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凡心修佛行
妙蓮法師 講述
緣起
悲願廣大、德風普被的老和尚,爲度化群萌,多年來致力于弘揚淨土聖教、利樂社會國家,不遺余力,法音宣流五大洲、中外善信歸投無數。
“護國護仁”及“轉凡心修佛行”乃民國八十七、八十八年應邀臺中仁王法會及一信總社之開示,精辟微妙、歎未曾有。前者闡發佛教護國,應從根本“護仁”著手;後者教示轉凡學佛,須從徹底“舍情”起步。一旦情盡,般若慧全彰,學佛之道圓滿矣!所演正法不惟淨化人心,更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教化之大本;聞者莫不法喜贊譽、信受奉行。
今者,特將二文敬輯成冊,供養與會大衆及未逢盛會向隅諸仁,期啓迪正見、共行護仁護國、同轉凡心修學佛行,使寶島成佛國、人民作佛陀,是爲無上大因緣也。
編者敬按89年4月10日
貴第一信用合作社總社理事主席——許耀南廣勳大居士、總經理林大江先生、副總經理王健二先生、副總經理柯孟忠先生、副總經理張介京先生、副總經理邱文彬先生,以及在座諸位嘉賓暨貴社諸位同仁:大家好!
一、轉凡學佛世安甯
今晚佛學講座的講題叫做“轉凡心修佛行”。在未講題之前,我想在題外先將佛法大綱向諸位說一下。
諸位之中當然有佛學的老前輩,不但明了佛學而且深入,又能奉行、擁護叁寶,但是也有初發心的人士,若不把大綱講一下,到講題的時候就難聽得明了。當然第一次聽、初接觸佛學是如此;其實一切學問都是一樣,不是第一次聽就會明了的。不要怕!人有本具的根本(佛)智,你聽一次不明白,下次或下下次再聽自然會明白,沒有不明白的。尤其佛學,佛學者心學也,是各位本心中之法,沒什麼不明了的,只要假以時日決定會明了。世間無難事,學習就會成。
佛學對人生的看法是:對一切人,只有敬重沒有藐視的。爲什麼?因爲以輪回六道來說,叁世一切衆生,都曾互爲父母師長。本此大綱,我們對一切人只有敬重、只有奉事。還有重要的一句,佛陀告訴我們——一切衆生皆是未來諸佛。所以如果對現前的人,他雖苦惱一點、福慧差一點,你就以凡情的心看不起他,那等于輕視未來佛,這決定不可以!我們要轉凡人心,以佛眼看人!只有尊敬!
如果世間人,都以君子之量看人,不用小人之心,則大家互相尊敬、互相協調,這世界怎麼不和諧安甯?爲什麼現在世界不安甯、不和睦?那就是忘記了根本禮節。對人的看法總是:別人都不如我!我要高人一等,別人說的不對固然不對,說的對也是不對;我說的對是對,不對也是對。這就是凡夫的自大、凡情傲慢,不能同人共知共事,弄得自苦苦他;獨裁者更能令世界大亂!我們自身沒有大智大福,千萬不可自是非他,要息爭甯人啊!爭就爲是非根,息爭讓人之德天下太平。
今天的講題叫做“轉凡心修佛行”,把凡心轉過來,大家都以智慧互相尊敬、謙和共事,我們這世界多麼清淨、安詳、快樂!佛法希望人要互相尊敬,連世間的聖德君子也教人要尊敬人,尤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定要有同情心,解人患難、成人之美,這樣我們世界就安甯了。人心安甯、道業增進,就能感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人心安靜——你個人安靜,家庭就安靜;把這風氣轉開來就能影響到社會、國家、整個地球都好,這就是人間淨土;再修佛的行爲,就轉人間爲佛土了。
我們能轉凡心、學佛的行爲,多麼安樂自在!凡夫爲什麼有苦惱?因爲都是凡夫心,又是凡夫行。我們把凡夫的心轉過來,依佛的智慧、學佛的行爲,如是因感如是果,那我們人生怎麼不快樂、怎麼不安靜?一人學佛一人快樂,一家學佛一家快樂,乃至世界的人都學佛,人間那還有戰爭苦呢?
世界沒有戰爭,我們國家還要什麼國防?人人都守禮讓,還要什麼警察?若將用在軍警界的人才、錢財轉過來用到民生上,這樣人民多富有、多快樂!否則大家用凡情的疑忌心,你防我、我防你,你對付我、我對付你,這個果報到最後是怎樣?就是互相鬥爭!鬥到最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嗚呼哀哉也。
諺雲:“你敬重人一尺,人就敬重你一丈;你敬重人一丈,人把你頂在頭上。”反過來所得的效果又是怎樣呢?當然是人不敬重你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轉凡心!凡心一轉智慧開朗,就有佛心行爲,那你的人格多麼偉大、道德多麼崇高!誰不尊敬仰慕啊!凡夫不是常自高傲慢嗎?那何不令人尊敬,以德行感化人呢?
