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八个等级的天帝、天臣、天子、天民;但提婆一字,也包含了鬼神的全部。习惯上,凡是善类的诸神即名为天,恶、不善类的诸神便称为鬼。因此而有地居天及空居天之分,色、无色界为空居天,欲界的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亦名三十三天),是地居天,在人间世各种皈信了佛法,护持三宝的鬼神及畜神等灵界众生,也都被称为地居天。
一般的概念中,天界众生虽涵盖三界,但狭义的天,其实多指欲界的四天王天及忉利天,是地居天的范围;色界及无色界属于禅定天,虽有大梵天及魔天,会请佛说法,会扰乱大修行人,但与人间接触的机会极少。此处经文中天龙八部的天众,以经中的常例,也多是指空居天的梵天众、地居天的忉利天众、四天王天众,而忉利天及四天王天的天众,都是手持金刚的夜叉像。
忉利天主释提桓因,即是夜叉众中最高的夜叉王,夜叉之中高德者善行者称为天,低层者行不善者,称为鬼。其他诸部,都是高层天众忉利天及四天王天的扈从者,或飞行于空中,或沉潜于水中,或居住于地面的深山大泽,当在有佛出世正法住世之际,便亲近佛法,护持三宝。
有些场合的八部众,他们本身就是诸佛菩萨的化现,例如唐译八十卷本《华严经》的〈世主妙严品〉中,除了天龙八部众是诸大菩萨,连一切山、河、海、水、火、草、稼、风、云、昼、夜等的守护神,也都是已经「安立一切智道」的大菩萨。另如《法华经‧陀罗尼品》中,有十名罗剎女及鬼子母等,也同声说咒,永远护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那也是大菩萨的化现。以此类比,来集于《如来藏经》说法大会的八部众,应该也是初地以上的大菩萨了,若系凡夫层次的鬼神等众,是无法参与的。
这种特色,也就是通俗化的大乘佛教,不论是什么形相的什么身分,凡是接受、护持、弘通、现身说法的,都可能是菩萨摩诃萨。因此我于西元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台湾大地震发生后,就对许多人说:「罹难者都是菩萨的现身说法,是我们的老师,救了我们的下一代。」
龙 梵文Nāga,为畜类的水中之王,有时行云布雨于空中。
夜叉 梵文Yakṣa,新译为药叉,例如《药师经》中的十二药叉大将,便是夜叉,是飞行于空中的鬼神,为飞天的一种。
干闼婆 梵文Gandharva,意译为香阴,他们唯依嗅闻香臭之味作为五阴之身,是帝释天的音乐神。我们在敦煌的壁画及云岗的浮雕中,都可看到成群的乐队演奏图,或坐或飞或倒立,或弹或吹或打击,便是干闼婆众了。
阿修罗 梵文Asura,旧译为无酒,新译为非天、无端正,此一部众,福报如天人,德行不像天人,故名非天。男性形貌丑陋,女性容貌美艳,男修罗众常与帝释天战斗,而又每战必败,躲入大海,或入藕孔。若皈信佛法,则为护法之神。
迦楼罗 梵文Garuḍa,译为金翅鸟,亦名大鹏,两翅伸展,相去有三百三十万里,已是无法想象其展翅的雄姿有多么巨大!相传此鸟以龙为食,皈信佛法后则以法为食。寺院迄今每于食时,尚有「出生食」的仪式,便是象征着供养迦楼罗众以及罗剎鬼子母众。
紧那罗 梵文Kiṃnara,旧译为非人,新译为歌神,身形似人而头上有角,有被称为人非人,是帝释天的两类音乐神之一,干闼婆是演奏乐器的,紧那罗是歌手。在佛法中则是演唱佛法之神。
摩睺罗伽 梵文Mahoraga,译为大蟒神、大腹行、地龙,也就是爬虫类的蛇神。
二、如来神变
尔时世尊,于栴檀重阁,正坐三昧而现神变:
语译
那时候,释迦世尊在宝月讲堂的栴檀楼阁,正坐而入三昧,即现神通变化。
注释
世尊 梵语有两个字,一是路迦那他(Lokanātha),另一是婆迦婆或婆伽婆(Bhagavat),佛陀具足万德而为世间人天所尊重,是佛的第十种称号。
三昧 梵语samādhi的旧译,新译为三摩提或三摩帝,是定及正受之意。定有小乘的四禅八定,大乘的楞严大定。佛陀宣说大乘经典,多半会先入定、放光、现神变,表示甚深难得不可思议。
神变 以如来的三昧力,能够出神入化,妙变无方,变动一切物象。神者,内心的力量,变者,外在的现象,使人莫测其底细,称为神变。
如来有三种神变:1.说法神变,2.教诫神变,3.神通神变。一般所指,大抵是神通神变,此处也属于第三种,因为前两种是妙用佛的无碍大智,不是变化外物的现象。
有千叶莲华,大如车轮,其数无量,色香具足,而未开敷。一切花内,皆有化佛,上升虚空,弥覆世界,犹如宝帐。一一莲花,放无量光,一切莲花,同时舒荣。佛神力故,须臾之间,皆悉萎变。其诸花内,一切化佛,结加趺坐,各放无数百千光明;于时此剎,庄严殊特。一切大众,欢喜踊跃,怪未曾有,咸有疑念:今何因缘,无数妙花,忽然毁变,萎黑臭秽,甚可恶餍?
