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P3

  ..续本文上一页指导,才可以避免误区,少走弯路。智慧也是一样。智慧是我们 每个人本来的生命当中所具有的。所以智慧是人人本具,它并不是从外面 拿进来。智慧是我们本有的,只要它有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就可以开发 出来,好像开矿一样,这个矿藏本来就有,但是一般的人是不是能开发呢? 开不出来,为什么呢?你没有方法。你有方法,它没有矿,你把地球挖穿 了也不行。所以它一定是两个方面,是叫内因和外缘。你本身具有智慧, 加上有经验的人的指导,有古人积累的经验可以参考,加上自己的努力, 智慧就可以开发出来。所以说佛教的戒定慧三学是佛教修学的总纲,安心 法门它也离不开戒定慧的基本方法。

  五、安心法门的落实——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刚才跟各位分享了达摩禅,达摩禅以安心为其中心思想、根本的要求, 那么安了心以后是不是就像一棵枯树、一块石头在那里不动呢?不是的。 佛教的一切修养都是一种基本功,或者说佛教修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在生 活当中来运用。如果说佛教的思想、理念不能在生活中运用,那么佛教对 这个社会就没有太多的意义。这是一点。第二点呢,佛教的运用也不仅仅 局限在宗教活动场所,不仅仅局限在名山大川,而且更不仅仅局限在个人 的修养、个人的受用,还可以把佛教的这些修养、禅宗的这些修养应用到 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运用到我们做人做事、待人接物当中。所以说佛教

  的学问、佛教的修养是叫做身心性命的修养,是叫慧命的修养,用佛教固 有的名词来说,是叫要发菩提心、发觉悟的心,发慈悲的心,要有方便, 最后要在社会当中、生活当中去落实。所以下面讲一点如何在生活当中来 落实安心法门。

  安心法门能够做到位,有一句成语,叫心安理得,心安下来了,你做 一切事情就符合真理的要求。心安理得你再去做一切的事情,就会合规合 矩。心安理得的意思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是头朝上、脚朝地, 这是个什么道理?这就是天地自然之理,人们不可以去改变它,不可以去 逆理而行、逆理而动。比如说我们的鼻子是直的,眼睛是横的,这也是一 个天地自然之理,你不可以去改变它。能够顺这个天地自然之理去行,那 就叫心安理得。心安理得做一切事情,就能够顺其自然,也能够不违背人 伦道德,不违背自然法则。这样呢,我们就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 境、社会环境逐步地达到净化、达到庄严,所以修行佛法的最终目的它有 四个字,叫做“严土熟生”,展开来讲八个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佛 教开悟也好,成佛作祖也好,我们要求安心也好,最终的目标就落实在这 八个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当然,佛教所说的“庄严国土”,所说的“利乐有情”,比我们直接从 字面去理解的意义要广泛,说“庄严国土”,包括我们此世界,也包括他世 界;“利乐有情”既包括我们此世界的一切有生命的存在,也包括我们经验 不到的那个世界,那里的有情我们同样也要利乐。但是着眼点是在人间, 因为人间是做好一切事情的起点、枢纽。只有把人间的事做好了,才可以 说你到他方世界、你到极乐世界、你上天堂、来生怎么样,那都是以人生

  的当下这一点作为一个基础、作为一个起点。所以佛教的思想不像我们一 般人所理解的那样,很消极,它是很积极的思想。由于我们在一段时间之 内,对于宗教的介绍往往过多地注意宗教在历史上所起的某些消极的作用, 对它积极的那一面,或者注意不够,或者也不想去多讲。

  我觉得宗教它是一个存在,它是全世界、全人类90%的人信仰的一种 文化、一种生活、一种修养的方法,我们想要回避这个问题也回避不了。 与其想回避,还不如我们很好地去研究它,很好地去发扬它的优良传统, 回避一些在历史上曾经起过消极作用的某些内容,或者说回避在今天用得 不好也会起消极作用的某些内容。我感到这个工作很重要,这个工作不仅 对佛教本身发扬光大很重要,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道德 建设、思想文化建设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西方的文化它实际上是以 基督教文化作为基础,那么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以什么为基础呢?所谓传统 文化就是儒释道三家,儒释道三家对于我们中国影响最深的、实践最久的, 除了儒家就是佛家。而且能够传承这个文化慧命的、有一个实体的是佛家, 因为儒家它只有一个思想,没有传承的实体。传承的实体是什么呢?就是 它有教团。儒家没有这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它要传承文化必然是要利用 整个社会的资源,它的责任不能够具体地去落实。

  所以我们今天讲了这样一些内容,最后我想把它归结为怎样在生活中 运用这个安心法门,怎样运用呢?常存四种心,万事总随缘。哪四种心呢?

