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知事素关系之题,而绪言又说蕴素与成事之关系即为因与果之关系,亦无甚大违碍;其尚有余理未尽耶?答曰:成事与蕴素虽皆是果,亦皆是因缘,深察之则有殊异也。一者、成事之名成事,乃已各成一个之事体者──事物个体、佛书一和合相续之假者──。一金,一树至一星球,一虫、一鸟至一人生,虽此一虫、一树与余一切皆可有互相依资之关系──作缘──,然固可移此至彼,合彼离此,而似有其独立之存在──我执法执皆由萨迦耶见而起,亦缘乎此──。至诸蕴素之为蕴素,唯在名理上可施以分别,而于事实上则灼然必藉多种关系存在。诸无为法,藉诸有为而显;诸分位法,藉色、心等而立。虽至一眼识相应感受心所焉,一眼识所知青色焉,要皆为因缘之一聚,而莫从见其单独存在之相焉。故始终为众蕴素聚中之蕴素,而不能似独存之个体焉。然彼有“似独存个体”之假相者──一电子以至一太阳、一人及谷麦等假种──,莫非此诸蕴素之和合连续相!故此为因缘,而彼为果焉。二者、成事既为和续假者,故非亲能生种子之现行,亦非亲能生现行与种子之一切种;虽亦为缘而不为因。为因者唯在诸蕴素,是亲能熏生诸种子之现行故,亦亲能生起诸现行之种子故。而成事之和续假者,则由诸种子起现行,有惑业或慧行等为势力和续所成者耳。由此、故蕴素为因,而成事为果;唯诸蕴素亦互相为因果而已。
三 因缘果名义之决择
因缘生果节中,对于六因、十因、二十四缘皆废不用,虽用四缘而亦改为一因三缘,变其名为亲因、诱缘、知缘、胜缘。扩充所缘缘为能所知缘,扩充诱缘亦通色法,则义亦异。又于一因分为三类:一、生自现行之自种子因二、生自种子之自现行因三、生自种子之自种子因三缘分为七类:
一、前自类现行灭引生后自类现行者────诱缘
二、此现行生彼现行为能知或所知者─┐
三、一切种子为生现行第八识者───┴──知缘
四、此现行与彼彼现行互相为顺违者─┐
五、此现行助他类现行生他类种子者─┤
六、此种子助他类种子生他类现行者─┼──胜缘
七、此种子助他类种子生他类种子者─┘
此虽语越常闻,当准之于事理,固无违害。然于五果,则仍先立,岂亦能适用于现行生“种果”等而无悖耶?答曰:名义以顺先立为妥,不获已而改作四缘为一因三缘等,例诱缘之一名,亦殊惧其未当;而五果于三类因、七类缘之所生果,名义皆可通用,则何待更为改作耶?然亦可再分析如下:
一自种子生自现行………等流果
┌异熟果
异熟果────────二此种子生他现行……┤离系果
└增上果
┌等流果
等流果────────三自种子生自种子……┤
└离系果
四此种子生他种子………增上果
┌离系果
离系果────────五自现行生自种子……┤
└等流果
┌增上果
六此现行生他种子……┤士用果
士用果 └离系果
七前自现引后自现………等流果
八此现行知一切种┐ 离系果
增上果────────九此彼现行能所知┼──增上果
十此彼现行相顺违┘ 士用果
士用果为增上果中之一特果。凡彼为此特殊助力所办成者,彼即为此之士用果。
此唯泛为彼助缘者,彼即为此之增上果。例第八识为一切种之能知缘,一切种为第八识所生士用果;一切种为第八识之所知缘,第八识为一切种之增上果。或废除士用果亦可。
四 佛刹缘起之讨论
于超情佛刹之缘起,虽说三增上学及三慧、三智等,而不及情器缘起之十二支法整然有序。转染成净之净缘起,为佛学中最应注重,何反无有系缘之组织耶?答曰:三十七品菩提分法,分者因也,此即为有序之组织,然说因缘不曾与果组成一系统耳。今更用二十二根试说之:
┌信根………善信……正慧等相应之正见正愿
│勤根………善勤即四正勤亦即戒增上学
有漏五善根┬┤念根………善念
││定根………善定
┌─应化身刹─┤└慧根………善慧
│ └┬未知欲知根…净慧为上意喜乐舍信勤念定为助已知具知根同此
│ ├已知根──他受用身刹┐
│ 无漏三根─┤ ├法性身刹
│ └具知根──自受用身刹┘<, /p>
└─────────────
有漏五善根及资粮加行之未知欲知根此为能感,菩萨已知根及佛具知根为能应,合此感应之缘能起应化身刹。菩萨已知根为能感,佛陀具知根为能应,合此感应之缘能起自他受用身刹。具知根为缘,能起佛之自受用身刹。已知根、具知根之分证、满证于法性,即为法性身刹。此八根与应化、受用、法性身刹,可以全见佛刹缘起之因果矣。
五 因缘法界之讨论
