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講記(天佑法師)▪P5

  ..續本文上一頁臣。一名梵檀末利二名須曼那。王所愛重。亦與八萬四千人俱。于佛法中出家學道。轉輪王寶女名舍彌婆帝。今之毗舍佉母是也。亦與八萬四千婇女俱共出家。穰佉太子名天金色。今提婆婆那長者子是。亦與八萬四千人俱共出家。彌勒佛親族婆羅門子名須摩提。利根智慧。今郁多羅善賢比丘尼子是。亦與六萬人俱。于佛法中俱共出家。穰佉王千子唯留一人用嗣王位。余九百九十九人。亦與八萬四千人。于佛法中俱共出家。如是等無量億衆。見世苦惱五陰熾然。皆于彌勒佛法中俱共出家。

  佛轉*輪,衆生普受法益,歡喜異常。同時,又有許多佛子,加入僧團。

  爾時彌勒佛以大慈心語諸大衆言。汝等今者不以生天樂故。亦複不爲今世樂故來至我所但爲涅槃常樂因緣。是諸人等皆于佛法中種諸善根。釋迦牟尼佛出五濁世。種種呵責爲汝說法。無奈汝何教殖來緣。今得見我。我今攝受是諸人等。或以讀誦分別決定修多羅毗尼阿毗昙。爲他演說贊歎義味。不生嫉妒教于他人令得受持。修諸功德來生我所。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來生我所。或以妓樂幡蓋華香燈明供養于佛。修此功德來生我所。或以施僧常食。起立僧房四事供養。持八戒齋修習慈心。行此功德來生我所。或爲苦惱衆生深生慈悲。以身代受令其得樂。修此功德來生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淨慈心。以此功德來生我所。或造僧只四方無礙齋講設會供養飯食。修此功德來生我所。或以持戒多聞。修行禅定無漏智慧。以此功德來生我所。或有起塔供養舍利念佛法身。以此功德來生我所。或有厄困貧窮孤獨系屬于他。王法所加臨當刑戮。作八難業受大苦惱拔濟彼等令得解脫。修此功德來生我所。或有恩愛別離朋黨诤訟極大苦惱。以方便力令得和合。修此功德來生我所。說是語已。稱贊釋迦牟尼佛。善哉善哉。能于五濁惡世。教化如是等百千萬億諸惡衆生。令修善本來生我所。時彌勒佛如是叁稱贊釋迦牟尼佛。而說偈言

  忍辱勇猛大導師 能于五濁不善世

  教化成熟惡衆生 令彼修行得見佛

  荷負衆生受大苦 今入常樂無爲處

  教彼弟子來我所 我今爲汝說四谛

  亦說叁十七菩提 莊嚴涅槃十二緣

  汝等宜當觀無爲 入于空寂本無處

  這一段明值遇彌勒佛之因緣。並稱贊釋迦牟尼佛陀,教化衆生,另生彌勒佛所。

  爾時彌勒佛以大慈心語諸大衆言。汝等今者不以生天樂故。亦複不爲今世樂故來至我所但爲涅槃常樂因緣。

  從這一段開始,大家要注意了。爲什麼呢?因爲接下來彌勒佛說了種種值遇佛陀的因緣。首先一點,就是不樂升天。

  很多人,他們求大福報,求升天。這我不能說不好,因爲至少,這能暫時避開一些世間的痛苦。然而,這卻不是究竟滅苦。因爲暫時的躲避,並不能導致業的止息。也就是說,暫時的回避,畢竟不能長久。所以,佛陀稱贊不以生天樂者。

  其次,不求升天者,也分兩種;一種呢,就是不信因果,或者以此有漏世間爲樂,不思滅苦,沈迷五欲;另一種呢,就是願遇佛陀,願聞法教,爲求聖道,乃至于爲求解脫。這些人,佛陀也稱贊,就是不爲今世樂,但爲涅槃常樂者。

  于是我們當知道,我們當具足如何的目標。平時,我們說發願,很多人的理解呢,就是找到一篇願文,然後似懂非懂得念頌幾次。那麼我們說,這是絲毫不起作用的。因爲真正的發願,當要清楚我們的願,到底是怎麼回事。佛法到底講了些什麼,導致解脫的方法,並且所謂的得大解脫,到底什麼才是解脫?這些問題,希望大家都能夠認真思考一下。

  大家看,彌勒佛陀宣說佛法,首先明確的,就是我們當如何才能值遇佛陀。

  是諸人等皆于佛法中種諸善根。釋迦牟尼佛出五濁世。種種呵責爲汝說法。無奈汝何教殖來緣。今得見我。我今攝受是諸人等。

  非但我們要具足正確的願,還要具足正確的知見。我們如今,值遇本師釋迦牟尼的聖教,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殊勝機緣。我們當要認真學習聖教,努力修習于業處。如此就是種諸善根。

  正如釋迦牟尼佛陀初成道後,遇到的第一個梵志,佛陀對他宣說法義,他卻並不聽信佛陀的。那麼這種人,我們說,就是無諸善根。

  所以我們絕對不能懈怠。很多人認爲,只要我們能夠遇到佛陀,那就一定能夠得度。這是未必哦,我們不能存在僥幸心理,還是當腳踏實地,因爲在解脫道上,是不可能投機取巧而得勝利的。

  或以讀誦分別決定修多羅毗尼阿毗昙。爲他演說贊歎義味。不生嫉妒教于他人令得受持。修諸功德來生我所。

  對于釋迦牟尼一代聖教,我們當認真學修推廣。聞、思、修、宣,循序漸近,緊密結合。這四關缺一不可。因爲一切佛法,都需要我們去實踐。佛法是現量可證的、即時可得法益。如果我們不去實踐,則很難得到受用。爲什麼呢?如果沒有去操作,則一切法要,都只是文字、學識、理論罷了,不得任何受用。