语译这段经文是叙述描绘,如来所现神变的场面:有无量无数大如车轮的千瓣莲花,出现在大众之前,具足鲜丽的颜色和高雅的芳香,但是尚未绽放。每一朵莲花之中,都有一尊变化而来的佛陀,从花中上升虚空,由于数量极多,诸佛汇集在空中,形成了一面无限大的宝帐一样,把所有的世界全都覆盖起来。每一朵大莲花,也于同一时间舒展怒放,各别释放无量的光芒。转瞬之间,又由于如来的神通变化之力,使得全部的大莲花,迅速枯萎。
原来在花内的无量化佛,则于空中,结加趺坐,各自放出无量百千万数种种光明,一时之间,使得此一世界,庄严绝伦,殊胜无比。与会的一切大众,见此景象,无不欢喜踊跃,都觉得是从来未曾见过的事,所以也使大家产生了疑念:今天究竟是什么因缘,如来要现这样的神变?无量化佛升空放光,又使出生化佛的每一朵莲花,一时绽开,也忽然变坏,并且枯萎、焦黑、既臭且脏,令人讨厌,是为什么呢?
注释莲华 即是莲花,古印度有四种不同颜色的莲花,故得四种不同的梵语名称:1.优钵罗华(utpala)是青色。2.拘物头华(kumuda)是黄色。3.波头摩华(padma)是赤色。4.分陀利华(puṇḍarīka)是白色。若加另一种非赤非白的泥卢钵罗华(nilotpala)共有五种,正好配上五色。在佛经中所用莲华一名,通常是指白色的,所以《妙法莲华经》,就是以白莲华来形容该经的妙法,名为《萨昙分陀利经》(saddharmapuṇḍarīka-sūtra),中国民间宗教中的白莲教,可能也是取喻于芬陀利华。此华于含苞、谢落、盛开的三时,亦各有一名,唯盛开的时段称为芬陀利。传说人间的莲花的花叶,最多数十瓣,天上数百叶,佛国千叶,因此花体巨大,犹如「车轮」,可能也非人间的车轮,而是帝释天的御驾车轮。
由于莲花有生于污泥而不为污泥所染的特性,大乘佛法便是以莲花的精神喻菩萨行者虽处世间广度众生,而不受世间的尘俗烦恼困扰。此在《维摩诘经‧佛道品》即有如此的譬喻:「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又以偈云:「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这是赞叹菩萨道的难行能行,处身诱惑刺激等罪恶环境中,犹能守心不乱、正行不邪。
以此义延伸,相信佛国净土的众生,都是莲花化生,诸佛菩萨的座位,也都是花落之后的莲蓬台;其实是一种清净智慧身的形容,并非实有莲台为座。本《如来藏经》的这段经文,也是说花叶萎变,未说莲蓬台摧圯,象征着花开成佛,花落则如来藏的莲实显现。
唐太宗为玄奘三藏御制的〈圣教序〉中,也有以「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染其叶」来譬喻玄奘大师的伟大人格。现今有不少大外道师,附佛法的新兴宗教创教人,纷纷以坐在莲花台上的姿态,造像让信徒膜拜,真是愚痴可怜。
化佛 即是三身之中的化身佛(nirmāṇa-kāya)。化身佛的解释有三种:1.由一尊释迦牟尼佛的神力所变,显现或多或少的化身,乃至千百万亿佛,例如本经所现者是。2.由报身的卢舍那佛,于千百亿万国,化现千百亿万尊释迦牟尼佛,例如《梵网菩萨戒经》所说者是。3.诸佛以及诸大菩萨如观世音、妙音、地藏、普贤等,都能各以神力,随类示现种种身相,应化各类不同的众生,例如《法华经》等所说者是。
结加趺坐 通常是用结跏趺坐,盘腿坐名为结跏,趺是足背,将左右两足背结跏于左右两䏶(大腿)之上,称为结跏趺坐。若仅以或左或右的一足足背,加于一䏶之上,另一足置于大腿之下,名为半跏坐。全结跏趺坐,分有两种:1.先以右足置于左大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大腿上,两手亦左上右下交迭结法界定印名为降魔坐;2.先以左足置于右大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大腿上,两手亦右上左下重迭结印,名为吉祥坐。中国禅宗多传降魔坐,密宗的瑜伽行者多用吉祥坐。
为什么要结跏趺坐?据说这是佛陀的坐法,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即是用吉祥坐,手结降魔印。为何禅宗采用降魔坐而未取如来成道时坐法,尚待查考。另于《大智度论》卷七有云:「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为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
其实以上这段经文,仍应属于说法因缘,但其由于佛用神通变现萎华有佛,来譬喻众生都能成为如来,不过如来藏尚被覆盖在烦恼中,一旦莲花开放,花叶萎落,莲胎中的佛,便会升在虚空,结跏趺坐,放无数光明,所以别立一目。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大众所疑。告金刚慧:「善男子!于佛法中,诸有所疑,恣汝所问。」时金刚慧菩萨,知诸大众,咸有疑念,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无数莲花中,皆有化佛…
《自家宝藏-如来藏经语体译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