  第一、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第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 第三、以分享的心赢得朋友;

  第四、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

  这些内容都是我们上午讲过的涉及到的一些内容,也是我平常经常讲 的一些内容。平常讲六个字比较多,叫感恩、分享、结缘。今天我加了一 个包容,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感恩:四种恩

  所谓感恩者,佛教认为我们应该感恩的是天地万物,但是把它归纳起 来,不出四个方面:第一是要感恩父母;第二是要感恩一切的众生;第三 要感恩国家;第四要感恩三宝。我们能够以此四心来面对世界及天地万物, 我想我们这个人生就是一个非常圆满的人生,我们这个人心也会是个非常 祥和的人心。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往往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仇恨的心、 不平的心、报复的心来面对这个世界,总觉得这个世界对我不公,总觉得 这个世界没有把最好的机会让给我,这样就使我们的心分裂得太厉害,感 受不到天地万物时时刻刻有恩于我,感受不到父母、众生、国家、三宝时 时刻刻在关怀我们,在以父母的温暖、以众生的互助、以国家的关照、以 三宝的慈悲在护念着我们每一个生命。

  父母的恩我们很容易理解,众生的恩往往就不容易理解。我们大家今 天坐到这个地方,平常我想有很多人都是素昧平生、互不相识,今天因为 读书人俱乐部的盛情,邀请大家一起来分享禅的智慧、禅的祥和,所以我 们今天走到一起来。好像我们之间的关系从此时此刻就建立起来了,但是 从这个问题的实质来看,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之间的因缘可以追溯到释 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一笑的那一刻。没有拈花一笑的那一刻,就没有 现在所说的禅宗。是不是我们的一切因缘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呢?也不是。

  因为释迦牟尼佛并不是在他当生当世就修炼成佛,而是在他无量劫以前、 久远的过去,就在不断地修炼自己,不断地为众生在奉献自己、觉悟自己。 所以说要把我们今天这一期的分享活动,追溯到无始以前,这个因缘不浅。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的因缘就局限在我们这几个人之间呢?也远远不是。因 为从最简单的来说,没有这几个部门的互相配合、互相的成就,这一期一 会的分享也是不可能。那么这几个部门的配合他们也不是孤立的,是和整 个国家的政策、文化,对内对外各方面的要求都有关系。所以说,每一件 事、每一个人,他和他周边的人,和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想得到的人 和想不到的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切的联系。因为没有周边的人存在, 没有整个宇宙的存在,没有这个山河大地的存在,哪里有我们个人的存在 呀?所以说每个人的存在跟整个山河大地是一体的。佛教有这种观念,一 般的学问讲不到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要感恩众生,对山河大地要感恩,对一切的生命要感恩,对 所有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要感恩,对我喜欢的人要感恩,对与我没有多 大关系的人要感恩,甚至于说每个人生活当中人际关系都不是特别地圆满, 总有那么一点点、一两个自己感觉到或他人感觉到意见不是很相同的人, 感情不是特别地融洽的人,那么对这些人怎么办?也要感恩!真正懂得感 恩的人,他说他没有不能原谅的人,他没有不能信任的人,他没有不要感 恩的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心存如此的心量,你说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还 有什么事情不可以成就?所以说我们要感恩众生、感恩国家。我讲的这个 国家,既包括我们的国土,也包括我们现行的国家体制、社会制度,乃至

  我们国家现在各级的领导都在内。为什么呢?只有这样的一些人组织在一 起才有国家这个形式表现出来。由于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些不平常的事情、 不平常的经历,我们国家也是有一些不平常的文化积累,这种文化积累应 该说它的主要的方面是好的,也有某些消极的东西。也随着时间、随着历 史,随着人的这种一代一代的传承,把某些不健康的东西传承到现在。可 能会对我们的人、对我们的国家、对我们的政府起某些负面的影响。但是 我觉得我们要能够谅解这些事情。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有这些负面 的东西,我们每个人要谅解,同时我们也要反问自己,我有没有责任?如 果说有责任的话,我应该怎么做?所以说作为一个有感恩思想的人,一切 会积极地向好的方面去看,向好的方面去想,然后尽一切的努力,发扬好 的东西,扬弃那些消极的东西。这样才是我们对待国家、感恩国家的一种 积极的态度。

  我们在座的可能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是这里也提到要 感恩三宝,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我们没有信仰是不是要感恩三宝 呢?我想我们从一个文化的角度、从一个思想的角度、从一个历史传承的 角度也应该对三宝有感恩之心。如果说没有三宝的话,我们今天的这一期 一会成就不了。不管我今天讲的这些话对各位有多少参考意义,至少是在 我们的生活当中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这个声音…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