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八個等級的天帝、天臣、天子、天民;但提婆一字,也包含了鬼神的全部。習慣上,凡是善類的諸神即名爲天,惡、不善類的諸神便稱爲鬼。因此而有地居天及空居天之分,色、無色界爲空居天,欲界的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亦名叁十叁天),是地居天,在人間世各種皈信了佛法,護持叁寶的鬼神及畜神等靈界衆生,也都被稱爲地居天。
一般的概念中,天界衆生雖涵蓋叁界,但狹義的天,其實多指欲界的四天王天及忉利天,是地居天的範圍;色界及無色界屬于禅定天,雖有大梵天及魔天,會請佛說法,會擾亂大修行人,但與人間接觸的機會極少。此處經文中天龍八部的天衆,以經中的常例,也多是指空居天的梵天衆、地居天的忉利天衆、四天王天衆,而忉利天及四天王天的天衆,都是手持金剛的夜叉像。
忉利天主釋提桓因,即是夜叉衆中最高的夜叉王,夜叉之中高德者善行者稱爲天,低層者行不善者,稱爲鬼。其他諸部,都是高層天衆忉利天及四天王天的扈從者,或飛行于空中,或沈潛于水中,或居住于地面的深山大澤,當在有佛出世正法住世之際,便親近佛法,護持叁寶。
有些場合的八部衆,他們本身就是諸佛菩薩的化現,例如唐譯八十卷本《華嚴經》的〈世主妙嚴品〉中,除了天龍八部衆是諸大菩薩,連一切山、河、海、水、火、草、稼、風、雲、晝、夜等的守護神,也都是已經「安立一切智道」的大菩薩。另如《法華經‧陀羅尼品》中,有十名羅剎女及鬼子母等,也同聲說咒,永遠護持受持讀誦《法華經》者,那也是大菩薩的化現。以此類比,來集于《如來藏經》說法大會的八部衆,應該也是初地以上的大菩薩了,若系凡夫層次的鬼神等衆,是無法參與的。
這種特色,也就是通俗化的大乘佛教,不論是什麼形相的什麼身分,凡是接受、護持、弘通、現身說法的,都可能是菩薩摩诃薩。因此我于西元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臺灣大地震發生後,就對許多人說:「罹難者都是菩薩的現身說法,是我們的老師,救了我們的下一代。」
龍 梵文Nāga,爲畜類的水中之王,有時行雲布雨于空中。
夜叉 梵文Yakṣa,新譯爲藥叉,例如《藥師經》中的十二藥叉大將,便是夜叉,是飛行于空中的鬼神,爲飛天的一種。
幹闼婆 梵文Gandharva,意譯爲香陰,他們唯依嗅聞香臭之味作爲五陰之身,是帝釋天的音樂神。我們在敦煌的壁畫及雲崗的浮雕中,都可看到成群的樂隊演奏圖,或坐或飛或倒立,或彈或吹或打擊,便是幹闼婆衆了。
阿修羅 梵文Asura,舊譯爲無酒,新譯爲非天、無端正,此一部衆,福報如天人,德行不像天人,故名非天。男性形貌醜陋,女性容貌美豔,男修羅衆常與帝釋天戰鬥,而又每戰必敗,躲入大海,或入藕孔。若皈信佛法,則爲護法之神。
迦樓羅 梵文Garuḍa,譯爲金翅鳥,亦名大鵬,兩翅伸展,相去有叁百叁十萬裏,已是無法想象其展翅的雄姿有多麼巨大!相傳此鳥以龍爲食,皈信佛法後則以法爲食。寺院迄今每于食時,尚有「出生食」的儀式,便是象征著供養迦樓羅衆以及羅剎鬼子母衆。
緊那羅 梵文Kiṃnara,舊譯爲非人,新譯爲歌神,身形似人而頭上有角,有被稱爲人非人,是帝釋天的兩類音樂神之一,幹闼婆是演奏樂器的,緊那羅是歌手。在佛法中則是演唱佛法之神。
摩睺羅伽 梵文Mahoraga,譯爲大蟒神、大腹行、地龍,也就是爬蟲類的蛇神。
二、如來神變
爾時世尊,于栴檀重閣,正坐叁昧而現神變:
語譯
那時候,釋迦世尊在寶月講堂的栴檀樓閣,正坐而入叁昧,即現神通變化。
注釋
世尊 梵語有兩個字,一是路迦那他(Lokanātha),另一是婆迦婆或婆伽婆(Bhagavat),佛陀具足萬德而爲世間人天所尊重,是佛的第十種稱號。
叁昧 梵語samādhi的舊譯,新譯爲叁摩提或叁摩帝,是定及正受之意。定有小乘的四禅八定,大乘的楞嚴大定。佛陀宣說大乘經典,多半會先入定、放光、現神變,表示甚深難得不可思議。
神變 以如來的叁昧力,能夠出神入化,妙變無方,變動一切物象。神者,內心的力量,變者,外在的現象,使人莫測其底細,稱爲神變。
如來有叁種神變:1.說法神變,2.教誡神變,3.神通神變。一般所指,大抵是神通神變,此處也屬于第叁種,因爲前兩種是妙用佛的無礙大智,不是變化外物的現象。
有千葉蓮華,大如車輪,其數無量,色香具足,而未開敷。一切花內,皆有化佛,上升虛空,彌覆世界,猶如寶帳。一一蓮花,放無量光,一切蓮花,同時舒榮。佛神力故,須臾之間,皆悉萎變。其諸花內,一切化佛,結加趺坐,各放無數百千光明;于時此剎,莊嚴殊特。一切大衆,歡喜踴躍,怪未曾有,鹹有疑念:今何因緣,無數妙花,忽然毀變,萎黑臭穢,甚可惡餍?
