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讲记(天佑法师)▪P5

  ..续本文上一页臣。一名梵檀末利二名须曼那。王所爱重。亦与八万四千人俱。于佛法中出家学道。转轮王宝女名舍弥婆帝。今之毗舍佉母是也。亦与八万四千婇女俱共出家。穰佉太子名天金色。今提婆婆那长者子是。亦与八万四千人俱共出家。弥勒佛亲族婆罗门子名须摩提。利根智慧。今郁多罗善贤比丘尼子是。亦与六万人俱。于佛法中俱共出家。穰佉王千子唯留一人用嗣王位。余九百九十九人。亦与八万四千人。于佛法中俱共出家。如是等无量亿众。见世苦恼五阴炽然。皆于弥勒佛法中俱共出家。

  佛转*轮,众生普受法益,欢喜异常。同时,又有许多佛子,加入僧团。

  尔时弥勒佛以大慈心语诸大众言。汝等今者不以生天乐故。亦复不为今世乐故来至我所但为涅槃常乐因缘。是诸人等皆于佛法中种诸善根。释迦牟尼佛出五浊世。种种呵责为汝说法。无奈汝何教殖来缘。今得见我。我今摄受是诸人等。或以读诵分别决定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为他演说赞叹义味。不生嫉妒教于他人令得受持。修诸功德来生我所。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妓乐幡盖华香灯明供养于佛。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施僧常食。起立僧房四事供养。持八戒斋修习慈心。行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为苦恼众生深生慈悲。以身代受令其得乐。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净慈心。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造僧只四方无碍斋讲设会供养饭食。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持戒多闻。修行禅定无漏智慧。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起塔供养舍利念佛法身。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厄困贫穷孤独系属于他。王法所加临当刑戮。作八难业受大苦恼拔济彼等令得解脱。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恩爱别离朋党诤讼极大苦恼。以方便力令得和合。修此功德来生我所。说是语已。称赞释迦牟尼佛。善哉善哉。能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等百千万亿诸恶众生。令修善本来生我所。时弥勒佛如是三称赞释迦牟尼佛。而说偈言

  忍辱勇猛大导师 能于五浊不善世

  教化成熟恶众生 令彼修行得见佛

  荷负众生受大苦 今入常乐无为处

  教彼弟子来我所 我今为汝说四谛

  亦说三十七菩提 庄严涅槃十二缘

  汝等宜当观无为 入于空寂本无处

  这一段明值遇弥勒佛之因缘。并称赞释迦牟尼佛陀,教化众生,另生弥勒佛所。

  尔时弥勒佛以大慈心语诸大众言。汝等今者不以生天乐故。亦复不为今世乐故来至我所但为涅槃常乐因缘。

  从这一段开始,大家要注意了。为什么呢?因为接下来弥勒佛说了种种值遇佛陀的因缘。首先一点,就是不乐升天。

  很多人,他们求大福报,求升天。这我不能说不好,因为至少,这能暂时避开一些世间的痛苦。然而,这却不是究竟灭苦。因为暂时的躲避,并不能导致业的止息。也就是说,暂时的回避,毕竟不能长久。所以,佛陀称赞不以生天乐者。

  其次,不求升天者,也分两种;一种呢,就是不信因果,或者以此有漏世间为乐,不思灭苦,沉迷五欲;另一种呢,就是愿遇佛陀,愿闻法教,为求圣道,乃至于为求解脱。这些人,佛陀也称赞,就是不为今世乐,但为涅槃常乐者。

  于是我们当知道,我们当具足如何的目标。平时,我们说发愿,很多人的理解呢,就是找到一篇愿文,然后似懂非懂得念颂几次。那么我们说,这是丝毫不起作用的。因为真正的发愿,当要清楚我们的愿,到底是怎么回事。佛法到底讲了些什么,导致解脱的方法,并且所谓的得大解脱,到底什么才是解脱?这些问题,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思考一下。

  大家看,弥勒佛陀宣说佛法,首先明确的,就是我们当如何才能值遇佛陀。

  是诸人等皆于佛法中种诸善根。释迦牟尼佛出五浊世。种种呵责为汝说法。无奈汝何教殖来缘。今得见我。我今摄受是诸人等。

  非但我们要具足正确的愿,还要具足正确的知见。我们如今,值遇本师释迦牟尼的圣教,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殊胜机缘。我们当要认真学习圣教,努力修习于业处。如此就是种诸善根。

  正如释迦牟尼佛陀初成道后,遇到的第一个梵志,佛陀对他宣说法义,他却并不听信佛陀的。那么这种人,我们说,就是无诸善根。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懈怠。很多人认为,只要我们能够遇到佛陀,那就一定能够得度。这是未必哦,我们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还是当脚踏实地,因为在解脱道上,是不可能投机取巧而得胜利的。

  或以读诵分别决定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为他演说赞叹义味。不生嫉妒教于他人令得受持。修诸功德来生我所。

  对于释迦牟尼一代圣教,我们当认真学修推广。闻、思、修、宣,循序渐近,紧密结合。这四关缺一不可。因为一切佛法,都需要我们去实践。佛法是现量可证的、即时可得法益。如果我们不去实践,则很难得到受用。为什么呢?如果没有去操作,则一切法要,都只是文字、学识、理论罢了,不得任何受用。

