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聊的心情。
但,明心见性的人,即能远离一切迷情妄想,没有任何烦恼痛苦的困扰,正如新春时候没有那些炎威、萧杀、严冷等的恶劣环境。
明心见性的人,对一切境尽是乐境,一切处无非西方,一切时悉皆解脱自在,正如新春佳日——无边风景好的一刻值千金,得随处堪行快乐,何人不醉心一样。
未明心见性的作为多是旧习气(从无始劫来)——妄心的作用,如旧岁。
明心见性后的受用乃为新境界(其实新未尝新,因本有故,不过对断妄方面之权说耳)——真心的作用,如新春的妙。
明心见性有这么殊胜境界,大家想不想获到这种境界?不消说,是人人不约而同的一种盛大希望。那么,就来讲些关于明心见性的事吧。
学佛的重要在断烦恼、了生死、离苦得乐。如果能明心见性,则烦恼不断而自断,生死不了而自了,众苦不灭而自灭,诸乐不求而自得。照此看来明心见性是修行人的一桩极重大的事件。因为是大事,所以古人不惜草鞋钱,千山万水参访名师,寻找善知识的开示,吃尽许多苦头,无非为著这个——明心见性。如香严禅师以为大事未明“如丧考妣”,慧可禅师的立雪断臂,赵州八十岁的行脚,都是为著这个。可见修行,对于明心见性的一事是非常重大,故以大事称之。
明心见性,谓明悟自心(常住真心),彻见本性(本有觉性)。要之,就是证悟真心。此心即吾人现前一念灵知之性体,圆明寂照,不生不灭;为诸佛之法身,众生的慧命,俱足一切功德智慧,永离一切颠倒妄想。乃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不过被无明烦恼所遮蔽的不自觉知耳。如果有人能识得它,则大事立即成办,妙用无穷。然而要怎样才能认识到它——心?它到底是张三还是李四?住在台湾或在大陆?不知道它像个什么?住在那里?怎能才找得到呢?这都是成为问题。
它——真心的身材像貌,不是长短方圆,更非青黄赤白,它无形无相,无声无臭,诚不可以相貌取。虽不可相取,然而应物随缘时,却无处不是,无时不有。古人说:“若要知道它像个什么,不长不短,非青非白;若要见它,开眼也是,闭眼也是”,面面皆是,可惜大家都当面错过。
它,无来无去,无方无所,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故不可以踪迹寻。虽不可以踪迹寻,然而大用现前,却这里也是,那里也是。所谓“内外中间一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处处皆是,时时不无,但还要到那里找寻?苏柬坡偈云:“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亦即所谓,翠竹黄花无非般若,溪声山色尽是遮那(遮那即法身,译为遍一切处)。
照上所说,既云不可以形像取,亦不可以踪迹寻,那怎样又说无处不是,无时不有?真是丈六金刚摸不著头顶。那么我来引一个故事给大家作参考。
唐朝怀让禅师,有一次去参嵩山安祖师,他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明心见性)?答:怎样不问自己意呢?又问:如何是自己意?答:请观密作用。又问如何是密作用?安禅师以眼开合示之!这顿使让禅师言下开悟了。正与上面所说的开眼也是,闭眼也是的道理相同。可是诸位有没有开悟呢?
又人人本有的真心本性,它的别号叫做主人翁,又名本来人,或云法身,或称佛性,乃名异义同。这个主人翁与我们最为相亲相近,须臾不离,并且对于日常诸事,都很关照著我们——如肚子饥了,它就会招呼我们去吃饭,口渴了,就招呼我们去喝茶,天气冷起来,就招呼我们多穿衣服,乃至夜里跑险路,它会暗暗地警示我们,要当心!要注意!不要跌倒!你看,它是何等的关心著我们,爱惜著我们,较之亲爱慈母,可说是有过之无不及,我们竟说不认识它,实在太冤枉,太辜负了它。古云:“见色闻声,大用现前,穿衣吃饭,承渠恩力”,就是这种意思。虽然如是,但主人翁到底在什么地方,指挥著我们饥要吃饭,渴要喝茶呢?大家却讲不出来。
假使有人说:那里有所谓主人翁在指挥我们?事事都是我们自己主意,自己会的。那末我请问诸位一句:谁是你的自己?如说:具有两颗眼睛,一双耳朵,一根鼻子,一个嘴巴,一双手,两只脚,圆颅十指,顶天立地者,这便是我——自己。呀!呀!弄错了,它是借四大——地水火风,和父精母血的各种因缘和合所构成的,是无情——无知觉的东西,且有损坏——死,怎能指挥我们的一切动作?反之它是一个被指挥的东西。如果是我,我是主宰义、自在义,它能主宰永远不死,自在不变吗?如说不能,怎能称我?且刚死之人,五根——眼耳鼻舌身——尚在,何以眼不能见,耳不能闻,鼻不能嗅,舌不能尝,身不能行动,这可以十足的证明非我。那就知道,确定另外有个真我——主人翁在主宰著一切可以明白。