情器佛刹之因、缘、果,前已论及,于说因缘法界应可除外。然无为法亦不离因果律,心不相应行法亦为因缘之有为法,何亦不论及耶?答曰:因缘法界中以说诸法亲生因,及亲因所生果为主,无为法及心不相应行法,但为缘果而非因果,故不说及。然缘果义,兹可略论:择灭与非择灭无为,但果非缘,以但是灭所显示故。择灭、是知缘、胜缘所显增上果及离系果;非择灭、是胜缘──相违胜缘──所显之增上果。虚空及真如二无为,能作所知缘及顺违胜缘,亦作能知缘及顺胜缘所显之增上果或离系果。以虽可说是离系果,而离系果即择灭无为故。此无为法之缘果也。至于诸心不相应行,或是识之分位,是何识即可依何识因缘而说;或是何心所之分位,即可依何心所因缘而说;或是何色法分位,即可依何色法之因缘而说;或是何心、心所分位,即可依何心心所因缘而说,或是何心、心所、色之分位,即可依何心、心所、色因缘而说;故皆不须别说能生彼之因缘。以能生起彼之因缘,不出前能起情器、能起佛刹之缘,及能生起色、心、心所之因缘故。唯其转加繁复,则随事别详耳。至其能作之缘,大抵皆能作所知缘、胜缘,间亦能作等无间缘。例前命根不舍,后命根即不能起等。兹举命根以示其例:
命根──业种力引润第八识种生起现行之势限
生能引能润业种之因缘────┐
生被引被润第八识种之因缘──┼─合为成命根之因缘
生第八识现行之因缘─────┘
起命根之因缘如此繁复,余可知矣。
六 缘起决择概论
缘起初唯十二支缘起说,亦唯说十二支是说缘起。此缘起唯说“异生情器”以何缘而起,应从何择灭耳。瑜伽、摄大乘等,加说持一切有漏种之阿赖耶识缘起,阿赖耶寄存清净种,始通净法缘起。至于中华,日本,次第加立诸缘起说,前虽略述及之,应如何抉择耶?答曰:缘起在指出“为缘能起”之法属何法,但由诸法缘生四缘生法观之,固无一法非缘之所起,亦无一法非为缘能起。然则尚何缘起论之有歧异而须待抉择之耶?唯施设言教,本在方便开导,引之令趣行证果,是则就为缘能起之诸法中,观何法为发行得果之胜方便,即说何法为缘起之主,于是有缘起论之殊说。佛径说十二有支之流转为“缘”能“起”杂染诸法,正可谓之无明缘起、业感缘起耳。唯是诸经所说,浅深不同,而菩萨造论,古德判教,又复解释有异,故缘起之通相虽在于无明业感,而有说赖耶缘起者,有说真如缘起者。华严家综合之曰: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自居为法界缘起而加前三之上。日本真言宗之东密派,仿列前四,自居为六大缘起而加前四之上 。 统计各家自命后来居上之缘起,各说不出下别五项:
一、业感缘起─┬───小乘教
二、赖耶缘起─┤
三、真如缘起─┴───三乘教
四、法界缘起─┬─┐
五、六大缘起─┘ └─一乘教
右为华严、真言等家,依缘起论,判教浅深之常途说。由今观之,依彼各教显由浅至深之程序,虽亦不无片面之理,按其实则不能尽然。盖六大者,乃依坚、湿、暖、动、无碍、了知之六性,所立地、水、火、风、空、识之六相。前四色法,后一心法,第五则由非“色有质”非“心能虑”之非二法,从非色以反显出者。色非色为五,而心总为一,是为六大,指此六大为情与无情为缘能起之根本,只是心物二元论耳。此心物二元论,实为凡情外道共易知者。若希腊原始哲学多计水、火、风等为万物本元,而胜论之实谛──地、水、火、风、空、时、方(空)、意、我(识) 之九法,与六大仅开合略殊而已。初见者为地形,进察流变之质为水,更进察能令凝流之变化力用为火──今西洋物质文明多得于火──,更进察形质变化之极、仅存浮动之轻气为风,轻动所通过之无碍性法为空;反之、乃始悟更有能了知之心为识;如斯逐层增进,认识此六性相,遂认此六性相为万有生起之本元,固为稍能观察者之所易知也。故前文所举之五种缘起,于所知法、于能知人皆当以六大缘起为最浅,由此乃更有正名之必要。
七 缘起决择之新释
兹先列三式之程序如下:
一、以所知所得法判浅深之程序:
前五属色
六大缘起───┐
后一属心 │
├─色心──五蕴
能感是行蕴心 │
业感缘起─┘
所感通于心色
二空所显真
空智缘起──┐
如证智相应 │ 六
├─意识──第 识
无明相应执 │ 七
无明缘起──┘
二分为我法
庵摩罗清净法
真心缘起─┐
界之如来本识 │
├─心识──第八识──阿赖耶识──一切种识
阿赖耶真异熟 │
…
《真现实论宗依论(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