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讲录▪P11

  ..续本文上一页述。

  子三 颂顺忍

  丑一 别明

  “焰慧菩萨大精进,睹史天王游亿刹,实智寂灭方便智,达无生理照空有。难胜菩萨得平等,化乐天王百亿国,空空谛观无二相,垂形六趣靡不周。现前菩萨自在王,照见缘生相无二,胜义智光能遍满,往千亿土化众生。

  此下第三颂顺忍。初四句颂下忍,次四句颂中忍,后四句颂上忍也。文义如前具述。

  丑二 总明

  焰慧、难胜、现前地,能断三障迷心惑,空慧寂然无缘观,还照心空无量境。 

  此总明三地之所修所断所证也。迷心惑者,对前迷色惑言。空慧者、般若,寂然者、不动,无缘观者、缘为所缘,观为能观。虽无能所之观,而仍照心空中之无量境者,又显其非无缘观也。

  子四 别颂远行

  丑一 正颂

  “远行菩萨初禅王,住于无相无生忍,方便善巧悉平等,常万亿土化群生。

  此下第四别颂远行,此初四句正颂也。此地为下无生忍位,其位其修其化,如前可知。

  丑二 明进

  “进入不动法流地,永无分段超诸有,常观胜义照无二,二十一生空寂行,顺道法爱无明习,远行大士独能断。

  此下六句明远行地菩萨之进化也。由得方便善巧之平等妙智,则进入于不动地之法海流也。永无一句,断我爱执藏也。二十一生者,初地至此共有七地,每地三生,共有二十一生。空寂行者,此地后心──第二十一生位也。顺道法爱者,前六地菩萨渐修渐证,于所证胜境微生爱著,则为顺道法爱,此爱即是无明习气,此习气前六地未之能断,至远行地方能断也。

  子五 颂后三地

  丑一 别明

  “不动菩萨二禅王,得变易身常自在,能于百万微尘刹,随其形类化众生,悉知三世无量劫,于第一义常不动。善慧菩萨三禅王,能于千恒一时现,常在无为空寂行,恒沙佛藏一念了。法云菩萨四禅王,于亿恒土化群生,始入金刚一切了,二十九生永已度;寂灭忍中下忍观,一转妙觉无等等。 

  此下第五明后三地也。不动菩萨二禅王等六句,明中无生忍。得变易身者,谓随意变化,现种种身,虽有种种变而本不动自在。悉知三世无量劫者,明其智殊胜也;以智殊胜,亦了达诸法缘生无性,无性本空,以此本空妙智,了达第一义谛,此第一义亦复本空无性,无性本空即等诸法,即非诸法,故云不动也。善慧菩萨三禅王等四句,明上无生忍也。千恒者,即是千恒河沙,于此千恒河沙佛国土,一时现千化身,而常在无为无分别智所了之实相寂灭境中,即此千恒身遍千恒佛心中,亦即千恒佛法持此一念中也。法云菩萨四禅王等六句,明下寂灭忍也。亿恒者,亿恒河沙也。始入者,初证也。金刚、如前解,谓此十地终,初证金刚定,即于一念顷惑障俱尽,入解脱道,故此金刚位近等于佛果,于诸法实相无不遍了。言二十九生永已度者,显此位还居第三十生中也。

  丑二 总明

  “不动善慧法云地,除前所有无明习,无明习相识俱转,二谛理圆无不尽。

  此总明三地。无明习相识俱转:显金刚道异熟果将空,八识俱转成四智,四智现前,了二谛境靡不圆尽也。

  子六 颂正觉位

  “正觉无相遍法界,三十生尽智圆明,寂照无为真解脱,大悲广现无与等,湛然不动常安隐,光明遍照无所照。

  此下明上寂灭忍也。正觉者,无上觉也;无上之觉,法界平等,体性相同,法界体性无相可得,正觉亦尔,虽无相而相恒遍现,即显佛智德也。三十生尽者,显解脱德。智圆明者,表智德也。寂照者,复显般若德也。无为真解脱,显解脱德。大悲广现者,明恩德圆足也。无与等者,明无上也。湛然不动者,表恩德也,虽湛然不动而亦乘智乘来,安隐三界而化有情。光明一句,显本具无漏真智,照而不照不照而照,是正明佛果不可思议之功德境也。

  癸二 因果对明

  “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一切有情皆暂住,登金刚原常不动。

  此下因果对明也。果报者,异熟业报果体,虽出分段生死而有变易增进,常修万行,故属因也。唯佛一句,显果位也。一切有情者,即是三贤、十圣及一切五趣众生也。五趣众生流转生死路而受报暂住,三贤、十圣渐渐修行证果,在进化路上而暂住,唯佛一人登金刚原而常不动。金刚原、即是第八大圆镜智之体也。

  壬二 颂佛能说

  “如来三业德无量,随诸众生等怜愍。法王无上人中树,普荫大众无量光;口常说法非无义;心智寂灭无缘照。人中师子为演说,甚深句义未曾有,尘沙刹土悉震动,大众欢喜皆蒙益。 

  此赞佛能说五忍也。如来二句,总赞也。法王二句,别赞身德也。无量光者,显无障也。口常说法非无义者,别赞语德也。非无义者,显有义利,不同外道之有言无义也。心智一句,显智德也。无缘者、无所缘,无照者、无能缘也。人中师子为演说等四句,显说法不可思议也。

