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讲记(天佑法师)▪P6

  ..续本文上一页恶世。教化如是等百千万亿诸恶众生。令修善本来生我所。时弥勒佛如是三称赞释迦牟尼佛。而说偈言

  忍辱勇猛大导师能于五浊不善世

  教化成熟恶众生 令彼修行得见佛

  荷负众生受大苦 今入常乐无为处

  教彼弟子来我所 我今为汝说四谛

  亦说三十七菩提 庄严涅槃十二缘

  汝等宜当观无为 入于空寂本无处

  大家看,如上这些值遇未来佛陀的方法,释迦牟尼佛陀都已经告诉我们了。所以,弥勒佛陀称赞本师释迦牟尼佛陀。我们说三世一切诸佛,悉皆平等,所以经常会彼此称赞。这个我们在经典中,会经常发现。

  这一首偈子,分上下两部分。上一个部分,称赞释迦牟尼佛陀的功德。下一半六句,明弥勒佛陀的圣教。三世一切诸佛的圣教,无二无别。因为本师释迦牟尼说过,导致解脱的唯一无二的方法,就是四念处。八正道法是四种沙门果的唯一途径。

  说此偈已。复更赞叹彼时众生于苦恶世能为难事。贪欲嗔恚愚痴迷惑短命人中。能修持戒作诸功德。甚为希有。

  学佛,最忌讳妄自菲薄。因为这都是不如实知见的表现。我们说,学佛的最重要的基础品质,就是如实。首先我们不能欺骗自己。有许多口称三宝的人,他们并不真正希望解脱。所以,真正发心,求解脱法,欲断三毒的行道者,将是无比稀有珍贵的。

  弥勒佛陀赞叹生在如今时代的这些行者,因为身在苦恶之世,在贪欲嗔恚愚痴迷惑短命的人道中,还能够持戒、修行,这样的人物,真是人间大雄,甚为稀有。

  尔时众生不识父母沙门婆罗门。不知道法。互相恼害近刀兵劫。深着五欲嫉妒谄佞。曲浊邪伪无怜愍心。更相杀害食肉饮血。不敬师长不识善友。不知报恩。生五浊世不知惭愧。昼夜六时相续作恶不知厌足。纯造不善五逆恶聚。鱼鳞相次求不知厌。九亲诸族不能相济。

  看了这段经文,大家会不会惭愧呢?

  知惭愧者,这是很可贵的。少欲、知足、知惭愧,这是非常难得的品质,因为这种品质导致进步。

  再来看看如今的现实,不敬沙门,不知法义,那么这个还是比较高的要求,很多人做不到也罢了。再来看看最基础的道德准则,我们能否做到呢?互相恼害近刀兵劫。深着五欲嫉妒谄佞。曲浊邪伪无怜愍心。更相杀害食肉饮血。不敬师长不识善友。不知报恩。生五浊世不知惭愧。昼夜六时相续作恶不知厌足。纯造不善五逆恶聚。鱼鳞相次求不知厌。九亲诸族不能相济。大家惭愧么?唉,能知惭愧就是好事,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大家若能真正生起惭愧之心,那总还不晚。

  这里,需要敬告各位。如今常常有人喜欢把眼睛看到别人身上,然后自己就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上。到处做公、检、法一条线,喜欢指责别人,还判定别人会下地狱。唉,总是无事生非。我们说,这样的行为,没有任何利益,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狭隘,导致的结果,就是助长贪、嗔、痴——并且还更加使自己麻痹。自以为修得很好,这样就再也听不进任何建议,这会非常麻烦,因为哪怕他们亲见佛陀,他们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见解。希望大家千万要注意了。

  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以大方便深厚慈悲。能于苦恼众生之中。和颜美色善巧智慧。说诚实语示我当来度脱汝等。如是导师明利智慧。世间希有甚为难遇。深心怜愍恶世众生。为拔苦恼令得安隐。入第一义甚深法性。释迦牟尼三阿僧只劫。为汝等故修行难行苦行。以头布施。割截耳鼻手足胑体受诸苦恼。为八圣道平等解脱利汝等故。