  比如,有人懷高慢心,自恃高妙——我終于掌握了“無我、無常、苦”的真理,別人都不懂。或者看到別人取得一些進步,則心裏不舒服。我們說,這些人,他們根本不懂得絲毫佛法。對于這些人,只是鹦鹉學舌罷了,因爲他們根本不懂自己學了些什麼。

  只有真正徹見真理的人,他們實踐真理,他們將得到法益。

  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來生我所。或以妓樂幡蓋華香燈明供養于佛。修此功德來生我所。或以施僧常食。起立僧房四事供養。持八戒齋修習慈心。行此功德來生我所。或爲苦惱衆生深生慈悲。以身代受令其得樂。修此功德來生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淨慈心。以此功德來生我所。或造僧只四方無礙齋講設會供養飯食。修此功德來生我所。

  當我們真正得到法益,我們將對佛法生起、並且具足圓滿的信心。

  于是,我們將貫徹落實種種善行,布施、持戒、修習,這樣我們的智慧將得以增長。如實智慧,徹見于真理,使得我們再不會對佛、法、僧叁寶産生任何懷疑,于是,我們供養叁界之中最值得供養者,我們禮贊、供養、承事于以佛陀爲代表的整個僧團。這將爲更大的進步,打好更爲堅實的基礎。

  記得有一部經,叫《佛說叁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當我們具足了皈依、布施、戒律、慈心、忍辱和厭離心,我們會得到無上的利益,因爲這些是導致解脫的必然途徑。

  或以持戒多聞。修行禅定無漏智慧。以此功德來生我所。

  我曾聽到一種很奇怪的說法,認爲,如果我們現在修禅定,那就會減少念佛的時間,這樣將遇不到佛陀,那就不能親聞法教了。大家來看這段經文,我們大可以放棄這種顧慮。其實,我們的目的,是值遇佛陀,那麼當我們親身于正法的實踐。這就是種諸善根呀。

  這裏呢,我想查一段題外話。如今有一些人專弘極樂淨土,這本無非。然而人們的習氣,就是喜歡比較。然後非要厚此薄彼,來一些武斷的說法。那麼這裏呢,我想就現實的一些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極樂淨土的念佛法門,專求往生,不求其他。所以,但能萬緣放下,老實念佛,一門深入,精進專心,這就能在臨命終時,有比較大的把握,在舍報之後,值遇阿彌陀佛。

  而今天我們所說的彌勒佛陀佛國呢,則不同。因爲是將來世的佛國。所以,我們如今的努力重點,是在積累福慧資糧之上。所以呢,目的不同,導致了方法的不同。

  就此簡單比較,大家看看,是否可以呢?說實話,我不提倡對彼此淨土進行比較,因爲待到彌勒成道之後,則此處彼處,都是佛國淨土,無有好壞的差別。至于有人會拿如今的兜率內院淨土,與極樂淨土比較,我覺得,這是沒有意義的。大家不必生分別心,按彼此的因緣和心性,選擇自己的道路,那麼我們說,我們的目的是解脫,所以,千萬不要舍本求末,浪費時間在無謂的戲論之上。

  或有起塔供養舍利念佛法身。以此功德來生我所。或有厄困貧窮孤獨系屬于他。王法所加臨當刑戮。作八難業受大苦惱拔濟彼等令得解脫。修此功德來生我所。或有恩愛別離朋黨诤訟極大苦惱。以方便力令得和合。修此功德來生我所。

  這一段,給我們這些未曾親見佛陀的人們以信心,當我們對真理生起信心,我們自然會對真理的傳播者們産生信心。于是,我們供養舍利,將得到同樣的福報與功德。

  佛陀並不需要我們給他什麼,佛陀也不需要我們稱贊他。然而,佛陀鼓勵我們這麼做,因爲這將對我們有好處。因爲對真理的信心,將導致我們去實踐真理,這也就是佛陀講法的目的——讓更多的人苦滅。

  至于濟度衆生,我們說這個話還太早。我們常常會將“度生”挂在嘴上。其實這很不理性,爲什麼呢?因爲度生對我們而言,還是一個良好的願望罷了。扪心自問,我們尚不能徹見真理,那麼如何才能宣說法要而保證無有錯誤呢?佛陀說,爲人說法,實在是困難的事。

  當初,當世尊住在橋賞彌城的佝斯達園時,優陀夷尊者正在爲圍繞于他身邊的居士說法。剛巧阿難看見了,就去告知世尊。

  世尊說:“阿難,要爲他人說法的確不容易。在爲他人說法時,應先確定五件事。那五件?說法時,想著:我將依層次逐漸由簡入繁地講說,我將以那目標爲說法的題材,我以慈愛之心說法,我不爲求取利益而說法,我的說法不會爲自己或他人帶來災害。阿難,要爲他人說法的確不容易。所以在爲他人說法時,應先確定這五件事。”

  所以,我們只要有這樣良好的願望就可以了,因爲不切實際的理想,將有強大的心理暗示作用,導致慢心增長。這個問題就說到這裏吧,大家可以私自抉擇一下。

  經文中,還提到了“六和敬”。所謂家和萬事興,我們如今呀,總是鬥爭太多,和合不夠。佛教僧團中,有滅爭製度,其根本精神,就是要和睦相處,互幫互助。所以說,如法如律的僧團,將是我們所有佛弟子們的楷模和典範。經文中特別提出了,我們對于一些鬥爭和矛盾,要令得和合。大家莫要忽視哦。

  說是語已。稱贊釋迦牟尼佛。善哉善哉。能于五濁…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講記(天佑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