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转凡心修佛行

  转凡心修佛行

  妙莲法师 讲述

  缘起

   悲愿广大、德风普被的老和尚,为度化群萌,多年来致力于弘扬净土圣教、利乐社会国家,不遗余力,法音宣流五大洲、中外善信归投无数。

   “护国护仁”及“转凡心修佛行”乃民国八十七、八十八年应邀台中仁王法会及一信总社之开示,精辟微妙、叹未曾有。前者阐发佛教护国,应从根本“护仁”著手;后者教示转凡学佛,须从彻底“舍情”起步。一旦情尽,般若慧全彰,学佛之道圆满矣!所演正法不惟净化人心,更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化之大本;闻者莫不法喜赞誉、信受奉行。

   今者,特将二文敬辑成册,供养与会大众及未逢盛会向隅诸仁,期启迪正见、共行护仁护国、同转凡心修学佛行,使宝岛成佛国、人民作佛陀,是为无上大因缘也。

   编者敬按89年4月10日

   贵第一信用合作社总社理事主席——许耀南广勋大居士、总经理林大江先生、副总经理王健二先生、副总经理柯孟忠先生、副总经理张介京先生、副总经理邱文彬先生,以及在座诸位嘉宾暨贵社诸位同仁:大家好!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

   今晚佛学讲座的讲题叫做“转凡心修佛行”。在未讲题之前,我想在题外先将佛法大纲向诸位说一下。

   诸位之中当然有佛学的老前辈,不但明了佛学而且深入,又能奉行、拥护三宝,但是也有初发心的人士,若不把大纲讲一下,到讲题的时候就难听得明了。当然第一次听、初接触佛学是如此;其实一切学问都是一样,不是第一次听就会明了的。不要怕!人有本具的根本(佛)智,你听一次不明白,下次或下下次再听自然会明白,没有不明白的。尤其佛学,佛学者心学也,是各位本心中之法,没什么不明了的,只要假以时日决定会明了。世间无难事,学习就会成。

   佛学对人生的看法是:对一切人,只有敬重没有藐视的。为什么?因为以轮回六道来说,三世一切众生,都曾互为父母师长。本此大纲,我们对一切人只有敬重、只有奉事。还有重要的一句,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所以如果对现前的人,他虽苦恼一点、福慧差一点,你就以凡情的心看不起他,那等于轻视未来佛,这决定不可以!我们要转凡人心,以佛眼看人!只有尊敬!

   如果世间人,都以君子之量看人,不用小人之心,则大家互相尊敬、互相协调,这世界怎么不和谐安宁?为什么现在世界不安宁、不和睦?那就是忘记了根本礼节。对人的看法总是:别人都不如我!我要高人一等,别人说的不对固然不对,说的对也是不对;我说的对是对,不对也是对。这就是凡夫的自大、凡情傲慢,不能同人共知共事,弄得自苦苦他;独裁者更能令世界大乱!我们自身没有大智大福,千万不可自是非他,要息争宁人啊!争就为是非根,息争让人之德天下太平。

   今天的讲题叫做“转凡心修佛行”,把凡心转过来,大家都以智慧互相尊敬、谦和共事,我们这世界多么清净、安详、快乐!佛法希望人要互相尊敬,连世间的圣德君子也教人要尊敬人,尤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定要有同情心,解人患难、成人之美,这样我们世界就安宁了。人心安宁、道业增进,就能感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人心安静——你个人安静,家庭就安静;把这风气转开来就能影响到社会、国家、整个地球都好,这就是人间净土;再修佛的行为,就转人间为佛土了。

   我们能转凡心、学佛的行为,多么安乐自在!凡夫为什么有苦恼?因为都是凡夫心,又是凡夫行。我们把凡夫的心转过来,依佛的智慧、学佛的行为,如是因感如是果,那我们人生怎么不快乐、怎么不安静?一人学佛一人快乐,一家学佛一家快乐,乃至世界的人都学佛,人间那还有战争苦呢?

   世界没有战争,我们国家还要什么国防?人人都守礼让,还要什么警察?若将用在军警界的人才、钱财转过来用到民生上,这样人民多富有、多快乐!否则大家用凡情的疑忌心,你防我、我防你,你对付我、我对付你,这个果报到最后是怎样?就是互相斗争!斗到最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呜呼哀哉也。

   谚云:“你敬重人一尺,人就敬重你一丈;你敬重人一丈,人把你顶在头上。”反过来所得的效果又是怎样呢?当然是人不敬重你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凡心!凡心一转智慧开朗,就有佛心行为,那你的人格多么伟大、道德多么崇高!谁不尊敬仰慕啊!凡夫不是常自高傲慢吗?那何不令人尊敬,以德行感化人呢?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至于坏人你对他好,他不但不识好,还无止境的同你找麻烦,对这种人怎么办?既是小人、可怜的凡夫,我们只有以君子之大德包容、涵养他,摄受、转化他;你如果骂他、处罚他,并不因为你骂、处罚,他就知惭愧,有时反而会愈骂愈坏、愈处分他心里愈不服气。只有以大德来包容、来怜愍,这就是佛法的“忍辱波罗蜜”,于此忍者是大勇,不是怯劣。

