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藏佛教史(圣严法师)▪P25

  ..续本文上一页坦于入藏袭破拉藏汗之后,亦受达赖所授「宝权大庆王」的称号。并以伊犁河北建固尔札寺,伊犁河南建海努克寺,全境供养僧侣喇嘛达六千多人。

  

  哲布尊丹巴与蒙古佛教

  哲布尊丹巴(Rje-btsun dam-pa 至尊宝王)之出现,为外蒙古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一环。据称他也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从史实上说,他实系爵囊派的大学者多罗那他,晚年游化于外蒙,后以爵囊派五祖驻拉萨的大喇嘛改归格鲁派,多罗那他转生即为黄教的哲木尊达尔拉答,哲布尊丹巴之名,即是哲木尊达尔拉答的音转。

  他怎么成为库伦活佛的?此一制度,系始于准噶尔部策旺阿拉布坦之建寺供僧,由于该部与清廷为敌,当时禁止他与拉萨的达赖来往,因而他以「西勒图」之名称,请四位大喇嘛坐床,凡遇重大疑难及紧要计策,均向大喇嘛取决,树立了另一系在教权上的威信。后以准噶尔部与喀尔喀部反目,由清圣祖派兵征服,清廷为表优礼蒙古佛教,对喇嘛赐以禅师及国师等号,并建立寺院多起,增封大喇嘛,授予特权。多罗那他游化外蒙之际(即为阿巴岱汗之世,故亦有说多罗那他即是大慈迈达里),极受喀尔喀部之皈信,并于库伦建寺供养,他也寂于该地。转世再来,适逢清圣祖之世,受封为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康熙三十年(西元一六九一年)清圣祖巡幸察哈尔多伦诺尔之际,哲布尊丹巴始被引见满清皇帝。据巴德雷(Baddeley)氏说,他生于明庄烈帝崇祯八年(西元一六三五年),寂于清世宗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据光绪《大清会典事例》亦载:「康熙三十二年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为大喇嘛,于喀尔喀建库伦,广敷黄教。」

  由康熙至乾隆之间,哲布尊丹巴颇受清廷优遇,自康熙三十年(西元一六九一年)始见清圣祖之后,直至康熙四十年(西元一七○一年)的十年之间,每年均受召至北京,皇帝赐予各种赏赉,殆有不忍分离之状。康熙六十一年(西元一七二二年),仍以年迈衰病之身,勉践圣祖七十、九十再聚之约,但他来京之时,圣祖已崩,他谒见帝之梓宫,又追吊其遗迹,第二年即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未及返回库伦,他就寂于北京的黄寺。

  雍正帝清世宗,本为佛教徒,尤其由于皇考圣祖对哲布尊丹巴轸念极渥,礼遇至隆,圣祖升遐为甲午日,哲布尊丹巴圆寂亦为甲午日,此证均非常人;是以不听理藩院之谏止,世宗亲破例临其棺前吊祭,悬帕供茶,并授「启法哲布尊丹巴喇嘛」之称号;特派大臣护送其遗骸返库伦。

  库伦建造之寺院为康熙五年(西元一六六六年),哲布尊丹巴之经常驻锡库伦,则有谓始于清高宗乾隆六年(西元一七四一年)。乾隆二十二年(西元一七五七年),哲布尊丹巴于库伦创办札尼特高等宗教学院,由数个学部组成,每一学部分有数个学级,大致设有四个学部:

  僧侣学成后,经过一定水准的考试,即由哲布尊丹巴授以学位。因此,库伦既为外蒙政教中心,也是蒙古喇嘛教育的圣地,蒙古各地的僧侣,竞相群集于此。据松筠《绥服纪略》载称:「所谓库伦者城圈也,该地有喇嘛木栅,故名库伦。」

  乾隆之初,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来京,旅资加银一万两,并赐于黄色围墙。乾隆十九年(西元一七五四年),设商卓特巴,职司沙比纳尔等俗事,稍后又设驻库伦办事大臣,对活佛权力稍加限制,并为防其势力过大,命令应向西藏地区觅找其呼毕勒罕。嘉庆帝之对其第四世,道光帝之对其第五世,乃至咸丰帝,虽不及康熙帝之对其第一世,然亦均无显著的抑损之迹。

  到了清德宗光绪四年(西元一八七八年),情形即为之一变,库伦的满洲大臣志刚,废除从来对哲布尊丹巴的三拜九叩礼,并令第八世哲布尊丹巴(西元一八七○─一九二四年)对办事大臣起立迎接,结果由蒙古办事大臣之疏通而使志刚让步。到光绪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九六年),满洲驻库伦的办事大臣桂斌,又要求哲布尊丹巴起立相迎。清末朝廷腐败,对于佛教大为冷落,例如光绪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八年),川滇边疆大臣赵尔丰,奉旨经略边疆,以为必须破坏喇嘛教势力,以致当时清兵撕毁经卷作为靴底;同年十三世达赖抵北京,觐见及赐宴等,必须行跪拜礼;赵尔丰于清溥仪宣统二年(西元一九一○年)率兵进驻拉萨,逼达赖出亡印度,并革去达赖名号;即在同年,由于库伦的德义勇木铺被抢,办事大臣三多的乘舆为喇嘛掷石,三多拟严罚,哲布尊丹巴欲面见三多,请求稳便了事,三多不允,竟责令赔偿木铺损失,并将犯人送理藩院罚办,同时奏请将掌管俗务及主计的高级喇嘛革职。结果,清朝覆亡,外蒙古亦于民国元年(西元一九一二年)宣布独立,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于库伦自称皇帝,成立「大蒙古国」,年号「共戴」。

  

