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证道歌”浅释▪P2

  ..续本文上一页不相同,只有成佛才会证到漏尽通的境界,这些都不离当人的心地,也都取决于当人的心地。

  上士一决一切了 中下多闻多不信

   学法最重根器,倘使根器不逮,学法绝难成就。所谓根器,它的基本内涵是素质与性向,主要条件是:

   智力——一个连罪福、正邪、真伪、善恶都辨别不清楚的人,又如何能修学最上一乘法?

   信力——不具抉择能力和止于至善信心的人,不能参学宗门禅。

   意志力——不具此种心力,必定遇事欲振乏力,知难而退,终其身一事无成。各宗教中之苦行,习武者的先执劳役,主要在锻炼、考验其意志力。六祖若忍受不了腰系石块舂米八个月的苦役,又怎堪继祖传灯?

   具备以上条件的人,堪称上士,必能一决一切了,否则便是多疑多不信的中、下之士了。

  但自怀中解垢衣 谁能向外夸精进

   因业积垢而成障,若不去除心垢,如何能见佛性?所以修行的起点,便是反省忏悔,去除心中的罪垢。垢除则障去,才有见性的可能,一旦桶底脱落,就是垢尽光显,清净圆满了。

   起心是妄,动念即乖。起心精进,犹落有为,更何况向外自夸精进,二执宛然,岂不大错?

  从他谤 任他非 把火烧天徒自疲

   自性真空,不受薰染,任他毁谤、非议,无损正法丝毫,恰像痴人架火烧天,自陷疲惫,徒自劳苦而已。

  我闻恰似饮甘露 销融顿入不思议

   在法界一真,法门不二的正觉中,恩与怨、毁与赞、人与我、众生与佛、毒液与甘露……一切平等不二,一一融归不思议的大圆觉海。

  观恶言 是功德 此则成我善知识

   观察恶言,无有自性,无明所现,因缘所生,并不真实。何况平等法中,一切声平等,倘若分别起念,妄生人我,便不免用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徒增烦恼了。若能勘破恶缘,当下便是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冤亲 何表无生慈忍力

   见性证真的禅者,住无生法忍;心性一如,八风不动,冤亲平等,唯显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如维摩诘经上说“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这就是慈忍力。

  宗亦通 说亦通 定慧圆明不滞空

   通佛法宗旨,受佛祖心印,得文字三昧,具方便辩才,藉以弘扬上乘,续佛慧命,继祖心灯者,堪称是宗、说兼通,理行兼备,自然是定慧圆明不滞空了。如果说得行不得,或说到行不到,只是口头禅、鹦鹉禅而已。如或沉空守寂,显然守株之徒;倘还口里说空,心中杂乱,岂止欺人自欺,终将误人误己。

  非但我今独达了 恒沙诸佛体皆同

   明心见性,岂我独能?一切众生俱皆有分,恒河沙数诸佛皆同此性体。悟即旧佛新成,宛如梦醒;不悟即自甘埋没,长劫梦魇。

  师子吼 无畏说 百兽闻之皆脑裂

   宣说最上一乘自性法门,泯相对,扫虚妄,斥魔外,如狮子怒吼,慑服百兽;托出本来面目,点破本来是佛,令信受之者,自肯自信,心安无畏。

  香象奔波失却威 天龙寂听生欣悦

   香象喻二乘及未登地的菩萨,听了最上一乘法,平素心得、自恃,当下瓦解冰消。天龙喻登地菩萨,以最上乘法,印自己内证境界,无比亲切,格外温馨。

  游江海 涉山川 寻师访道为参禅

   古德大事未明,不辞辛劳,走遍千山万水,踏破芒鞋无数,只为寻求明眼宗师,了毕参禅大事。释尊未悟道前,游历诸方,参访修士;赵州八十犹行脚;雪峰三登投子,九上洞山;南岳怀让亲侍六祖十五年;而六祖为了大事,远从广东至黄梅求法;都是寻师访道的参学典型。

  自从认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干

   信受曹溪六祖道法,打破漆桶,还得本来,就路还乡,是真认得曹溪路,是真得道。

  行亦禅 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

   禅以安祥为现量,也以安祥为正受,若有间断,即名为漏。倘于行、住、坐、卧、语、默、作为中不失安祥的觉受,便可常享本地风光,便是途中即家舍,便得就路好还乡,用不离体,体自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 假饶毒药也闲闲

   佛性离生死,利刃相加,绝不恐惧;毒药相逼,视同等闲。

  我师得见燃灯佛 多劫曾为忍辱仙

   本师释迦牟尼佛,因地以五朵优钵罗花供养燃灯佛,并布发掩泥,供燃灯佛行过,得授记成佛。多劫以前也曾修忍辱般若波罗蜜。

  几回生 几回死 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性本无生死,只为众生执我,谬以表层意识为自心,无明为本性,流落六道,轮回旋转,如无舵之舟,无有定向,于生死海,难登彼岸。

  自从顿悟了无生 于诸荣辱何忧喜

   顿悟自性不生不灭,亦无增减,则荣辱、忧喜于自性分中,了无交涉,实不相干。

  入深山 住兰若 岑崟幽邃长松下

   澈悟的人,于深山清净处结庐而居,水边林下,正好长养圣胎(成熟法身)。

  优游静坐野僧家 阒寂安居实潇洒

   隐居生活,自在无拘,随缘任运,果然潇洒。对于具有福德智慧的人来说,享受这种生活,现在远比古时容易;然而有此福德者,又有谁会以此为乐呢?

