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戒和尚开示录
妙莲法师讲述
目录
缘起
壹、灵岩话家风
贰、生活即是道
参、念佛守戒规
肆、开示正慧门
伍、利生菩萨行
缘起
编者
本寺开山主——上妙下莲老和尚,悲愿弘深,为振兴佛教、培育僧众,辛勤创建丛林、常转大*轮、弘化五大洲。度生不遗余力的老和尚曾言:“只要有口气在,仍要为大家效劳。”其不舍众生、为法忘躯之慈悲愿力,令人赞叹!
又其所开示之妙法,启迪人心、导归觉路,广受好评,信众弟子莫不奉为圣典。尤以平日对住众之训导,向不对外流通,虽属自家常话,却不假人情、喝醒迷昧、放发道心,最显和尚一片兴丛林道场、作育僧才之殷切苦心。
今欣逢开山十周年志庆,传授万佛三坛大戒会;值此僧众云集之际,感于佛教之兴衰,实全体僧众有责。乃特将和尚平日教诲常住弟子之珍贵开示,选辑成册,与新戒结缘,令先睹为快。冀能广利十方僧众,摈除小家成见,共为自修利他、住持正法、兴盛佛教、广度众生而努力。是所至祷。
壹、灵岩话家风
住山三十年
大家住灵岩山想要有成就,起码要在山上住个二、三十年。如果能住个四、五十年,把性命交给龙天,把骨头交给常住,与常住共生存,那有道业不成的?在山上住二、三十年,就可到各处参访或弘扬佛法。在山上三十年内都要服从,听老和尚的话,这期间未到,无故下山,那我不承认你是灵岩山的人;你也不要说你是灵岩山寺的出家人,因为你不安份。否则人家知道你是灵岩山寺下来的,却一点修持、见谛也没有,那就败坏灵岩山寺的形象了。
所以我常告诉诸位,不要急!欲速则不达!就算你有智慧、有福报,可是时间没有到,急不来的!时间未到,纵然你是一颗果树,也还是嫩,禁不起大风吹;要成为结实累累的大果树,不但要禁得起大风,还要禁得起大台风。这样你将来利生、增加自己的福慧才有把握!
现在的人都是速成的观念,你们难免染上了这些世法的习气,一时难能接受古祖的规则,守如来之戒又是更加难。其实,难也要学道,你学道才有成就;不学道,一切的希望都是空中楼阁,要当心!
就像我们造宝塔、造大殿、建道场,如果基础不打好,不要说造大殿、宝塔,连个小茅蓬你都造不好!这确确实实是如此。有善根、智慧的人当然会奉行、接受;善根福德因缘差一点的人就会想:“我那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接受你的磨炼?”能接受磨炼,你将来就是佛法的一个大器材;不能接受磨炼,那人各有志,也不能勉强,按牛头吃水也是按不下去的啊!
我时常鼓励大家,好好地歇下心来!常住上有机缘给你学习、有事实给你看,使你多见、多闻,将来就能应付一切。大家只要身心在道场,道场有的是学习的地方,好好歇下身心来学习,道业没有不成就的!决定能成就!
其实不要说你将来要再另兴建道场,现前灵岩山寺这道场就等候著诸位来发心。未来有重担子在你们肩上,这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临时要用,你就会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住在这儿,身心不安静,在福中不知福,不要说住二十年,就算住个百年也没用,还是苦恼。
所以大家要常常地正思惟,正思惟就能得到正智慧,有正智慧就能行正行而得解脱;自己解脱,利人有份,而担负如来家业这一切也都在其中了!
我也时常告诉诸位!我们不识人不要紧,但一定要认识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有何能。你想高吗?想向上吗?想高、想向上那是当然的、是本份,佛陀还希望你成佛啊!但你要先按部就班、一步步地走,千万不要越了轨道。
在山上等道业有成、净土法门认清了,你自利有把握脚跟站稳了,到时候为了利他、度众生,你就可以各处参访,什么都可以去学。法法都要通,一法不通即为一法所缚;法法通了,看众生应以何法度脱就说何法,度众生也任运自在了。度众生就是要多方面学习,但要先专。
此时住在本山的时候,你要先学净土法门—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只有一部净土五经。你要是天资好,净土法门认清了,而后可研究般若、楞严、法华、华严、涅槃等。
大乘佛法讲,世间一切法与佛法真如实相皆不相违背,但你不可单看这一点就想行世间法。要先问自己:是否有这大乘根性?大乘佛法讲贪嗔痴性即是戒定慧性,你能否做得到?现在贪嗔痴在你是生死根,要有戒定慧才能解脱。自己是什么根性要认清,否则美食反致病啊!
你果真是大乘根性,定力有了、智慧无碍了,就能出污泥而不染,什么地方都可去,舞厅、赌场等一切不清净的地方都要去。为什么?为了度众生;像地藏菩萨为了度生下地狱去,因为那里的众生最苦,最急需度脱。没有那种根性,自己要小心!不要度不了人,反被人牵走了。
住海众道场
修道能成就,一切要靠因缘。曾有位尊者问佛陀:“世尊!自己精进发道心,不靠善知识、善友、道场,道业能成就吗?”佛陀斩钉截铁地回答:“发心是因,发心能否得到所求、所希望的要靠众缘;你虽发心,若离了善知识、善友、道场之缘,怎么能成就道业?”
