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春开示

  诸位,新春恭喜!到底恭喜什么?我们把它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的恭喜——就是恭喜诸位发财、健康、长寿、所求如意、万事吉祥;一种是以佛法来庆祝诸位。佛法的庆祝留在后面来讲。现在依例恭喜诸位发财,健康,长寿......。

  然而,为什么不在夏天或秋天冬天来恭喜诸位,而偏要在新春时候呢?这却有点意思。因为春的定义是:“生机勃勃,万象更新”。一年的景气要算新春最好的了,所以人们藉此好现象来作庆祝的表示。就看新春期间一般往来的书信里常常可以见到下面这些句子:“福祉与春光并茂,德业共岁序俱新”,即此意也。

  今天为本年度头一次与诸位晤面讲开示的日子,现在就把“新春”二字作题目,会通佛法来对诸位谈谈吧!

  当约有情界和无情界两部分来讲:一、有情界就是人事方面;二、无情界就是境物方面。现在先来讲无情界的境物方面,又当分为两层说:一、新春就是佛法,二、新春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

  大地一遇到春的光显,万像就要生起色彩来。所谓千花竞秀,百鸟和鸣;山光水色格外明媚,柳绿桃红互争灿熳,处处流露著春的颜色,物物显示著春的娇艳,且都点缀著春的景色,充满著春的气象。似乎连寺院门口的几块古石,也都有点新态度的表显出来。可说是“风光随处好,景色一时新”。这么良辰淑景,真是一刻千金,足够惹人陶醉了。因此人们一逢到新春,都能不惜一切,随各人的心志与方法,尽量地去欣赏它——春光。连那久为失志的废木残树,也知春光好,都能趁时发茂;就是最卑贱的野草溪藤,莫不奋起弱小的气力去接受春的惠泽,发挥它们的本能——默默地茁起根芽,萋萋地青青绿绿的茂盛起来。

  春是富有改革性的,所以它一到人间,便能使万类维新起来。

  春的性情是好生恶杀的,所以一切草木一遇到它,便生气勃勃,欣欣向荣。

  春的姿态是温柔而美丽的,因此人们都喜欢接近它。

  春的行动是非常大方的,所以无论有情界的人类,无情界的草木都很欢迎它的降临。

  春的心理是最为平等的,不分名花贱草都是一律受惠的;不择皇都陋巷,莫不一律光顾。请大家注意,现在要来会通到佛法了。

  春就是佛法!万物可比众生——人类,春风惠被万物,正如佛法普济众生。

  一切草木得到春风的化育便会开它们的生机——抽根、茁苗、生枝发叶;正如人们得到了佛法的涵养,能够增长善根,滋润道苗,开般若花,结菩提果。

  万物未逢春以前,是毫无生气地度著枯燥无聊的日子,一旦春光降临,则勃然畅达起来;正如人们未获到佛法以前是在烦恼迷梦中过日子,一且获到佛法真理的启示,忽然觉悟起来,成为很解脱、很安乐的生活,得到安身立命的境界。

  大地得到春光的点缀,万象一新,即时成为一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人们得著佛法的薰陶,心地豁然的清净起来(远离颠倒妄想);如能个个依照佛法真实修养,无疑地,可以将这缺陷苦恼的人间,立刻变为庄严美满的极乐世界了。

  至于上面所说,春是富有改革性的,正如佛法能改革人们和社会的一切不良习气,使得每个人的身心净化起来,更将世界净化起来。

  春的性情是好生恶杀的,正如佛教的慈悲宗旨,要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春的姿态是温柔美丽的,正如佛教的教理,是真善美,能令一般知识人士乐于接受。

  春的行动是非常大方的,正如佛教的教义极为圆满,所以能够三根普被,万汇斋收。

  章太炎先生说:“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不能不修,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

  春的心理是平等的,正如佛教不论贫富,人人皆可学佛,人人皆可作佛,乃至慈悲到一切蠢动含灵。

  以上讲了一大堆,到底与诸位有什么关系?重要是说春好像佛法,在这新春时候,万物受了春的惠泽,不敢怠慢,都能各尽其能的努力来。那江山方面则增添了不少色彩,草木方面则欣欣向荣,畅达茂盛;乃至奼紫嫣红,百花齐放,终不让他错过机会。我们能够学佛总算难得,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经云佛法难逢,今既与佛有缘,幸勿错过机会,当勇猛精进,实地真修,以期获到佛法的大受用处——解脱安乐,究竟成佛,这才算为正学佛,这才不辜负佛陀,同时也不辜负人生;否则不如无生命的万物了,这是多么惭愧和可惜呢!我来引一首唐朝韩愈的诗作警策,题目是“晚春”,诗云:“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首诗是很有意义的。他说:草木也知道东君——春,不久将要消逝的,所以要奋发精神而拼命地去争取最后的春光——百花斗艳。只有杨花和榆荚却毫无才思,祗知道像雪一般地在广漫的天空飞舞著。它的大意是譬喻人们生于世间,毫无树立而混过一生,正与杨花榆荚一样。我们学佛人既有缘遇到佛法,如果不知道勇猛精进,求取道果,那末,与杨花榆荚还有什么差别呢?人为万物之灵,花是无情——无知的草木,我们要做一个不愧于草木的人才对。玆再详细说明之:

  头一句是喻人们当知佛法难逢,不可错过机会,故云“草木知春不久归”。第二句是喻既有缘遇到佛法,当努力精进,争取道果,故云:“百般红紫斗芳菲”“百般”喻学佛人,“斗”字喻精进,“芳菲”喻道果)。第三句是喻无善根的众生和懈怠的行人,因为没有智慧所以不肯学佛,或虽学佛又不肯精进,故云“杨花榆荚无才思”(杨花榆芹指无善根众生,和懈怠行人“无才思”即无智慧)。末句是喻昏迷无知的颠倒众生,如动物般只知食睡混过一生,故云“唯解漫天作雪飞”(“漫天”喻人生,“雪”喻动物,“飞”喻颠倒混过一生)。

  大家读到这首诗,有没有感想呢?新春这么好,佛法更比他好。人们未遇到佛法以前的生活,好像一切万物未遇到春以前的境界一样。以前的境界是什么?冬天啦!秋天啦!夏天啦!它们的境界又是什么?让我来介绍一下。

  夏天的境界:炎风炽日,烂石煎沙,整个大地如一烘炉。古诗说:“山川炎似火,天地热如炉”,这是多么可畏呢!因此夏天是为人们最讨厌的,所以称为炎夏、酷暑。酷字是含有残忍的意思,正为夏天能困苦人的一种表示。以其炎威可怕,故有避暑、苦热等,这些事情的产生。至于春,竟没有听过有酷春、避春、苦春等这些名词。

  秋天的境界是:林疏叶落,风飒霜凋,千山憔悴,万境荒凉,这是多么使人萧杀不堪!因此,那别思忧愁大半都被它——秋,触动而生起的,古人说:“游子思乡泪,征人旅梦孤”,“愁憎宋玉,发白潘安”;以其萧杀愁人,故有悲愁、惊秋的这些名词去形容它。至于春,根本就听不到所谓悲春、惊春了。

  冬天的境界是:雪飞霜降,地冻天寒,古诗云:“叶尽千山瘦,霜寒百草枯”。这是多么黯淡呢!以其凛冽侵人,故以严冬称之,以其万木凋谢,故以穷冬称之。至于春则不能以严春、穷春来称呼它。严字是含有畏惧、戒严的意思——谓为寒威迫人,连那无知的草木也不敢伸出手脚来——抽根发芽——这就是畏惧的意思,冬天要多穿衣服,预防寒气的侵袭,这就是戒严的意思。“楚辞”云:“秋既戒之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至于春那就不这样了,除了景色殊胜外,它的佳号却来得非常漂亮——锦春、芳春,选有春光、春色和嬉春、游春的种种美称,这些专美名词,确为东君——春所独占,终没有其它的份儿,何以故?因为从来没有听过有:芳夏、芳秋、芳冬、或嬉夏、嬉秋、嬉冬,夏光夏色,冬光冬色的这些怪诞名词,于此则一看到它们那些绰号,即便知道它们环境的好恶和优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迥然不同。

  所谓学佛人和一般不同地方,就在能于一切境上,得触景观心而会通佛法的善用罢了。以上所说种种是以新春喻佛法。要之,春是含有柔和温暖义;可表佛教的慈悲心。夏是含有残酷义——炎热;可表人们的残忍心。秋是含有憔悴义——萧杀;可表人们的愁苦心。冬是含有畏怯义——寒威——严冷;可表人们的懦弱性。这些表示到底有什么取意?总而言之,要诸位见到温暖而美丽的新春,当自检点一下,我们有没有如春那般温暖煦物的慈悲心去利益人群?不可祗知贪图嬉春踏翠而已,否则成为迷恋五尘,陶醉浮生的一类人了。

  看到炎威可怕的夏天,当自己检点一下,我们有没有如夏天那种炎威的残忍心去恼害一切众生?不可祗知避暑消夏而已,否则成为消极逃生的一类人了。看到萧杀愁人的秋天,当自己检点一下,我们有没有被那如秋天萧杀愁人的烦恼痛苦所苦困扰,又不可发生厌世悲观的心情,学佛人当能摆脱逆境,安心乐道的过日,否则没有真实获到佛法的受用。看到严冷畏人的冬天,当自己检点一下,我们有没有像无知的草木那种怯弱心情,学佛人要具有大无畏精神,勇猛精进(一方面精进利生、一方面精进佛道),这才不负学佛,否则成为焦芽败种,不敢向上进取大乘的孤调解脱了。以外还有种种表示,列表如下:

   ┌一、能改造真善美的人生——如春能令万象一新,景色宜人。

   │二、能解除人生的痛苦——如春没有那些炎威酷热等苦。

  佛法┤

   │三、能消灭人生烦恼——如春没有那些萧杀愁人的景象。

   └四、能发扬救世无畏精神——如春能鼓励那些被寒威侵迫得连一点生气都没有

   的草木,使其生气勃勃、欣欣向荣起来。

  当知,新春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其中的奥妙留待明天再讲。

  现在要来说明新春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当先介绍明心见性和未明心见性之他们的境界是怎样?扼要的说:未明心见性的人,是在迷梦中过生活,一向颠倒妄想用事,随时随处都有发生烦恼障碍的可能,正如未逢春以前的一切境物,都显示残旧不堪的气象,尤其容易引人生起一种枯燥无…

《新春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认识佛教之常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