  外蒙独立与佛教

  民国元年(西元一九一二年)以大总统令宣布,凡效忠民国翼赞共和的蒙古各札萨克王公,均属于大局有功,悉照原有爵位晋升一级,如汗及亲王等已无更高之爵位可晋,则封其一子或一孙。于是到民国四年(西元一九一五年)六月,外蒙古即取消独立,北京政府遂遣使往库伦,册封哲布尊丹巴为「外蒙古博克多哲布尊丹呼图克图汗」,在独立中经哲布尊丹巴晋封的王公爵位,北京政府也予以追认。在政治方面,仍由外蒙古政府自治,故在此一阶段的佛教事业极盛。

  到了民国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哲布尊丹巴及外蒙古王公,自请北京政府撤销自治,政府遂派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督办外蒙古一切善后,继任者为陈毅。至民国十年(西元一九二一年)二月,白俄恩琴巴龙,攻陷库伦,挟持哲布尊丹巴为外蒙古君主,造成外蒙古不自主的第二次独立。又由外蒙古国民党人苏爱巴图尔,声讨恩琴,得苏联红军之助,于同年七月攻入库伦,建立「蒙古国民政府」政权,仍以哲布尊丹巴为元首。

  到民国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年),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突然示寂。外蒙遂在帝国主义者的主导之下,将政府改组为「蒙古人民共和国」,废除政教合一制度,不许寻觅哲布尊丹巴的转生,召开国民会议,制定宪法,改走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路线。废止汗、王公、台吉、呼图克图、呼毕勒罕等的尊称及特权;禁止喇嘛参加政治活动,十八岁以下的青年亦不得出家为僧。民国十七年(西元一九二八年),「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七届大会,决议没收寺产,强迫僧侣返俗。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开始对佛教改采温和政策。

  可是,外蒙古宪法第八十一条规定,人民有宗教信仰及反对宗教信仰的权利,致使蒙古人民请僧侣唪经者日少,信仰热诚渐衰,自愿出家者亦日减。故在民国六年(西元一九一七年)时的外蒙古,有佛教僧侣十一万六千五百七十七人,到民国二十一年(西元一九三二年)时,已减为八万二千人。

  不过,佛教信仰在外蒙古的潜力,仍不可小视。一九六四年,外蒙古及苏联,还派了佛教代表团,出席了在印度召开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七届大会。

  

  内蒙古的章嘉活佛

  章嘉(Lcaṅ-skya)是漠南蒙古(内蒙)的宗教领袖。他的开始,与哲布尊丹巴,几乎是在同时。当清圣祖康熙帝,准内蒙古四十九旗比照外蒙古三部三十九旗,制定王公等各赐银币后,即依内蒙各部君长之请,由西藏迎得第五世达赖的弟子章嘉呼图克图,并为于多伦诺尔建立汇宗寺(东庙或黄寺),传教于内外蒙各地。

  章嘉本为青海人,名叫阿噶旺罗布桑却拉丹,入藏亲近第五世达赖等,求戒求学,成为第十四世章嘉呼图克图。后于康熙二十六年(西元一六八七年),至燕京谒见清圣祖,康熙四十四年(西元一七○五年)受赐「灌顶普照广慈大国师」之金印。康熙三十七年(西元一六九八年)正月、四十一年(西元一七○二年)正月、四十九年二月(西元一七一○年),圣祖三度幸行五台山,重修大文殊寺成为内蒙喇嘛教的本山;清世宗雍正五年(西元一七二七年),帝又发金十万两,为十五世章嘉呼图克图,于汇宗寺之西南建善因寺(西庙或青寺)。乾隆六年(西元一七四一年)清高宗命十五世章嘉及第七世班禅等,将《西藏大藏经》尚未译成蒙古语的丹珠尔部分,续译完成,并且敕令刊行;乾隆二十三年(西元一七五八年),又命章嘉十五世及庄亲王等,撰定《满汉蒙古西蕃合璧大藏全咒》八十八卷,以及《同文韵统》八卷。

  章嘉呼图克图,历世内向,忠贞不渝,经常驻锡之地为多伦、北京、五台山三地。雍正帝在潜邸时,曾就章嘉请示教义;并自言他于禅的造诣,乃得力于章嘉呼图克图。他在康熙年间,着力参禅,偶有省悟,禅僧性音便赞为大悟彻底;帝不自信,叩问章嘉,则不以为然,并更勉帝进步,故雍正帝对章嘉极端信仰,赞章嘉为:「乃真再来人,度大善知识也,梵行精纯,圆通无碍,藩邸清闲,时接茶话者十余载,得其善权方便,因知究竟此事。」(《御选语录》卷一八〈后序文〉)又说, :「秉质灵异,符验显然;且其教法流行,徒众日广。」(〈雍正帝善因寺御制碑〉)

  一九五七年圆寂于台湾台北的第十九世章嘉,自幼即有灵异,据他来台后与汉僧法师们闲中自述,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之时,慈禧太后张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便问年幼的章嘉活佛,由章嘉指路而逃离脱险;有一次慈禧太后患腹痛不止,要求年幼的章嘉活佛用手按摩,手刚按下,太后的腹痛立止。

  清朝结束后,袁世凯又为章嘉于清圣祖所赐的「灌顶普照广慈」之下,加封「宏济光明」四字;至徐世昌,又加「召因阐化」四字;后又有「护国净觉辅教大师」的德号并曾任要职,故于圆寂之后,备极哀荣。

  

  第三节 蒙藏佛教的制度

  

  喇嘛的种类

  蒙藏喇嘛教团,在清代以来,由于政教混合的缘故,名称类别亦极为繁复,现在分条列举如下:

  (一)职衔的分类有八:1.转世呼图克图,2.转世诺门汗,3.呼图克图,4…

《西藏佛教史(圣严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