大家都知道,一棵树苗将它种在沙石、没水、没阳光之地,这树能长大吗?纵使能长大,枝干也很细弱,不会开花结果;即使开花结果,枝干也顶不住。要想开花结果,枝干决定要坚强,所以要将树苗栽在有阳光、肥土的地方。我们修道也是一样,要住在道场,道果才会成就。
也不知你们那一世种了善因缘,现在能遇到灵岩山寺这座道场!如果你不认为这是个道场,那就不必说;要是认定这里是道场,那任凭怎样辛苦、怎么感觉不好都要忍受,因为这里有善知识、善友共修。古德有言:当参学的,看那个道场有道可参,纵使吃不好、睡不好,死也要死在那里;那地方没有道,纵使吃、睡皆好,最好快跑开。
现代参学的人刚好相反,有道的道场住不住,觉得太辛苦;总想去没规则的小庙住,出入不用告假、想来就来,想怎样就怎样,多自由啊!唉!这就等于猴子没上炼、马没套上缰绳一样,怎么不会偷吃人家的果子、稻苗?
住在道场怎么会苦?应该快乐自在。到没道的地方认为快乐,这是业障重、无智慧!学佛要觉悟,无始劫来苦没受够吗?要出苦就要吃苦,否则轮回六道何时了呀?
住在道场,不依规则、不依善知识教导;道场规则受不了,人家指点还嫌啰嗦。人间圣人—尧、舜,听到人家告诉他们缺点就向人感谢;孔老夫子有人讲他不对也向人行礼。自己懈怠,有人管束要感恩啊!在这里想懈怠不可能,到不修的地方想精进也难做到。要拿智慧来想一想!
中晚年出家
佛教寺院是大家庭,并不是某人有本事就有用,某人没本事就没有用,其实都有用!一根草都会顶一滴露水珠子,每一个人都有用!就算你是垃圾,垃圾也可以做肥料;想开好花、结好果,还是少不了肥料。你发心就有用,你不发心真的就没用。希望大家要发大心,勉励自己。
你想知道自己将来有没有用,就看看现在住灵岩山寺有没有用?住灵岩山寺每个人都有用、每个人都需要,只是分工合作,站的岗位不同。灵岩山寺并非只需要老和尚;老和尚要是没有你们,光是老和尚一个人有什么用?大家合在一起才有用,分开就没用,都是因缘和合生法嘛!
以前在大陆,有些人中、晚年才出家,一个字都不识,就是修苦行拜佛,经过一、二十年后也可能开悟,并不一定要学教才能够说法喔!修苦行开悟的,说起法来比学教的法师还要好!佛法确实是不可思议!经教学得好的人,如果行为不好,反而到处没人要、到处讨人嫌。大家想一想!要怎样好好做一位僧宝啊!
有些人虽已上了中年,但他手脑灵敏、声音好,那就可以学学法器、经教;要是善根不深厚、无福慧,如此愚钝学不来啊!这样即使是青年也可说是老年、衰败之年;就像愚蠢的学生,即使有博士爸爸,也没有办法教导。
如果你中、晚年才出家,学经教、打犍槌不行,可是你有世间的技能、经验,亦可用这个世间智来奉献常住,助大家道业精进、培自福慧;别人的福慧是因你协助而有,你也就有福慧了。能这样培福慧,并把一切功德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和青年、童真出家一样好。
世间工人以工报国、书生以文报国、农夫以耕报国;我们出家人老老实实地站在个人的岗位上,以度生来报国,将你的本能奉献三宝、弘化世界。佛法是大家庭,大慈悲,只要你存好心到佛家来,都有你应得的善果。
将来若有因缘、能力,也可以下山创建道场、度众生;若不想下山,那就留在灵岩山寺安享老年。世间有养老院;你们现在虽是青年,再过四、五十年也老了,还跟著上殿、过堂吗?没精神了!所以我们也要有安老院、如意寮,到年老时就住在安老院好好地念佛拜佛,等待往生。
要建安老院、如意寮就决定要有地,那就要求观世音菩萨,有护法协助捐地,这都要一步一步的办妥。不要担忧、不要急!大家先好好用功,用功你就快乐,到时候就有安老院安住念佛,等阿弥陀佛来接引!万事皆圆满了。
不造骨灰塔
出家人要接受供养,才能令信众得福报,不能说:“我没有修行,我要自己谋生活。”这个不合乎佛法的教义。出家人有出家人的生存之道,佛制不能外谋生活。现在有些寺庙,靠收人家骨灰、为死人念经来维持生活;其实我们出家人,应该依著佛戒修行,接受人家供养才对。
过去大陆的出家人是怎样生活呢?当时每个道场都有它的田地收租,有的大寺院像天宁寺,收一年的租就能吃五年;自从抗战以后,收五年租能不能保住一年的生活都还有问题。大陆灵岩山寺收一年租,仅能保住半年生活。那另半年生活怎么办?完全靠各地的信徒到山上打佛七,一方面超…
《得戒和尚开示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