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教育新见▪P3

  ..续本文上一页今盖累累矣。谓生性本无义礼乎?则所云义礼者何自而起!谓生性必叛义礼乎?则所云义礼者何依而存!三也。人之情性无善不善,人之情感亦无善不善也。著积善恶者、其情性,辨执善恶者、其情识,善恶非不含于情感──若苦乐忧喜等──,然在情感微乎其微;著之者情习,而辨之者情识,情识之所辨,唯情习之所著也。善恶非不根于情性,然在情性,玄乎其玄。积之者情习,而执之者情识,情识之所执,唯情习之所积也──近世通行之心理学,大都分智、情、意三部。余若箸心理学,当分情感、情识、情习、情性四部,以情为质──。情性无善不善,故不得执善不善。善未尝不根焉,故当引之而不得一向矫之以习;恶未尝不根焉,故当克之而不得一向纵之以性。引之克之者、识与习,性固无易,特眠伏其恶耳。情感无善不善,然恶习恒俱之而现起眩荡昏沉,令不清明,能深细观察以辨别乎善恶,择善固服、而除恶务尽者,则情识也。择之除之者、识与习,感亦大殊,必纯粹而善矣,四也。故是四种主义,乃教育上应有之方法,不当偏取其一而专用,能兼之斯美耳。