  辛三 明归敬

  “世尊善说十四王,是故我今头面礼”。

  此明归敬,如文当知。

  庚三 法利

  辛一 现证利

  尔时、百万亿恒河沙大众,闻佛世尊及波斯匿王,说十四忍无量功德,获大法利,闻法悟解,得无生忍,入于正位。

  尔时、即波斯匿王颂说后之时。此时大众前闻佛直说十四忍功德,次闻大王重颂十五功德,获大法利,即是证得法利也。闻法悟解,行解相应也,于诸法无生实相,忍可决定。入于正位,即是登初地也。

  辛二 宿命利

  尔时、世尊告大众言:“是波斯匿王,已于过去十千劫龙光王佛法中为四地菩萨,我为八地菩萨,今于我前大师子吼。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得真实义,不可思议,唯佛与佛乃知斯事。

  尔时、指大众获益之时。其时佛告大众言:不可将波斯匿王看为寻常人中之王,乃是过去之大菩萨,今乃大悲应现者也。谓彼于过去世十千劫,龙光王佛法中为四地菩萨。龙者,显佛能普雨法雨利乐众生之恩德也;光者,显智德也;王者,显佛自在解脱德也。其时我释迦为八地菩萨。发大师子吼者,指重颂说十四忍法也。如是如是者,印证所说,重言如是者,显能诠所诠毫无乖谬也。佛与大王宿有大缘,故知其位胜,然非佛不知,是故佛言唯佛与佛乃知斯事也。

  辛三 闻法利

  壬一 总赞

  “善男子!此十四忍,诸佛法身,诸菩萨行,不可思议,不可称量。

  此总赞十四忍不可以言诠,不可以心思,非称量之境,而为诸佛无漏无尽之功德法身,菩萨之万行根本也。

  壬二 广明

  “何以故?一切诸佛,皆于般若波罗密多中生,般若波罗密多中化,般若波罗密多中灭,而实诸佛,生无所生化无所化灭无所灭。第一无二,非相非无相,无自无他,无来无去,如虚空故。善男子!一切众生性无生灭,由诸法集幻化而有,蕴处界相无合无散,法同法性,寂然空故。一切众生自性清净,所作诸行无缚无解,非因非果非不因果,诸苦受行烦恼所知,我相、人相、知、见、受者,一切空故。法境界空,空无相无作,不顺颠倒,不顺幻化。无六趣相,无四生相,无圣人相,无三宝相,如虚空故。善男子!甚深般若,无知无见,不行不缘,不舍不受,正住观察而无照相,行斯道者如虚空故。法相如是,有所得心,无所得心,皆不可得。是以般若,非即五蕴非离五蕴,非即众生非离众生,非即境界非离境界,非即行解非离行解,如是相等不可思量。是故一切菩萨摩诃萨,所修诸行,未至究竟而于中行,一切诸佛,知如幻化,得无住相而于中化。故十四忍,不可思量。 

  此下广明。言何以故,征起也。十方一切诸佛,乘一切智乘来生三界,来化三界,乃至涅槃示灭,皆是住于般若波罗密多中也。虽然,归根以谈,十方诸佛依般若生生即无生,依般若化化即无化,依般若灭灭即无灭,无生而常生,无化而恒化,无灭而永灭。何以故?以即般若故,般若即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不可思议,不可取著;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乃至灭而无灭无灭而灭,是故诸佛亦复如是。第一无二四句,显能所智境之无相也。第一者,无上也。无二者,智如平等也。无上平等,有何相之可现?然此无相,乃实际如是,非于有相外另取无相,故曰非无相。复次、相者,佛之方便,为一切有情假设,若依如来自受用法身性,与一切众生平等无二,故佛无自他相。复次、佛以悲愿乘智乘来,而实即此应化假身,即等于常乐法性身,以法性身常周法界,普遍虚空,以同虚空,尚有何形迹之可来,有何形迹之可去耶?

  善男子一切众生性无生灭等二十七句者,明法空也。一切众生本来无生灭,然有幻相可现者,盖由五蕴诸法集合而有。五蕴法性本性幻有,其依之而成众生,更是幻中幻也。蕴处界三科之相,各住各位,故无有合,以无合故亦无散也。然此幻化诸法即同法性,法性寂然空故,故等于法性之法,其变易者亦复皆空。由此观之,众生依五蕴幻法,而有此幻化五蕴法性同于真如;真如自体本来清净,故一切众生之自性,亦复本来清净。其性清净,则本无缚,无缚故亦无解。无解缚因,无解缚果,然依幻化,亦非无因果也。上来明无解无缚,无因无果,则何有诸苦诸受诸行诸烦恼等所知法也?又何有我人之相,知者、见者、受者等也!何以故?一切皆空,无实性故。法境界空者,以五蕴等法是空,其余之一切诸境界,亦复是空。以此空故,则无相无作。不顺颠倒者,遣遍计执也。不顺幻化者,依他性空也。若顺颠倒,即有六趣四生之相,若顺幻化,则有圣人三宝之相;若不顺颠倒幻化,无六趣以至三宝之相;以同法性,如虚空故。

  善男子甚深般若等二十五句,就般若明空也。甚深者,凡夫小乘所不具,大乘虽具而不穷源,故曰甚深。一切佛法由般若成,今明般若甚深,无可言思,其由般若所成之分别知及推求见,亦是无有。行之见分,缘之相分,亦是无有。以无见分故不为相缚,无相故不为见执,诸法自性皆般若所显,何用其舍?以般若性一切皆真,何用其受也?以不舍不受,不行不缘,虽正观察而无所观之相,是…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讲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