孟子说:“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嗅也,四肢之于安佚(乐)也,性也”,就是这个意思。说一句坦白话: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鼻能嗅,在舌能尝,在身能动作,在意能知,这都是真心的作用。至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运水搬柴,迎宾送客,屙屎放尿,也莫不是它的灵明所在。所以安禅师,以眼开合指示让禅师,就是指点这个——真心本性。叫他“常观密作用”,是要他能于寻常日用中,在见闻觉知的密作用处讨个消息。偈云“要识本来人,直下须亲荐,寻常日用中,不隔一条线”即此意也。
老实告诉你们:开合者是眼(父母所生的肉眼),能使它开合者是性(真心本性)。它时刻不离我们,却一向为世人忽略而不知,故以密作用称之(密是不显露的意思,明明不无,而不自觉知,故云密作用,即指真心)。但悟者了了,而迷者茫然。诸位若要认识它,当向密作用处去荐取!可也。
讲到这里,当附说几句。上面所说在六根门头,指挥我们一切的就是真心——主人翁。可是中间却有一个假的,它和我们的主人翁,面目相仿佛,常常在捣扰著我们。如果稍不留意,即便被它瞒骗,使我们弄得乱七八糟,甚至能拖累我们到三恶道去,这是多么可怕的呢!大家当万分的注意和警觉才是。
到底这个是谁?坦白说,就是妄心。经云“心为恶源,形为罪薮”(此心字即指妄心)。然而要怎样去辨别它,方不被所欺?我来告诉诸位,用一个最简单而很标准的计量器,来计量它,便很容易找得出真假的答案。这计量器就是日常的反省法。我们在日常的一切行事中,能够于见闻觉知上反省一下——如逐境缘尘,凡事不放下而贪染执著者此为妄心,亦名众生心。如对境能无迷,清净解脱者此为真心,亦名佛心。
大颠禅师示众云“但能除却一切妄想即是真心”。要之凡一念心起,当回光返照,去观察它,所起的是: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喜舍心等,这就是真心。所起的是:颠倒心、执著心、嫉妒心、我慢心等,这就是妄心。所谓凡合理合情的善念,都是真心的善用;不合理合情的恶念,都是妄心的恶用。此方说要认识一个人的好坏,当然要观他的言行,如一一言行,都属善的合理的,那无疑地它就是好人。要是它的言行一一都是恶的、不合理的,不必说,它不是坏人是什么?
吾人如能念念都是善,则何处不是真心的所在,如果念念都是恶,那么,真心终不会给你见面,那是永远找不到它的啊!
诸位现在大事成办了吗?如还未体会,无妨再来变通一个办法。照样请问诸位一下:春像个什么?春在那里?要怎样去认识它?欲解决这些问题,让我来引一首宋朝大理学家——朱熹所做的诗给诸位作寻春的路引。题目是“春日”,其诗曰:“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它的意思是说:天气优美的日子,我游春到了泗水边,见那漫无边际的风景焕然一新,这时偶尔被我识得了东风——春的面目,觉得大地上,万紫千红都是春光的点缀(“等闲”即偶然的意思。“东风”即春风,“面”指面目,若作东风拂面解,则失了此诗的价值,且大违作者的本意)。
再有一首古人的悟道诗云:“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偶见梅花灿,春到枝头已十分”。此两首诗都是触景悟心之作,可为欲明心见性者一助。
大家现在有没有找到它?啊!“东君昨夜传消息,绽出红梅第一枝”。诸君悟否?假使有人问我春像个什么?我则答曰:“无边光景一时新”。如果再问,春在那里?我又答曰:“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这东风骀荡的媚景芳时下,花光柳色桃灿梅香,无一不表示著春的面目,何处不是春的所在,更要到什么地方去找寻?还说什么不认识它?认识真心的道理也是同样的。“一段真风见也么?绵绵花母理机梭,织成古锦含春象,争奈东君漏泄何!”讲到这里我想这个——○一定被诸位找到了。不须我再饶舌吧。
春天的各种花开得这么娇艳夺目,美丽可爱。可是诸位自己心地上的般若花曾有开放否?如说我们心地上并没有栽植过什么?诸位恐怕忘记了,当你们在求受三皈五戒之时,是不是戒师都各各赠给你们一颗传自灵山的菩提种子,同时殷勤地嘱你们当善护持,不可抛掉,更不可栽种失宜,要好好地灌溉、培养!或说我们在这不久中间才行皈依礼的,播下短少日子的菩提种子,怎能这么快就开花呢?我说:虽未开花也要生枝发叶,最起码总该抽根茁芽啊!诸位可是这样吗(听众睹面大笑)?
总之,我们学佛人,临于有意义的新春,一切境界都好,但要能够触景会心,藉此进道,不可逐境迷心,一味向外驰求,唯欣赏春光而已,否则大有辜负佛陀,也辜负自己,更辜负新春给我们这么多的助道因缘,诸位以为怎样?
大家莫厌噜苏,让我再来告诉诸位一个明心见性的根本办法:
当知人人本具的真心佛性,因为被无明烦恼所遮蔽,所以不得显现。当世尊于菩提树下开悟的时候,曾三叹:“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因被颠倒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是真实语。我…
《新春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