底《大庄严论经》以外,最著名的当推到圣勇底《本生鬘论》。《本生鬘论》是圣勇读了各种《本性经》以后用自己底意见写成一种散文和韵文参杂底艺术作品。初期的本生文学与譬喻文学所差有限,故《本生鬘论》又名为《菩萨譬喻鬘论》。所谓「菩萨譬喻」与本生底意义是相同的。
譬喻文学最古的著作为《撰集百缘经》。此书于公元第三世纪时译成汉文,它底性质多半是属于小乘。与他相类的还有一部《百业经》,此土未翻。又《如意树譬喻鬘论》,《宝石譬喻鬘论》,和《无忧譬喻鬘论》三部。一部份是从《撰集百缘经》改作,一部份是从别的书取材而成,这三部底体裁全是赋体诗,显然是属有大乘底作品。
《二十二譬喻》与《贤劫譬喻经》底内容都是关于优波笈多与阿育王底故事,前者多取材于《撰集百缘经》,后者与别的《譬喻鬘论》相似,是用韵文写成底,还有一部《戒行譬喻鬘论》,其内容乃叙述关于祭祀仪式底起原底故事。
《花彩耳严譬喻》里共有三十二段故事,其中许多是从《撰集百缘经》和《戒行譬喻鬘论》取出来底。这书底文辞多杂雅俗二语,不能看为纯粹的雅语佛教文学。
譬喻经文学古时多以口传,后来及从口传写在纸上,故中国与西藏底译本很多,而原文至今还找不到,如《百喻经》,《贤愚经》,《杂宝藏经》等是。
迦湿弥罗诗人安主底广泛的譬喻集 — 《譬喻如意藤》是这类文学的最后一部。这书在西藏被人非常重视,安主底天才和博学,都可以在书中窥见。此书底体裁是钦定诗,含着澴厚的文学意味,很值得一读。全书并有一百零七段故事,后来作者底儿子月主,更做了一篇序文和增 〈 入云乘菩萨品 〉 。
佛教底纪传多是无稽的 、神话的和小说的。它们与印度一般的典籍一样,缺乏历史的价值。这种纪传可…
《世界各国大乘佛法用功概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