  弥勒佛陀,再次赞叹释迦牟尼佛陀。

  时弥勒佛如是开导安慰无量诸众生等。令其欢喜。彼时众生身纯是法。心纯是法。口常说法。福德智慧之人充满其中。天人恭敬信受渴仰。时大导师各欲令彼闻于往昔苦恼之事。复作是念。五欲不净众苦之本。又能除舍忧戚愁恨。知苦乐法皆是无常。为说色受想行识苦空无常无我。说是语时。九十六亿人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得阿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三十六万天子。二十万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天龙八部中。有得须陀洹者。种辟支佛道因缘者。发无上道心者。数甚众多不可称计。尔时弥勒佛。与九十六亿大比丘众。并穰佉王八万四千大臣比丘眷属围绕。如月天子诸星宿从出翅头末城。还花林园重阁讲堂。时阎浮提城邑聚落小王长者。及诸四姓皆悉来集龙花树下花林园中。尔时世尊重说四谛十二因缘。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他方诸天及八部众六十四亿恒河沙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住不退转。第三大会。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三十四亿天龙八部发三菩提心。时弥勒佛说四圣谛深妙*轮。度天人已。将诸声闻弟子天龙八部一切大众。入城乞食。无量净居天众恭敬从佛入翅头未城。当入城时。佛现十八种神足。身下出水。如摩尼珠。化成光台照十方界。身上出火。如须弥山流紫金光。现大满空化成琉璃。大复现小如芥子许。泯然不现。于十方踊于十方没。令一切人皆如佛身。种种神力无量变现。令有缘者皆得解脱。释提桓因三十二辅臣与欲界诸天。梵天王与色界诸天。并天子天女。脱天璎珞及以天衣。而散佛上。时诸天衣化成花盖。诸天妓乐不鼓自鸣。歌咏佛德密雨天花。栴檀杂香供养于佛。街巷道陌竖诸幢幡。烧诸名香其烟若云。

  这一段,又是释迦牟尼佛陀在描述当时的情景。弥勒佛陀广宣法义,另诸众生各得解脱。

  十分着名的龙华三会,真是太殊胜了。由于当时的众生,早就做好了解脱的准备工作,所以在佛陀亲教之言下,当即解脱。

  世尊入城时。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正遍知者两足尊 天人世间无与等

  十力世尊甚希有 无上最胜良福田

  其供养者生天上 未来解脱住涅槃

  稽首无上大精进 稽首慈心大导师

  东方天王提头赖吒。南方天王毗楼勒叉。西方天王毗留博叉。北方天王毗沙门王。与其眷属恭敬合掌。以清净心赞叹世尊

  三界无有比 大悲自庄严

  体解第一义 不见众生性

  及与诸法相 同入空寂性

  善住无所有 虽行大精进

  无为无足迹 我今稽首礼

  慈心大导师 众生不见佛

  长夜受生死 坠堕三恶道

  及作女人身 今日佛兴世

  拔苦施安乐 三恶道已少

  女人无谄曲 皆当得止息

  具足大涅槃 大悲济苦者

  施乐故出世 本为菩萨时

  常施一切乐 不杀不恼他

  忍心如大地 我今稽首礼

  忍辱大导师 我今稽首礼

  慈悲大丈夫 自免生死苦

  能拔众生厄 如火生莲花

  世间无有比

  如上,是诸天王,以偈赞佛。

  尔时世尊次第乞食。将诸比丘还至本处入深禅定。七日七夜寂然不动。弥勒佛弟子色如天色。普皆端正厌生老病死。多闻广学守护法藏行于禅定。得离诸欲如鸟出[谷-禾+卵]。

  大家看,所有的佛陀,都保持乞食之传统,哪怕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弥勒佛国,同样如此安排作息。大家乞食,食食,其后则各自修行。

  大家不要小看乞食哦,因为比丘的含义,就是真正的乞食而活者。因为他们不拥有丝毫的财产,所以他们必须以每日的乞食,来正命而活。当然,这也是众生培植福报的良好机会。

  尔时释提桓因。与欲界诸天子。欢喜踊跃。复说偈言

  世间所归大导师 慧眼明净见十方

  智力功德胜诸天 名义具足福众生

  愿为我等群萌类 将诸弟子诣彼山

  供养无恼释迦师 头陀第一大弟子

  我等应得见过佛 所着袈裟闻遗法

  忏悔前身浊恶劫 不善恶业得清净

  这一段是释提桓因与欲界诸天子,礼赞佛陀。

  尔时弥勒佛。与娑婆世界前身刚强众生及诸大弟子。俱往耆阇崛山到山下已。安详徐步登狼迹山。到山顶已举足大指蹑于山根。是时大地十八相动既至山顶弥勒以手两向擘山如转轮王开大城门。尔时梵王持天香油灌摩诃迦叶顶。油灌身已击大揵椎。吹大法蠡。摩诃迦叶即从灭尽定觉。齐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长跪合掌。持释迦牟尼佛僧迦梨。授与弥勒而作是言。大师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临涅槃时以此法衣付嘱于我。令奉世尊。时诸大众各白佛言。云何今日此山顶上有人头虫。短小丑陋着沙门服。而能礼拜恭敬世尊。时弥勒佛诃诸大弟子莫轻此人。而说偈言

  孔雀有好色 鹰鹘鹞所食

  白象无量力 师子子虽小

  撮食如尘土 大龙身无量

  金翅鸟所搏 人身虽长大

  肥白端正好 七宝瓶盛粪

  污秽不可堪 此人虽短小

  智慧如练金 烦恼习久尽

  生死苦无余 护法故住此

  常行头陀事 天人中最胜

  苦行无与等 牟尼两足尊

  遣来至我所 汝等当一心

  合掌恭敬礼

  说是偈已告诸比丘。释迦牟尼世尊。于五浊恶世教化众生。千二百五十弟子中。头陀第一身体金色。舍金色妇出家学道。昼夜精进如救头然。慈愍贫苦下贱众生。恒福度之为法住世。摩诃迦叶者此人是也。说此语已。一切大众悉为作礼。