語譯這段經文是敘述描繪,如來所現神變的場面:有無量無數大如車輪的千瓣蓮花,出現在大衆之前,具足鮮麗的顔色和高雅的芳香,但是尚未綻放。每一朵蓮花之中,都有一尊變化而來的佛陀,從花中上升虛空,由于數量極多,諸佛彙集在空中,形成了一面無限大的寶帳一樣,把所有的世界全都覆蓋起來。每一朵大蓮花,也于同一時間舒展怒放,各別釋放無量的光芒。轉瞬之間,又由于如來的神通變化之力,使得全部的大蓮花,迅速枯萎。
原來在花內的無量化佛,則于空中,結加趺坐,各自放出無量百千萬數種種光明,一時之間,使得此一世界,莊嚴絕倫,殊勝無比。與會的一切大衆,見此景象,無不歡喜踴躍,都覺得是從來未曾見過的事,所以也使大家産生了疑念:今天究竟是什麼因緣,如來要現這樣的神變?無量化佛升空放光,又使出生化佛的每一朵蓮花,一時綻開,也忽然變壞,並且枯萎、焦黑、既臭且髒,令人討厭,是爲什麼呢?
注釋蓮華 即是蓮花,古印度有四種不同顔色的蓮花,故得四種不同的梵語名稱:1.優缽羅華(utpala)是青色。2.拘物頭華(kumuda)是黃色。3.波頭摩華(padma)是赤色。4.分陀利華(puṇḍarīka)是白色。若加另一種非赤非白的泥盧缽羅華(nilotpala)共有五種,正好配上五色。在佛經中所用蓮華一名,通常是指白色的,所以《妙法蓮華經》,就是以白蓮華來形容該經的妙法,名爲《薩昙分陀利經》(saddharmapuṇḍarīka-sūtra),中國民間宗教中的白蓮教,可能也是取喻于芬陀利華。此華于含苞、謝落、盛開的叁時,亦各有一名,唯盛開的時段稱爲芬陀利。傳說人間的蓮花的花葉,最多數十瓣,天上數百葉,佛國千葉,因此花體巨大,猶如「車輪」,可能也非人間的車輪,而是帝釋天的禦駕車輪。
由于蓮花有生于汙泥而不爲汙泥所染的特性,大乘佛法便是以蓮花的精神喻菩薩行者雖處世間廣度衆生,而不受世間的塵俗煩惱困擾。此在《維摩诘經‧佛道品》即有如此的譬喻:「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煩惱泥中,乃有衆生起佛法耳。」又以偈雲:「火中生蓮華,是可謂希有。」這是贊歎菩薩道的難行能行,處身誘惑刺激等罪惡環境中,猶能守心不亂、正行不邪。
以此義延伸,相信佛國淨土的衆生,都是蓮花化生,諸佛菩薩的座位,也都是花落之後的蓮蓬臺;其實是一種清淨智慧身的形容,並非實有蓮臺爲座。本《如來藏經》的這段經文,也是說花葉萎變,未說蓮蓬臺摧圯,象征著花開成佛,花落則如來藏的蓮實顯現。
唐太宗爲玄奘叁藏禦製的〈聖教序〉中,也有以「蓮出綠波,飛塵不能染其葉」來譬喻玄奘大師的偉大人格。現今有不少大外道師,附佛法的新興宗教創教人,紛紛以坐在蓮花臺上的姿態,造像讓信徒膜拜,真是愚癡可憐。
化佛 即是叁身之中的化身佛(nirmāṇa-kāya)。化身佛的解釋有叁種:1.由一尊釋迦牟尼佛的神力所變,顯現或多或少的化身,乃至千百萬億佛,例如本經所現者是。2.由報身的盧舍那佛,于千百億萬國,化現千百億萬尊釋迦牟尼佛,例如《梵網菩薩戒經》所說者是。3.諸佛以及諸大菩薩如觀世音、妙音、地藏、普賢等,都能各以神力,隨類示現種種身相,應化各類不同的衆生,例如《法華經》等所說者是。
結加趺坐 通常是用結跏趺坐,盤腿坐名爲結跏,趺是足背,將左右兩足背結跏于左右兩䏶(大腿)之上,稱爲結跏趺坐。若僅以或左或右的一足足背,加于一䏶之上,另一足置于大腿之下,名爲半跏坐。全結跏趺坐,分有兩種:1.先以右足置于左大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大腿上,兩手亦左上右下交疊結法界定印名爲降魔坐;2.先以左足置于右大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大腿上,兩手亦右上左下重疊結印,名爲吉祥坐。中國禅宗多傳降魔坐,密宗的瑜伽行者多用吉祥坐。
爲什麼要結跏趺坐?據說這是佛陀的坐法,釋迦世尊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即是用吉祥坐,手結降魔印。爲何禅宗采用降魔坐而未取如來成道時坐法,尚待查考。另于《大智度論》卷七有雲:「諸坐法中,結跏趺坐最爲安穩不疲極。此是坐禅人坐法。」
其實以上這段經文,仍應屬于說法因緣,但其由于佛用神通變現萎華有佛,來譬喻衆生都能成爲如來,不過如來藏尚被覆蓋在煩惱中,一旦蓮花開放,花葉萎落,蓮胎中的佛,便會升在虛空,結跏趺坐,放無數光明,所以別立一目。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大衆所疑。告金剛慧:「善男子!于佛法中,諸有所疑,恣汝所問。」時金剛慧菩薩,知諸大衆,鹹有疑念,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無數蓮花中,皆有化佛…
《自家寶藏-如來藏經語體譯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