   我们要“布施”,不是布施他钱财,而是布施他父母之心,以父母之心来对待他、以菩萨之心来看待他,这是“同体大悲”。不如此学、不如是行,怎么消除凡情、贫苦,得佛法富贵、寂灭、究竟大乐?凡事都有原则、因果,小心小行绝对不会成就大自在的。

   今晚是在讲佛学,不过讲佛学是重在要学佛,不是只听听佛学而已,一定要学佛——学佛的大慈悲;你有大慈悲之德,不但你一人安乐、家庭安乐,整个世界都安乐。

   “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我们要学佛的心,但光是学佛的心不行,还要学佛的行为。什么行为?大慈大悲解人的苦,还要给人的乐。给人乐要先拔他的苦,苦不拔掉,你给他乐他也享得不自在。如果你只拔掉他的苦,不给他乐,他也不能俯伏安心地听你教导。所以我们必须要具体庄严大慈大悲之德!想要净化社会、改革人心,若不从佛行的大慈大悲做起,很难感化人世呢!

   佛法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慈悲是无限、没有条件的。好像父母爱儿女一样,父母爱儿女还有什么条件?甚至你是个坏孩子,愈坏、身体愈不健康,父母对你愈怜爱、愈加保护,道理就这样!我们不要只以父母之心看自家的孩子,要以“佛母”之心看所有人家的孩子、看世间一切人,这就叫做转凡心。

   你转了凡心行为,即有大德大智化一切世间的烦恼,那你就能“烦恼即菩提”;否则烦恼就是苦恼,你就被烦恼苦死了!那多么苦呀!我们听佛学就是要接受佛陀的行为教导,这样我们这个苦世界才有平静安乐之日。

   诸位!谁不怕苦?谁不想快乐?大家都想离苦得乐。那好!把你的凡心转过来就好了。人一生来就是凡心吗?不是!这就是俗语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跟好人就学好人、跟坏人就学坏了。所以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儒家的孟子、荀子一个讲性善、一个讲性恶,各有各的道理,如果要攻破对方也是各有道理。

   那佛法又是怎么讲呢?“心原本体”无善无恶。跟善人就学好、跟恶人就学坏,这就叫做“因缘生法”。因缘生法就是没有定性,如果人的本性是定善怎么会学坏?如果本性是定恶又怎么会学好?所以佛法讲缘起法、缘生法、因果法——修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惟愿大家要修好因啊!注意!上述“心原本体”无善无恶是“第一义谛”,知识份子应该于此深入,才可洞明佛学之大智大悲。

   诸位!把凡心转过来,你不但当下快乐,福慧也就有了。你改了凡心用佛心对人,谁不来恭敬你、谁不来礼拜你?你用凡情心,各自为己不让人,那大家都是斗争了。不要忘记佛陀说: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师长,若依佛法修持就是未来的诸佛。明白了这个道理,若对方骂你就由他骂好了。

   好像布袋和尚讲的:“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力气,我也无烦恼。”学佛就是要转这凡情,千万不能用凡情。用凡情你这些事怎么改过来?没办法改!不能改,老依凡情执著,将来怎么样?那就永远得不到安乐自在。所以一人学佛法一人快乐,由你一人快乐,心境安详、安和,以身作则,就可转化家庭、同事,乃至社会、国家都详和、自在、万事通顺,何有烦恼、那有斗争?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不为,你就苦定了!

   我们闻佛学要舍凡情,你不能凡情不舍的说:“那怎么能忍?那人无理嘛!”依因果法的真理,学圣学佛,这没有讨价还价的,一定要认为自己:“我就是君子圣贤!不要同一般凡夫争一口气。”否则不是自己找苦受?

   我们人要自求多福,不要自寻烦恼。好好接受佛陀的话,你不但自己安乐自在,家庭的父母儿女都跟著你自在。凡情看不破,你不但自苦恼、一家苦恼,社会人都跟著苦恼。不依佛言,吃苦就在当下!闻如是道理,凡小心应该展开广大了吧?

   这地方我再重说一句:我们身为顶天立地的人,就是君子、圣贤,听了佛学就是菩萨!应当舍己为人,这没有讨价还价的。菩萨是怎样?“好事予他人,恶事自向己”,刚好与凡夫相反。凡夫是:“好事是我的,坏事是你的;倒楣事是你做的,好事是我做的。”你必定要把凡夫这些坏观念转过来才安乐自在。千说万说都只是一个宗旨——你要按部就班做好!先学君子将人做好,再学菩萨普度众生。

   “万法本静人自闹”,为什么国家会乱?就是大家都用凡夫心,以小心眼做一切事,做不成还搞糟了。一定要转凡情、一定要有君子之心量。人本来是顶天立地,与天地并称为三才,闻到佛学更加能除苦。除什么苦?“生老病死苦”,这是佛法之能补救世间一切人事不足的地方。学佛就有这样的好处,不学佛得不到,实在太可惜了,更辜负人性、佛性之平等!

   “平等”的意思是:你本来应该同佛一样高贵,怎么现在做个可怜的凡下之人呢?明白了此…

《转凡心修佛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得戒和尚开示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