  尔时弥勒持释迦牟尼佛僧伽梨。覆右手不遍才掩两指。复覆左手亦掩两指。诸人怪叹先佛卑小。皆由众生贪浊憍慢之所致耳。告摩诃迦叶言。汝可现神足并说过去佛所有经法。尔时摩诃迦叶踊身虚空作十八变。或现大身满虚空中。大复现小如葶苈子。小复现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履地如水履水如地坐卧空中身不陷坠。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上踊下没下踊上没。于虚空中化作琉璃窟。承佛神力。以梵音声说释迦牟尼佛十二部经。大众闻已怪未曾有八十亿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不受诸法得阿罗汉。无数天人发菩提心。绕佛三匝还从空下。为佛作礼说有为法皆悉无常。辞佛而退还耆阇崛山本所住处。身上出火入般涅槃。收身舍利山顶起塔。弥勒佛叹言。大迦叶比丘是释迦牟尼佛于大众中。常所赞叹头陀第一通达禅定解脱三昧。是人虽有大神力而无高心。能令众生得大欢喜。常愍下贱贫苦众生弥勒佛叹大迦叶骨身言。善哉大神德释师子大弟子大迦叶。于彼恶世能修其心。尔时摩诃迦叶骨身。即说偈言

  头陀是宝藏 持戒为甘露

  能行头陀者 必至不死地

  持戒得生天 及与涅槃乐

  说此偈已。如琉璃水还入塔中。尔时说法之处。广八十由旬长百由旬。其中人众若坐若立若近若远。各见佛在其前独为说法。

  此一段记录了释迦牟尼佛陀之上座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传承法衣之情况。文义浅显,大家看过即可。

  弥勒佛住世六万亿岁。怜愍众生故令得法眼。灭度之后诸天世人阇维佛身。时转轮王收取舍利。于四天下各起八万四千塔。正法住世六万岁。像法二万岁。

  此一段,明弥勒佛陀之行化时限。

  汝等宜应勤加精进。发清净心起诸善业。得见世间灯明弥勒佛身必无疑也。

  此一句,乃佛陀鼓励众弟子们,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在当世得解脱者;当发清净心,修诸善业,那么总还有再次亲闻法教的机会。我们看,佛陀多么慈悲,为我们考虑得多么周到。

  当然,又有人说了,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现在也就不要修行了,等弥勒佛陀就好了。这话总是无智了胡说。如果我们今生能够得度,那又何必再待来世?佛陀时代,有些弟子未能得度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前世的业力,导致今世虽修诸善,仍不得解脱,那么这些人,在将来值遇未来的佛陀,则总还有解脱的可能。如果是另外一种人,他们是因为懈怠、懒惰、邪见,而导致了道业的荒废,那么这些人,哪怕值遇将来的一切佛陀,他们都难以得道。因为任何佛陀也不能强加一个解脱给我们,一切教导,都需要我们来身体力行,这样才是真正导致解脱的关键。

  佛说语已。尊者舍利弗。尊者阿难。即从座起为佛作礼。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之。佛告阿难。汝好忆持。普为天人分别演说。莫作最后断法人耶。此法之要。名一切众生断五逆种净除业障报障烦恼障修习慈心与弥勒共行。如是受持。亦名一切众生得闻弥勒佛名必免五浊世不堕恶道经。如是受持。亦名破恶口业心如莲花定见弥勒佛经。如是受持。亦名慈心不杀不食肉经。如是受持。亦名释迦牟尼佛以衣为信经。如是受持。亦名若有闻佛名决定得免八难经。如是受持。亦名弥勒成佛经。如是受持。佛告舍利弗。佛灭度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八部鬼神等。得闻此经受持读诵礼拜供养恭敬法师。破一切业障报障烦恼障。得见弥勒及贤劫千佛。三种菩提随愿成就。不受女人身。正见出家得大解脱。说是语已。时诸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佛陀最后嘱咐于大众,若要值遇弥勒,则要断五逆种,受持读诵礼拜供养恭敬法师,净除业障、报障、烦恼障,修习慈心,破恶口业,心如莲花,慈心不杀不食众生之肉。以此因缘,得见弥勒佛陀,并能得种种果报:必免五浊世不堕恶道,得见弥勒及贤劫千佛。三种菩提随愿成就。不受女人身。正见出家得大解脱。所以大家要增加信心,勤修诸善,止灭诸恶,莫生懈怠。

  今天,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了这一部《佛说弥勒大成佛经》,这一部经主要还是在描写,于将来世,弥勒佛国,龙华三会之景况。与《上生经》不同,《上生经》则是说如今兜率天善法堂中的情况,往生内院之方法。下一次,我们就结合《上生经》的学习,来讲这个问题。谢谢大家。

  2003年6月20日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讲记(天佑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