  有据教育形式分为若干主义者:一曰、社会主义:近代主张者颇不乏人,要皆以人群现生幸福为终同鹄的,亦可谓之人生观教育;乃实利主义、实用主义、公民道德主义之钤辖,尤以自由、平等、和爱之民德为根本。社会者,人民之群体及其总业也。尽量言之,亦即人群世界在群体总业中,固亦许有家庭、国家等者,故国民教育、人才教育亦容纳之。虽军国民教育、亦非绝对排斥,第或以国家等为过渡作用,或以国家为赘疣障碍,不甚注重之耳。主张而过者,有见乎群,无见乎孑,唯于群体总业致其观察力,而昧夫合成此群体,集成此总业,及需有此群体、享有此总业者之所在,牺牲人人自由意志而以大群为衔轭,名为自由;实则、一切不得自由。取此为教育主义,未敢认为必当也。二曰、世界主义:即所谓世界观教育,亦曰超轶政治教育。此云世界,不限人类,乃宇宙万有之都名,且进求不落宇宙之实体世界者也。以国家教育、社会教育所造成之人群现生幸福为不圆满,故国家教育、社会教育,仅为到达实体世界之一种作用;此在教宗哲学,本有其义。主张之为教育主义者,始见蔡孑民君教育新意见,此当属夫教宗团之主张及哲学家之自修耳。刘以钟君谓此为广义德育,不必独辟为一种教育主义;贾丰臻君谓此只须由主张者私立一二大学提倡发挥之──按蔡君之主张此,亦未始非个人自由主张,同乎一教门一哲家所主张者。以蔡君彼时立于行政地位,将取为行政方针,有异私人主张耳──,其言谅矣!但教育遂无事于此乎?曰:好真乃人生求学之第一情性,在教师固须养成学者高明之智德,俾于教宗哲学,有自择自信、自修自证之能力,特在教书中,不应即悬一何种鹄的耳。故贾君评蔡君于所谓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者,不免自道之而自蹈之。蔡君固无以难矣!但贾君谓教育上所有事之科学与教宗哲学,必不可同一攻究,则于所谓何种科学,其结局皆到达于哲学,亦几自言之而自食之矣。然蔡君所主张世界观教育,有二重迷:一、价值有无迷:若曰人不能有生而无死,现世之幸福,临死而消灭,人而仅仅以临死消灭之幸福为鹄的,则所谓人生者有何等价值乎?国不能有存而无亡,世界不能有成而无毁,全国之民,全世界之人类,世世相传,以此不能不消灭之幸福为鹄的,则所谓国民若人类者有何等之价值乎?如其说,则所立鹄的必须有价值,有价值者必无生死、无存亡、无成毁,不可消灭而常一。未悟鹄的由趋向营求而立,价值由比较衡量而起,常故无可趋向营求,尚无趋向营求,况有鹄的可得?一故无可比较衡量,尚无比较衡量,况有价值可得?故鹄的者,即存于无常人生──心量物质无不刹那生灭相续转变相化──中之祈向──其祈向或长时相续,或不相续,或广大,或狭小,要不得离现在及无常也──外此无鹄的可云也。故价值者,即在于现行非一人生──所取意境、所造行业、所致果报种种不同──中之成效──成效非必指一生言,一秒、一日、一事、一物,凡彼实现之成效者,皆价值也──外此无价值可论也。计死亡毁坏为是断灭乎?则鹄的、价值亦同时消灭,更何鹄的、价值?况价值为何等!计死亡毁坏非断灭乎?则死亡毁坏亦一现行相,一方面现死亡毁灭之相,一方面现生存成就之相,不独鹄的、价值存在,其业行──或善不善──果报──或幸不幸──亦存在,故蔡君理论不能通也。二、乖违事理迷:若曰惟悬一无方体、无始终之世界观以为鹄,夫世界必有方体及有成毁,固蔡君所前云,亦世人所公认。则曰无方体、无始终,特是依世界而离方分时分之观念,所持但一如如空理;空理如如,应无能悬所鹄,故其鹄唯在身心之相应此空理,不即在乎空理。今以无方体、无始终为鹄,直无之耳!无之、则匪独不得有现象世界,亦不得有实体世界。何者?世、即时分,界、即方体故也。夫然,其鹄宜唯在减有归无,顾复谓能剂其平,其肉体之享受纯任自然,而意识之营求泯,人我之见亦化,合现象世界之意识为浑同,而得与实体吻合焉。故现世幸福,为不幸福之人类、到达于实食世界之一作用,则又纯任自然为即实世界及无方体、无始终之鹄矣。无论纯任自然,非即无方体、无始终,仍是生死、存亡、成毁之现象也。而现前之地水火风,日星草木,及低类动物、婴孩等,有非即纯任自然者乎?岂教育仅令人类能效法草木为究竟乎?又说实体世界为黑闇意识,则教育乃率人类而归于黑暗为究竟乎?未悟世界皆现象,而实性唯心空,心空者理,现象者事,物事无自体,体性即真理,空理无自相,相用即幻事,证心空之理,融现象之事,则所谓意识泯而人我化者,庶有当耳。夫现象者,无适非现象,古犹今也,彼犹此也;虽至佛典上所谓华藏世界,亦现象也;故蔡君之理论自相覆也。虽然、安知不又有以吾说为一宗门教义、一哲派学说者乎?则任各人之自证。三曰、国家主义:主张此主义者,近世界最强盛,梏于时势,不知非亦不敢非也。以实利教育富国,以军国民教育强国,以国民教育为国基,以人才教育为国用,与实用主义固无抵触。而相对之国家主义,于其余主义亦容许之,但皆策源归纳于国家,立国权为天枢耳。然国家主义之德育,唯注重乎爱国、守法、勇进。夫国家者,人世中一区域人政教礼俗之群化及总业耳;其实则为各个之人民,而国家非有自身也。要有国家者,此一区域之人民,运用国家者,亦此一区域之人民。若曰唯爱国家,而各个之人民可以不顾,谁要有国家者,谁运用国家者?且国家教育者,国家向国家自施教育自受教育耶?抑人施之而人受之耶?离人民及人民之相续群业,所谓国家者,正唯国家二字之一名词耳。或曰:此可非难绝对的国家主义教育,未足非难相对的国家主义教育也。则请试案之刘以钟君相对的国家主义之解说,谓相对的异于绝对的者:一、不背世界进化之原则,尊重人道,欣爱和平,认为国民道德上所不可缺条件,故可谓之世界的国家主义。二、不妨人民个性之发展,虽以国家为精神界中心,非蔑视人权,使纯粹隶属政治,于不碍国家发达之范围内,仍尊重个人自由及其特性之发展,故可谓之个人的国家主义。其说诚善,第所云和平,国际和平、而非人道和平也;其世界、乃各个国家构成之世界,非各个人生构成之世界也。相对世界者,是国家而非人民,故国际和平,亦唯主以国家而不得主以人民,国家欲破坏和平,固不管人民之欣爱也。所谓不妨国家之范围,亦当视此范围为何若,个人少分之自由活动,则虽囚犯亦有之,岂不得曰不妨监狱范围而尊重个人自由!其曰不得施违反国定规程之教育,不得行违反国定道德──案即爱国、守法、勇进,守法则兼纳税义务,勇进则是当兵义务──之讲演;人民言论操行之自由,不已胥取而禁夺之乎!则教育家又乌从而实验其新发明之教育术耶?尊重个人自由者奚在?不妨个性发展者奚在?适见其有名而无实耳!他若家族主义──中国古代教育可称家族主义──民族主义、宗教主义,.今并衰息,不甚有人主张家庭教育,则大抵认为一种附属教育,今皆无讥焉。虽然、取形式以区定教育之主义,固一最完全之道德也。故继是谓发表吾所见取之教育主义。吾所见取之教育主义,曰相对之个人主义。吾人立身处世所相对之宇宙万有,无不以个人为中心者。以心境论,自自身以至乎万事万物,概唯吾心之所呈现;离吾心固无由觉知证明观察推测其存在否也。一时一处、心境呈现,有个人、即有万事万物,故当然无绝对的个人者。然个人之中心,有时与相对的事物吻合为一中心,而又与他事物相对,由是重重无尽;虽重重无尽,然卒未尝失其个人之中心,而恒以个人之中心主动贯彻管络焉。约之凡有数端:一、各一个人相对之个人  此不依共业增变各个人之本位,故相对者唯各各之个人──案:吠史迦哲学,列实、德、业三部,旌别诸所有法,较亚里士陀德之十伦、五旌,尤为简显平允,颇足得人心之同然而令思不越理。今试就人以明之:人曰实,人之身、心、性、命曰人德,人之言思、行为曰人业。有实必有德,德与实恒俱有而不可离异,德亡者实亦必有所丧。业则不一其状,增益损减乎实、德,而不符实德之量。农、工、士、贾、穷、达、荣、辱,皆业之离合流变也。然业通能所,人之能作者曰事业,人之所有者曰产业,产业不外乎器物,器者、名器,工器、用具之器,物者、物所自物,要为人之所依持爱取资用,方成产业。作之、有之、主之者,唯在乎人,故业必随实之有无而有无。改农为贾,昔穷今达,人固犹是人也,故实不随业之得失而得失。就人业论之,有共共者,全人类之云为是。有别别者,各个人之云为是。有别共者,家庭、社会、国家等一部分之云为是。国家…

《教育新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