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藏佛教史(圣严法师)▪P7

  ..续本文上一页,博大高明。故其绝非一般民众所能接受,何况禁止密乘典籍的传译,与传统的棒教信仰,格格不入。由此诸种因素的聚会,便促成了朗达磨的灭佛运动。

  

  朗达磨破灭佛教

  吃[口*栗]徕巴赡王以新制养僧,僧数激增,民间不无因苦于重税,影响生计,怨恨不平,对于佛法遂起反感。王之左右,于信佛大臣病逝后,便要求国王,停止养僧,阻挠弘法,王乃郁郁以终,一说系为王弟朗达磨的党羽所弒。

  接着继承王位的,便是朗达磨王,这是一位棒教徒。当他即位后,藏土发生饥馑,兽瘟天灾,相继出现。朗达磨王藉此机会,利用民间怨恨僧侣的心理,便将一切灾祸的原因,悉数归咎于佛教,因对三宝展开残酷的大迫害:禁止翻译、焚毁经典、摧破佛寺佛像、勒令僧侣还俗、强迫成为屠夫及猎户,凡不从命者,均遭屠杀,极尽暴虐之能事。几将提赞王百年以来之培养,及徕巴赡王念载之盛业,毁于一旦。

  当时的僧侣,闻风而逃避邻国他乡者,不乏其人,就中有名的有逃往敦煌的法成(Chos-grub),他照常从事译经工作,由梵文译成藏文的有《诸星母陀罗尼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另由汉文转译藏文的有《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金光明最胜王经》、《贤愚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等;又为谈迅、福慧等人,弘讲《瑜伽论》;法成自己也着有《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自称藏土为「赤面国」,历记西藏佛教的史事兴衰。

  再说朗达磨王的灭佛运动仅仅五年,至唐武宗会昌二年(西元八四二年),即为喇嘛吉祥金刚(Dpal-gyi rdo-rje)刺死。

  

  恶王之死

  关于此事,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吉祥金刚当时正在山间幽谷的洞窟中,修行三昧,忽有一位空行母在前出现,并对他说:「藏土能在佛教中表现功德者,舍汝莫属,朗达磨王以残酷手段谋将佛教灭绝,今杀此非法者的时机已到,吾与汝同在,莫恐怖。」空行母言毕即隐。吉祥金刚闻悉朗达磨的破佛罪行,生起无上的大悲悯心,若不杀此恶王,他将继续造作重罪,也将增加未来的地狱苦报,为了使他不能继续破佛,故以大慈悯心,方便将他刺杀。

  吉祥金刚找到一匹白马,用颜料将它全身涂黑,自己则穿上一件黑面白里的外套,贴身藏了弓箭,骑马来到布达拉宫之前,表演奇妙的舞蹈之戏。恰巧此时的朗达磨王,正在宫前,阅览「甥舅联盟碑」上的文字;吉祥金刚且舞且行,低首为礼,行近国王;他一共低首三次,初次搭箭上弓,二次张弓待发,三次低首时,囗中朗诵:「风环地,地环水,水灭火,金翅鸟胜水龙,金刚石穿宝石,天神制阿修罗,佛陀胜狮子王,我亦如斯杀非法之王。」言毕对准王胸,猛射一箭。王大声而呼,两手拔箭,倒地而亡。吉祥金刚立即将外套反穿,趁着众人混乱之际,策马而逃,途中经过一湖,又将马身所涂的黑色洗去,变成了白衣白马之人,逃过了追骑的眼目,到达安全地带。

  可是,朗达磨王死后,佛教并未能得复兴,倒是因了王被喇嘛刺杀,王的亲信,更加迁怒于僧徒,或被捕杀,或自逃亡,藏境僧人无一幸存。这么一来,佛教文化固被灭除殆尽,一般文化亦同遭厄运。且于朗达磨王死后,诸子争立,累年相争,战乱不已,藏境局势,复由统一而成为分崩状态,群雄割据,彼此杀伐。于是,全藏陷入黑暗时代,约百年之久。其间纵然有人图谋佛教之复兴,亦因内乱受阻,故在此一阶段,西藏民间,几乎已将佛教遗忘。

  此一破佛运动,其时间适与中国唐武宗的会昌法难相先后,两地的毁佛因缘,亦如出一辙。但藏土佛法传播未久,根柢不深,骤然遭此无情的打击,为时之久,创痛之剧,则远甚于会昌法难了。

  

  第三章 后传的西藏佛教

  

  第一节 佛教的复兴

  

  复兴之前

  上章末节说到朗达磨王遇刺后的西藏,即陷入黑暗时代,约百年之久。又根据黄奋生的《边疆政教之研究》七五页说:「朗达磨被刺杀后,反佛派大臣立其嫡子母坚(相传系大妃购买之贫儿),奉佛派大臣立其庶子朗德月松(光护),因此两党相攻,造成西藏的大乱,政权分裂,豪酋蜂起,占山筑塞以自雄,一塞保卫诸村,诸村供养此塞。酋长死后有时其妻女执政,故藏人有『塞在山上田在平原』之谚。直至唐末五代初叶七、八十年间,在政治上回复了松赞刚布以前的部落分立状态,在宗教上呈现了委靡不振的现象……到了宋朝初年,佛教又渐渐复兴起来。」