  觉即了 不施功 一切有为法不同

   最上一乘的宗门禅,是无为法,无须种种修为,只要于觉悟自性后,不再逐相而沉,秒秒保任安祥心态,即是秒秒觉醒、秒秒离执,何用施功落有为法,自背圆明?

  住相布施生天福 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 箭还坠 招得来生不如意

   住相布施,为求福报而行布施,是有为法。虽然得到了生天的福报,报尽依然降生人间,过著面对种种无奈,不合己意的生活,恰像朝向天空射箭一样,是不可能长时停留的,冲力一尽,马上就掉下来啦!

  争似无为实相门 一超直入如来地

   怎能比得上肯决了真实永恒,不认同虚幻无常,不学人天小乘二乘,超越阶级地位劫数,直证入“如”其本“来”境界的般若法门呢?

  但得本 莫愁末 如净琉璃含宝月

   但能证悟真如本体,复得本来面目,种种方便,不求而得,神通妙用,尚属末节,心垢若无,心月自现。

  既能解此如意珠 自利利他终不竭

   自性一旦流露,即远离执著,不受尘染,得秒秒安祥,处处自在,事事无为,天天如意。此一无尽宝藏,是幸福泉源,有无穷妙用,自利利人,永不枯竭。

  江月照 松风吹 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 雾露云霞体上衣

   大澈大悟的达者,诸盖既除,诸阴已罄,头头三昧,秒秒圆明,自性光明宝珠,辉耀心田。法身虚空,虚空法身,炳然彰显,这是大师自受用境界,唯证乃知难可测。

  降龙钵 解虎锡 两钴金环鸣历历

   世尊曾入慈心三昧,降火龙收钵中。六祖在曹溪亦曾以钵降伏并度脱孽龙。禅杖上端以锡为材,安两金属环,象征真俗二谛,并藉避虎兽等侵害。

  不是标形虚事持 如来宝杖亲踪迹

   手持锡杖,并非徒重形式,它标示著降三毒、统真俗、解诸厄的正法,况且世尊亲宣“汝等应受锡杖,所以者何?过去如来、现在诸佛,皆执持故。”

  不求真 不断妄 了知二法空无相

   见真、见妄,落在边见,求真断妄,显属有为,都不契圆顿法门。若破无始无明,见本来面目,便了知唯独自性真实,真妄二法,了不可得。

  无相无空无不空 即是如来真实相

   见性证真,永离见取,绝不认同,但自圆明,岂执幻有?倘入如来境界,便知有、无、空、不空、真、妄……当体全显一真佛性。因为真实的必是原本的,原本的才是永恒的,执沤为实,岂不甚愚?如其本来,才是实相。

  心镜明 鉴无碍 廓然莹澈周沙界

   以离分别的“大圆镜智”,应机对境,了了分明,昭然不昧,既不遗物,也不悖理,可谓理事无碍,一处如是,处处皆然,“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自然就廓然洞明了。

  万象森罗影现中 一颗圆光非内外

   万象森罗,如影不实,常住真心,寂然不动,垢罄业空,唯一圆明;到这里有口难言,到家的人,自然分晓,且莫思议,以免弄巧成拙。

  豁达空 拨因果 莽莽荡荡招殃祸

   因果律不仅是逻辑基础,也是宇宙法则;如果谬执空见,陷于偏执,反伦常,反价值,反传统,鲁莽偏激,必定为世所不容,而招惹是非、灾祸。故宗门龙象,率皆淑世而超世,以法界心活在现象界,和光同尘,随缘不变。

  弃有著空病亦然 还如避溺而投火

   有所执,即有所失;有所重,即有所偏;分别取舍,已落二三,弃有著空,宁契不二?总因不悟本来,未证自性,所以触途成滞,大可怜悯。

  舍妄心 取真理 取舍之心成巧伪

   取舍由于分别,分别即是见取,见取即背自性,自性独立无侣,有何可取舍?真理若可取舍,早已不是真理,心生取舍,足证未悟,全归虚伪,即巧见拙。

  学人不了用修行 深成认贼将为子

   有能修,有所修,是表层意识(妄心)作怪;真心本自圆成,本自具足河沙功德,根本用不著修。以为有修有得,以为能修者是自心,所修者是功德,如同认贼为子,必将损尽家财,乃是成佛大障。

  损法财 灭功德 莫不由斯心意识

   损坏自性法财,毁灭法身功德的,无非是这分别妄想的表层意识——妄心。

  是以禅门了却心 顿入无生知见力

   无始无明打破,本来面目彰显,心王登基,河清海晏,群小既遁,天下太平,从此无为而治,念即无念,生即无生,入佛知见,大事了毕。

  大丈夫 秉慧剑 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能摧外道心 早曾落却天魔胆

   …

《“证道歌”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信心铭”直解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