二、忍辱慈悲菩薩心
至于壞人你對他好,他不但不識好,還無止境的同你找麻煩,對這種人怎麼辦?既是小人、可憐的凡夫,我們只有以君子之大德包容、涵養他,攝受、轉化他;你如果罵他、處罰他,並不因爲你罵、處罰,他就知慚愧,有時反而會愈罵愈壞、愈處分他心裏愈不服氣。只有以大德來包容、來憐愍,這就是佛法的“忍辱波羅蜜”,于此忍者是大勇,不是怯劣。
我們要“布施”,不是布施他錢財,而是布施他父母之心,以父母之心來對待他、以菩薩之心來看待他,這是“同體大悲”。不如此學、不如是行,怎麼消除凡情、貧苦,得佛法富貴、寂滅、究竟大樂?凡事都有原則、因果,小心小行絕對不會成就大自在的。
今晚是在講佛學,不過講佛學是重在要學佛,不是只聽聽佛學而已,一定要學佛——學佛的大慈悲;你有大慈悲之德,不但你一人安樂、家庭安樂,整個世界都安樂。
“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我們要學佛的心,但光是學佛的心不行,還要學佛的行爲。什麼行爲?大慈大悲解人的苦,還要給人的樂。給人樂要先拔他的苦,苦不拔掉,你給他樂他也享得不自在。如果你只拔掉他的苦,不給他樂,他也不能俯伏安心地聽你教導。所以我們必須要具體莊嚴大慈大悲之德!想要淨化社會、改革人心,若不從佛行的大慈大悲做起,很難感化人世呢!
佛法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慈悲是無限、沒有條件的。好像父母愛兒女一樣,父母愛兒女還有什麼條件?甚至你是個壞孩子,愈壞、身體愈不健康,父母對你愈憐愛、愈加保護,道理就這樣!我們不要只以父母之心看自家的孩子,要以“佛母”之心看所有人家的孩子、看世間一切人,這就叫做轉凡心。
你轉了凡心行爲,即有大德大智化一切世間的煩惱,那你就能“煩惱即菩提”;否則煩惱就是苦惱,你就被煩惱苦死了!那多麼苦呀!我們聽佛學就是要接受佛陀的行爲教導,這樣我們這個苦世界才有平靜安樂之日。
諸位!誰不怕苦?誰不想快樂?大家都想離苦得樂。那好!把你的凡心轉過來就好了。人一生來就是凡心嗎?不是!這就是俗語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跟好人就學好人、跟壞人就學壞了。所以人的本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儒家的孟子、荀子一個講性善、一個講性惡,各有各的道理,如果要攻破對方也是各有道理。
那佛法又是怎麼講呢?“心原本體”無善無惡。跟善人就學好、跟惡人就學壞,這就叫做“因緣生法”。因緣生法就是沒有定性,如果人的本性是定善怎麼會學壞?如果本性是定惡又怎麼會學好?所以佛法講緣起法、緣生法、因果法——修什麼因就有什麼果。惟願大家要修好因啊!注意!上述“心原本體”無善無惡是“第一義谛”,知識份子應該于此深入,才可洞明佛學之大智大悲。
諸位!把凡心轉過來,你不但當下快樂,福慧也就有了。你改了凡心用佛心對人,誰不來恭敬你、誰不來禮拜你?你用凡情心,各自爲己不讓人,那大家都是鬥爭了。不要忘記佛陀說:一切衆生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師長,若依佛法修持就是未來的諸佛。明白了這個道理,若對方罵你就由他罵好了。
好像布袋和尚講的:“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力氣,我也無煩惱。”學佛就是要轉這凡情,千萬不能用凡情。用凡情你這些事怎麼改過來?沒辦法改!不能改,老依凡情執著,將來怎麼樣?那就永遠得不到安樂自在。所以一人學佛法一人快樂,由你一人快樂,心境安詳、安和,以身作則,就可轉化家庭、同事,乃至社會、國家都詳和、自在、萬事通順,何有煩惱、那有鬥爭?如此好事何樂而不爲呢?不爲,你就苦定了!
我們聞佛學要舍凡情,你不能凡情不舍的說:“那怎麼能忍?那人無理嘛!”依因果法的真理,學聖學佛,這沒有討價還價的,一定要認爲自己:“我就是君子聖賢!不要同一般凡夫爭一口氣。”否則不是自己找苦受?
我們人要自求多福,不要自尋煩惱。好好接受佛陀的話,你不但自己安樂自在,家庭的父母兒女都跟著你自在。凡情看不破,你不但自苦惱、一家苦惱,社會人都跟著苦惱。不依佛言,吃苦就在當下!聞如是道理,凡小心應該展開廣大了吧?
這地方我再重說一句:我們身爲頂天立地的人,就是君子、聖賢,聽了佛學就是菩薩!應當舍己爲人,這沒有討價還價的。菩薩是怎樣?“好事予他人,惡事自向己”,剛好與凡夫相反。凡夫是:“好事是我的,壞事是你的;倒楣事是你做的,好事是我做的。”你必定要把凡夫這些壞觀念轉過來才安樂自在。千說萬說都只是一個宗旨——你要按部就班做好!先學君子將人做好,再學菩薩普度衆生。
“萬法本靜人自鬧”,爲什麼國家會亂?就是大家都用凡夫心,以小心眼做一切事,做不成還搞糟了。一定要轉凡情、一定要有君子之心量。人本來是頂天立地,與天地並稱爲叁才,聞到佛學更加能除苦。除什麼苦?“生老病死苦”,這是佛法之能補救世間一切人事不足的地方。學佛就有這樣的好處,不學佛得不到,實在太可惜了,更辜負人性、佛性之平等!
“平等”的意思是:你本來應該同佛一樣高貴,怎麼現在做個可憐的凡下之人呢?明白了此…
《轉凡心修佛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