  佛教怎会渐渐复兴的呢?这还是要说到朗达磨王灭佛之时,当时在拉萨西南巴丘帕里(Dpal-chu-bo-ri)的山间,有拉普萨(Rab-gsal)、月格琴(Gyo dge-hbyuṅ)、玛尔释迦摩尼(Smar śākya-muni)三人,正在修定之中,忽见山中有僧人行猎,惊问之下,始知恶王灭佛,逼迫僧人成为猎户,于是收拾起经律书论,逃出西藏,先到霍尔(Hor 土耳其)国传布佛教,奈何以种族及言语之隔阂,所以又留于安多(Amdo青海省贵德县附近)之南部。据章嘉《西藏佛教略史》所说,这三人是:「逃赴青康一带,玛隆朵吉札、然琼南宗、及点迪解等地,修行之时,有见硫火光炽者,因生正信,从其剃度出家,名为善明,后心智渐开,咸称谓思明云。」

  当这位思明(Dgoṅs-pa-rab-gsal)要受比丘戒时,因为依照律制,中国(佛法盛行区)须二十比丘为戒师,边地也不得少过五位比丘为戒师,现在他们只有三比丘,所以又请了两位汉僧:开闻(Ke-Veṅ)、及闻(Gyi-Veṅ)。以五人僧为思明授了具足戒。从此之后,出家者渐众,例如仲智幢、步觉幢等西康人士;又有龙祖及戒慧等「卫」「藏」地方的人士十人,赴西康出家,然后各各回到西藏,分化一方,重建寺院,传布佛教,各自皆有好多弟子,自成一家及至数家。这是朗达磨破佛之后,佛教由青海和西康等地反哺西藏的情形,当时虽无杰出的大师,僧众日多,僧命不绝,却为复兴的机运做了铺路的工作。唯其此时的佛教,「秉持密法,杂入神道,利弊参杂,未云善也。」(《西藏佛学原论》二七页)

  

  密教的复兴

  西藏佛教的复兴,先是密教(Esoteric Buddhism)其次是显乘的复兴。密乘的第一位学者是林亲桑坡(Rin-chen-bzan-po),他生于西藏西部的阿里地方,正当智光王让位出家之世(西元十一世纪末即位),王因慨于当时咒术师的堕落、耽于淫乐为佛法,所以热忱兴学,希望改革,故遣林亲桑坡等二十一人,留学印度,因系步行而往,学者大半病废中道,林亲桑坡至印度,从那露波(Naropa)、莲花护、胜友等七十人学,故于教法义海,悉通极诣,尤精怛特罗乘各部,当他归藏之时,请回印度学者息罗达卡罗梵孟(Śraddhākaravarman)、巴迪摩卡罗笈多(Padmākaragupta)、佛陀息利辛多(Buddhaśrīśānta)、佛陀波罗(佛护Buddhapāla)、鸠摩罗笈多(Kamalagupta)等人,携归论部及四部怛特罗,尤其是多种的瑜伽部怛特罗,例如《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等的译出,同时又将过去译出的怛特罗部分,重加校订。

  密乘中从前未曾译出的典籍,此时也补译很多。例如《吉祥上乐本续王略要》、《现说无上本续》、《瑜伽大教王经》、《吉祥月密明点大本续王》、《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青衣金刚手调伏三界本续》、《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等等。是以密乘的复兴,一时称盛。

  

  密乘的内容

  密典翻译完成之后,西藏佛教便分出显密二门,自从寂护以来,西藏僧众以戒律为规范,奉行的教义则以中观为主的显乘,现在由于密乘诸经的译出,故形成为二门。显乘为应化身释迦牟尼佛所说,共备声闻、独觉、菩萨之三乘。密乘则有作密(Bya-rgyud)、修密(Spod-rgyud)、瑜伽密(Rnal-ḥbyor-rgyud)、无上瑜伽密(Rnal-ḥyor-bla-na-med-rgyud) 之四部。作密是报身金刚萨埵所说,修密及瑜伽密为报身大日如来所说,无上瑜伽密是法身普贤(Samantabhadra)所说。

  作密的范围是说的真言读诵、供养仪式、结印法、护摩仪轨以及灌顶仪则。即是《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光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护命法门神咒经》等所说的法门。

  修密的范围是说三昧及灌顶之仪则,此为以《大日经》为始的密部诸经所说。

  瑜伽密分为如来、金刚、宝生、莲花、羯磨之五部,说各种曼荼罗及印契。又分方便及智慧二种,方便是指《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等,智慧则指《般若理趣经》等的经轨。

  无上瑜伽密的主要思想是在「大乐」,也就是舍弃戒律,以饮酒、食肉、行淫等为成就最上佛道的行持。其分父密、母密、无二密等三种。其中的父密,是指《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青衣金刚手大暴恶药叉金刚焰本续》、《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等诸典所说。母密是指《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以及《空行母》等的仪轨所说。无二密是指《吉祥时轮本续王》等所说。其中多数是由林亲桑坡等请回而为新译,特别是时轮金刚的教义,乃为印度密乘的最后产物,亦为密乘的最上法门,乃系秘密究竟之奥义。

  为了这次译出的密典,与前传莲华生大师以来所译者,颇多不同,颇多增益,所以称为新派密乘,以前的则称为古派密乘。又合此新…

《西藏佛教史(圣严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