  比如,有人怀高慢心,自恃高妙——我终于掌握了“无我、无常、苦”的真理,别人都不懂。或者看到别人取得一些进步,则心里不舒服。我们说,这些人,他们根本不懂得丝毫佛法。对于这些人,只是鹦鹉学舌罢了,因为他们根本不懂自己学了些什么。

  只有真正彻见真理的人,他们实践真理,他们将得到法益。

  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妓乐幡盖华香灯明供养于佛。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施僧常食。起立僧房四事供养。持八戒斋修习慈心。行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为苦恼众生深生慈悲。以身代受令其得乐。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净慈心。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造僧只四方无碍斋讲设会供养饭食。修此功德来生我所。

  当我们真正得到法益,我们将对佛法生起、并且具足圆满的信心。

  于是,我们将贯彻落实种种善行,布施、持戒、修习,这样我们的智慧将得以增长。如实智慧,彻见于真理,使得我们再不会对佛、法、僧三宝产生任何怀疑,于是,我们供养三界之中最值得供养者,我们礼赞、供养、承事于以佛陀为代表的整个僧团。这将为更大的进步,打好更为坚实的基础。

  记得有一部经,叫《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当我们具足了皈依、布施、戒律、慈心、忍辱和厌离心,我们会得到无上的利益,因为这些是导致解脱的必然途径。

  或以持戒多闻。修行禅定无漏智慧。以此功德来生我所。

  我曾听到一种很奇怪的说法,认为,如果我们现在修禅定,那就会减少念佛的时间,这样将遇不到佛陀,那就不能亲闻法教了。大家来看这段经文,我们大可以放弃这种顾虑。其实,我们的目的,是值遇佛陀,那么当我们亲身于正法的实践。这就是种诸善根呀。

  这里呢,我想查一段题外话。如今有一些人专弘极乐净土,这本无非。然而人们的习气,就是喜欢比较。然后非要厚此薄彼,来一些武断的说法。那么这里呢,我想就现实的一些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专求往生,不求其他。所以,但能万缘放下,老实念佛,一门深入,精进专心,这就能在临命终时,有比较大的把握,在舍报之后,值遇阿弥陀佛。

  而今天我们所说的弥勒佛陀佛国呢,则不同。因为是将来世的佛国。所以,我们如今的努力重点,是在积累福慧资粮之上。所以呢,目的不同,导致了方法的不同。

  就此简单比较,大家看看,是否可以呢?说实话,我不提倡对彼此净土进行比较,因为待到弥勒成道之后,则此处彼处,都是佛国净土,无有好坏的差别。至于有人会拿如今的兜率内院净土,与极乐净土比较,我觉得,这是没有意义的。大家不必生分别心,按彼此的因缘和心性,选择自己的道路,那么我们说,我们的目的是解脱,所以,千万不要舍本求末,浪费时间在无谓的戏论之上。

  或有起塔供养舍利念佛法身。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厄困贫穷孤独系属于他。王法所加临当刑戮。作八难业受大苦恼拔济彼等令得解脱。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恩爱别离朋党诤讼极大苦恼。以方便力令得和合。修此功德来生我所。

  这一段,给我们这些未曾亲见佛陀的人们以信心,当我们对真理生起信心,我们自然会对真理的传播者们产生信心。于是,我们供养舍利,将得到同样的福报与功德。

  佛陀并不需要我们给他什么,佛陀也不需要我们称赞他。然而,佛陀鼓励我们这么做,因为这将对我们有好处。因为对真理的信心,将导致我们去实践真理,这也就是佛陀讲法的目的——让更多的人苦灭。

  至于济度众生,我们说这个话还太早。我们常常会将“度生”挂在嘴上。其实这很不理性,为什么呢?因为度生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扪心自问,我们尚不能彻见真理,那么如何才能宣说法要而保证无有错误呢?佛陀说,为人说法,实在是困难的事。

  当初,当世尊住在桥赏弥城的佝斯达园时,优陀夷尊者正在为围绕于他身边的居士说法。刚巧阿难看见了,就去告知世尊。

  世尊说:“阿难,要为他人说法的确不容易。在为他人说法时,应先确定五件事。那五件?说法时,想着:我将依层次逐渐由简入繁地讲说,我将以那目标为说法的题材,我以慈爱之心说法,我不为求取利益而说法,我的说法不会为自己或他人带来灾害。阿难,要为他人说法的确不容易。所以在为他人说法时,应先确定这五件事。”

  所以,我们只要有这样良好的愿望就可以了,因为不切实际的理想,将有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导致慢心增长。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吧,大家可以私自抉择一下。

  经文中,还提到了“六和敬”。所谓家和万事兴,我们如今呀,总是斗争太多,和合不够。佛教僧团中,有灭争制度,其根本精神,就是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所以说,如法如律的僧团,将是我们所有佛弟子们的楷模和典范。经文中特别提出了,我们对于一些斗争和矛盾,要令得和合。大家莫要忽视哦。

  说是语已。称赞释迦牟尼佛。善哉善哉。能于五浊…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讲记(天佑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